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和平珍珠”計畫:友好為表、合作為形、對抗為根、欺騙為底

【代號名稱】“和平珍珠”計畫/“和平典範”計畫

【英文名稱】Peace Pearl/Peace Model

【中國規範稱呼】82工程

【發起者】美國

【行動時間】1987-1992年

【目的】為中國空軍兩架殲-8II

中美歷史上可謂是歡喜冤家

【背景】

殲-20的服役讓國人振奮, 一掃中國航空人在這幾十年的的屈辱, 從建國的一窮二白, 到現在在戰術飛機上殲-20和F-22相比雖然還有諸如發動機這類的不足, 但是沒有了代差, 可以平起平坐。

1972年, 隨著中蘇關係的變化與理查·尼克森訪華,

中美關係開始解凍。 美國正式宣佈廢除"中國差別", 將對華貿易管制與對蘇聯同等處理。 與此同時, 中美逐漸展開了秘密談判, 雙方的"蜜月期"隨之開始。

但由於受美國國內1969年批准的新《出口管制法》的限制, 美國安排英國羅爾-羅伊斯公司向中國出售價值2億美元的可以用於戰鬥機的發動機,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從西方世界拿到的第一筆軍用物質。

1978年5月, 當時的美國對中國一下子開出了46項的武器採購單。 之後, 這份採購單被交到了西歐國家的手裡。

美國計畫向中國出口的F-1679戰鬥機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國為對抗前蘇聯打出中國牌, 期間中美歷經了整整10年的"蜜月期"。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軍事交流迅速發展, 美國對軍事上還很脆弱的中國軍隊給予了適當的"幫助", 如今, 解放軍為數不多的美式裝備便得益於此。

中美建交後, 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國防安全上也建立起了一定的聯繫。 在中國為J-8II裝備先進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存在有迫切需要的同時, 美國為達成與中國共同對抗蘇聯的政治目的, 也有意通過軍事技術的輸出來提高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

可惜美夢並沒有持續多久。80年代末期,美軍就以無恥的方式訛詐並消遣了中國5年。

當時,蘇聯還未解體,美國為拉攏中國對抗北方鄰居,提出幫助中國升級殲-8II戰鬥機。中蘇破裂後,關係逐漸緊張,到珍寶島衝突後,雙方在邊境附近陳兵百萬。來自北方的壓力成為中國國防的首要威脅,從60年代以後,蘇聯大批新型武器裝備陸續裝備部隊,特別是圖-22“逆火”超音速轟炸機對中國威脅尤為重大,其可以2M的速度低空高速突防,從蘇聯遠東,中亞部分和蒙古迅速對中國三北地區重要目標進。

可以說,“圖”22“逆火”轟炸機是“和平珍珠”計畫的起因之一。對於“逆火”,中國空軍當年裝備的殲-6/7戰機根本就無法對其進行攔截,殲-8雖有一定的攔截能力但由於其缺乏完善的機載航電系統,如果“逆火”在惡劣天候掩護下來犯,那麼中國依賴的只有HQ-2防空導彈。而這種固定的防空導彈很難在廣闊的地區全面防禦這種靈活的超音速轟炸機。因此從60年代中國就需要一種這樣的戰機;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在領空外或者邊緣攔截對方轟炸機。這就是殲-9。但殲-9因為不切實際的將指標提高到雙三,而中國當時的基礎研究水準根本就不到,導致70年代後殲-9的研製日益遲緩。而這種情況下,70年代末根據"部隊80年代中後期武器裝備更新需要,結合世界殲擊機發展水準",中國提出殲-8大改的設想,以便在80年代為部隊提供能夠攔截高空和低空高速入侵目標能力的殲擊機。

殲-8II的三角翼佈局是最讓人詬病的東西,其實想想這個東東實際上也在情理之中,首先中國氣動佈局技術儲備不不足,比較有把握也就是MIG-21的這種常規三角翼佈局,另外就是新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攔截逆火,這就要求其超音速性能要好,三角翼優點就是展弦比小,激波阻力小,超音速度/跨音速氣動性能較好,氣動焦點變化平衡,另外結構強度什麼的也比較好,80年代中國對M2K和F-16進行性能評價是,雖然F-16在許多方面比M2K要好,尤其是中低空/速度方面。但M2K的優秀的超音速攔截能力還是讓中國認為其更適合自己的需要。但三角翼缺點就是誘導阻力大,亞音速時的續航能力和機動性能都不好。M2K採用放寬靜穩度加電傳操縱和進氣道小翼來解決問題,較好的解決高速攔截和低速格鬥之間的矛盾。而中國當時技術及工藝儲備都嚴重不足,所以也就沒有採取這些東東來提高亞音速的機動性能,但也採用前緣錐形扭轉措施來提供亞音速時的巡航性能和機動性能。

殲-8的主要作戰目標是“米格”23,但是由於國內形勢的影響,該機的關鍵技術問題拖了近十年才解決,定型時已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了。這時候,中國面臨的主要空中威脅是來自北方的圖22M“逆火”和“蘇”24這對搭檔,在這兩種重型高速攻擊機型前,殲-8和殲-8I明顯力量不夠,無法做到主動攔截,也難以和已經擁有中距攔射能力的“米格”23對抗。為了對抗這樣的威脅,另一方面也緊隨世界戰鬥機的發展趨勢,突出中距攔射能力、增強中低空機動性的殲-8大改型號——殲-8II誕生了。但是,由於這時候中國的戰鬥機火控和航電的技術水準還不足以保證殲-8II完成它的重任,所以自誕生起,殲-8II就有和國外合作的意向(那時候合作對象是西方國家)。

要想攔截“逆火”,除了要想優秀的飛行性能外,完善的航電系統亦必不可少,特別是下視/下射能力的脈衝多普勒雷達-PD雷達。殲-8II最初準備配備的是14所研製的1471雷達,但當時中國在此領域的基礎幾乎是空白,儘管1471不是全波形雷達,只有中/低兩種脈衝重複率,但其技術難度亦讓總師賁德同志望而生畏。作為1471雷達的備份,長虹廠也開始在204的基礎上研製具備攔射能力的208雷達。儘管其是單脈衝火控雷達,不具備下視/射能力。但研製工作仍然不順利,可以說困難重重。而殲-8II平臺設計卻非常順利,1982-1983完成圖紙設計,1984年試飛成功。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決定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系統的辦法也解決殲-8II配套系統落後的問題。

1985年秋,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從五角大樓獲得了一份情報表明:華盛頓計畫大規模武裝中國軍隊,並幫助北京實現國防現代化。在這一份由威廉·佩里(此公在“紅色雄貓”計畫:美國人武裝中國用以消耗蘇聯的虛偽戀情中也是行動計畫的重要決策者)和五角大樓裡的一些有影響的重量級人物起草的“大武器庫”方案中,美國軍方列出了一份長長的計畫單,涉及到空中早期預警系統、電子偵察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運輸機、高性能殲擊機和以“愛國者”導彈為主的地面防空系統。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和大口徑火炮的修理廠和武器儲備庫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1、影響北約各國解除49年-70年代的軍事技術禁運,使中國按自己的需要從歐洲進口武器設備;

2、殲-8II戰鬥機的改裝,包括雷達、發動機的轉讓;

3、出口F-16戰鬥機給中國;

4、出口黑鷹直升機給中國;

5、出口或轉讓E-3預警機技術。

按照佩里的設想,美國以近乎無償的方式,向中國提供現代化的軍用飛機並幫助中國建立一整套的早期電子偵察系統。這一系統將與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和五角大樓相連接,這樣沿中蘇邊境部署在中國境內的E-3早期空中預警機,就可以將前蘇聯腹地500公里內的一舉一動,隨時呈現在北約最高統帥的眼前。

這些飛機平時就交由中國空軍保管與使用,這樣前蘇聯就沒有理由對出現在中國上空的美制預警機做出反應。而在戰時這些飛機將作為美軍太平洋戰區偵察和預警指揮系統的一部分,這樣就使美國的作戰基地從日本、韓國前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遼闊的疆域內。

同時美國人還將幫助中國改進和翻新其國防工業,包括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工廠和儲備基地。這樣一旦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危險美國就不用把他們的重型裝備從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本土運到亞洲地區,他們可以輕易地用C-141大型運輸機,甚至波音747這樣的民用客機,將成千上萬的士兵在最短的時間內運送到中國。

輕裝而來的美軍士兵直接駕駛著儲備在瀋陽、北京、太原、西安、武漢和上海等地區由中國士兵看守的大型武器裝備投入對蘇作戰。因為在此之前,已經在上述地區建立了這些武器裝備的組裝和維修基地。這樣就不用擔心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問題。而使用美制武器的中國軍隊則可以輕易的與美國軍隊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在美國人的指揮下參與對前蘇聯的軍事行動。

交付給中國的空中加油機首先以上海和青島為基地,為美軍的作戰飛機進行不間斷的空中加油,使之在戰時可直接從日本或韓國的基地甚至美國本土飛往戰區。在進入中國領空後,美軍殲擊機還將獲得沿黃河以及長江一線部署的空中加油機基地所提供的支援。而在這一線建立的大型空軍基地也將對美軍開放,這些基地將是按照北約標準修建而成的。

與此同時美國將向中國的飛機和武器製造廠發放生產許可證,以使他們按照美國的標準生產美制作戰飛機和武器裝備。這樣當美軍飛機抵達中國本土後將不用擔心後勤和補給問題。遭受戰損的飛機將獲得最快速度的支援,而不用再將飛機送回到日本或美國本土修理。這無疑將有效擴大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和攻擊範圍。

對於這一點美國是有豐富經驗的,佩里特別指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就是利用在中國的基地對日本發起一輪又一輪的大規模轟炸,並取得相當的戰果。

在中國空軍獲得F-16“獵隼”空中優勢殲擊機和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同時,在四川成都的飛機製造廠和位於江西的昌河直升機生產基地,將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一整套的飛機和發動機組裝生產線。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以上兩個生產基地距離中蘇邊境比較遠,有足夠的戰略緩衝地帶。

這樣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將他們的現代化飛機生產線部署在這一地區。在美國幫助下建立的航空工業中心不但將為中國空軍服務,還將成為美國空軍的大型零備件生產供應基地。這樣美國人就可以在前蘇聯的南翼,構建一條堅固而可靠的前進基地,從這裡與巴基斯坦到土耳其再延伸至歐洲形成對前蘇聯的戰略包圍圈。

使用美式殲擊機的中國空軍,並不擔負對前蘇聯的空中打擊任務,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只允許向中國提供F-16這樣的輕型多用途殲擊機。這些殲擊機的主要用途將是保護為美國人提供情報的空中預警機和設置在中國境內武器儲備基地,使之免于前蘇聯的空中打擊。

尤其在美軍將他們的士兵大規模空運中國的時候,這些F-16將為保護美國運輸機而在中蘇邊境建立一道“戰隼走廊”(“歷史脈動”曾經發佈“戰隼走廊”計畫:中美蜜月時代浪漫故事的糟糕情節)。這樣美國既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和需要,也間接限制中國空軍的實力。因為美國已經向日本提供了更為強大的F-15大型遠端殲擊機,類似F-16一類的輕型作戰飛機,也無法對臺灣造成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在佩里設計的這套方案中,不但考慮到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資源與力量,也考慮到了如何有效限制中國的實力發展。

但是,理智的中國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華盛頓這一將中國變為其半殖民地性質軍事反蘇前哨的建議。雖然在當時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因為所謂的“三大障礙”而暫時無法獲得突破,但也絕對不會為他人火中取栗。我國後來只是有限的接受了“和平珍珠”計畫,包括J-8的改造以及引進了數量可觀的黑鷹武裝直升機。

1986年中美兩國開始就引進航電系統進行商談,中方選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F-14的研製者)作為外方總承包商,飛機系統的安裝、檢測,測試及試飛則在該公司在紐約長島的比斯派格工廠內進行。

1987年,中美簽訂改進55架殲-8II火控和航電設備的合同,金額高達5.5億美元——大約人民幣20個億,兩架殲-8II被運抵美國進行改造,以我國當時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負擔。由沈飛和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具體改進措施為,把F-16同期型號的火控移植到殲-8II上,包括加裝AN/APG-66(V)火控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匯流排、新型火控電腦等。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平珍珠”計畫。

【行動經過】

1987年,美國總統羅奈爾得·雷根正式宣佈“和平珍珠”計畫,並且還做了電視講話,其聲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需要一種新型戰鬥機佈置在中蘇邊境以抵禦蘇聯轟炸機以其領空的侵犯"。計畫包括50套機載雷達及火控系統和5套備份,當時美國有3個型號的雷達競爭殲-8II機載雷達,分別是:

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PG-66雷達,配備於F-16;

休斯飛機公司的AN/APG-65雷達,配備於F/A-18;

通用電氣公司的AN/APG-67雷達,配備於F-20。

從3型雷達各自情況來看,AN/APG-67雷達是為輕型戰機配備的且臺灣的“金龍”53雷達就是其為基礎,所以其首先出局;

而AN/APG-65雷達性能什麼都較好,並且功能也比較完善,但價格偏高;

最後中選的是AN/APG-66雷達。

被改裝的殲-8II出口中國的AN/APG-66編號為PRCF-82AN/APG-66。其基本上相當於美國F-16BLOCK15批次上的雷達水準,雷達分為7個可更換部件,包括:天線、發射機、接收機、數位訊號處理器、電腦及控制系統、用脈衝多普勒和單脈衝兩種體制。

工作波段在I/殲,頻率6-10GHZ,體積0.11立方米,重量110公斤MTFF100小時,天線直徑700CM,平面搜索距離:RCS=5,為75公里.掃描範圍+/-60度。

工作狀態包括:

空空:上視,下視,格鬥和自動;

空地包括:空地測距,真空波速繪圖多普勒波束銳化,地圖凍結及輔助導航和對海搜索等功能。

除了AN/APG-66外,火控系統另外重要系統就是利頓公司的LN-39慣導系統,是美國空軍標準慣導系統,符合美LN-39系統空軍F8標準中等精度的要求,即系統在外形、功能及適應性三方面均可協調互換,定位精度為0.8海裡/小時。LN-39的"心臟"是P-1090慣性平臺,這種平臺是P-1000平臺的小型化當採用LN-37中的P-l000平臺元件及系統軟體後,P-1090平臺可達到的精度為0.2-0.3海裡/小時,平臺平均故障間照時間為2000小時。電腦為LC-4516C型。通過更換輸入/輸出元件或修改輕件使得LN-39在功能上有所增長,如組合導航(多督勒―慣性、飛行中對準、地面定位系統―慣性等)和操縱、火控、燃料管理等輔助任務。其備份為姿態航向基準系統。

AN/APG-66(V)雷達

曾計畫改裝的座艙為機載火控系統提高相適應,改進後的殲-8II的座艙也得到提高,採用新型平顯和多功能顯示器。其中HUD視場13*9度,功能包括顯示火控系統資訊和還有雷達資訊,飛行資料和機動能量管理資訊包括空對空瞄準時顯示雷達目標截獲指示符號、瞄準光環、導彈的最大和最小發射距離、瞄準操縱點、彈丸示蹤線(熱線)和飛機速度向量(vv)等;在空對地瞄準狀態顯示使用各種空對地武器的攻擊畫面。

多功能顯示器MFD是一種高解析度、高亮度的電視/光柵顯示器。由於採用了先進的CRT技術和光學濾波技術,使得即使在直射陽光條件下也能產生清晰、對比度好的顯示圖像,MFD除了可以做為垂直情況顯示器VSD。字母和表格顯示器及用於電視等空地制導武器。

美方計畫安裝的雷達由於航電系統的完善和擴充,殲-8II採用1553B資料匯流排。1553B資料匯流排是70年代初出現的美國的軍用標推。此後,在大多數新研製的戰鬥機上,1553B資料匯流排一直占主導地位。1553B資料匯流排與以往的資料匯流排主要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種容量極大的多資訊源、多節點的資料匯流排。其作用大致相似於一系列多軌鐵路,可將"乘客"(即資料)運送到達(或寄存)其各自適合的目的地。

在此基礎上通過改進戰鬥機航電系統的構型和設備。可以較少的經費投入達到延長戰鬥機有效作戰使用時間的目的使之在一定時期內、能與造價較高的新型戰鬥機相抗衡。除了1553B資料匯流排外,殲-8II還採用F-16的中央火力控制電腦,功能包括:空空機炮前置角和導彈發射區的計算。空地攻擊計算武器彈道,彈著點,瞄準點和操縱指令。除了上述設備外“和平珍珠”其他設備還包括,大氣資料電腦及資料庫,外掛管理系統等。

MIL-STD-1553B 介面卡

1987年中方將2架殲-8II戰鬥機和一架1:1實體模型運抵比斯派格,到88年雙方完成航電系統的安裝及測試。首架現代化的殲-8II戰鬥機于1988試飛成功,隨後飛抵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全面的試飛,到1989年中美雙方已經完成大部分試飛專案,美方經過試飛後認為改進後的殲-8II的作戰能力相當於美國F-16/79。“和平珍珠”工程還包括中國引進美國AIM-7M中距攔射導彈,同時雙方還探討用F404發動機改進殲-8II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軍工企業步入正軌,開始在原來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之路,這些舶來品無疑給軍工企業莫大的幫助。

然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1989年後,中國與西方的親密關係嘎然而止,恰似30年前那一幕重新上演,蜜月霎時間降溫至冰點以下。美方因為中國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開始制裁中國,“和平珍珠”計畫和其它各項軍購計畫暫時中止。

被美國扣押至今沒有歸還的殲-8II

【後續】

“和平珍珠”終止後,中國自然而然地向美國索要兩架殲-8II,但其中一架改裝了一半的機頭美國人拒絕交還中國,其中有一架殲-8II的機頭還被美國人扣留至今未還,被美國人收集在美國航空軍事主題博物館中。

後經過兩國溝通,在1989年10月得以恢復,美軍“同意”繼續改造,格魯曼表示可以完成這個專案,但以不良部分改進為由提出增加2-3億美元(相當於15億人民幣左右),理由是兩架殲-8II戰鬥機的占場費——這是赤裸裸的訛詐,美軍不想執行協議故意找茬。

"和平珍珠"計畫面對這樣的情況已經失去了繼續進行下去的環境,在90年代初期正式宣佈項目終止。我國在"和平珍珠"計畫中付出了2億美元的資金和近5年的時間,卻並沒有完成最初計畫中的發展目標,這樁交易讓中國損失慘重。

作為二戰老兵和優秀的政治家,喬治·布希明白中蘇緩和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儘管這時候美蘇也在緩和。他很快就宣佈,讓幾個受制裁影響中止的幾個敏感合同繼續執行下去,包括衛星發射和“和平珍珠”。但是,中國對軍事採購上的需求似乎興趣不大,沒幾個月,中國政府就宣佈,終止“和平珍珠”計畫,運往美國的兩架飛機也運回來了。事實上,這時候,中蘇兩國對重新展開軍事合作已經開始接觸了。

1992年,老布希總統離任前下令"簡單了結"中美原有的防務合作計畫,為此2架殲-8II和那個實做模型,還有MK46-2魚雷,TPQ-37炮兵雷達及黑鷹備件交付中國。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後,殲-8II改進型的指標已遠超出“和平珍珠”水準,發展出了殲-8IIM等若干改進型。新的改型具備了一定的超視距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其中突出了綜合火控系統的研製,力圖實現“和平珍珠”未盡的任務。新的殲-8II改型,通過脈衝多普勒雷達、數位式綜合火控系統、空中受油技術、組合式自衛電子對抗系統、新型外掛系統、可靠性和維修性改進和氣動設計等一系列改進,最終將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準。

【關聯性】

“和平珍珠”計畫,屬於軍事交流行動。在“歷史脈動”的資料中,這種軍事行動是美國非常熱衷的行動計畫——對醉心于建立盟友的美國而言,這絲毫不意外。

在美國的對外合作交流行動中,確實有幾個以“和平”為面具的行動計畫:

“和平回聲”行動:美國、以色列1969年9月3日,對以色列出口包括44架39批次(簡稱blk39)至41批次的F-4E和6架RF-4E偵察機;

“和平回聲”行動I:美國、以色列1970年6月8日-1971年1月21日,“和平回聲”行動中上午交付的飛機,由本行動交付完成;

“和平補丁”行動:美國、以色列1971年初-3月22日間。以色列空軍對於在消耗戰爭中損耗機體的補充,共包含12架機體;

“和平回聲”行動IV:美國、以色列1972年3月20日-1974年1月,以色列空軍1971年10月22日向麥道公司追加42架機體訂單,生產批次從48-53批次不等;

“和平之狐”計畫II:以色列1982年4月。1981年初,美國把E-3預警機賣給了沙特,同時還幫助他們升級F-15,使得這些飛機具備了對地攻擊能力,為了安撫以色列,“和平之狐”計畫II就敲定了。按照計畫,1982年4月,106“尖頭”中隊最初組建時只是作為133中隊的一部分,新的中隊將接收“和平之狐”II和“和平之狐”計畫III交付的機體,以色列空軍高層決定新中隊將在1982年末開始獨立運作;

“和平之狐”計畫III:以色列1982年4月。中隊將接收美國交付的F-15機體;

“和平大理石”計畫II:以色列、美國1983年8月。空軍在70年代為空軍尋找下一代戰機時選定了F-16,但是接下來的和平大理石項目因為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而被拖延,然而在1983年8月, 以色列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軍火貿易訂單被簽署了,以色列空軍訂購了75架F-16C/D,當時共耗資33億美元;

“和平鳳凰”計畫:美國1992年11月,與中國臺灣的軍事合作;

“和平大理石”計畫IV:以色列、美國1994年8月1日。隨著“閃電”和“閃電”II的全部交付,5支裝備F-16C/D的中隊成為了一線的主力作戰中隊,而之前在“加利利和平”行動(“歷史脈動”已經發佈,“加利利和平”行動:死亡決鬥中轉折性的一記曠世鐵拳)中大放異彩的雀鷹則變為了二線戰鬥機,主要用作次要防空以及F-16C/D的換裝訓練、為預備役飛行員儲備實力等,其中偶爾也參與一些實戰;

“和平行者”行動:美國1991年6月8日。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美國的一些海軍陸戰隊部隊在途中被轉運到進行中淹沒孟加拉的人道主義援助;

“和平回聲”行動:以色列2012年。

還有一個相關的話題,是中國對於本計畫的代號——“82”工程。這兩個截然不同表達方式的代號,非常充分地體現了中美(西方)外在表現的特點:

中國異常含蓄,含蓄到不知所云,不知者簡直和傻子一樣;

美國人則比較高調,軍事交流行動不需高度保密,因此確定一個有格調的代號,充分彰顯美國軍事亞文化的魅力,是美國軍事行動代號的一個特殊使命——雖然在這個代號面前,大家也和傻子一樣,但感覺則完全不同。

中國與美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交流行動計畫,在“歷史脈動”的資料中,有以下:

“紅色雄貓”計畫:美國人武裝中國用以消耗蘇聯的虛偽戀情;

“戰隼走廊”計畫:中美蜜月時代浪漫故事的糟糕情節;

“佩刀”II計畫:伴虛假友好的微風起舞,隨意識形態的狂瀾凋零。

加之本“和平珍珠”計畫,中國軍事技術交流的行動計畫到此截止。下一個行動計畫不知會不會出現了。

【影響】

整個“和平珍珠”計畫,中國為此付出了2億美元和5年的時間,卻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戰鬥機依然落後,想買先進的買不到。航空工業也依然落後,無法自行改造殲-8II,以至於到2000年以後殲-8II才達到空軍要求的戰鬥力。而此時,美軍都開始裝備F-22這種對中國來說近乎科幻的戰鬥機。

中國航空技術人員通過在"82工程"中與美方進行的合作,在被孤立和封鎖了20餘年後,又得以瞭解了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發展的情況和現代化空戰的特點,尤其對於先進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對於戰鬥機作戰能力的巨大促進作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開闊了視野。這方面的收穫可以說是"82工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實際上殲-8II最新的型號都是在“82工程”的基礎完成的。

“和平珍珠”最終夭折,但影響是深遠的。我國技術人員切實的學習掌握了美方設備和軍企人員的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深刻體驗了西方先進航空技術的整體性、可發展性和前瞻性。這一嘗試雖沒有直接成果,但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鬥機技術追趕世界一流水準的方向和道路。因此,筆者認為實施“和平珍珠”的結果,應該說是成敗各半,從長遠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

儘管我方未能獲得原定數量的APG-66雷達,但此雷達為多國所採用仿製,我方進行研究借鑒並無困難。而俄羅斯的ZHUK雷達更是殲-8IIM型的外銷標配。同時通過我國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在上述方面,乃至中距空對空導彈、空中加油技術、慣導/GPS綜合導航技術、高速光纖匯流排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展。這都是“和平珍珠”從未觸及的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也正是這些一段段屈辱的歷史,激勵中國航空工業艱難前行,2004年殲-10服役、2016年運-20服役、2017年殲-20服役,中國航空工業終於可以昂首挺胸,中國人正以讓全球為止驚歎的速度前行。

殲-20戰機

總而言之,“和平珍珠”是我國戰鬥機技術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影響深遠。同期國產新型殲擊機的設計更是以西方標準貫穿始終,真正發起了自行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衝擊。因此,美國給予的先進裝備,並不是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深入體驗並再次肯定了先進的軍工設計生產思想和體系,才是這次國際合作中我方的最大收穫。

美國博物館殲-8機頭

【評論】

“和平珍珠”計畫是我國80-90年代最大的對外軍事合作項目。

這段時間可以稱之為中美關係史上短暫的蜜月期,此段時間,國內從西方進口的大量先進的機電設備,例如LM2500燃氣輪機、黑鷹直升機、先進炮瞄雷達,為中國科研工作開闊了視野,以此為基礎,軍工領域從仿製到創新,大跨步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

“和平珍珠”計畫中的火控和航電設備基本都是美國貨,雷達是F16A/B使用的型號APG66,但是中距攔射導彈選用了比“麻雀”外銷型AIM-7M更好的義大利產“阿斯派德”(又叫“蝮蛇”),近距和格鬥導彈用的型號不知道,好象是國產的“霹靂5乙”。以我個人的看法,代價昂貴不談,美國人提供的雷達也不好。APG66是款不錯的多用途雷達,對地工作方式豐富,但是只提供了基本的中距攔射能力,也不能實現同時跟蹤多目標(事實上,巴基斯坦的F16A/B配“麻雀”7M的中距攔射能力簡直糟透了,他們的空軍高層不得不把實現中距攔射的希望放到了FC-1身上)。

但在那個時候,這樣大概已經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好選擇了。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美國通過這樣的方式,向那時候的前蘇聯高層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中國。畢竟部署在中國北部邊境附近(“和平珍珠”的殲8II只能部署在北方)的50架配備了一流電子設備的殲8II也可以當做前線戰鬥轟炸機使用,對遠東的大量蘇聯地面部隊也是一種威脅。

如果當時這個合作得以完成,對中國空軍將是一次飛躍,因為當時殲-8II雖然是中國裝備的最先進戰機,但是雷達和航電還是二代機水準,中國沒有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更別提新型火控電腦和1553匯流排技術,殲-8II不具備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事實上,"和平珍珠"計畫的終止給我國空軍裝備的改善以沉重的打擊,J-8II作為我國當時綜合性能最好的先進戰鬥機,航空電子系統的拖延嚴重的影響到了J-8II戰鬥機戰鬥力的形成。在我國航空科研單位解決了J-8II配套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之前,空軍所裝備的J-8II系列飛機根本沒有可靠的戰鬥力,也不具備全天候超視距攔截作戰的能力,被空軍稱為“有槍無彈的和平鴿”。

我國空軍裝備的J-8II系列飛機真正達到滿足作戰需要的時間,已經是"和平珍珠"計畫終止多年之後,可見"和平珍珠"計畫的失敗對我國空軍裝備發展的影響之大。而且,美國通過分析兩架赴美殲8戰機,還搞清了中國戰鬥機生產的工藝水準和加工能力,實際上,等於讓人家瞭解了我們戰時的航空工業生產能力。

"和平珍珠"計畫的夭折讓中國學到了很多東西,大國不掌握核心技術,在國防上就會被任人宰割,而與西方國家展開技術合作必須擁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否則就會遭到歧視性愚弄,到頭來什麼也沒學到,更加重要的是,它讓封閉的中國科研人員打開了眼界。覺醒之後要努力建立一個獨立自主,以我為主的國防科研體系。在今天的中國,殲-8早已不是什麼最先進的戰鬥機,中國製造的殲-20已經讓美國人不得不加速6代機研製,中國人吃一塹長一智,臥薪嚐膽,厚積薄發。"美國,我們10年後見 "。

【相關資料】

“和平珍珠”選用的LN-39慣性導航系統是利頓公司80年代初的拳頭產品,為F-16早期型號採用。其精度優於殲-8II原有產品,工作穩定,平均故障週期長。外掛武器管理系統改變了殲-8II以往外掛單一、彈種難以擴充的缺陷,採用了微處理機和標準介面技術,可管理控制多種中美制航空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改裝的各個西方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高,組成的全系統的可靠性比原有系統有了革命性的提高。電子設備的改進還提高了殲-8II的續航性能,如起降時可採用優化的飛行路線、高度,從而降低起降消耗的燃料,這對航程不算大的殲-8II很有好處。

由於電子設備的變化,殲-8II原有的電源標準、功率輸出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必需改用美方相應的電源系統。同時增強了冷卻手段,避免系統過熱。

【代號說明】

“和平珍珠”,也有稱作“和平典範”,另外有“和平彩虹”一說。總之 ,雖然其單詞並不是一個,但這3個行動確實是同一個行動。可為什麼出現1個行動、3個代號的情況,這個原因“歷史脈動”的資料並不明確。

珍珠,並非是異常珍貴的物品。但是,在美國的“和平”序列行動計畫,“珍珠”仍然是一個比較含義深厚的代號,它意味著美國珍視與中國軍方的合作。

本檔資料來源複雜,如有引用,呈請海涵。部分資料已查不到最初引用之處,因不想掠人之美,如涉及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等敬請指正,本號將及時訂正處理。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畫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可惜美夢並沒有持續多久。80年代末期,美軍就以無恥的方式訛詐並消遣了中國5年。

當時,蘇聯還未解體,美國為拉攏中國對抗北方鄰居,提出幫助中國升級殲-8II戰鬥機。中蘇破裂後,關係逐漸緊張,到珍寶島衝突後,雙方在邊境附近陳兵百萬。來自北方的壓力成為中國國防的首要威脅,從60年代以後,蘇聯大批新型武器裝備陸續裝備部隊,特別是圖-22“逆火”超音速轟炸機對中國威脅尤為重大,其可以2M的速度低空高速突防,從蘇聯遠東,中亞部分和蒙古迅速對中國三北地區重要目標進。

可以說,“圖”22“逆火”轟炸機是“和平珍珠”計畫的起因之一。對於“逆火”,中國空軍當年裝備的殲-6/7戰機根本就無法對其進行攔截,殲-8雖有一定的攔截能力但由於其缺乏完善的機載航電系統,如果“逆火”在惡劣天候掩護下來犯,那麼中國依賴的只有HQ-2防空導彈。而這種固定的防空導彈很難在廣闊的地區全面防禦這種靈活的超音速轟炸機。因此從60年代中國就需要一種這樣的戰機;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在領空外或者邊緣攔截對方轟炸機。這就是殲-9。但殲-9因為不切實際的將指標提高到雙三,而中國當時的基礎研究水準根本就不到,導致70年代後殲-9的研製日益遲緩。而這種情況下,70年代末根據"部隊80年代中後期武器裝備更新需要,結合世界殲擊機發展水準",中國提出殲-8大改的設想,以便在80年代為部隊提供能夠攔截高空和低空高速入侵目標能力的殲擊機。

殲-8II的三角翼佈局是最讓人詬病的東西,其實想想這個東東實際上也在情理之中,首先中國氣動佈局技術儲備不不足,比較有把握也就是MIG-21的這種常規三角翼佈局,另外就是新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攔截逆火,這就要求其超音速性能要好,三角翼優點就是展弦比小,激波阻力小,超音速度/跨音速氣動性能較好,氣動焦點變化平衡,另外結構強度什麼的也比較好,80年代中國對M2K和F-16進行性能評價是,雖然F-16在許多方面比M2K要好,尤其是中低空/速度方面。但M2K的優秀的超音速攔截能力還是讓中國認為其更適合自己的需要。但三角翼缺點就是誘導阻力大,亞音速時的續航能力和機動性能都不好。M2K採用放寬靜穩度加電傳操縱和進氣道小翼來解決問題,較好的解決高速攔截和低速格鬥之間的矛盾。而中國當時技術及工藝儲備都嚴重不足,所以也就沒有採取這些東東來提高亞音速的機動性能,但也採用前緣錐形扭轉措施來提供亞音速時的巡航性能和機動性能。

殲-8的主要作戰目標是“米格”23,但是由於國內形勢的影響,該機的關鍵技術問題拖了近十年才解決,定型時已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了。這時候,中國面臨的主要空中威脅是來自北方的圖22M“逆火”和“蘇”24這對搭檔,在這兩種重型高速攻擊機型前,殲-8和殲-8I明顯力量不夠,無法做到主動攔截,也難以和已經擁有中距攔射能力的“米格”23對抗。為了對抗這樣的威脅,另一方面也緊隨世界戰鬥機的發展趨勢,突出中距攔射能力、增強中低空機動性的殲-8大改型號——殲-8II誕生了。但是,由於這時候中國的戰鬥機火控和航電的技術水準還不足以保證殲-8II完成它的重任,所以自誕生起,殲-8II就有和國外合作的意向(那時候合作對象是西方國家)。

要想攔截“逆火”,除了要想優秀的飛行性能外,完善的航電系統亦必不可少,特別是下視/下射能力的脈衝多普勒雷達-PD雷達。殲-8II最初準備配備的是14所研製的1471雷達,但當時中國在此領域的基礎幾乎是空白,儘管1471不是全波形雷達,只有中/低兩種脈衝重複率,但其技術難度亦讓總師賁德同志望而生畏。作為1471雷達的備份,長虹廠也開始在204的基礎上研製具備攔射能力的208雷達。儘管其是單脈衝火控雷達,不具備下視/射能力。但研製工作仍然不順利,可以說困難重重。而殲-8II平臺設計卻非常順利,1982-1983完成圖紙設計,1984年試飛成功。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決定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系統的辦法也解決殲-8II配套系統落後的問題。

1985年秋,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從五角大樓獲得了一份情報表明:華盛頓計畫大規模武裝中國軍隊,並幫助北京實現國防現代化。在這一份由威廉·佩里(此公在“紅色雄貓”計畫:美國人武裝中國用以消耗蘇聯的虛偽戀情中也是行動計畫的重要決策者)和五角大樓裡的一些有影響的重量級人物起草的“大武器庫”方案中,美國軍方列出了一份長長的計畫單,涉及到空中早期預警系統、電子偵察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運輸機、高性能殲擊機和以“愛國者”導彈為主的地面防空系統。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和大口徑火炮的修理廠和武器儲備庫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1、影響北約各國解除49年-70年代的軍事技術禁運,使中國按自己的需要從歐洲進口武器設備;

2、殲-8II戰鬥機的改裝,包括雷達、發動機的轉讓;

3、出口F-16戰鬥機給中國;

4、出口黑鷹直升機給中國;

5、出口或轉讓E-3預警機技術。

按照佩里的設想,美國以近乎無償的方式,向中國提供現代化的軍用飛機並幫助中國建立一整套的早期電子偵察系統。這一系統將與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和五角大樓相連接,這樣沿中蘇邊境部署在中國境內的E-3早期空中預警機,就可以將前蘇聯腹地500公里內的一舉一動,隨時呈現在北約最高統帥的眼前。

這些飛機平時就交由中國空軍保管與使用,這樣前蘇聯就沒有理由對出現在中國上空的美制預警機做出反應。而在戰時這些飛機將作為美軍太平洋戰區偵察和預警指揮系統的一部分,這樣就使美國的作戰基地從日本、韓國前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遼闊的疆域內。

同時美國人還將幫助中國改進和翻新其國防工業,包括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工廠和儲備基地。這樣一旦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危險美國就不用把他們的重型裝備從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本土運到亞洲地區,他們可以輕易地用C-141大型運輸機,甚至波音747這樣的民用客機,將成千上萬的士兵在最短的時間內運送到中國。

輕裝而來的美軍士兵直接駕駛著儲備在瀋陽、北京、太原、西安、武漢和上海等地區由中國士兵看守的大型武器裝備投入對蘇作戰。因為在此之前,已經在上述地區建立了這些武器裝備的組裝和維修基地。這樣就不用擔心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問題。而使用美制武器的中國軍隊則可以輕易的與美國軍隊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在美國人的指揮下參與對前蘇聯的軍事行動。

交付給中國的空中加油機首先以上海和青島為基地,為美軍的作戰飛機進行不間斷的空中加油,使之在戰時可直接從日本或韓國的基地甚至美國本土飛往戰區。在進入中國領空後,美軍殲擊機還將獲得沿黃河以及長江一線部署的空中加油機基地所提供的支援。而在這一線建立的大型空軍基地也將對美軍開放,這些基地將是按照北約標準修建而成的。

與此同時美國將向中國的飛機和武器製造廠發放生產許可證,以使他們按照美國的標準生產美制作戰飛機和武器裝備。這樣當美軍飛機抵達中國本土後將不用擔心後勤和補給問題。遭受戰損的飛機將獲得最快速度的支援,而不用再將飛機送回到日本或美國本土修理。這無疑將有效擴大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和攻擊範圍。

對於這一點美國是有豐富經驗的,佩里特別指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就是利用在中國的基地對日本發起一輪又一輪的大規模轟炸,並取得相當的戰果。

在中國空軍獲得F-16“獵隼”空中優勢殲擊機和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同時,在四川成都的飛機製造廠和位於江西的昌河直升機生產基地,將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一整套的飛機和發動機組裝生產線。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以上兩個生產基地距離中蘇邊境比較遠,有足夠的戰略緩衝地帶。

這樣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將他們的現代化飛機生產線部署在這一地區。在美國幫助下建立的航空工業中心不但將為中國空軍服務,還將成為美國空軍的大型零備件生產供應基地。這樣美國人就可以在前蘇聯的南翼,構建一條堅固而可靠的前進基地,從這裡與巴基斯坦到土耳其再延伸至歐洲形成對前蘇聯的戰略包圍圈。

使用美式殲擊機的中國空軍,並不擔負對前蘇聯的空中打擊任務,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只允許向中國提供F-16這樣的輕型多用途殲擊機。這些殲擊機的主要用途將是保護為美國人提供情報的空中預警機和設置在中國境內武器儲備基地,使之免于前蘇聯的空中打擊。

尤其在美軍將他們的士兵大規模空運中國的時候,這些F-16將為保護美國運輸機而在中蘇邊境建立一道“戰隼走廊”(“歷史脈動”曾經發佈“戰隼走廊”計畫:中美蜜月時代浪漫故事的糟糕情節)。這樣美國既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和需要,也間接限制中國空軍的實力。因為美國已經向日本提供了更為強大的F-15大型遠端殲擊機,類似F-16一類的輕型作戰飛機,也無法對臺灣造成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在佩里設計的這套方案中,不但考慮到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資源與力量,也考慮到了如何有效限制中國的實力發展。

但是,理智的中國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華盛頓這一將中國變為其半殖民地性質軍事反蘇前哨的建議。雖然在當時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因為所謂的“三大障礙”而暫時無法獲得突破,但也絕對不會為他人火中取栗。我國後來只是有限的接受了“和平珍珠”計畫,包括J-8的改造以及引進了數量可觀的黑鷹武裝直升機。

1986年中美兩國開始就引進航電系統進行商談,中方選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F-14的研製者)作為外方總承包商,飛機系統的安裝、檢測,測試及試飛則在該公司在紐約長島的比斯派格工廠內進行。

1987年,中美簽訂改進55架殲-8II火控和航電設備的合同,金額高達5.5億美元——大約人民幣20個億,兩架殲-8II被運抵美國進行改造,以我國當時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負擔。由沈飛和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合作。具體改進措施為,把F-16同期型號的火控移植到殲-8II上,包括加裝AN/APG-66(V)火控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匯流排、新型火控電腦等。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平珍珠”計畫。

【行動經過】

1987年,美國總統羅奈爾得·雷根正式宣佈“和平珍珠”計畫,並且還做了電視講話,其聲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需要一種新型戰鬥機佈置在中蘇邊境以抵禦蘇聯轟炸機以其領空的侵犯"。計畫包括50套機載雷達及火控系統和5套備份,當時美國有3個型號的雷達競爭殲-8II機載雷達,分別是:

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PG-66雷達,配備於F-16;

休斯飛機公司的AN/APG-65雷達,配備於F/A-18;

通用電氣公司的AN/APG-67雷達,配備於F-20。

從3型雷達各自情況來看,AN/APG-67雷達是為輕型戰機配備的且臺灣的“金龍”53雷達就是其為基礎,所以其首先出局;

而AN/APG-65雷達性能什麼都較好,並且功能也比較完善,但價格偏高;

最後中選的是AN/APG-66雷達。

被改裝的殲-8II出口中國的AN/APG-66編號為PRCF-82AN/APG-66。其基本上相當於美國F-16BLOCK15批次上的雷達水準,雷達分為7個可更換部件,包括:天線、發射機、接收機、數位訊號處理器、電腦及控制系統、用脈衝多普勒和單脈衝兩種體制。

工作波段在I/殲,頻率6-10GHZ,體積0.11立方米,重量110公斤MTFF100小時,天線直徑700CM,平面搜索距離:RCS=5,為75公里.掃描範圍+/-60度。

工作狀態包括:

空空:上視,下視,格鬥和自動;

空地包括:空地測距,真空波速繪圖多普勒波束銳化,地圖凍結及輔助導航和對海搜索等功能。

除了AN/APG-66外,火控系統另外重要系統就是利頓公司的LN-39慣導系統,是美國空軍標準慣導系統,符合美LN-39系統空軍F8標準中等精度的要求,即系統在外形、功能及適應性三方面均可協調互換,定位精度為0.8海裡/小時。LN-39的"心臟"是P-1090慣性平臺,這種平臺是P-1000平臺的小型化當採用LN-37中的P-l000平臺元件及系統軟體後,P-1090平臺可達到的精度為0.2-0.3海裡/小時,平臺平均故障間照時間為2000小時。電腦為LC-4516C型。通過更換輸入/輸出元件或修改輕件使得LN-39在功能上有所增長,如組合導航(多督勒―慣性、飛行中對準、地面定位系統―慣性等)和操縱、火控、燃料管理等輔助任務。其備份為姿態航向基準系統。

AN/APG-66(V)雷達

曾計畫改裝的座艙為機載火控系統提高相適應,改進後的殲-8II的座艙也得到提高,採用新型平顯和多功能顯示器。其中HUD視場13*9度,功能包括顯示火控系統資訊和還有雷達資訊,飛行資料和機動能量管理資訊包括空對空瞄準時顯示雷達目標截獲指示符號、瞄準光環、導彈的最大和最小發射距離、瞄準操縱點、彈丸示蹤線(熱線)和飛機速度向量(vv)等;在空對地瞄準狀態顯示使用各種空對地武器的攻擊畫面。

多功能顯示器MFD是一種高解析度、高亮度的電視/光柵顯示器。由於採用了先進的CRT技術和光學濾波技術,使得即使在直射陽光條件下也能產生清晰、對比度好的顯示圖像,MFD除了可以做為垂直情況顯示器VSD。字母和表格顯示器及用於電視等空地制導武器。

美方計畫安裝的雷達由於航電系統的完善和擴充,殲-8II採用1553B資料匯流排。1553B資料匯流排是70年代初出現的美國的軍用標推。此後,在大多數新研製的戰鬥機上,1553B資料匯流排一直占主導地位。1553B資料匯流排與以往的資料匯流排主要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種容量極大的多資訊源、多節點的資料匯流排。其作用大致相似於一系列多軌鐵路,可將"乘客"(即資料)運送到達(或寄存)其各自適合的目的地。

在此基礎上通過改進戰鬥機航電系統的構型和設備。可以較少的經費投入達到延長戰鬥機有效作戰使用時間的目的使之在一定時期內、能與造價較高的新型戰鬥機相抗衡。除了1553B資料匯流排外,殲-8II還採用F-16的中央火力控制電腦,功能包括:空空機炮前置角和導彈發射區的計算。空地攻擊計算武器彈道,彈著點,瞄準點和操縱指令。除了上述設備外“和平珍珠”其他設備還包括,大氣資料電腦及資料庫,外掛管理系統等。

MIL-STD-1553B 介面卡

1987年中方將2架殲-8II戰鬥機和一架1:1實體模型運抵比斯派格,到88年雙方完成航電系統的安裝及測試。首架現代化的殲-8II戰鬥機于1988試飛成功,隨後飛抵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全面的試飛,到1989年中美雙方已經完成大部分試飛專案,美方經過試飛後認為改進後的殲-8II的作戰能力相當於美國F-16/79。“和平珍珠”工程還包括中國引進美國AIM-7M中距攔射導彈,同時雙方還探討用F404發動機改進殲-8II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軍工企業步入正軌,開始在原來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之路,這些舶來品無疑給軍工企業莫大的幫助。

然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1989年後,中國與西方的親密關係嘎然而止,恰似30年前那一幕重新上演,蜜月霎時間降溫至冰點以下。美方因為中國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開始制裁中國,“和平珍珠”計畫和其它各項軍購計畫暫時中止。

被美國扣押至今沒有歸還的殲-8II

【後續】

“和平珍珠”終止後,中國自然而然地向美國索要兩架殲-8II,但其中一架改裝了一半的機頭美國人拒絕交還中國,其中有一架殲-8II的機頭還被美國人扣留至今未還,被美國人收集在美國航空軍事主題博物館中。

後經過兩國溝通,在1989年10月得以恢復,美軍“同意”繼續改造,格魯曼表示可以完成這個專案,但以不良部分改進為由提出增加2-3億美元(相當於15億人民幣左右),理由是兩架殲-8II戰鬥機的占場費——這是赤裸裸的訛詐,美軍不想執行協議故意找茬。

"和平珍珠"計畫面對這樣的情況已經失去了繼續進行下去的環境,在90年代初期正式宣佈項目終止。我國在"和平珍珠"計畫中付出了2億美元的資金和近5年的時間,卻並沒有完成最初計畫中的發展目標,這樁交易讓中國損失慘重。

作為二戰老兵和優秀的政治家,喬治·布希明白中蘇緩和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儘管這時候美蘇也在緩和。他很快就宣佈,讓幾個受制裁影響中止的幾個敏感合同繼續執行下去,包括衛星發射和“和平珍珠”。但是,中國對軍事採購上的需求似乎興趣不大,沒幾個月,中國政府就宣佈,終止“和平珍珠”計畫,運往美國的兩架飛機也運回來了。事實上,這時候,中蘇兩國對重新展開軍事合作已經開始接觸了。

1992年,老布希總統離任前下令"簡單了結"中美原有的防務合作計畫,為此2架殲-8II和那個實做模型,還有MK46-2魚雷,TPQ-37炮兵雷達及黑鷹備件交付中國。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後,殲-8II改進型的指標已遠超出“和平珍珠”水準,發展出了殲-8IIM等若干改進型。新的改型具備了一定的超視距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其中突出了綜合火控系統的研製,力圖實現“和平珍珠”未盡的任務。新的殲-8II改型,通過脈衝多普勒雷達、數位式綜合火控系統、空中受油技術、組合式自衛電子對抗系統、新型外掛系統、可靠性和維修性改進和氣動設計等一系列改進,最終將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準。

【關聯性】

“和平珍珠”計畫,屬於軍事交流行動。在“歷史脈動”的資料中,這種軍事行動是美國非常熱衷的行動計畫——對醉心于建立盟友的美國而言,這絲毫不意外。

在美國的對外合作交流行動中,確實有幾個以“和平”為面具的行動計畫:

“和平回聲”行動:美國、以色列1969年9月3日,對以色列出口包括44架39批次(簡稱blk39)至41批次的F-4E和6架RF-4E偵察機;

“和平回聲”行動I:美國、以色列1970年6月8日-1971年1月21日,“和平回聲”行動中上午交付的飛機,由本行動交付完成;

“和平補丁”行動:美國、以色列1971年初-3月22日間。以色列空軍對於在消耗戰爭中損耗機體的補充,共包含12架機體;

“和平回聲”行動IV:美國、以色列1972年3月20日-1974年1月,以色列空軍1971年10月22日向麥道公司追加42架機體訂單,生產批次從48-53批次不等;

“和平之狐”計畫II:以色列1982年4月。1981年初,美國把E-3預警機賣給了沙特,同時還幫助他們升級F-15,使得這些飛機具備了對地攻擊能力,為了安撫以色列,“和平之狐”計畫II就敲定了。按照計畫,1982年4月,106“尖頭”中隊最初組建時只是作為133中隊的一部分,新的中隊將接收“和平之狐”II和“和平之狐”計畫III交付的機體,以色列空軍高層決定新中隊將在1982年末開始獨立運作;

“和平之狐”計畫III:以色列1982年4月。中隊將接收美國交付的F-15機體;

“和平大理石”計畫II:以色列、美國1983年8月。空軍在70年代為空軍尋找下一代戰機時選定了F-16,但是接下來的和平大理石項目因為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而被拖延,然而在1983年8月, 以色列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軍火貿易訂單被簽署了,以色列空軍訂購了75架F-16C/D,當時共耗資33億美元;

“和平鳳凰”計畫:美國1992年11月,與中國臺灣的軍事合作;

“和平大理石”計畫IV:以色列、美國1994年8月1日。隨著“閃電”和“閃電”II的全部交付,5支裝備F-16C/D的中隊成為了一線的主力作戰中隊,而之前在“加利利和平”行動(“歷史脈動”已經發佈,“加利利和平”行動:死亡決鬥中轉折性的一記曠世鐵拳)中大放異彩的雀鷹則變為了二線戰鬥機,主要用作次要防空以及F-16C/D的換裝訓練、為預備役飛行員儲備實力等,其中偶爾也參與一些實戰;

“和平行者”行動:美國1991年6月8日。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美國的一些海軍陸戰隊部隊在途中被轉運到進行中淹沒孟加拉的人道主義援助;

“和平回聲”行動:以色列2012年。

還有一個相關的話題,是中國對於本計畫的代號——“82”工程。這兩個截然不同表達方式的代號,非常充分地體現了中美(西方)外在表現的特點:

中國異常含蓄,含蓄到不知所云,不知者簡直和傻子一樣;

美國人則比較高調,軍事交流行動不需高度保密,因此確定一個有格調的代號,充分彰顯美國軍事亞文化的魅力,是美國軍事行動代號的一個特殊使命——雖然在這個代號面前,大家也和傻子一樣,但感覺則完全不同。

中國與美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交流行動計畫,在“歷史脈動”的資料中,有以下:

“紅色雄貓”計畫:美國人武裝中國用以消耗蘇聯的虛偽戀情;

“戰隼走廊”計畫:中美蜜月時代浪漫故事的糟糕情節;

“佩刀”II計畫:伴虛假友好的微風起舞,隨意識形態的狂瀾凋零。

加之本“和平珍珠”計畫,中國軍事技術交流的行動計畫到此截止。下一個行動計畫不知會不會出現了。

【影響】

整個“和平珍珠”計畫,中國為此付出了2億美元和5年的時間,卻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戰鬥機依然落後,想買先進的買不到。航空工業也依然落後,無法自行改造殲-8II,以至於到2000年以後殲-8II才達到空軍要求的戰鬥力。而此時,美軍都開始裝備F-22這種對中國來說近乎科幻的戰鬥機。

中國航空技術人員通過在"82工程"中與美方進行的合作,在被孤立和封鎖了20餘年後,又得以瞭解了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發展的情況和現代化空戰的特點,尤其對於先進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對於戰鬥機作戰能力的巨大促進作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開闊了視野。這方面的收穫可以說是"82工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實際上殲-8II最新的型號都是在“82工程”的基礎完成的。

“和平珍珠”最終夭折,但影響是深遠的。我國技術人員切實的學習掌握了美方設備和軍企人員的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深刻體驗了西方先進航空技術的整體性、可發展性和前瞻性。這一嘗試雖沒有直接成果,但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鬥機技術追趕世界一流水準的方向和道路。因此,筆者認為實施“和平珍珠”的結果,應該說是成敗各半,從長遠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

儘管我方未能獲得原定數量的APG-66雷達,但此雷達為多國所採用仿製,我方進行研究借鑒並無困難。而俄羅斯的ZHUK雷達更是殲-8IIM型的外銷標配。同時通過我國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在上述方面,乃至中距空對空導彈、空中加油技術、慣導/GPS綜合導航技術、高速光纖匯流排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展。這都是“和平珍珠”從未觸及的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也正是這些一段段屈辱的歷史,激勵中國航空工業艱難前行,2004年殲-10服役、2016年運-20服役、2017年殲-20服役,中國航空工業終於可以昂首挺胸,中國人正以讓全球為止驚歎的速度前行。

殲-20戰機

總而言之,“和平珍珠”是我國戰鬥機技術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影響深遠。同期國產新型殲擊機的設計更是以西方標準貫穿始終,真正發起了自行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衝擊。因此,美國給予的先進裝備,並不是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深入體驗並再次肯定了先進的軍工設計生產思想和體系,才是這次國際合作中我方的最大收穫。

美國博物館殲-8機頭

【評論】

“和平珍珠”計畫是我國80-90年代最大的對外軍事合作項目。

這段時間可以稱之為中美關係史上短暫的蜜月期,此段時間,國內從西方進口的大量先進的機電設備,例如LM2500燃氣輪機、黑鷹直升機、先進炮瞄雷達,為中國科研工作開闊了視野,以此為基礎,軍工領域從仿製到創新,大跨步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

“和平珍珠”計畫中的火控和航電設備基本都是美國貨,雷達是F16A/B使用的型號APG66,但是中距攔射導彈選用了比“麻雀”外銷型AIM-7M更好的義大利產“阿斯派德”(又叫“蝮蛇”),近距和格鬥導彈用的型號不知道,好象是國產的“霹靂5乙”。以我個人的看法,代價昂貴不談,美國人提供的雷達也不好。APG66是款不錯的多用途雷達,對地工作方式豐富,但是只提供了基本的中距攔射能力,也不能實現同時跟蹤多目標(事實上,巴基斯坦的F16A/B配“麻雀”7M的中距攔射能力簡直糟透了,他們的空軍高層不得不把實現中距攔射的希望放到了FC-1身上)。

但在那個時候,這樣大概已經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好選擇了。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美國通過這樣的方式,向那時候的前蘇聯高層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中國。畢竟部署在中國北部邊境附近(“和平珍珠”的殲8II只能部署在北方)的50架配備了一流電子設備的殲8II也可以當做前線戰鬥轟炸機使用,對遠東的大量蘇聯地面部隊也是一種威脅。

如果當時這個合作得以完成,對中國空軍將是一次飛躍,因為當時殲-8II雖然是中國裝備的最先進戰機,但是雷達和航電還是二代機水準,中國沒有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更別提新型火控電腦和1553匯流排技術,殲-8II不具備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事實上,"和平珍珠"計畫的終止給我國空軍裝備的改善以沉重的打擊,J-8II作為我國當時綜合性能最好的先進戰鬥機,航空電子系統的拖延嚴重的影響到了J-8II戰鬥機戰鬥力的形成。在我國航空科研單位解決了J-8II配套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之前,空軍所裝備的J-8II系列飛機根本沒有可靠的戰鬥力,也不具備全天候超視距攔截作戰的能力,被空軍稱為“有槍無彈的和平鴿”。

我國空軍裝備的J-8II系列飛機真正達到滿足作戰需要的時間,已經是"和平珍珠"計畫終止多年之後,可見"和平珍珠"計畫的失敗對我國空軍裝備發展的影響之大。而且,美國通過分析兩架赴美殲8戰機,還搞清了中國戰鬥機生產的工藝水準和加工能力,實際上,等於讓人家瞭解了我們戰時的航空工業生產能力。

"和平珍珠"計畫的夭折讓中國學到了很多東西,大國不掌握核心技術,在國防上就會被任人宰割,而與西方國家展開技術合作必須擁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否則就會遭到歧視性愚弄,到頭來什麼也沒學到,更加重要的是,它讓封閉的中國科研人員打開了眼界。覺醒之後要努力建立一個獨立自主,以我為主的國防科研體系。在今天的中國,殲-8早已不是什麼最先進的戰鬥機,中國製造的殲-20已經讓美國人不得不加速6代機研製,中國人吃一塹長一智,臥薪嚐膽,厚積薄發。"美國,我們10年後見 "。

【相關資料】

“和平珍珠”選用的LN-39慣性導航系統是利頓公司80年代初的拳頭產品,為F-16早期型號採用。其精度優於殲-8II原有產品,工作穩定,平均故障週期長。外掛武器管理系統改變了殲-8II以往外掛單一、彈種難以擴充的缺陷,採用了微處理機和標準介面技術,可管理控制多種中美制航空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改裝的各個西方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高,組成的全系統的可靠性比原有系統有了革命性的提高。電子設備的改進還提高了殲-8II的續航性能,如起降時可採用優化的飛行路線、高度,從而降低起降消耗的燃料,這對航程不算大的殲-8II很有好處。

由於電子設備的變化,殲-8II原有的電源標準、功率輸出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必需改用美方相應的電源系統。同時增強了冷卻手段,避免系統過熱。

【代號說明】

“和平珍珠”,也有稱作“和平典範”,另外有“和平彩虹”一說。總之 ,雖然其單詞並不是一個,但這3個行動確實是同一個行動。可為什麼出現1個行動、3個代號的情況,這個原因“歷史脈動”的資料並不明確。

珍珠,並非是異常珍貴的物品。但是,在美國的“和平”序列行動計畫,“珍珠”仍然是一個比較含義深厚的代號,它意味著美國珍視與中國軍方的合作。

本檔資料來源複雜,如有引用,呈請海涵。部分資料已查不到最初引用之處,因不想掠人之美,如涉及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等敬請指正,本號將及時訂正處理。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畫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