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世異僧姚廣孝的傳奇人生

姚廣孝(1335—1418年), 蘇州長洲人, 幼名天僖, 字斯道。 父親是個醫生, 本來準備讓他子承父業, 可他偏偏不願意, 表示自己想讀書做官或者學佛。

在元末, 入仕的途徑較少, 於是他在14歲時在家鄉附近的妙智庵剃髮做了和尚, 法名道衍。 雖然做了和尚, 可做官的打算並沒有泯滅, 平時不修佛理, 一味研習兵法韜略。 後來乾脆違反佛規, 跑去拜道士席應真作師父, 學習陰陽術數之學。 一次, 姚廣孝雲遊到嵩山寺掛單, 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 這袁珙也會奉承人, 本來姚廣孝長的很醜, 黃臉上一對三角眼, 在袁珙嘴裡卻成了異相, 說他是“異僧”, “形如病虎, 性必嗜殺”, 和元初輔佐世祖忽必烈統一華夏的名僧劉秉忠是一類人。 姚廣孝聽後大喜, 更堅定了入世建功的信念。

由於不守本分, 反而對儒、釋、道家之學都有涉獵, 顯得學問高深, 因而“浙東四學士”。 宋濂、高啟等都愛與他交遊。 只是他的運氣一直欠佳, 別人都在新王朝謀得一官半職, 他卻一無所獲, 唯一一次應召到禮部參加僧試, 還沒被重用, 只領到一套御賜的僧服, 就被打發出來。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大腳馬皇后去世, 朱元璋為表示懷念, 決定選拔有道高僧侍奉諸子,

並輔弼諸王誦經祈福。 姚廣孝的朋友, 當時已出任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借機推薦了他。 姚廣孝到南京後見到燕王朱棣, 言談頗為投機。 於是朱棣請求朱元璋派姚廣孝隨他一起回北平, 獲准。 到了北平, 姚廣孝以主持身份住進慶壽寺, 但經常出入燕王府, 密談軍國大事, 成為朱棣的心腹軍師。

建文帝即位後, 為維護中央集權, 在齊泰、黃子澄等的輔助下大規模削奪藩王的權力, 但由於動作過大, 招致手握兵權的藩王反對, 朱棣既是一個。 姚廣孝見立功的機會到了, 積極動員朱棣起兵反叛, 並且把袁珙和另一名著名術士金忠介紹給朱棣, 幫他一起動員。 朱棣於是決心反叛, 秘密招募軍士, 勾結軍中將領, 並利用所住宮殿(原元朝皇宮)幽深的優勢,

在宮內秘密製造兵器。 姚廣孝為防止洩密, 特意把兵器場安置在地下, 還養了一群鴨鵝, 用鴨鵝的叫聲掩蓋兵器鍛造聲。

1399年(建文元年), 朱棣不軌行為洩漏, 於是以“清君側”, 誅殺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 匆忙起兵, 史稱“靖難之變”。 姚廣孝並沒有隨軍南下,

而是留在北平, 輔助朱棣的長子, 後來的仁宗朱高熾守衛北平根據地。 朱棣為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先向西進兵, 計賺甯王朱權, 奪得大寧都司的軍隊控制權。 明朝官軍趁北平守衛不足, 合圍北平。 姚廣孝充分施展了他的軍事才幹, 指揮全城軍民固守, 並不是派小股部隊出城偷襲, 後又與回援的朱棣一起合擊官軍, 大敗南軍。

朱棣叛軍雖然勇猛但數量有限, 和號稱百萬的南軍相比, 處於明顯的劣勢, 在叛亂初期雖然互有勝負, 總體上卻一直處於劣勢。 東昌一戰, 不僅大將張玉陣亡, 朱棣本人也差點做了俘虜。 如果不是建文皇帝有令不准傷害朱棣性命, 戰爭可能早就結束了。 另外, 叛亂初期朱棣叛軍追求的是攻城掠地, 但由於人數上的劣勢,要麼頓兵堅城久攻不下,要麼旋得旋失。面對不利局面,朱棣幾經動搖。姚廣孝一方面在戰爭不利時及時建議回撤保存實力,一方面千方百計給朱棣鼓勁打氣。在仔細分析了形勢後,姚廣孝提出避免和南軍進行硬碰硬的對抗,放棄奪取城市,直接從南軍縫隙穿過南下,直取南京的戰略建議,被朱棣接受。此後叛軍一路南下,只在淝河、靈壁遇到少許抵抗,即殺進南京,奪得天下。

在朱棣的心腹中只有姚廣孝是文士,其他都是武將。姚廣孝雖然沒有隨軍親臨前線,但他在策劃叛亂、為前線指揮獻計獻策方面貢獻最大,因此朱棣在登上皇帝位的第二年即不顧他和尚的身份,封他做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姚姓,並賜名為“廣孝”,同時要求他蓄髮還俗,賜給他府第和兩名宮女。姚廣孝攛的朱棣叛亂,為的是實現早年建功做官的理想,但朱棣即位之後大肆屠殺異己,特別是殺害他先前特別叮囑要留活命的方孝孺的事實,讓他心存餘悸,唯恐朱棣像其父一樣大殺功臣,於是堅決拒絕還俗。平時穿朝服上朝議政,退朝後隨即換上僧服,而且依舊住在寺院。為表示不喜歡榮華富貴,在奉命賑濟蘇州、湖州一帶時,特意到家鄉長洲走了一遭,把所獲得的金銀布匹全部散發給宗族鄉里。

此後姚廣孝曾和解縉一起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在朱棣北伐蒙古時輔佐朱高熾處理日常國務,並曾輔導後來的宣宗學習。朱棣遷都北京後,姚廣孝回到慶壽寺居住,直到病逝。

姚廣孝幫助朱棣叛亂,頗為正直之人所不齒,他的朋友王賓拒絕與他見面,雙胞胎的姐姐要麼不理他,要麼對他厲聲痛駡,讓他大為失望,開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省,並採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如在晚年病重,朱棣親身探望時請求赦免已經被關押十餘年的建文皇帝的僧官溥洽;為表示懺悔並幫助朱棣贖濫殺之罪,建議並親自設計建造了著名的永樂大鐘,等等。姚廣孝死後,朱棣非常悲痛,為之停朝二日,追封榮國公,以僧禮安葬於房山,並親自撰寫了神道碑。

但由於人數上的劣勢,要麼頓兵堅城久攻不下,要麼旋得旋失。面對不利局面,朱棣幾經動搖。姚廣孝一方面在戰爭不利時及時建議回撤保存實力,一方面千方百計給朱棣鼓勁打氣。在仔細分析了形勢後,姚廣孝提出避免和南軍進行硬碰硬的對抗,放棄奪取城市,直接從南軍縫隙穿過南下,直取南京的戰略建議,被朱棣接受。此後叛軍一路南下,只在淝河、靈壁遇到少許抵抗,即殺進南京,奪得天下。

在朱棣的心腹中只有姚廣孝是文士,其他都是武將。姚廣孝雖然沒有隨軍親臨前線,但他在策劃叛亂、為前線指揮獻計獻策方面貢獻最大,因此朱棣在登上皇帝位的第二年即不顧他和尚的身份,封他做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姚姓,並賜名為“廣孝”,同時要求他蓄髮還俗,賜給他府第和兩名宮女。姚廣孝攛的朱棣叛亂,為的是實現早年建功做官的理想,但朱棣即位之後大肆屠殺異己,特別是殺害他先前特別叮囑要留活命的方孝孺的事實,讓他心存餘悸,唯恐朱棣像其父一樣大殺功臣,於是堅決拒絕還俗。平時穿朝服上朝議政,退朝後隨即換上僧服,而且依舊住在寺院。為表示不喜歡榮華富貴,在奉命賑濟蘇州、湖州一帶時,特意到家鄉長洲走了一遭,把所獲得的金銀布匹全部散發給宗族鄉里。

此後姚廣孝曾和解縉一起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在朱棣北伐蒙古時輔佐朱高熾處理日常國務,並曾輔導後來的宣宗學習。朱棣遷都北京後,姚廣孝回到慶壽寺居住,直到病逝。

姚廣孝幫助朱棣叛亂,頗為正直之人所不齒,他的朋友王賓拒絕與他見面,雙胞胎的姐姐要麼不理他,要麼對他厲聲痛駡,讓他大為失望,開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省,並採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如在晚年病重,朱棣親身探望時請求赦免已經被關押十餘年的建文皇帝的僧官溥洽;為表示懺悔並幫助朱棣贖濫殺之罪,建議並親自設計建造了著名的永樂大鐘,等等。姚廣孝死後,朱棣非常悲痛,為之停朝二日,追封榮國公,以僧禮安葬於房山,並親自撰寫了神道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