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功者一定善於總結,成功人士總結的《孫子兵法》四則

一個不善於總結的人, 一定是不能成功的。 成功人士, 就是那些有著非常深刻的反省能力、自我思考的人。 普通人讀兵法, 可能只學到“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的口頭禪, 而善於總結的人則能得出更多智慧, 應用於生活實踐當中, 實現其理想抱負。

1智者善於等待, 愚者總是焦慮。

兵法曰:作之而知動靜之理。 作, 就是刺激, 刺激一下敵人, 看敵人是怎樣反應的, 從中得出敵人的運作調度規律, 找出破綻進行攻擊。 你懂的刺激原理, 敵人也懂;當敵人刺激你時, 你要是沉不住氣, 露出破綻來, 也照樣會被敵人打慘。 沉住氣,

善等待, 不失誤, 是致勝的關鍵。

但是, 焦慮這種毛病, 大多數都有, 且不好改。 因為我們很難判斷, 在某種情況下到底該怎麼做。 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 最好是什麼都不做;但很少人能忍得住寂寞, 總覺得做點什麼才不算浪費時間, 結果呢, 不僅浪費了時間, 還可能浪費掉精力、財富等其他資源。

一旦你亂動作, 可能就中了敵人的“作之而知”之計。

2勝敵益強, 打敗敵人是手段, 提高自己是目的。

《孫子兵法》上說, 勝利的標準是:勝敵益強。

別看“勝敵”在前, “益強”在後, 要知道“益強”更重要。 孫子又說, 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戰不戰, 勝不勝, 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勝敵”只是手段、方法, 而重要的是實現目的:提高自己的實力。

戰勝敵人不是真勝, 提高自己才是真勝。 如果打贏了敵人, 自己也奄奄一息, 很可能就“河蚌相爭, 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那麼勝利還有什麼意義呢?

3正合奇勝, “奇”的含義不是“出奇制勝”。

兵法曰:凡戰者, 以正和, 以奇勝。 又曰:戰勢不過奇正, 奇正之變, 不可勝窮也。

那麼什麼是正奇呢?很多人把“奇”理解為“出奇制勝”, 但怎麼出奇才能致勝, 怎麼才算出奇?出人意料就是奇, 那你不戰而降也出敵人意料, 這也算是奇麼?所以說, 把奇解釋為出奇制勝是錯誤的, 沒有指導思路。 這種毫無指導性的釋義, 怎麼可能是孫子的原意呢。

以正和, 以奇勝, 正就是正兵, 用以接敵, 奇就是奇兵, 用以攻克敵人漏洞, 正奇就是分兵原則。 你有一千人, 要分兵;有一萬人, 也要分兵;垓下項羽只有二十八騎, 也不是聚在一處, 也要分兵兩路首尾相顧。

更進一步是, 奇的含義是留後手, 永遠保持自己手裡有張王牌, 用於克敵制勝的最佳時機。

奇正之變, 不可勝窮, 奇兵打出去變成了正兵, 而正兵要能收回來, 也就變成了奇兵。 籃球場上, 帶球的球員是正兵, 不帶球跑位的球員就是奇兵, 正兵把球傳給奇兵, 自己又變成奇兵了。 你打出去的兵(正兵), 能夠收回來(正變奇), 休整一下還能重新打出去(奇變正), 這就是奇正相生, 不可勝窮的基本原理。

正奇分兵原則, 給我們的指導是非常明確的,

就是要我們多留王牌, 伺機而動。

4不要老想著靠使詐取勝。

硬實力才能決定勝負, 詐謀只是錦上添花。 使詐, 固然能幫助弱者苟延殘喘, 但無法讓弱者變成強者, 所以還是下下策。 能夠拯救弱者的, 不能靠走捷徑抄小路的詐謀之術, 還得靠強身健體的造形之道。

對戰當中, 強大的一方使詐, 可以加速取勝;但這取勝的根本, 不是詐謀的功勞, 而是實力。 弱小的一方使詐, 或許可以贏得一些自強的時間和機會, 但不能老想著憑藉使詐取得最後的勝利, 勾踐打敗夫差靠得不是陰謀詭計, 而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強國之道。

詐謀不能讓你強大, 讓你強大的只能是造形之道。 詐謀, 不得已而用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