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族姑娘次松的愛情座標:(x=4000,y=3700)

從我國的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 橫跨距離4000公里, 海拔升高3700米, 可能藏族姑娘次松怎麼也沒想到, 這兩個數位竟然構成了她的愛情座標,

她和陳順明的愛情交匯在原點, 一過就是20多年。

1990年, 他為生計奔波來到山南, 她種菜賣菜, 是家中“頂樑柱”。 他常去她的店中買菜, 她常常給他優惠。 作為感謝, 他偶爾花4毛錢買上2張電影票帶她去看電影。 就這樣, 他倆相愛了……那一年, 她18歲, 他26歲。 她是藏族,

他是漢族。 她, 就是次松, 而他, 是陳順明。

不久, 她帶他回家, 告訴家人要與這個男人結婚, 家人對此很是震驚, 親朋也極力反對。 兩人民族不同, 生活習慣不同, 甚至連溝通都有困難, 怎麼可能生活在一起?而家人更擔心的是女兒去了福建離家太遠, 舉目無親, 以後可能再難相見。 面對親朋的質疑, 面對家人的擔憂, 次松和陳順明沒有放棄, 在他們看來, 愛情無關民族、無關信仰, 無關貧富。 於是, 次松竭盡全力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陳順明也拼命學藏語, 並向次松家人承諾, 不會將她帶回福建, 而是自己留在山南……一年後, 兩人的執著終於得到了家人的肯定, 他們的愛情也有了歸宿。

因為沒上幾年學, 陳順明在山南只能從事石頭加工工作。 婚後, 因兩人收入有限, 所以很多時候甚至要靠次松家人“救濟”。 “那時候我們一無所有, 沒有固定的居所, 我都不記得讓她陪著我一起搬過多少次家, 當時窮得連45塊錢一罐的氣都買不起。 我們在布阿南大哥家一住就是五年, 他不但沒有收我們房租,

還常常叫上我們一塊兒吃飯, 或拿錢補貼我們家用。 ”陳順明對此感慨不已。 實際上, 當年“收留”陳順明夫婦的布阿南也只是一名普通農民。

“他(陳順明)和我同齡, 又踏實肯幹, 大家都很信任他, 當時幫助他們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多年後的今天, 布阿南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卻道出了兩人深厚的情誼。

友情重如山、愛情堅如金。 “1999年, 我做生意欠下100多萬,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我會跑路, 說真的, 當時我也很絕望, 我們不得不去借錢還債, 日子過得越發艱難, 連肚子都快要填不飽了, 可就是這樣, 她依然對我不離不棄, 支持我, 鼓勵我, 和我一起吃苦受累……”妻子次松不僅是陳順明最想感激的人, 更是讓他最心疼和最愧疚的人。

如今, 陳順明生意做得順風順水, 每年純收入達100多萬。 他和次松終於苦盡甘來。 次松告訴西西, 結婚近30年來, 要說不吵架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們始終相互理解, 相互扶持, 就像當年剛剛遇見那樣, 抱怨不多感情不少。 丈夫雖然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 但完全能聽懂, 他們17歲的小兒子尼瑪紮西平日裡與爸爸交流都是講藏語。而她也早就學會了閩南語,雖然說得不是很好,但和婆婆溝通同樣暢通無阻。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長流,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從福建到西藏4000公里的距離、3700米的高度,依然讓他們遇見了最美的彼此,無論貧富,他們的愛就在原點。遇見了,就剛剛好,沒有轟轟烈烈,只想一起慢慢變老……

他們17歲的小兒子尼瑪紮西平日裡與爸爸交流都是講藏語。而她也早就學會了閩南語,雖然說得不是很好,但和婆婆溝通同樣暢通無阻。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長流,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從福建到西藏4000公里的距離、3700米的高度,依然讓他們遇見了最美的彼此,無論貧富,他們的愛就在原點。遇見了,就剛剛好,沒有轟轟烈烈,只想一起慢慢變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