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揭秘“精准詐騙”(騙局界的新一代產品),騙子為何啥都知道?

近年來, 類似“山東籍准大學生徐玉玉被電信詐騙致死”的詐騙案件屢屢發生, 激起群眾對電信網路詐騙行為的強烈聲討。 悲劇發生後, 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這些騙術太小兒科了, 只能騙騙小孩和老人, 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高智商真的等同于高智慧嗎?你小瞧了“精准詐騙”!

電信詐騙為何頻頻得手?

2016年6月, 一家民營企業的財務負責人鄧某在上班時間收到了一封QQ郵件, 寄件者QQ昵稱與鄧某的老闆同名。 對方讓其將公司的通訊錄傳給他, 隨後鄧某被“老闆”拉到一個名為“公司內部成員”的QQ群內, 在群內同夥的幾人也將昵稱改為了公司高管的名字。

聲稱急需向上海某公司追加保證金, 讓鄧某從公司帳戶打款152萬元人民幣到對方提供的帳戶上, 鄧某轉帳後發現被騙, 隨後向公安機關報警。

以前的電信詐騙幾乎是“盲騙”, 用盲人抓瞎馬的方式, 騙到一個算一個;細數現在的各類電信詐騙,

騙子們發動的幾乎都是精准攻擊。 騙子會通過不法管道獲得個人資訊, 對個人進行“量身定做”的精准詐騙, 這種騙術越來越難被當事者識破, 騙子無疑掌握了受害人的詳細個人資料, 讓人難辨真假。

個人資訊洩露, 倒賣成“黑產業鏈”

資訊洩露是精准詐騙的首要前提。 誰偷走了我們的資訊?是內鬼販賣信息?是駭客攻擊電腦系統竊取?其實還有公開管道的正常收集, 只不過被有心人收集了、更被有心人拿出去詐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資訊收集和洩露的過程變得簡單而高效。

1.社交軟體的流行造成個人資訊很多就直接擺在互聯網上, 通過搜索, 收集個人資訊相當簡單。 然後彙集成冊, 出售謀利。

2.實名制的落實, 包括賓館住宿、銀行辦卡、手機卡、房地產登記、保險投保、快遞等, 都需要實名制登記, 但是對於個人資訊的保護措施又沒有跟上, 造成真實有效的個人資訊被犯罪分子利用, 這樣直接提高了犯罪分成詐騙的成功率。

4.商家會員卡、抽獎、路邊的問卷調查、購買產品時、網購時、乘坐飛機時填寫的使用者資訊等,

都會被不良商家收集、整理、倒賣。

5.手機、電腦中毒, 商家、網站平臺資料庫被攻擊, 直接造成個人各項資訊洩露。

目前, 針對個人資訊的犯罪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專門收集資訊的洩密源的團體:他們費盡心機使用各種手段取得企業或個人的資料庫資訊。

資料資訊中間商:他們根據各種非法需求向洩密源購買資料, 作為中間商向有需求者推銷資料, 作為中間商買賣、共用和傳播各種資料庫。

購買個人資訊實施欺詐者:他們是實際利用個人資訊侵害個人利益的群體。

個人資訊洩露的危害

1.騷擾不斷。 剛買了房子就遭遇仲介家裝的電話轟炸;生了小孩, 就受到推銷奶粉、百日照、滿月酒的廣告騷擾;孩子到了年齡, 就會收到各種補習班、培訓機構的電話和短信……這還只是最低程度的危害。

2.電信詐騙。 利用獲取到的各種個人資訊, 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和處境, 有針對性的實施精准詐騙。 比如:孩子的成績通知單, 孩子在學校受傷、涉及洗錢等等。

3.人肉搜索。網路上大量私人資訊被公開,一言不合就曝光個人的隱私資訊,對被搜索人造成極大的影響。

4.暴力犯罪。利用個人資訊,掌握規律,對被害人進行搶劫、綁架、敲詐勒索等暴力性犯罪。

5.欺詐騙貸。利用個人真實資訊,冒名辦理信用卡,惡意透支,或者用於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大額度的欺詐騙貸。

電信詐騙已經進入“精准”階段,僅靠實名制一招來“廣撒網”已經無法實現對犯罪分子的有效打擊。只有建立長效機制,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法律的力量才能實現從根本上遏制電信詐騙的氾濫,為公民資訊安全打造堅固的“防火牆”。

孩子在學校受傷、涉及洗錢等等。

3.人肉搜索。網路上大量私人資訊被公開,一言不合就曝光個人的隱私資訊,對被搜索人造成極大的影響。

4.暴力犯罪。利用個人資訊,掌握規律,對被害人進行搶劫、綁架、敲詐勒索等暴力性犯罪。

5.欺詐騙貸。利用個人真實資訊,冒名辦理信用卡,惡意透支,或者用於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大額度的欺詐騙貸。

電信詐騙已經進入“精准”階段,僅靠實名制一招來“廣撒網”已經無法實現對犯罪分子的有效打擊。只有建立長效機制,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法律的力量才能實現從根本上遏制電信詐騙的氾濫,為公民資訊安全打造堅固的“防火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