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吃糖是好還是壞?

文|芽媽

許多家長對孩子吃糖問題, 看法比較極端, 不是過於寬鬆, 就是過於嚴格。 但無論是那種, 也是都知道, 吃太多的糖, 對孩子的食欲、牙齒不好。

而過於寬鬆, 主要是架不住孩子的纏鬧, 或是孩子沒有界線。

而過於嚴格, 卻希望通過控制供給, 壓制孩子的吃糖欲望。 但這樣的處理, 也不是很恰當的。

不久前, 一個媽媽和我說起孩子吃糖的問題, 她說他們夫妻、老人都不愛吃糖, 孩子想吃, 所以每週只給孩子2塊。

結果孩子經常問其他人要, 然後說這是老師獎勵的。

所以, 她感覺孩子為吃糖而會撒謊了, 對此非常的頭痛, 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這個媽媽說完, 我問和老師核實過沒有, 她說沒有。

呵呵, 在說孩子吃糖問題前, 我先“嘮叨”幾句, 有許多時候, 我們成人太比較主觀意識了, 在潛意識中, 認為老師不會這樣做。

當孩子出現一件事情的時候, 先把孩子往壞的方面想。

其實,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孩子都是天真的, 撒謊不是由於壓力、害怕, 基本都是說實話的。

好, 話扯回來, 繼續說孩子吃糖的問題。

這裡繼續做一個假設, 就是上面媽媽說的孩子, 真是從小朋友那要的糖, 也確實撒謊了, 我以此進行比較典型的分析:

從生理學上看, 味覺是選擇食物的重要手段, 是新生兒出生時最發達的感覺。

味覺感受器是在胚胎3個月時開始發育, 6個月時形成, 出生時已相當完好。 新生兒味覺是相當敏銳的, 能辨別不同的味道。

他們對甜味的反應一開始就是積極的, 對鹹、酸、苦的反應則是消極的, 如對苦和酸的刺激, 會產生皺眉、閉眼等表情。

從孩子的行為上看:我為了得到糖, 就問其他小朋友要, 並說老師給的。

家長對孩子吃糖的觀念:

● 怕損害孩子的牙齒;

● 怕孩子營養失調、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 怕引起孩子肥胖、影響骨骼生長;

● 怕導致孩子“甜食綜合症”;

常見的家長做法:

● 對孩子吃糖需要控制, 不能由著孩子;

● 每週規定時間給孩子幾塊;

● 糖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或藏起來;

常見的孩子應對方法:

● 想辦法在家裡尋找, 甚至去吃白糖;

● 問小朋友別人要糖吃;

● 有機會, 就多吃一點;

孩子的內心想法:針對可能的各種情況, 基本都有一些情緒在裡面。

● 糖真是好吃呀!

● 我有糖吃, 就能感到快樂!

● 家裡找不到糖, 想想辦法, 看能不能從其他人那獲得;

● 別的小朋友都有糖吃, 而我卻沒有!

● 你不讓我吃糖, 我偏要吃, 就是氣你!

● 我長大了, 一定要吃好多的糖!

● 我媽媽怎麼和誰誰誰的媽媽不一樣,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

● 吃糖多牙會長蟲子, 我不信!

● 我每次吃飯都很好呀, 好像和吃糖沒有關係吧?

● 你們炒菜的時候, 也總放糖呀!

● 其他孩子:爸爸媽媽你們不是也吃糖嘛!

● 其他孩子:爸爸媽媽真摳門!

孩子的內心感受是:

● 吃到糖後情緒上:故意、成心、滿足、喜歡、快樂;

● 沒有吃到糖後情緒上:無奈、委屈、壓抑、生氣、報復、害怕;

● 行為上:沒有自主權;

● 形式上:只有想辦法, 總能找到糖的;

● 對別人:你不讓我吃, 我偏要去吃;

孩子的期待和渴望:

● 爸爸媽媽能夠給我足夠的糖;

● 期待能在小朋友面前吃糖, 有面子;

● 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糖;

● 我能開心一點;

● 希望爸爸媽媽能理解我愛吃糖;

孩子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 我只是一個孩子;

● 糖的誘惑, 我無法抵抗;

父母的期待和渴望:

● 希望孩子能聽我的話, 我這樣做都是愛你;

● 期望孩子能較好的控制自己;

看到沒有, 通過上面的分析, 其實我們能感受孩子的心中所想。

而作為父母, 總是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 這樣的結果,雙方必然產生衝突。

孩子天性就偏愛甜食,吃糖是他們每日夢想和難以抵擋的甜蜜誘惑。如果你因為種種理由,而過分限制孩子吃糖的權利,這不僅是剝奪了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快樂,更會激發孩子對糖的渴望。

對此,我個人感覺,大家在孩子吃糖方面,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父母認為糖對牙齒,有很大的“危害”。

其實糧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們在人體中可分解成蔗糖和葡萄糖,也是糖,只是有些沒有甜味而已。

造成齲齒很大原因,是食物長時間粘在牙齒上。

如果吃東西,任何東西,不漱口,最終也會有齲齒。

第二個誤區是,家長總以為“限制”是很有用的。

其實大家反思一下,越是我們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越期盼,而白給你的東西,有時候反而要不想要了。

所以,像我朋友這樣,一周只給2塊糖的情況,我井中月認為,有一點“過”了。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朝你不期望的方向走。

另外,當你真的敞開時,孩子反而會失去興趣,這也是我還沒有見過那個孩子把糖當飯吃的原因。

如果孩子過分的吃糖,你可真要考慮其真實的原因了。

第三個誤區是,家長期望孩子自己有很強的控制能力。

對於幼兒來說,孩子對喜愛的東西,特別是糖,幾乎是沒有控制能力的。遇到孩子要求時,有許多家長妥協較多。

其實,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你只要溫和而堅持的說“不行”就可以了。孩子慢慢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對於吃糖,個人認為,只要時間合適、量合適,這就不是“不合理”的要求。

在我女兒的吃糖問題上,剛開始我也和大家一樣緊張,生怕孩子會吃太多的糖。限制的結果,就是孩子天天想著吃糖。

後來我想開了,和孩子約定:飯前、睡覺前不吃,吃的時候問一下。其結果,孩子對糖反而不是很在意了,現在平均下來,包括巧克力在內一周也不超過5塊。

當然,從保護孩子牙齒的角度,孩子吃糖的時候,適時的多給一點水。給孩子的糖,也儘量不要容易粘牙的。

從技術的角度上看,我個人非常不主張把糖果和獎勵結合起來。

這樣做,會強烈“刺激”孩子,讓其認為糖是一種“緊缺”的食品,在無形中孩子心中會充滿無限憧憬。

其結果,對糖的期望會非常強烈,當有一天,孩子有自己的“錢”或能力的時候,反而會不加限制去滿足自己過去未滿足的欲望。

這也是為什麼,從心理學角度,不主張用食品作為孩子的獎勵。

在獎勵方面,更傾向帶有社交性質的社會性獎勵,如擁抱、親吻,或是可日常生活、學習使用的物品獎勵,也可以是像出去玩一樣的活動獎勵。

這些獎勵更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孩子對此越是惦記,其影響的效果越大。

這樣的結果,雙方必然產生衝突。

孩子天性就偏愛甜食,吃糖是他們每日夢想和難以抵擋的甜蜜誘惑。如果你因為種種理由,而過分限制孩子吃糖的權利,這不僅是剝奪了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快樂,更會激發孩子對糖的渴望。

對此,我個人感覺,大家在孩子吃糖方面,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父母認為糖對牙齒,有很大的“危害”。

其實糧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們在人體中可分解成蔗糖和葡萄糖,也是糖,只是有些沒有甜味而已。

造成齲齒很大原因,是食物長時間粘在牙齒上。

如果吃東西,任何東西,不漱口,最終也會有齲齒。

第二個誤區是,家長總以為“限制”是很有用的。

其實大家反思一下,越是我們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越期盼,而白給你的東西,有時候反而要不想要了。

所以,像我朋友這樣,一周只給2塊糖的情況,我井中月認為,有一點“過”了。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朝你不期望的方向走。

另外,當你真的敞開時,孩子反而會失去興趣,這也是我還沒有見過那個孩子把糖當飯吃的原因。

如果孩子過分的吃糖,你可真要考慮其真實的原因了。

第三個誤區是,家長期望孩子自己有很強的控制能力。

對於幼兒來說,孩子對喜愛的東西,特別是糖,幾乎是沒有控制能力的。遇到孩子要求時,有許多家長妥協較多。

其實,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你只要溫和而堅持的說“不行”就可以了。孩子慢慢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對於吃糖,個人認為,只要時間合適、量合適,這就不是“不合理”的要求。

在我女兒的吃糖問題上,剛開始我也和大家一樣緊張,生怕孩子會吃太多的糖。限制的結果,就是孩子天天想著吃糖。

後來我想開了,和孩子約定:飯前、睡覺前不吃,吃的時候問一下。其結果,孩子對糖反而不是很在意了,現在平均下來,包括巧克力在內一周也不超過5塊。

當然,從保護孩子牙齒的角度,孩子吃糖的時候,適時的多給一點水。給孩子的糖,也儘量不要容易粘牙的。

從技術的角度上看,我個人非常不主張把糖果和獎勵結合起來。

這樣做,會強烈“刺激”孩子,讓其認為糖是一種“緊缺”的食品,在無形中孩子心中會充滿無限憧憬。

其結果,對糖的期望會非常強烈,當有一天,孩子有自己的“錢”或能力的時候,反而會不加限制去滿足自己過去未滿足的欲望。

這也是為什麼,從心理學角度,不主張用食品作為孩子的獎勵。

在獎勵方面,更傾向帶有社交性質的社會性獎勵,如擁抱、親吻,或是可日常生活、學習使用的物品獎勵,也可以是像出去玩一樣的活動獎勵。

這些獎勵更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動力,孩子對此越是惦記,其影響的效果越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