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熏肉神器”蘊含著兩個道理

寒冬臘月, 又到了包括湖南在內諸多省份薰制臘肉的季節。 然而, 傳統薰制辦法煙大污染多, 屢遭各方詬病, 以至於有的地方曾嘗試用“一刀切”的手段, 取締土法薰制臘味, 結果引發輿論圍觀。 如今, 重慶有關部門委託企業定制出“無煙環保臘肉薰制機”, 既治了污染, 又保證了百姓薰制臘肉, 受到群眾稱道。

臘肉依然薰制, 味道仍是誘人, 風俗照樣延續, 不同的是薰制有了“神器”, 不再濃煙蒸騰——檢測證明, 使用無煙環保臘肉薰制機後, 每立方米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從過去的450毫克至500毫克降低到了3毫克左右;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油煙濃度能從40毫克左右降低到0.6毫克左右。

如此棄弊留利, 革故鼎新, 確實是皆大歡喜的多贏。

“熏肉神器”誕生在重慶, 但其蘊含的意義已遠超一事一地。 首先它告訴我們, 考量民生要有大視野。 增加收入是民生, 健康醫療是民生, 造橋修路是民生, 同樣, 薰制臘肉也是民生。 一枝一葉總關情, 小事情也關乎大宗旨。 “熏肉神器”這種“小民生”, 也提高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熏肉神器”的另一則啟示是, 說“不行”還須思考怎樣才“行”, 這是社會治理方式轉變和創新的必由之路。 面對一些客觀存在、但已不合社會發展要求或尚不規範的社會需求, 開口就說不行, 只能使之更為扭曲;只有順勢引導其進入可行軌道, 才能做到滿足需求與有效管理兩者兼得。

以“熏肉神器”取代傳統薰制, 就是兩全其美之例。 又譬如城市中到處設攤不行, 占道經營不行, 但要讓“不行”落地, 就要先給商販可“行”之處。 推而論之, 從城市管理到社會治理, 都要寓管理治理於服務, 以服務貫穿于管理治理, 讓市民生活得更好, 讓社會更有“溫度”, 才有民利與公益的最大化, 才有管理治理效率和效果的最佳化。

奚旭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