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產限制級動畫,徐崢想參演真人版電影

最近幾年, 國產動畫電影都刮起了一陣“大”字風,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 今天說的這部 i 動畫電影同樣以“大”字開頭, 就是《大世界》。 它斬獲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 但可惜的是電影上映後的票房卻非常慘澹。

前一段時間, 參加了一部動畫電影的首映禮。

影片放映結束後, 整個影廳掌聲雷動。 我滿腦子也只有一個字:牛!逼!

別覺得我誇張, 看看親自到現場觀影的徐崢和黃渤怎麼說 ——

“如果拍成真人版, 我們倆一定參演。 ”

就這麼說定了兩位哥!

不賣關子。 如果你是資深影迷, 對這部國產動畫影片一定不會陌生 ——

《大世界》, 原名《好極了》, 近兩年最被關注、廣受讚譽的國產獨立佳作之一。

未上映之際, 它便收穫了諸多頭銜:

入圍第 67 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榮獲第 54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

導演劉健獲得平遙影展“費穆獎”最佳導演

……

光看海報, 荒誕犀利的畫風足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更振聾發聵的是側面小小的一列字:「建議成年人觀看」。

是的, 我們終於等到了, 一部屬于中國的成人動畫。

在具體介紹影片之前, 一定要告訴你一件事:

《大世界》是導演劉健完全獨立完成的作品 ——

44000 張畫面

800 個鏡頭

歷時三年

10000 個小時

一個人

編劇、導演、原畫、剪輯、配樂 ...... 幾乎由導演一人包攬。

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需要的不僅是才華、精力, 還要擯棄欲望、享受孤獨。 通過《大世界》, 劉健向觀眾充分展示了什麼是“匠人精神”。

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 這或許是一部接近“零成本”的作品, 但站在導演的立場, 這是一位藝術家三年間嘔心瀝血的結晶, 成本無可計量。

劉健才華橫溢, 曾從事過搖滾、繪畫、小說等多個領域的工作。 但最終, 他為了完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作品, 堅持走上了一條極具開拓意義的創作之路。

可以說, 他想表達的觀點, 想講述的故事, 都浸染在《大世界》的一筆一劃中。

而《大世界》的橫空出世, 也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 —— 與它同時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的《大護法》。

當《大世界》遇上《大護法》, 頗有點“既生瑜”的感覺。

兩部影片的共性太多了:獨立電影、限制級動畫、敏感題材 ……

不過, 仔細一琢磨, 差別也不少 ——

首先, 二者作為限制級動畫, 都進行了自主分級。

《大護法》是國內第一部自分級 PG13(建議 13 歲以上觀看)的電影, 它打破了傳統國產動畫或低幼、或闔家歡的定位。

相比之下, 《大世界》則玩得更加徹底。 直接標明了 PG-18, 明晃晃告訴消費者, 建議成年人觀看。 這一行為, 直接在中國動畫領域開闢出了“成人動畫”這一品類!

它就是要認認真真堂堂正正地告訴所有觀眾:國產動畫不是只能走熱火朝天大賺特賺的“闔家歡”之路, 還可以化身一把尖刀,戳破成年人的現實生活,拷問人性、探索欲望,承擔起社會責任。

甚至,講真人電影不敢講的事,用動畫的形式,迂回而尖銳。

這種限制感,從畫面中能夠直接感受到:

《大護法》中,在中國水墨包裹下的,不乏“暴力”“爆頭”“曖昧”的橋段。

《大世界》則用極致寫實的手法,構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時代中國”。

這是一部聚焦“城市邊緣人口”的影片,無論是廣告林立的馬路、頹亂的拆遷工地,還是缺乏監管的小旅館,都透露著中國“城鄉結合部”的影子。

甚至連牆面上貼滿的小廣告都不放過 ……

這種接地氣接到土裡的取景設計,令觀眾的代入感倍增。

我更喜歡的是片中無處不在的另類幽默感。

房地產開發商將名人名言掛在嘴邊,卻不記得出自何人之口,談論星座時張口就將“白羊座”稱為“山羊座”:

殺手明明正在兇殘地“幹活”,卻接到了銷售電話,而他也一本正經地聊起來。

驚不驚喜,諷不諷刺?

強烈推薦戳預告片感受魔幻現實畫風:

當然,清奇的畫風只是表像。真正讓影片進行分級的,在於創作者所表達的內容 —— 對現實大膽的映射。

《大護法》的現實是統治階層實施的“禁言令”,是思想控制。以及在這種高壓統治下民眾的愚昧和麻木。在統治者吉安眼裡,這些花生人不是人,“是肉雞,豬玀。”

“花生人”有眼有口卻全部不說話,他們時刻面臨著被屠宰的命運,卻仍舊麻木的生活著。

《大世界》的現實是不能輕易說出的那個詞彙,亦是社會階層的固化。

也難怪黃渤在觀影后感慨道,“這個才是和時代扣住的,是從生活裡滲透出來的。是動畫版《瘋狂的石頭》。”

影片中,人們圍繞著一百萬人民幣現金展開競逐,並且不擇手段。

乍看起來,這 100 萬的游走歷程頗有點荒誕 ——

南方小城,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與女友燕子的愛情,決定替她籌措整容費。

他籌錢的方式異常簡單粗暴:搶劫。

原本屬於建築公司的工資款被小張搶走之後,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一群人盯上了這筆錢。幾股勢力紛紛對小張展開追逐 ……

如果沒有這 100 萬,他們是司機小張、是菜市場屠夫、是餐館情侶、是房地產開發商;當面對這 100 萬,他們變成搶劫犯小張、殺手瘦皮、雌雄雙盜、房地產開發商 ……

就像片中的一句臺詞:人人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如果沒有到達那個境遇,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舉措。

影片亦是如此,在一番陰差陽錯、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後,他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看完《大世界》,腦中蹦出了一個質疑:

片中那群人為 100 萬爭得頭破血流,是不是太過了?

他分析道,現在 100 萬在社會上能做什麼呢?別說買房子了,一線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動輒就是二三百萬,扔進去都不見水花。

讓我們把目光從一線城市撤出 ——

2010 年,我國貧困線劃分是 1274 元 / 年,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在這條紅線以下的人口有 2.54 億,這差不多是中國人口的 1/4。

對於這 2.5 億多人來說,一百萬是他們工作一千年的收益!差不多從北宋年間一直幹到今天,不吃不喝,才可以攢下 100 萬。

你說,這筆錢不夠多?

你自認是哪個群體呢?

影片聚焦的,大部分是未能到達菜市場自由的群體。超市自由已然是他們心中美好的願景。

當我們談及“ 100 萬是否可以改變命運”的論題,不妨先起身看看這個社會:

對處在這個“折疊的大世界”的上層的人來說,100 萬確實不算什麼,可能只是幾個包幾次旅行;但對於金字塔底部的人來說,這已足夠讓人握起帶血的刀柄 ……

這還不止 ——

在《大世界》中,體現的更為諷刺的一個命題是:

人們即便得到了 100 萬,精神上的追求仍舊貧瘠。

夢想致富的情侶,想通過 100 萬去到香格里拉養豬、種地;菜市場殺手,想通過這 100 萬,送女兒出國留學;最先搶錢的主角小張,打算送女友去韓國整容。

即便這些“夢想”成真,貧窮的結局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貧窮。因為通過搶劫這條“捷徑”獲得的 100 萬,不具備再次正當獲取它的本領。畢竟,不是每天都是能拿到 100 萬的“好日子”。

“每個人都想改變命運,但每個人都被命運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護法》和《大世界》在從截然不同的角度講一件東西,這個東西素來不能付諸於口,卻又總是隱隱作痛。

如果說《大護法》是一隻漂浮在雲端、注視大地的眼睛。它在那裡靜默的注視著可能會來臨,也可能不會來臨的悲慘未來;

那麼,《大世界》就是舊城區的一輛挖掘機。那些原本存在的、被大眾忽視的底層生活,被它赤裸裸的曝光出來,展露在陽光下。

他們一個是上層建築,一個是底層民眾,合在一起,就是當下中國的成人世界。

歡迎來到成人世界。

還可以化身一把尖刀,戳破成年人的現實生活,拷問人性、探索欲望,承擔起社會責任。

甚至,講真人電影不敢講的事,用動畫的形式,迂回而尖銳。

這種限制感,從畫面中能夠直接感受到:

《大護法》中,在中國水墨包裹下的,不乏“暴力”“爆頭”“曖昧”的橋段。

《大世界》則用極致寫實的手法,構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時代中國”。

這是一部聚焦“城市邊緣人口”的影片,無論是廣告林立的馬路、頹亂的拆遷工地,還是缺乏監管的小旅館,都透露著中國“城鄉結合部”的影子。

甚至連牆面上貼滿的小廣告都不放過 ……

這種接地氣接到土裡的取景設計,令觀眾的代入感倍增。

我更喜歡的是片中無處不在的另類幽默感。

房地產開發商將名人名言掛在嘴邊,卻不記得出自何人之口,談論星座時張口就將“白羊座”稱為“山羊座”:

殺手明明正在兇殘地“幹活”,卻接到了銷售電話,而他也一本正經地聊起來。

驚不驚喜,諷不諷刺?

強烈推薦戳預告片感受魔幻現實畫風:

當然,清奇的畫風只是表像。真正讓影片進行分級的,在於創作者所表達的內容 —— 對現實大膽的映射。

《大護法》的現實是統治階層實施的“禁言令”,是思想控制。以及在這種高壓統治下民眾的愚昧和麻木。在統治者吉安眼裡,這些花生人不是人,“是肉雞,豬玀。”

“花生人”有眼有口卻全部不說話,他們時刻面臨著被屠宰的命運,卻仍舊麻木的生活著。

《大世界》的現實是不能輕易說出的那個詞彙,亦是社會階層的固化。

也難怪黃渤在觀影后感慨道,“這個才是和時代扣住的,是從生活裡滲透出來的。是動畫版《瘋狂的石頭》。”

影片中,人們圍繞著一百萬人民幣現金展開競逐,並且不擇手段。

乍看起來,這 100 萬的游走歷程頗有點荒誕 ——

南方小城,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與女友燕子的愛情,決定替她籌措整容費。

他籌錢的方式異常簡單粗暴:搶劫。

原本屬於建築公司的工資款被小張搶走之後,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一群人盯上了這筆錢。幾股勢力紛紛對小張展開追逐 ……

如果沒有這 100 萬,他們是司機小張、是菜市場屠夫、是餐館情侶、是房地產開發商;當面對這 100 萬,他們變成搶劫犯小張、殺手瘦皮、雌雄雙盜、房地產開發商 ……

就像片中的一句臺詞:人人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如果沒有到達那個境遇,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舉措。

影片亦是如此,在一番陰差陽錯、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後,他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

看完《大世界》,腦中蹦出了一個質疑:

片中那群人為 100 萬爭得頭破血流,是不是太過了?

他分析道,現在 100 萬在社會上能做什麼呢?別說買房子了,一線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動輒就是二三百萬,扔進去都不見水花。

讓我們把目光從一線城市撤出 ——

2010 年,我國貧困線劃分是 1274 元 / 年,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在這條紅線以下的人口有 2.54 億,這差不多是中國人口的 1/4。

對於這 2.5 億多人來說,一百萬是他們工作一千年的收益!差不多從北宋年間一直幹到今天,不吃不喝,才可以攢下 100 萬。

你說,這筆錢不夠多?

你自認是哪個群體呢?

影片聚焦的,大部分是未能到達菜市場自由的群體。超市自由已然是他們心中美好的願景。

當我們談及“ 100 萬是否可以改變命運”的論題,不妨先起身看看這個社會:

對處在這個“折疊的大世界”的上層的人來說,100 萬確實不算什麼,可能只是幾個包幾次旅行;但對於金字塔底部的人來說,這已足夠讓人握起帶血的刀柄 ……

這還不止 ——

在《大世界》中,體現的更為諷刺的一個命題是:

人們即便得到了 100 萬,精神上的追求仍舊貧瘠。

夢想致富的情侶,想通過 100 萬去到香格里拉養豬、種地;菜市場殺手,想通過這 100 萬,送女兒出國留學;最先搶錢的主角小張,打算送女友去韓國整容。

即便這些“夢想”成真,貧窮的結局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貧窮。因為通過搶劫這條“捷徑”獲得的 100 萬,不具備再次正當獲取它的本領。畢竟,不是每天都是能拿到 100 萬的“好日子”。

“每個人都想改變命運,但每個人都被命運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護法》和《大世界》在從截然不同的角度講一件東西,這個東西素來不能付諸於口,卻又總是隱隱作痛。

如果說《大護法》是一隻漂浮在雲端、注視大地的眼睛。它在那裡靜默的注視著可能會來臨,也可能不會來臨的悲慘未來;

那麼,《大世界》就是舊城區的一輛挖掘機。那些原本存在的、被大眾忽視的底層生活,被它赤裸裸的曝光出來,展露在陽光下。

他們一個是上層建築,一個是底層民眾,合在一起,就是當下中國的成人世界。

歡迎來到成人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