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媒體裡的年輕人——“縛”、“忍”、“茫”

來源 | 傳媒一線(ID:cucyixian )

別茫然, 也別心急。

畢竟, 舞臺這麼大, 走到中間總需要一點時間。

“傳統媒體”、“年輕人”......

為什麼當這些標籤集合在一起時, 會覺得有絲絲悲涼?

現在的傳統媒體, 是不是招聘新人越來越難了?是不是剛剛培養成的新員工總是想方設法地想要離開?那些畢業生當初削尖了腦袋想進來, 怎麼說走就要走?

熟不知, 如今年輕人在傳統媒體裡的處境有多尷尬!

“縛”、“忍”、“茫”三個字代表了如今傳統媒體裡年輕人的現狀。

“縛”

體制內媒體的平臺吸引力下降, 人才的晉升受到限制。

對於年輕人, 尤其是90後、00後這一代人來說, 體制的吸引力似乎已經不大了。 新媒體的市場化、靈活性和相對優厚的待遇使很多年輕人將目光逐漸從“高大上”的傳統媒體移開。 對於更加注重自我的年輕一代來說, 傳統媒體的工作有時更是一種束縛, 是“活給別人看”, “沒必要”。

同時,

如今傳統媒體整體經營狀況不佳, 優秀人才很難被吸引, 現有的人才也正在流失。 尤其在一些二三線城市, 媒體行業甚至進入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人才窘境。 領導想盡辦法招聘新人, 最終能留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而這些留下來的年輕人, 也多是靠著一腔熱血, 咬著牙才撐下來的。

體制對於年輕人來說如同圍城一般, 沒有的時候渴望, 一旦進去就會被束縛。 最後, 呆久了、習慣了, 想走的時候可能已經走不了了。

“忍”

幹活多是必然, 收入少是常態。

在最近一期的《吐槽大會》中, 編劇宋方金說, “中國的編劇很少有自殺的, 因為就算死也是猝死, 根本來不及自殺”。 戲謔的語氣道出了編劇工作的辛苦, 除了編劇, 這句話也適用於所有媒體人。

現如今, 媒體人的工作壓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了, 辛苦的同時卻拿不到應得的報酬, 這是誰都接受不了的事情, 然而這卻是傳統媒體中年輕一代正在面臨的現實。

目前, 由於體制內媒體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單位內部基本上是論資排輩的, 職位高的拿高薪、職稱高的拿高薪、在編的拿高薪, 苦的都是一線幹活的普通員工, 收入與付出永遠不成正比。 有時就連單位裡的老前輩們都會為這些年輕人鳴不平, “他們都很優秀也很努力, 但是沒辦法, 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啊。 ”

能怎麼辦, 先忍著唄。

“茫”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對行業未來充滿迷茫。

“傳統媒體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元氣?”、”該跳槽還是該堅持?”、“幹了這麼久, 離開了太可惜!”, 面對當前的窘境,

這些年紀輕輕的媒體人總會有很多糾結和迷茫。

隨著傳統媒體平臺價值的大幅度降低, “一稿成名”也難以再現, 且職業上升空間嚴重受限, 很多年輕人深感前途、錢途兩受耽誤。 收入多年難漲和傳統媒體式微不免讓很多這些年輕人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甚至, 一部分年輕人已經對行業未來失去了信心, 也開始對個人的職業未來擔憂。

面對無奈的現實, 傳統媒體裡的這些年輕人們無奈、沮喪甚至憤怒。 經常聽到一些一線的員工抱怨說, “活兒都讓我們年輕人幹了, 老一輩的卻拿著高於年輕人幾倍的工資”。

然而, 這些無奈, 行業內的老前輩們又何嘗不知呢?這些中堅力量們哪個不是從青春歲月就投身媒體, 摸爬滾打了幾十年。 他們經歷了傳統媒體最輝煌的時期, 也深知幹這一行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 誰沒有年輕過?誰能不懂年輕人的難處?

所以, 先別抱怨了。 既然選擇了傳統媒體, 就說明你的心頭還有存有一種熱愛。 不要懷疑, 畢竟傳統媒體正處與轉型期, 一些暫時的困難必然是存在的。

眾所周知,我國的傳統媒體行業有過三次離職潮,第一次是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成立之時;第二次是再2007年左右,媒體廣告快速發展的時期;第三次是在最近兩年,傳統媒體的前景堪憂,一大批優秀的一線媒體人離職,或選擇創業、或奔向新媒體的懷抱,同時一些優秀的傳媒專業畢業生也將目光投向了更加靈活的新媒體,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如今,傳統媒體的從業者中,年輕人越來越少。甚至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電視臺裡,30歲以上的員工能占比70%以上。

試問,這樣的年齡構成下,行業的未來該交給誰?傳統媒體又拿什麼吸引年輕人?

在事業和人生的起步階段,年輕的一代誰不希望能有一個平臺能去展示自己的能力並獲得相應的回報呢?科學的人才錄用機制、完善的人才培訓系統、合理的晉升管道和薪資待遇,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後兩者,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們來說尤為重要。

其實,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要的其實並不多。一個科學合理的工作平臺、一個看得見自己付出的領導、一群同甘共苦的同事和一份還算湊合的工資,足矣。

媒體的老前輩們,請給年輕人足夠的耐心和空間,讓他們的才華可以施展,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去創造。

年輕的媒體人們,也請你們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未來終將是你們的。

別茫然,也別心急。

畢竟,舞臺這麼大,走到中間總需要一點時間。

推送列表

【頭條】這檔央視節目如何做到收視八連冠

【二條】傳統媒體裡的年輕人——“縛”、“忍”、“茫”

【三條】未來“大女主戲”想突圍,先看看這些

【四條】1號招聘 |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 欣喜文化 AI財經社 騁亞影視 阿裡巴巴 財新傳媒 中華書局傳統文化教育出版中心 時尚芭莎

一些暫時的困難必然是存在的。

眾所周知,我國的傳統媒體行業有過三次離職潮,第一次是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成立之時;第二次是再2007年左右,媒體廣告快速發展的時期;第三次是在最近兩年,傳統媒體的前景堪憂,一大批優秀的一線媒體人離職,或選擇創業、或奔向新媒體的懷抱,同時一些優秀的傳媒專業畢業生也將目光投向了更加靈活的新媒體,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如今,傳統媒體的從業者中,年輕人越來越少。甚至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電視臺裡,30歲以上的員工能占比70%以上。

試問,這樣的年齡構成下,行業的未來該交給誰?傳統媒體又拿什麼吸引年輕人?

在事業和人生的起步階段,年輕的一代誰不希望能有一個平臺能去展示自己的能力並獲得相應的回報呢?科學的人才錄用機制、完善的人才培訓系統、合理的晉升管道和薪資待遇,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後兩者,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們來說尤為重要。

其實,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要的其實並不多。一個科學合理的工作平臺、一個看得見自己付出的領導、一群同甘共苦的同事和一份還算湊合的工資,足矣。

媒體的老前輩們,請給年輕人足夠的耐心和空間,讓他們的才華可以施展,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去創造。

年輕的媒體人們,也請你們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未來終將是你們的。

別茫然,也別心急。

畢竟,舞臺這麼大,走到中間總需要一點時間。

推送列表

【頭條】這檔央視節目如何做到收視八連冠

【二條】傳統媒體裡的年輕人——“縛”、“忍”、“茫”

【三條】未來“大女主戲”想突圍,先看看這些

【四條】1號招聘 |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 欣喜文化 AI財經社 騁亞影視 阿裡巴巴 財新傳媒 中華書局傳統文化教育出版中心 時尚芭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