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可卿」傾國傾城莫傾情

作者 林建勇

莊子說:“人固無情。 ”惠子聽到後被驚得目瞪口呆。 他充滿疑惑的問莊子:“無情還是人嗎?”莊子解釋道:“吾所謂無情者,

言人不以好惡內傷其身。 ”有好惡之心便有情緒, 有了情緒心便不能平靜, 不能安然。 莊子所說的無情是指人不能被情所傷。 《紅樓夢》中提到:“宿孽總因情。 ”一個“情”字帶來的悲歡離合說不盡也道不完。

情是《紅樓夢》一書的線索。 書中人人有情。 可是曹雪芹卻忍不住要問, 誰的情是真情?於是在《紅樓夢》的引子中他感慨道:“開闢鴻蒙, 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俗世所謂的情只不過是私欲的外化, 是逢場做戲的表演罷了。 可是偏偏有個人動了真情, 連曹雪芹都被她的濃情所感染。 這個人就是秦可卿。

一個人倘若不能接受激情之後的落寞, 濃情之後的薄情, 那麼最好還是把情看淡些, 看輕些。 如若將情和盤托出, 傾情奉獻, 結果必然是情盡人亡。

當真情如煙花般絢爛之後, 留下的必然是無情隕落後的灰燼。 可是情到深處, 誰能自已。 也正因如此, 傾情而出的秦可卿必然是書中第一支隕落的釵環。

可是可卿為何傾情呢?主要是因為她的家世。 她是養父秦業帶大的棄兒。 書中既沒有介紹她的生父生母, 也沒有說起秦邦業是如何收養的她, 更沒有提及秦邦業的妻子。 可卿的身世迷霧重重。 她聰明伶俐, 其美貌更是不可方物。 試想哪個鳩群鴨舍能生出此等仙子。 小名兼美的她可謂是兼天下女子之美共有之, 傾國又傾城。

如此豔麗的女子, 不但不高冷, 反而溫婉可人。 到底是何原因呢?自幼失去父母的她需要家的溫暖和護持, 需要真情和依靠。 於是她在家中溫柔體貼,

是賈母認可的“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是王熙鳳最親近的人物之一, 更是公婆眼中勝過兒子十倍的好媳婦。 她幾乎是所有人眼中的可人兒。 連寶玉偶爾睡個中覺她都安排地精心細緻。 她的心是完全向外打開的, 於是外界的每一點風吹草動她都在意。 書中借尤氏之口說道:“我這媳婦雖則見了人有說有笑, 會行事兒, 她可心細, 心又重, 不拘聽見個什麼話兒, 都要度量個三日五夜才罷。 ”秦可卿需要外在的認可。 因為她知道孤苦的味道, 他需要家的溫暖。 如此細膩又如此小心翼翼的用情又怎能不受傷?

更有甚者, 秦可卿對家族未來的擔憂之情可以說完全超越了一個孫輩媳婦該擔憂的範圍。 如果不是深思熟慮, 一個年輕的媳婦久居深閨之中, 是不會有那樣的見識的。 她必然是看到了歷時百年的大家族從中興走向衰亡的徵兆。 於是在臨死之前托夢給管家的王熙鳳。 她知道告訴王熙鳳也未必中用。 但是她還是忍不住說道:“嬸嬸, 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

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 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 水滿則溢’, 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 已將百載, 一日倘或樂極悲生, 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 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真可謂是拳拳之心。 當甯榮二府上上下下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 一個孫媳婦竟然想到的是家族的興衰。 她甚至連出路都事先為整個家族尋找好了。 她說道:“依我想來, 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 但將來敗落之時, 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 趁今日富貴, 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 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 將家塾亦設於此。 合同族中長幼, 大家定了則例, 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 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真可謂是高瞻遠矚。

秦可卿之情細緻入微,她對人情的體察也是秋毫不漏。在大病之時她概述自己在家中的感受說道:“這都是我沒福。這樣人家,公公婆婆當自己的女孩兒似的待。嬸娘的侄兒雖說年輕,卻也是他敬我,我敬他,從來沒有紅過臉兒。就是一家子的長輩同輩之中,除了嬸子倒不用說了,別人也從無不疼我的,也無不和我好的。”在一旁的寶玉聽到這話竟然忍不住流下淚來。

可卿用情已是達到極致。可是這極致之情讓她耗盡了心血,時時處處計較著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焦大的酒後瘋話她往心裡拾,丫鬟僕人的竊竊私語她往心裡裝,連房檐上的雀兒突然停止叫聲她都會心生疑慮。如此這般的心向外,內心哪裡還有真正的幸福可以。最終必然是因外界的是非評價和他人的好惡之心而傷害自己。情是有情人給世界的溫暖,如若用情太重必然會引起自己內心的寒涼。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真可謂是高瞻遠矚。

秦可卿之情細緻入微,她對人情的體察也是秋毫不漏。在大病之時她概述自己在家中的感受說道:“這都是我沒福。這樣人家,公公婆婆當自己的女孩兒似的待。嬸娘的侄兒雖說年輕,卻也是他敬我,我敬他,從來沒有紅過臉兒。就是一家子的長輩同輩之中,除了嬸子倒不用說了,別人也從無不疼我的,也無不和我好的。”在一旁的寶玉聽到這話竟然忍不住流下淚來。

可卿用情已是達到極致。可是這極致之情讓她耗盡了心血,時時處處計較著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焦大的酒後瘋話她往心裡拾,丫鬟僕人的竊竊私語她往心裡裝,連房檐上的雀兒突然停止叫聲她都會心生疑慮。如此這般的心向外,內心哪裡還有真正的幸福可以。最終必然是因外界的是非評價和他人的好惡之心而傷害自己。情是有情人給世界的溫暖,如若用情太重必然會引起自己內心的寒涼。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