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聚焦」《湖南日報》:新屋村變“新”了

2017年, 郴州市北湖區石蓋塘街道市級貧困村新屋村村集體經濟達5.9萬元, 貧困戶人均純收入9600元。 經省、市相關部門評估核查, 新屋村退出貧困村序列。

消息傳來, 村裡一片歡騰。

“新屋不新, 走的是泥巴路, 住的是土坯房。 ”說起過去的新屋村, 當地村民直搖頭。 新屋村地處高寒山區, 受自然環境、交通條件等制約, 至2014年底尚有41戶132人未脫貧, 人均年純收入僅2100元, 村集體經濟為“零”。

短短3年, 新屋村為什麼能發生如此美麗嬗變?1月14日, 記者到該村進行了一番探訪。

走進新屋村, 一幢幢小洋樓拔地而起, 一條條灌溉水渠清澈見底,

一條條水泥路通向白雲深處。 山崗上牛羊成群, 偶爾還傳來聲聲鹿鳴。

王飛波的梅花鹿養殖場

“我們村的變化跟‘當家人’陳哲禮是分不開的, 是他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村民王飛波說。

2015年初, 安和街道幹部陳哲禮擔任駐新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他和工作隊隊員帶領村民修公路、水渠, 並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展蔬菜種植、梅花鹿養殖等特色扶貧產業。

王飛波掰著手指, 向記者介紹工作隊進村後的變化:硬化通組公路7條, 修繕水渠7條, 並安裝路燈、修建文化廣場、整治環境衛生等。

梅花鹿

黑山羊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工作隊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種養業。目前,新屋村種植蔬菜、水果、油茶等480畝,養殖黃牛、黑山羊、梅花鹿2000餘頭,雞鴨9000多隻。

3年前,王飛波一家4口靠種3畝稻田為生,生活困難。2015年,在工作隊幫扶下,他貸款5萬元養殖黑山羊。後又貸款20余萬元,成立梅花鹿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38戶貧困戶入社。

“2016年,我家收入超過10萬元。”王飛波說,2017年底,加入合作社的38戶貧困戶每戶領到首筆分紅500元。

在新屋村,靠產業扶貧實現脫貧的還有不少人。40多歲的村民袁功名以前對脫貧沒有信心,生活得過且過。看到昔日窮兄弟先後脫了貧,他坐不住了,請工作隊幫助貸款,2017年養殖黃牛5頭、種植水稻和生薑7畝,一舉摘掉了貧困帽。袁功名說,現在生產生活條件好多了,2018年他最大的願望是“脫單”。

工作隊還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村民就業能力。目前,新屋村有50多名貧困村民在周邊工廠、工地就業,月均工資3000多元。

湖南日報記者:白培生 顏石敦

通訊員:黃曉霞

圖:黃福軍 羅玉霞 周峰

梅花鹿

黑山羊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工作隊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種養業。目前,新屋村種植蔬菜、水果、油茶等480畝,養殖黃牛、黑山羊、梅花鹿2000餘頭,雞鴨9000多隻。

3年前,王飛波一家4口靠種3畝稻田為生,生活困難。2015年,在工作隊幫扶下,他貸款5萬元養殖黑山羊。後又貸款20余萬元,成立梅花鹿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38戶貧困戶入社。

“2016年,我家收入超過10萬元。”王飛波說,2017年底,加入合作社的38戶貧困戶每戶領到首筆分紅500元。

在新屋村,靠產業扶貧實現脫貧的還有不少人。40多歲的村民袁功名以前對脫貧沒有信心,生活得過且過。看到昔日窮兄弟先後脫了貧,他坐不住了,請工作隊幫助貸款,2017年養殖黃牛5頭、種植水稻和生薑7畝,一舉摘掉了貧困帽。袁功名說,現在生產生活條件好多了,2018年他最大的願望是“脫單”。

工作隊還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村民就業能力。目前,新屋村有50多名貧困村民在周邊工廠、工地就業,月均工資3000多元。

湖南日報記者:白培生 顏石敦

通訊員:黃曉霞

圖:黃福軍 羅玉霞 周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