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多年前那個紮著兩個羊角辮的小女兵如今這樣了

30多年前,那個斜背著軍用挎包、紮著兩個羊角辮,瘦骨伶仃地捧著一摞稿子謙謙求教的小女兵,竟出版了這麼厚的幾卷本文集,其文字老辣精練至如此這般,真是曾凡華不曾料到的。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堅硬如水

——一個軍旅女作家的成長史

■曾凡華

此刻,京郊大寧湖畔的山莊已是落葉蕭蕭,寒風淩厲,而數小時之前,在廣州白雲機場上飛機時還是滿目繁花,綠意盎然。 按說,季節的反差對我這上了年紀的人是引不起多少傷懷或落寞之類的情感了,但在伏案展讀楊建華的文集時,又觸動了我老年懷舊的閘門……

30多年前,那個斜背著軍用挎包、紮著兩個羊角辮,瘦骨伶仃地捧著一摞稿子謙謙求教的小女兵,竟出版了這麼厚的幾卷本文集,其文字老辣精練至如此這般,真是我不曾料到的。

正發著呆,文友劉增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二編室原主任)打來電話,問我在忙什麼。

我說在邊看楊建華的文集邊發呆,他在電話那頭笑了,說楊建華還在部隊醫院當護士時寫的小說《打炮眼兒》被《解放軍文藝》選登,責任編輯就是他。 他說當時在讀完這篇作品後即認定,作者的性格中肯定蘊含著一種與其柔弱南國女子外形恰恰相反的東西。 這是她有可能成功的要素之一。

真是一語中的、慧眼識珠啊!做編輯的偉大即在於此。 即使自己一輩子沒寫出幾部像樣的東西,卻能推出幾位新人、編出幾部大作,也就足可以告慰人生了。

眼下的楊建華就是這樣一位被編輯們推出的“新人”。 其實,說“新”也不算“新”了,歲月的滄桑已爬上她的臉、年齡的雪花也沾染了她的頭,即便從背後看過去,也不再是當年那個亭亭玉立十四歲就穿了軍裝的小女兵了。

在我印象裡,楊建華是在軍營裡被兵叔叔兵阿姨兵哥哥兵姐姐們熱心呵護著長大的,也是在軍隊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的眾多編輯老師們的真情扶植中成才的。 除此之外,她的成才還得益於那些軍隊專業作家諸如崔(洪昌)老師、節(延華)老師們對她的悉心指點與教導……但所有這些都只是外因,成功的關鍵是她自身的努力這個內因。 說到內因,我眼前又浮現出她的點滴往事……

大概是十多年前,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首次組織各地的文化記者去廣東肇慶進行副刊研討和采風活動,楊建華是少有的幾個軍隊報紙的記者——高挑的身材配上合體的軍裝,很是搶眼,但她一點也不張揚,總是靜靜地跟隨在大隊人馬中間,默默地給大家端茶遞水、收揀遺留物品。

誰要是有點頭疼腦熱,她就悄悄買來藥品,送到面前,看著你吞下藥片,然後嫣然一笑,走人——就像臨床護士盡職盡責那樣自然而然。 當時,很多人以為她是因身份特殊,以及青春、靚麗的外形而受到大家歡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參加活動的次數越來越多,和大家越來越熟悉,其舉止言談仍一如既往,既不張揚又落落大方,倒是一篇又一篇出自她手的作品屢屢獲獎,還多次在大會上交流心得。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她的才華和品格,看到了她的真誠與善良,久而久之,她成了每次活動中最受歡迎和最受敬重的成員之一。

屈指算來,楊建華從參軍到如今,少說也有40多年的軍齡了,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她經歷了從基層到機關,從醫院護士到報刊高級編輯的成長過程。 幾十年如一日,她始終努力地學習著、彌補著自身的不足。 為了考上軍校,她買了成套的數理化教科書,從方程式、數列開始惡補和練習,經常不上床睡覺,實在困得受不了時,就趴在既當桌子又是內務檢查重點的木板床邊打個盹兒。 在醫院工作時,姐妹們最樂意與她搭班,因為她總是主動要求當值大家最不願意、最難熬的晚夜班。 雖然很辛苦,卻可以多些白天上課、晚上學習的時間。 據說,有一次參加完考試,她竟然在考場睡著了,監考老師還以為她中暑了……她就是以這樣的毅力考上軍校、考上中央黨校和武漢大學作家班、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完成了從中學到大學階段的基礎教育和專業課程。

楊建華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是當電影放映員還是當新聞幹事,無論是從事醫護工作還是當編輯記者,在每一個崗位都能恪盡職守,高標準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她曾經在下部隊放電影途中從車上摔下來,依然咬著牙堅持把電影放完;婚後懷孕8個月還跪在地上加班做宣傳壁報;為了奔赴抗洪第一線,她把年幼的女兒送上飛機托給父母照顧,在長江邊上堅持近兩個月採訪報導,直到抗洪部隊凱旋。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正因心懷目標和追求,她先後6次立功,兩次提前晉級,寫出了上百萬字的新聞和文學作品,多次受到上級嘉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機關幹部。2005年還獲得廣東新聞人物最高榮譽“金槍獎”。

我知道,楊建華是那種把理想和事業銘刻到骨髓的人。她調到報社工作以後,當過政工、文化、要聞編輯,當過通聯處處長、專版編輯處處長和文化編輯處處長,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做出成績。尤其可貴的是,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她堅持新聞、文學的寫作,較好地實現了文學與新聞的融合。她在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長江抗洪、抗擊非典,以及抗冰救災、抗震救災等歷次重大事件中都有作品發表並獲獎。據我所知,她的《熱血築長堤 壯舉勵後人》榮獲了中國新聞獎,傳記《李向群》獲得了中國圖書獎,報告文學《今夜星徽燦爛》《公務員吳顧參軍記》等獲得全國報紙副刊年度精品獎、全軍優秀作品獎,《軍隊報紙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等論文在《軍事記者》《新聞三昧》《新聞與寫作》等核心期刊發表,還三次獲得全國報紙副刊優秀論文獎……

《楊建華文集》分為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紀實特寫、文藝評論四集,透過這些清新而樸實的文字,我看到了一個中國女軍人的成長史、羅曼史……

我由衷地祝願這位軍旅女作家在未來寫出更多精品佳作!

楊建華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是當電影放映員還是當新聞幹事,無論是從事醫護工作還是當編輯記者,在每一個崗位都能恪盡職守,高標準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她曾經在下部隊放電影途中從車上摔下來,依然咬著牙堅持把電影放完;婚後懷孕8個月還跪在地上加班做宣傳壁報;為了奔赴抗洪第一線,她把年幼的女兒送上飛機托給父母照顧,在長江邊上堅持近兩個月採訪報導,直到抗洪部隊凱旋。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正因心懷目標和追求,她先後6次立功,兩次提前晉級,寫出了上百萬字的新聞和文學作品,多次受到上級嘉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機關幹部。2005年還獲得廣東新聞人物最高榮譽“金槍獎”。

我知道,楊建華是那種把理想和事業銘刻到骨髓的人。她調到報社工作以後,當過政工、文化、要聞編輯,當過通聯處處長、專版編輯處處長和文化編輯處處長,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做出成績。尤其可貴的是,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她堅持新聞、文學的寫作,較好地實現了文學與新聞的融合。她在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長江抗洪、抗擊非典,以及抗冰救災、抗震救災等歷次重大事件中都有作品發表並獲獎。據我所知,她的《熱血築長堤 壯舉勵後人》榮獲了中國新聞獎,傳記《李向群》獲得了中國圖書獎,報告文學《今夜星徽燦爛》《公務員吳顧參軍記》等獲得全國報紙副刊年度精品獎、全軍優秀作品獎,《軍隊報紙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等論文在《軍事記者》《新聞三昧》《新聞與寫作》等核心期刊發表,還三次獲得全國報紙副刊優秀論文獎……

《楊建華文集》分為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紀實特寫、文藝評論四集,透過這些清新而樸實的文字,我看到了一個中國女軍人的成長史、羅曼史……

我由衷地祝願這位軍旅女作家在未來寫出更多精品佳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