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從北美車展發佈的新JETTA,看即將換代的國產速騰 | 新車必評

北美車展首發的大眾新一代JETTA已經有時日了。 之所以用這個英文名而非“捷達”, 這個你懂的——此“捷達”非彼捷達, 它更像是下一代速騰的原型。

有了新一代JETTA的亮相以後, 新一代速騰是不是就沒有懸念了?應該說, 80%以上可以這麼認為, 但變數仍然是有的。 不僅如此, 新一代JETTA反映出的資訊, 未來的大眾新車都將存在比以往更多的變數。

設計不再極端“套娃”

大眾車的套娃也是讓人醉了, 高低級別有時候不拿尺子量幾乎分不出誰是誰。 新一代JETTA在這方面可謂大為改善。 雖然很多評論仍然說“大眾新家族式前臉”, 但大家如果真心比一下會發現, 與新一代JETTA前臉造型一樣、甚至說很類似的大眾車並沒有。 尤其是之前容易混淆的邁騰, 現在終於是可以“一眼看出誰是誰”了。 這種設計思路在以往的大眾車上並不多見。 如果再結合之前奧迪曾透露出“不想套娃”的言論,

這似乎意味著未來大眾車的“套娃”策略也同樣很可能發生改變。

最讓人意外的其實還是內飾。 當所有人認為設計師只會用第七代高爾夫的內飾改改, 給新一代JETTA時, 它卻展現出一副全新的、不仔細看想不起來是大眾的內飾造型。 這種偏向駕駛員的非對稱設計,

中控屏與儀錶盤一體式, 顯然與近十年來的大眾內飾設計思路完全不同。 這種設計將成為新一代大眾車的新趨勢, 還是只會是新一代JETTA的專屬, 目前還不好說。 從必評菌的感覺來看, 後者的可能性偏大一些。 換句話說, 未來大眾新車的內飾將有可能變得“異彩紛呈”,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千篇一律”。

新一代速騰與新一代JETTA可能一致的地方

以大眾以往“中美版共同開發”(如現款帕薩特、途昂等都屬於中美版而非德版車型)的思路來看, 新一代速騰在外形、內飾的設計上沿用新一代JETTA的可能性非常大。 這也意味著除了個別細節, 新一代速騰很可能就是我們看到的新一代JETTA“這樣兒”。

配備上, 新一代JETTA的亮點, 一個是全液晶儀錶, 另一個就是大量的ADAS配置應用。 基於以上一汽大眾在A級細分高低搭配的考慮, 新一代速騰採用更高的配置和技術來武裝以主攻高端A級區間的可能性較大。 因此, 新一代JETTA上能看到的高端配置, 在新一代速騰上應該都能悉數出現, 而不會有太多縮水。

在工藝品質和細節氛圍方面, 新一代JETTA的表現不錯, 中控台也玩起了縫合線。 按中美版的慣例, 中版這方面應該只會更好, 這也符合未來新一代速騰的定位需求。 那個頗具噱頭的10種顏色氛圍燈, 很多人擔心國產後會被“閹割”。 必評菌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這是一項很討巧的亮點設計, 開發成本要遠大于裝配成本,已經設計好了卻閹割掉,那不是腦殘嗎?

新一代速騰與新一代JETTA可能不一致的地方

不一致的地方,估計大家最先想到的與必評菌一樣——變速器。沒錯。新一代JETTA上配備的那台8AT 90%以上的可能不會出現在新一代速騰上。注意,這並不意味著“縮水”,而在於大眾在兩個地域的產品戰略不同。也就是說,新一代JETTA選用8AT,並不代表大眾開始放棄雙離合專用多擋位AT,而只不過是針對北美市場的需求特點做的差異化配備而已。大眾在中國雙離合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這屬於戰略性的投入,是不大可能輕言放棄的。

另一個變化在於新一代速騰有可能會比新一代JETTA更注重和優化後排的設計。這也反映出中美兩大市場對這一級別車型需求上的差異。例如後排空調出風口、後排充電介面等等。當然,如果一汽大眾動作能夠再大一點,破天荒地整個全景天窗,那就更給力了。

一個最大的懸念在於尺寸。新一代JETTA的車長已突破4.7米,軸距也比老款擴展,達到2686mm。從實際的空間表現來看,作為A級也“足足夠了”。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即新一代寶來、朗逸也都將採用MQB平臺,軸距也擴展至2688mm。那麼下一步一汽大眾將如何差異化定位新一代寶來和新一代速騰,就有可能存在變數了。在必評菌看來,兩種可能性應該在一半一半——或尺寸不變而在品質、技術、配備上實現差異化;或進一步加大尺寸將新一代速騰從A+變為B-。

這個定位思路的不確定,也直接影響到懸掛配備的不確定。新一代JETTA實車展示都是扭力梁。基於MQB的特點和國內市場對於多連杆的“偏愛”,不出意外的話,新一代速騰肯定會提供多連杆版本。區別在於,如果尺寸不變,則可能採用“低配扭力梁高配多連杆”搭配,如果尺寸擴大,則很可能“全系多連杆”。

車雲小結:

說實話,現款速騰的年頭確實有些長了。雖然它依然“老當益壯”,2017年愣是銷售了32.71萬輛之多,但這很大程度上是靠巨幅終端優惠獲得的。這款曾經高端A級的代表,是時候要更新了。北美車展的新一代JETTA,算是揭開了新一代速騰80%以上的面紗。然而基於國內市場的特點、大眾在中美兩地技術佈局的差異以及一汽大眾的產品搭配,新一代速騰相比新一代JETTA還有很多存在變數的地方。而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逐步被揭曉。

開發成本要遠大于裝配成本,已經設計好了卻閹割掉,那不是腦殘嗎?

新一代速騰與新一代JETTA可能不一致的地方

不一致的地方,估計大家最先想到的與必評菌一樣——變速器。沒錯。新一代JETTA上配備的那台8AT 90%以上的可能不會出現在新一代速騰上。注意,這並不意味著“縮水”,而在於大眾在兩個地域的產品戰略不同。也就是說,新一代JETTA選用8AT,並不代表大眾開始放棄雙離合專用多擋位AT,而只不過是針對北美市場的需求特點做的差異化配備而已。大眾在中國雙離合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這屬於戰略性的投入,是不大可能輕言放棄的。

另一個變化在於新一代速騰有可能會比新一代JETTA更注重和優化後排的設計。這也反映出中美兩大市場對這一級別車型需求上的差異。例如後排空調出風口、後排充電介面等等。當然,如果一汽大眾動作能夠再大一點,破天荒地整個全景天窗,那就更給力了。

一個最大的懸念在於尺寸。新一代JETTA的車長已突破4.7米,軸距也比老款擴展,達到2686mm。從實際的空間表現來看,作為A級也“足足夠了”。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即新一代寶來、朗逸也都將採用MQB平臺,軸距也擴展至2688mm。那麼下一步一汽大眾將如何差異化定位新一代寶來和新一代速騰,就有可能存在變數了。在必評菌看來,兩種可能性應該在一半一半——或尺寸不變而在品質、技術、配備上實現差異化;或進一步加大尺寸將新一代速騰從A+變為B-。

這個定位思路的不確定,也直接影響到懸掛配備的不確定。新一代JETTA實車展示都是扭力梁。基於MQB的特點和國內市場對於多連杆的“偏愛”,不出意外的話,新一代速騰肯定會提供多連杆版本。區別在於,如果尺寸不變,則可能採用“低配扭力梁高配多連杆”搭配,如果尺寸擴大,則很可能“全系多連杆”。

車雲小結:

說實話,現款速騰的年頭確實有些長了。雖然它依然“老當益壯”,2017年愣是銷售了32.71萬輛之多,但這很大程度上是靠巨幅終端優惠獲得的。這款曾經高端A級的代表,是時候要更新了。北美車展的新一代JETTA,算是揭開了新一代速騰80%以上的面紗。然而基於國內市場的特點、大眾在中美兩地技術佈局的差異以及一汽大眾的產品搭配,新一代速騰相比新一代JETTA還有很多存在變數的地方。而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逐步被揭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