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課外閱讀該怎麼讀?

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知識, 閱讀課文以外, 課外閱讀也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對於許多孩子來說, 課外閱讀可能就是完成任務,

這樣的課外閱讀是沒有效果的, 那麼課外閱讀究竟該怎麼讀呢?

一、課外閱讀要去功利化

課外閱讀是一種心靈的對話,本該帶來的是一段快樂的旅程,—種自由的體驗, 一種愉悅的享受。 因而課外閱讀應該去除那些功利化的東西, 回到閱讀本真上來, 用讀書本身的情趣和語言文字的魅力來誘發學生的閱讀動機, 催生學生的閱讀興趣, 最終使他們沉潛於課外閱讀之中。 當然, 一個熱愛閱讀、飽讀詩書的學生, 語文考試成績是絕對不會差的。 相反, 一個不愛閱讀的學生, 即便在小學階段語文考試成績不錯, 但也缺失發展的後勁。

二、課外閱讀要去隨意化

課外閱讀, 當然是要課外一些, 自由一些。 然而, 這絕不意味著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聞不問,

任由孩子自己去讀。 課外閱讀還是需要指導的, 其理想狀態是在啟迪之下, 孩子以自由的心境、虔誠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展開愉悅的閱讀活動。 這就意味著對於孩子的課外閱讀, 要能夠科學有效地、適時適度地加以介入, 以確保孩子的閱讀活動能夠樂此不疲地、 持續穩定地進行下去, 從而有效地避免課外閱讀的隨意化。 倘若這樣, 學生就能夠乘著書本這葉扁舟, 撐著閱讀這支長篙, 向著青草更青處漫溯。 這樣的課外閱讀生活自然就是自由而愜意的, 而不是放任和隨意的!

三、課外閱讀要去碎片化

事實上, 閱讀方式還是傳統一點好——手裡捧著一本書靜靜地閱讀。 這種青燈黃卷式的閱讀方式雖然古老而樸素, 但卻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在裡面, 是一種最為優雅而美麗的姿態。 要讓孩子多讀一些紙質的書籍, 少去刷那些電子的螢幕;多讀一些整本的書籍, 少讀那些碎片化的文字;多讓孩子在“多讀書, 好讀書, 讀好書, 讀整本書”的過程中, 沙裡淘金,

獲得智慧, 而不是讓學生在碎片化的閱讀過程中, 浮光掠影, 變得淺薄。

四、課外閱讀要去淺表化

相較於數量而言,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讀進去了多少。 其實, 閱讀是需要開啟心智、展開思考的。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 ”所以, 要讓孩子讀得進去, 得要有思維的參與, 在讀中思, 在思中讀, 讀思結合, 輕盈行走。 這樣, 孩子的智慧就會在閱讀中自然地生長, 越讀越聰明, 越讀越愛讀。

在閱讀之後, 要學會盡可能地用書中的語言來講述書中的故事, 歷練自己的說話能力;還要盡可能地把書中汲取的言語表達智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 提髙自己的寫作水準。 而這恰恰是避免課外閱讀淺表化最為有效的方法。 也只有這樣做,

才會達到“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五、課外閱讀要去狹隘化

一提到課外閱讀, 我們往往想到的是讓學生閱讀文學作品。 我們除了引導閱讀文學類的書籍之外, 還要讓孩子多閱讀知識類、科學類等一些實用性的書籍, 讓學生從這些書籍當中瞭解自然界的萬事萬物, 知道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識。

有人說:閱讀=閱歷+讀書, 而古人早就說過: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天地之間還有一部博大精深的無字之書,也需要去閱讀。 閱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去看部電影是閱讀, 去遊山玩水是閱讀, 去走親訪友也是閱讀……“世事洞明皆學問”啊!所以, 我們要擦亮智慧的眼睛, 讓他們滿懷興趣地走進生活, 親近自然, 去廣泛地閱讀這部無字之書, 積累豐富的生活智慧。

六、課外閱讀要去形式化

課外閱讀是為兒童的生命成長助力的,其核心任務是閱讀,其活動方式也是閱讀。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就是啟發和引導孩子把全部的精力聚焦到閱讀的本身上來,讓學生潛心閱讀,與文字對話,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心游萬仞,精騖八極,享受閱讀的快意。這才是課外閱讀的理想境界和本質追求。

積累豐富的生活智慧。

六、課外閱讀要去形式化

課外閱讀是為兒童的生命成長助力的,其核心任務是閱讀,其活動方式也是閱讀。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就是啟發和引導孩子把全部的精力聚焦到閱讀的本身上來,讓學生潛心閱讀,與文字對話,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心游萬仞,精騖八極,享受閱讀的快意。這才是課外閱讀的理想境界和本質追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