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文化精英的近代史

清華, 在普羅大眾的心目中, 即便不是一個神聖的名字, 至少也是一個值得崇敬的名字。 而一個值得崇敬的名字, 一定來源於一段光輝的歷史, 和一群光彩的人。 百年清華, 聲名不墜, 她的歷史和那麼多締造歷史的師生, 鑄就了清華的奇跡。

前期《芳華》聚焦於軍旅文工團, 《無問西東》則聚焦那些堪稱思想先鋒的知識份子群體, 用四個小故事, 串起了一部文化精英的近代史。

知識份子永遠是一個社會中比較獨特的一群人, 他們幹活不見得比工人好, 開槍不見得比軍人准, 種地不見得比農民強, 經商不見得比攤販牛, 但他們就是有一種天然的傲氣風骨。 便是沒有魁梧的身軀、淩厲的眼神, 卻就有一種從心底升騰起的自信和從容, 那種寵辱不驚的淡定蘊含著穿透一切野蠻的力量, 逼得你不敢直視, 在他們面前仿佛突然就矮了三分。 有人可能會因今日之邪惡叫獸或大話公知而對知識份子群體產生整體性的貶低和反感,

其實那些無一不是偽裝者, 不過是些多識得幾個字詞的小人, 修養往往不如一個大山裡的文盲, 他們從來沒有資格代表文化, 他們不過是插了幾根蔥裝象的小丑。 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引頸就戮也不背叛真理的鬥士, 是深陷黑暗也固守內心光明的賢哲, 懷慈悲之心, 宣公正之義, 行救世之舉, 是在逆行的滾滾紅塵中巋然不動的中流砥柱。 很多人總看不上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 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但一顆原子彈的威力卻是成千上萬的士兵也抵擋不住的摧枯拉朽, 一段神奇的編碼, 可以扭轉一場戰爭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

看到梅貽琦的那個瞬間,

莫名其妙似有熱淚要奪眶而出, 令我不得其解。 仔細體會, 原來那一刻心中噴湧而出的竟是虔誠。 無需煽情, 如霍金貼近那塊黑板、拉瑪努金撫摸牛頓的腳趾, 那種觸及神聖的虔誠自帶一種催淚的效果, 恰似朝鮮人民見到偉大領袖。 儘管這兩者不能同日而語, 但情感之真摯實是一般無二的。 鏡頭裡, 那個帶著書卷氣息的男子, 戴一副圓圓的眼鏡, 有點傻傻的民國髮型, 一身皺巴巴的棉衣, 陽光照在他的左側臉頰上, 不知為什麼, 就是我心目中大師的模樣。 他並不顯得和藹可親, 但他睿智而堅定的目光從鏡片後透出來, 仿佛穿進人的心底, 平靜地說著一個人如何在盲目的忙碌中丟失了真實的自己, 潤物無聲的語氣,
聽者卻如醍醐灌頂。

有那樣的校長, 才會在那樣的亂世之下, 依然能聚集那樣一群才華橫溢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教授導師, 也才會有那樣一批不同凡響孜孜以求繼往開來的學生。 炮聲隆隆, 飛沙走石, 老師還全神貫注, 學生尚如饑似渴, 灰頭土臉仍醉心於詩歌哲學;命不保夕,

饑腸轆轆, 師生猶協力抬著恐龍化石奔波逃命;雨打屋脊, 青衫盡濕, 視若無睹;聲不能及, 則靜坐聽雨, 感受當下。 每一個瞬間, 我們感受到的都是對治學二字的敬畏。 那時候, 書中沒有黃金屋, 書中也無顏如玉, 書中只言匹夫不可奪志, 讀書人眼前山河破碎, 心中卻自有丘壑萬重。 那時候, 師是傑出的師, 生是優秀的生。 他們是懷著使命在傳道授業和發奮磨礪, 一心挽救家國於危亡。 清華, 不在清華園的教學樓裡, 不在清冷浪漫的荷塘月色裡, 清華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即便幕天席地, 只要胸中有天下, 哪裡都可以是清華。 正是這樣的一個清華, 這樣的一批執著文人, 我們的國家才一步步成為今天的東方神話。

與《芳華》一樣,《無問西東》講述的也是青春,一個追逐真心的年輕人,一個勇敢無畏的年輕人,一個堅守正義的年輕人,一個選擇同情的年輕人,那些蓬勃的激情和熱血,那些溫潤的純粹與善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每一代人在最好的年華,都不見得遇見最好的時代,但每個人都全心全意傾注了自己的青春,白髮回首時總可以說無悔於自己的生命,那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電影海報上說“只問深情,無問西東”,我想,於他們而言,大約即便預知命運,他們也還是會願意來盡情揮灑一番。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他們活出了真實的自己,成為了珍貴的自己,我們呢?

與《芳華》一樣,《無問西東》講述的也是青春,一個追逐真心的年輕人,一個勇敢無畏的年輕人,一個堅守正義的年輕人,一個選擇同情的年輕人,那些蓬勃的激情和熱血,那些溫潤的純粹與善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每一代人在最好的年華,都不見得遇見最好的時代,但每個人都全心全意傾注了自己的青春,白髮回首時總可以說無悔於自己的生命,那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電影海報上說“只問深情,無問西東”,我想,於他們而言,大約即便預知命運,他們也還是會願意來盡情揮灑一番。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他們活出了真實的自己,成為了珍貴的自己,我們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