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神奇物種僅有一天的壽命

曇花一現的生命精彩

朝生暮死

蜉蝣是生長于水澤地帶, 幼蟲期是在水下度過的, 大約兩到三年的時間。 化為成蟲後不飲不食,

在空中飛舞交配, 一般都是朝生暮死。 它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 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 而且, 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 繁殖盛時, 死後墜落地面, 能積成一厚層。

神秘色彩

2013年8月25日夜間, 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現數百萬隻蜉蝣飛蟲。

彌漫在空氣中的飛蟲要麼黏在行人的臉上, 要麼爬滿車身。 第二天清晨, 只見地面上佈滿雄性蜉蝣飛蟲的屍體, 而其餘的則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蘇軾的感慨

大文豪蘇軾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借此來感歎自己生命的短暫,以及人的渺小。

可以說敏感的詩人借這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

詩經的抒懷

《國風·曹風·蜉蝣》出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是一首自我歎息生命短暫、光陰易逝的詩,

借蜉蝣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蜉蝣之羽, 衣裳楚楚。 心之憂矣, 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 心之憂矣, 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 麻衣如雪。 心之憂矣, 於我歸說。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