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真瞭解十幾歲孩子的心意嗎?家長養育分五層,看看你在哪一層?

文:黑豆老末兒

在幾周前, 微信群中佰冠學堂的夏老師轉發了一張圖片:(如下)

人民日報的發文, 把家長分為了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給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為教育孩子而提升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

這張圖片和這段文字, 我已經反復看過幾次, 一直在思考自己在哪一個層次?

思來想去, 認定自己是真正的做到了第三個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

·

對於第一個層次, 從內心裡的確還不敢全部認同:

剛出小學校門的孩子隨學校出國遊, 一下子幾萬元, 的確費思量;報課外班, 一個季度一科目幾千大元, 我也是權衡再三, 小孩子的衣服幾百元一件也真的認為不值得, 所以捨得給孩子花錢, 我都還沒有做到。

至於第二個層次:捨得給孩子花時間:

反復思量, 基本上還是做到了。 兒時陪她玩耍、陪她讀書、陪她做遊戲、陪她在小雨中閒逛等, 還是樂在其中的。

第三個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孩子們學習為了什麼?讀書為了什麼?

我們如此盡心盡力地鼓勵孩子讀書又是為了什麼?

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尤其是最近, 讀到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中的文字:“為誰讀書,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儘管南懷瑾老師論述的很是明白, 可現實中還是太費思量。

龍應台對兒子安德列所說也基本上代表了我自己的所願: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 而是因為,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細想, 這畢竟是龍女士的表述, 我自己的想法還做不到自己表述完整。 到底我們的教育為了什麼?

·

至此, 我的認識如同晨霧遮蓋的晨陽。

不過, 朦朧中時間也不會停留。 我選擇了一個放鬆的時刻把這個圖拿給了孩子看:“閨女, 你看看這個圖, ”我把圖片放大到我們兩人都看清的程度, “你覺得媽媽是在哪個層次?”

孩子看看, 思量了幾 秒鐘, 真的不可小覷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他們比我們想像的要厲害很多, “我小時候, 你屬於——第五個層次,

現在吧, 你應該是——第四個層次。 ”

“哦!”我為孩子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而高興, 同時也為他能感知我的心意而感動。

“哇!謝謝你, 你給我的評價比我自己都高啊!媽媽真心謝謝你!”我的愉快情緒毫不掩飾。

對我的感謝, 孩子愣了:似乎是說就是這樣啊, 有什麼 可感謝的呢?我只不過說出了我自己的看法而已, 你這麼激動值得嗎?

(此處, 我感到自己有點二, 二就二吧)

“我小時候吧, 我想做什麼······”

“現在, 我自認為才是第三個層次, 想做到第五個層級, 想幫你, 可一直不知道怎麼才能真正幫助到你?”等他說完趁熱打鐵, 我把自己最真實的心意很自然地讓孩子感知。

這是我真心的表達, 儘管是很平常的表達, 可我自知我的表述裡已經傳達了我的那份愛, 他自然能感知到我和他心意相通。

從他的表現中我堅信我的感知是對的,“這一年,我自己都覺得自己變化好大呀!學習了不少東西呀!”我似乎是自言自語。

“當然了,誰都有變化呀。”

“要是你覺得我怎麼才能幫到你,我自己還沒有做到,你一定要告訴我啊!”這種語言你和孩子說過嗎?反正我是說出來了,並且很自然很真心的,在以前我沒有想到自己說此話時的心情如此平和。

他並沒有回答,只是去拿了杯子接水回來說:“有時候,我想出去玩會兒,你讓我先完成作業,等寫完作業,想出去玩會兒,奶奶又說外面很冷,出去幹嗎?我只能在家裡看手機啦。現在除了寫作業,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幹了,真挺無聊的!”

······

·

聊天就是聊天,可聊的內容還是走了心。熄燈卻沒有睡覺:這是孩子真實的感覺:看似孩子們的生活很是豐富,上學、課外班、實踐活動、手機、電視、電腦、吃好吃的等等,可感覺卻是:除了寫作業,卻沒有其他事可幹,真的好無聊?

·

除了寫作業,卻沒有其他事可幹,真的好無聊?

我的十幾歲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只是偶爾的感慨,還是經常有的想法?

如何讓孩子們的生活不被表面的忙碌遮蓋住真正的樂趣呢?

如何能讓這顆年輕的心充滿活力又不走偏呢?

期待大家的討論和思考,歡迎你的留言和私信!

他自然能感知到我和他心意相通。

從他的表現中我堅信我的感知是對的,“這一年,我自己都覺得自己變化好大呀!學習了不少東西呀!”我似乎是自言自語。

“當然了,誰都有變化呀。”

“要是你覺得我怎麼才能幫到你,我自己還沒有做到,你一定要告訴我啊!”這種語言你和孩子說過嗎?反正我是說出來了,並且很自然很真心的,在以前我沒有想到自己說此話時的心情如此平和。

他並沒有回答,只是去拿了杯子接水回來說:“有時候,我想出去玩會兒,你讓我先完成作業,等寫完作業,想出去玩會兒,奶奶又說外面很冷,出去幹嗎?我只能在家裡看手機啦。現在除了寫作業,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幹了,真挺無聊的!”

······

·

聊天就是聊天,可聊的內容還是走了心。熄燈卻沒有睡覺:這是孩子真實的感覺:看似孩子們的生活很是豐富,上學、課外班、實踐活動、手機、電視、電腦、吃好吃的等等,可感覺卻是:除了寫作業,卻沒有其他事可幹,真的好無聊?

·

除了寫作業,卻沒有其他事可幹,真的好無聊?

我的十幾歲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只是偶爾的感慨,還是經常有的想法?

如何讓孩子們的生活不被表面的忙碌遮蓋住真正的樂趣呢?

如何能讓這顆年輕的心充滿活力又不走偏呢?

期待大家的討論和思考,歡迎你的留言和私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