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你咋就這麼不熱情?

我一進辦公室, 發現沙發上坐個小夥子, 臉黝黑, 挺健壯。

見到我進來, 他急忙起身, 略羞澀, 喊了一句, 董哥。

腚疼急忙介紹:他是從雞西過來的,

騎車來的。

我問了一句, 騎了多久?

他笑著說, 22天。

我問, 是專程來我們這裡的嗎?

他說, 是。

我說, 先坐吧。

我每天的生活特別規律, 上午11點以前要在家寫文章、看書, 11點到下午3點要在辦公室工作, 處理當天事務, 3點到5點去健身, 晚飯後要學習, 睡覺。

我很少參加聚餐之類的, 我覺得太浪費時間, 會打亂我的生活節奏, 年後只有一天沒有健身, 是因為有野炊, 我不能中途離開, 當天晚上我去公園快走, 把數據補齊了。

所以, 我會給客人一種感覺, 不熱情。

例如, 到了午飯點了, 你咋不安排聚餐?

我們一般都吃盒飯好吧?

即便是去大飯店吃飯, 你都覺得我們是一群神經病, 我們都是派人先去點菜, 等菜全部上齊以後, 把米飯也上來, 每人兩碗,

盛放好了, 然後再打電話給我們, 我們過去直接吃, 狼吞虎嚥, 一桌大餐, 用不了10分鐘, 吃完。

我們這邊都是全能選手, 既能文職, 又能武職, 每天中午12點以後, 就全體進入打包模式, 甚至要打包到淩晨, 我不參與, 只是旁觀, 還動不動提意見, 媳婦總是嫌我, 意思是你站那裡不難受嗎?

我咋難受了?我在思考好吧?在思考怎麼優化整個流程, 另外我打包打得出色就是優秀了?

遇到加班的日子, 媳婦與娃都過來幫忙。

我的作用是什麼?

是給出判斷, 例如有些單回饋有問題, 該怎麼處理?是給退還是給換?還有就是有合作的, 該怎麼答覆, 這些都是需要我來做決定的。

我屁股還沒坐熱, 接到我爹電話了, 老家有事, 讓我跟他回去, 問我有空嗎?

我有沒有空, 都必須去。

臨走, 我叮囑大家:幫客人也叫一份盒飯。

我們說的盒飯, 不是大家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盒飯, 也是蠻豐盛的, 人均20元以上, 別拿上海的物價說事, 我們是六線城市, 平時聚餐也就是一兩百塊錢而已。

每當我提議吃盒飯, 總有客人說:別了, 我請大家去吃。

您誤解了, 不是說不願意請您吃飯, 而是覺得聚餐太浪費時間。

我出門, 小夥子追了出來, 問了一句:董哥, 你看什麼時間有空, 我單獨跟你聊聊。

我說, 這個也要看機緣。

為什麼?

你看看每天多少人跟著我, 我很少有獨處的機會……

晚上, 我回到辦公室, 問他們, 小夥子呢?

說, 走了。

我心想, 肯定生氣了。

很多人慕名而來, 坐上半天, 然後就走了, 因為大家都在忙, 他又插不上手,

懂懂又不來, 是不是懂懂故意躲著自己?終於等到懂懂來了, 結果他又在忙, 不搭理自己。

基於聯想、揣摩, 是不是懂懂討厭我?甚至產生了自責, 我是不是多餘的?

於是, 走了。

甚至還有一種情況, 就是一轉身, 客人不見了, 急忙給發資訊, 在哪?

說, 已經在路上了。

大家普遍感受不到我們的熱情, 另外覺得我們對待客人不認真, 其實是您不瞭解我, 我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您想讓我單獨陪您聊聊天?

我還想單獨陪自己聊聊天呢, 太難了。

我不屬於我。

另外, 您要的東西, 我給不了, 幾乎每個人來都問同一個問題:我該怎麼創業?我做點啥好呢?

我給出的答案全是NO。

能創業的人, 不需要問。

需要問的人, 不能創業。

我說這些很奇葩?

一點不奇葩,

是每天都在上演的, 因為每天寫完文章特別累, 我也不願意說話, 更想躺在椅子上思考點問題, 辦公室對於我而言, 更像一個發呆的地方。

很多熟悉的朋友過來, 會有一個什麼現象?

就是全程沒跟我說上幾句話。

我說, 來吧。

然後呢?

在辦公室裡, 我忙我的, 他玩他的。

外地來的朋友, 基本上來一個失望一個, 總希望能取到真經, 沒想到懂懂是個草包, 而且對待客人也不夠禮貌, 你咋不能抽出時間陪陪大家呢?

好吧!

大家喜歡帶禮物過來, 我能說我不需要嗎?

禮物都堆成山了, 我一直都讓腚疼找個辦法處理一下, 有些禮物是很奇葩的, 你說留著吧, 沒意義, 扔了吧, 說不過去, 例如有人給繡了三米長的十字繡, 送到了我們本地一家裝裱店, 裝裱好了給送了過來,我扔也不是,留也不是……

對於我而言,就是累贅。

我沒處扔,這麼大塊玻璃。

你要是真有興趣送我東西,不如給錢吧,簡單直接,不需要花什麼心思,又是那,又是這,我想要的你不給,你給的,我用不到,我屬於性冷淡系列的,對物質需求少之又少。

給的再多,不如懂我。

我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你想來,不需要帶東西,也不需要帶錢,簡單直接一點就好了,歸納起來就一句話:你來找我有啥事?

千萬別拿那句話忽悠我:我沒啥事。

沒啥事你坐在這裡不是打擾我們工作嗎?

有事,就說。

好的答覆一定是取決於好的問題,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問啥,我能給予你啥?而且要把你的問題反復梳理透徹,想明白了。

例如,來了就問,健身餐怎麼做?

我咋知道怎麼做,我又不是廚師。

你問的問題,我都回答不了,例如老公不愛我了咋辦?

我能說,活該嗎?!

我喜歡簡單、直接的對話,就如同張偉每次過來一樣,他把問題都羅列好了,挨著問,我挨著答,我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的,但是至少代表了一類人,問完了,他就走了,彼此都不耽誤。

還有一類人,喜歡苦行,折磨自己,打動我?

錯了,我是鐵石心腸,不喜歡同情誰,相反,我覺得你是在作踐自己,別說騎車過來,你就是爬過來,我也不認為你是虔誠的,另外,我不需要你的虔誠。

你有這個虔誠勁,幹點啥不好?

我幫不了你!

那天,有個女人找我,問我是妖是魔,理由是她老公著迷了,非要到山東找懂懂,還有就是每天堅持打賞5塊錢,希望能打動懂懂。

我跟她說,你勸勸他吧,我不是救世主,我也改變不了誰,安心上班吧,別想那些歪門邪道了,另外打賞5元與打賞50元於我而言都一樣,因為我壓根不關注誰在打賞,你堅持一天與堅持一年,結果都一樣,那就是:我不知道您是誰!

例如也有人堅持每天打賞200元,例如蟬禪他們。

這類,我是知道的,因為打賞收入的80%來源於大戶打賞,靠三塊五塊的?

可有可無!

是不是又傷您心了?

我的意思很簡單,您不需要對我付出,因為付出就需要回報,而我不能給予,最終換來的是您的失望,以後您一想起懂懂,腦子裡接著蹦出來一句:媽的,當年我還打賞過他幾百塊錢呢!

我能說我不需要嗎?

是您給的,不是我要的。

得了便宜又賣乖?

我就是這樣的人,還有人動不動給我支付寶打錢,然後問我:收到了沒?

我說,沒看到。

您是不是特失望?

我還真的很少翻支付寶,我媳婦在用,我平時又很少花錢,另外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支付寶,他們逢年過節會給我打錢,對於陌生入帳,我一概理解為:禮金。

所以,我不會感覺到虧欠啥。

我的理論很簡單,你打給我的,就說明屬於我,否則你咋願意給我?對不?是我為你做了事,你分贓給我的。

您是希望先給我打點錢感動我?

對不起,您那點錢,先留著吧,於您很重要,於我,可有可無。

我表達的觀點很簡單,您不需要對我好,我對熱情有著天生的抵觸感,因為人與人之間正常的距離應該是不遠不近,太近了不是好事。

您突然對我熱情了,我就會躲,會害怕。

假如有人到我店裡,開口第一句就是:我來捧場。

我就不想賣給他了。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你捧場是覺得給我面子,潛意識就是我欠你一個人情,其實您想錯了,我不需要捧場,倘若您不是真心需要,您買了,我覺得於我都是累贅。

還有人問我,是不是真品?

我說,有可能是假的。

啊?啥?

你大呼小叫啥?炮神買狗的時候,反復問對方一句:你的狗是不是純種的?對方的答覆是,百分之兩百。

結果呢?

就是一條土狗。

假如,我賣的是假的,我會說是假的嗎?

無論是真是假,我都承諾百分之百,你能分辨得清嗎?我能告訴你茅臺專賣店都在賣假酒嗎?

你覺得相信我,我是值得信賴的,那就選擇。

覺得我是不值得信賴的,就不用選擇,多簡單?

省得疑神疑鬼的。

我就是這樣的人,你眼中的神經病?恭喜你,回答正確,世俗的一些遊戲於我都無效,例如車友之間聚會,每週一聚,不參加不給面子,不請客不給面子,你的面子就這麼賤,只值一頓飯?若是您的面子如此的薄弱,我還真不給了。

柯南每年都來我這裡一次,來了也不談生意,就是過來喝喝茶,要麼跟我們一起去健身,我跟柯南講,其實不聽我講比聽我講還重要,因為不聽我講你就會仔細觀察,看看我們是怎麼賣貨的,你可以看看一個區域網紅是有多大的殺傷力,其實大家是瞧不上我的,但是我賣東西的速度會超出你的想像。

啥?

不信?

其實,我是能給你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原來行業網紅真的有如此威力,例如你賣一噸茶葉很難吧?我賣一噸茶葉就是瞬間的事。

這些事,你不親身體驗,永遠不會懂。

關鍵是,你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在你的傳統觀念裡,無法理解這些,我們家賣東西經常遇到一個情況,就是來了一句:還有多少?

一次性全要了。

我跟柯南講,你不是懂茶葉嗎?你不是品茶達人嗎?你的焦點不應該在賣茶葉上,而是賣自己,把自己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你肚子裡有貨是吧?你要說出來,否則誰又知道你懂呢?你自己說你懂不是真懂,大家認為你懂你才是真懂。

否則?

你永遠都是一個茶商。

我選茶葉有幾個原則:

第一、只選馳名商標,但凡是需要科普的品牌,我都不做,例如普洱我只做大益與中茶,單從普洱而言,大益比中茶專注,但是中茶比大益對於老百姓而言,名氣更大一些,畢竟是中糧集團的,食品領域第一品牌。

手工茶、自家茶,這些你就是說得天花亂墜,我也沒興趣,畢竟是食品,我只相信品牌的力量。

對於自己做一個品牌?

我也沒興趣,因為我知道我搞不了。

第二、選介於中端與高端之間的茶,屬於中端裡的頂級茶,屬於高端裡的入門茶,例如普洱大家動不動就提古樹茶,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網上賣的那些賣三五百元的古樹茶就是普通的種植茶,您知道古樹鮮葉是什麼價格嗎?提前幾年都被人預定了。

第三、必須是我自己喝過的,我認可的,並且讓柯南他們這些品茶人幫我品鑒過,覺得這茶不錯。

第四、非暢銷,例如某年的紀念茶,這樣有個好處,就是沒人造假,也不會進入價格戰。

其實現在賣品牌茶是非常難的,我舉個例子,廠家在阿裡巴巴賣,有批發商在淘寶賣,還有零售商在天貓上賣,同一款茶葉從出廠價到零售價都有人在賣,例如我賣的臻品藍印,從160元到445元,都有人在賣。

都是真的嗎?

都是!

160是阿裡巴巴上的批發價,有數量要求,445是中茶的京東官方店,屬於零售價,這麼一想茶葉真暴利?

2013年,我去雲南考察普洱茶,當時呂建鋒在做51普洱,那時我就對比過他的拿貨價跟我們山東茶葉城的價格,在山東賣300元/餅的茶葉,在雲南出廠價也就是50元。

若是暢銷一點的呢?

也要翻2~3倍。

否則?

不賺錢!

當時我們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品牌茶,零售價198的茶葉,成本是78元,我們覺得已經夠狠了,其實屬於定價比較低的,那時一個月也能做個10多萬的利潤,不過很快就放棄了,主要是覺得過不了心理檻。

咋這麼暴利呢?

茅臺酒一瓶過千呢?其成本只有40元。

這兩年,我存茶葉,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普洱茶藏家,當年藏茶很火的時候,他們紛紛買入,按理說已經漲了很多很多了,拿出來賣就是了。

問題來了。

賣給誰?!我從一個藏家手裡接了10件貨,你知道他加了多少錢嗎?一件貨只加了150元,這茶他已經存了2年多,當時他存貨價是3850元/箱,仔細算算他都是虧損的,現在市場價到了11000元/箱,但是你能賣出去嗎?怎麼賣?所以,我願意接盤,他還要說聲謝謝……

我不是很喜歡年份茶,柯南帶過來20年的普洱茶,泡給我們喝,我們都說一股發黴的味道,不喜歡喝。

柯南走的時候,問了一句:那茶你們還喝吧?

潛臺詞是:要是不喝,我帶走。

我們讓他帶走,他又沒好意思帶走。

是不是生普洱放越久越好喝?

只能說,有這個概率,就如同一個娃,可能變好,可能變壞,與其儲存環境有直接的關係,與自身基因也有關係,理論上,好茶會越放越好喝!

他們拿老茶給我喝,我總是調侃一句:是食品就有保質期。

我不喜歡。

包括年份茅臺酒,我也不喜歡。

當然,有人偏好這一口,那沒辦法,也許咱沒這個品位。

普洱茶有個特點,在三五年的時間裡,整體是越來越好喝的,而且這玩意的價值與時間是呈正比的,所以我不怕砸在自己手裡。

我喜歡賣生茶,柯南建議我賣熟茶,誰也沒說服誰!

我賣的茶葉,零售價普遍在300~500元/餅,這個價位的茶葉,其實是非常難賣的,因為屬於普洱裡比較貴的了,即便是官方網店成交量也很小,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價格是100元以下的。

所以,我是不建議大家盲目跟風。

我囤是因為我有穩定的出貨管道,我一天賣個七八箱是很輕鬆的,我曾經建議腚疼閑得無聊的時候去開個淘寶店,就是賣這些品牌名茶,只把圖片掛上就行,不需要囤貨,靠自然搜索就會產生一些成交,我給你供貨就是了。

別人會不會擔心是假的?

不會,因為喝茶的人都有一雙慧眼,你騙不了他們,另外中茶每一餅都有唯一編碼,可查證真偽。

腚疼可能沒興趣,嫌麻煩。

可能賣出去嗎?

這是,一定的!

別人賣388元,咱賣288還不行嗎?

我一勸大家找點事幹,大家回復我的就倆字:不懂。我心想,與懂不懂無關啊,想懂就很容易啊,不想懂就沒辦法,這麼年輕不找點事幹,我都替你著急。

你要這麼想,你要娶媳婦吧?娶媳婦要有房有車吧?你不能光跟女人談理想吧?

其實,我是管多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

我做生活館,把茶葉也納入了範疇,為什麼試水品牌茶?就是我試一下大家對品牌的接受力,同時我再去思考如何跟品牌合作推出眾籌,例如跟中茶合作推出一款專屬茶,專屬的意思就是壟斷了,例如一次出2000件,全給我們。

做茶葉,眾籌絕對是很好的思路。

生活館裡,我還想做單車,一說單車就繞不開騎行,偶爾我在路上遇到騎友,我總是感慨萬千。

在我眼裡,那些馱著包包去西藏的,不屬於騎行運動。

日常騎車去買菜或上班的,也不屬於騎行運動。

注意,我說的是運動!

我跟炮神講過,我送給你自行車了,你要尊重它,不要騎著它到處跑,它是法拉利,不能用來買菜,只能用在賽道。

騎行必須要有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

第一、線路。

第二、裝備。

要武裝到牙齒,每次騎行都是一次登臺表演,你要穿著華麗,要享受整個過程,而不是穿著大褲衩子趿拉著拖鞋就去了。

你可以對比一下國內騎行與國外騎行拍出來的照片。

國內全部成了苦行僧的角色。

甚至錯誤地以為騎不到拉薩就不算真正的騎行者。

騎行運動是很神聖的,而且是講究技術的,一點都不比羽毛球技術含量低,騎行速度超過30以後,最大的阻力就是風阻,你的破風技術如何才是決定你的騎行速度的。

你可以選擇公路方向,也可以選擇速降方向。

但是,都要尊重它,記住,它是很神聖的運動。

那時,我們去日本看單車店,人家組裝一輛自行車真的有組裝藝術品的感覺,哪跟咱家的單車店似的,那麼粗魯,人家是要反復地調,那時我才總算明白了,變速器品牌很重要,套件很重要,其實最重要的是技術,就是技工的能力。

裝高了不行,裝低了不行,調整的要恰到好處。

還有一點,我們總認為鬼子沒啥技術含量,但是為什麼人家能壟斷變速套件呢?國內什麼都有山寨的,輪胎有,齒輪有,刹車有,就是沒有山寨變速器的,山寨了沒法用。

咱生產不了,奇葩不?

從日本回來,我對自行車有了全新的認識,網上還有清理鏈條之類的教程,清理啥?髒了是吧?直接換掉,一個月換一條可以吧?80元一條新的,無所謂。

還有就是我不相信單車店裡的技工了,多是臨時培訓的。

我現在無論買車還是修車,都選單車達人,就是做單車工作室的,這些人都是單車癡迷者,屬於硬體達人。

只要我能找出單車的照片來,他們就能給我寫出配置單,然後讓我自己去查價格,告訴我要多少錢手工費,兩種方式,一種是我給他們錢,他們幫我配好,一種是我把件拿過來,他們幫我配好,我給手工費。

我跟炮神講過,這些單車工作室比品牌單車店更靠譜,論裝配工藝,他們更專業,論調整能力,那更更專業。

我看到了一張速降車的照片,我發給了單車工作室,他給我羅列出了配件單,我自己去買件,14000元,他收800元手工費,問我可以吧?

當然可以,這有啥不可以的?只是我覺得太麻煩,不如我給你14800元,你幫我配好,給我打電話,我自己過去拿。

我跟炮神講,看到沒?這就是你的未來。

非常牛B,至少我就很崇拜他。

你成為騎行達人後,你可以每天賣一輛二手車,每天可以賺200~300元,這是你的基本飯碗,若是你達到一定程度了,例如你調車能力一流了,那麼你可以再進一步:每天組裝一輛車子。

價格不要太高,3000元以內的,屬於入門級山地車或公路車。

顏色選亮一點的,當天騎,當天賣。

你也能賺個幾百元/天。

很好的生意。

但是需要你拜師學藝,這玩意說有技術含量,很有技術含量,說沒技術含量還真沒啥技術含量,在於你是否願意用心學,我採訪過這個組裝單車的小夥,我問他自己水準屬於什麼級別?他說,這玩意就跟醫生一樣,永無止境。

我跟炮神說,這些只是你養活自己的飯碗,但是最終也做不大,因為大家玩著玩著又選了品牌,但是可以讓你活下來,找個立足之地。

同時,你要把焦點放到騎行裝備上,例如騎行服之類的,試圖在這個領域闖一番天地。

這是個趨勢。

一輛單車賺200元很難,但是一件衣服賺100元不難,明白不?你可以從文化入手,慢慢地去做。

但是,當務之急是先養活自己,騎著車,賣著車。

至少我覺得賣個單車並不難,我那輛速降車,我把配置單一列,18000元轉手是很容易的,因為車架還需要海淘,有人嫌麻煩,直接就買了,只是我暫時還沒新鮮夠,不願意賣。

DIY單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貨太多,真車架與假車架價格差幾倍,表面上看不出來,例如我用的車架是CANYOU的,我在網上找了三個賣家,全是假的,DIY是趨勢,但是需要解決信任問題,什麼人能快速解決信任問題?

網紅呀!

我曾經想過自創單車品牌,主要做DIY,但是我覺得改變別人的認知是很難的,哪怕你做的品質的確比單車店好,大家還是會選擇品牌,別人問你1萬元買了個啥車子?你說不知道啥牌子,人家會笑的。

昨天我在群上曬了我的車子,有群友就問我:啥牌?

我接著把圖片撤回了。

我仔細想了想,對於騎行這個領域,網紅不難打造,賣車也不難,但是難有大的利潤點,自創單車品牌更不靠譜,不如把焦點轉到騎行裝備上,這是個風口,網紅最適合賣的東西,其實是衣服,例如騎行服。

我們總是在想,等我們成名了,靠什麼賺錢呢?

其實,我們想多了,等我們成名了,自然就有錢追上來了,我一直有個觀點,每個與運動有關的細分領域,都值得我們進駐,而且是以君臨天下的姿態進入。

裝裱好了給送了過來,我扔也不是,留也不是……

對於我而言,就是累贅。

我沒處扔,這麼大塊玻璃。

你要是真有興趣送我東西,不如給錢吧,簡單直接,不需要花什麼心思,又是那,又是這,我想要的你不給,你給的,我用不到,我屬於性冷淡系列的,對物質需求少之又少。

給的再多,不如懂我。

我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你想來,不需要帶東西,也不需要帶錢,簡單直接一點就好了,歸納起來就一句話:你來找我有啥事?

千萬別拿那句話忽悠我:我沒啥事。

沒啥事你坐在這裡不是打擾我們工作嗎?

有事,就說。

好的答覆一定是取決於好的問題,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問啥,我能給予你啥?而且要把你的問題反復梳理透徹,想明白了。

例如,來了就問,健身餐怎麼做?

我咋知道怎麼做,我又不是廚師。

你問的問題,我都回答不了,例如老公不愛我了咋辦?

我能說,活該嗎?!

我喜歡簡單、直接的對話,就如同張偉每次過來一樣,他把問題都羅列好了,挨著問,我挨著答,我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的,但是至少代表了一類人,問完了,他就走了,彼此都不耽誤。

還有一類人,喜歡苦行,折磨自己,打動我?

錯了,我是鐵石心腸,不喜歡同情誰,相反,我覺得你是在作踐自己,別說騎車過來,你就是爬過來,我也不認為你是虔誠的,另外,我不需要你的虔誠。

你有這個虔誠勁,幹點啥不好?

我幫不了你!

那天,有個女人找我,問我是妖是魔,理由是她老公著迷了,非要到山東找懂懂,還有就是每天堅持打賞5塊錢,希望能打動懂懂。

我跟她說,你勸勸他吧,我不是救世主,我也改變不了誰,安心上班吧,別想那些歪門邪道了,另外打賞5元與打賞50元於我而言都一樣,因為我壓根不關注誰在打賞,你堅持一天與堅持一年,結果都一樣,那就是:我不知道您是誰!

例如也有人堅持每天打賞200元,例如蟬禪他們。

這類,我是知道的,因為打賞收入的80%來源於大戶打賞,靠三塊五塊的?

可有可無!

是不是又傷您心了?

我的意思很簡單,您不需要對我付出,因為付出就需要回報,而我不能給予,最終換來的是您的失望,以後您一想起懂懂,腦子裡接著蹦出來一句:媽的,當年我還打賞過他幾百塊錢呢!

我能說我不需要嗎?

是您給的,不是我要的。

得了便宜又賣乖?

我就是這樣的人,還有人動不動給我支付寶打錢,然後問我:收到了沒?

我說,沒看到。

您是不是特失望?

我還真的很少翻支付寶,我媳婦在用,我平時又很少花錢,另外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支付寶,他們逢年過節會給我打錢,對於陌生入帳,我一概理解為:禮金。

所以,我不會感覺到虧欠啥。

我的理論很簡單,你打給我的,就說明屬於我,否則你咋願意給我?對不?是我為你做了事,你分贓給我的。

您是希望先給我打點錢感動我?

對不起,您那點錢,先留著吧,於您很重要,於我,可有可無。

我表達的觀點很簡單,您不需要對我好,我對熱情有著天生的抵觸感,因為人與人之間正常的距離應該是不遠不近,太近了不是好事。

您突然對我熱情了,我就會躲,會害怕。

假如有人到我店裡,開口第一句就是:我來捧場。

我就不想賣給他了。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你捧場是覺得給我面子,潛意識就是我欠你一個人情,其實您想錯了,我不需要捧場,倘若您不是真心需要,您買了,我覺得於我都是累贅。

還有人問我,是不是真品?

我說,有可能是假的。

啊?啥?

你大呼小叫啥?炮神買狗的時候,反復問對方一句:你的狗是不是純種的?對方的答覆是,百分之兩百。

結果呢?

就是一條土狗。

假如,我賣的是假的,我會說是假的嗎?

無論是真是假,我都承諾百分之百,你能分辨得清嗎?我能告訴你茅臺專賣店都在賣假酒嗎?

你覺得相信我,我是值得信賴的,那就選擇。

覺得我是不值得信賴的,就不用選擇,多簡單?

省得疑神疑鬼的。

我就是這樣的人,你眼中的神經病?恭喜你,回答正確,世俗的一些遊戲於我都無效,例如車友之間聚會,每週一聚,不參加不給面子,不請客不給面子,你的面子就這麼賤,只值一頓飯?若是您的面子如此的薄弱,我還真不給了。

柯南每年都來我這裡一次,來了也不談生意,就是過來喝喝茶,要麼跟我們一起去健身,我跟柯南講,其實不聽我講比聽我講還重要,因為不聽我講你就會仔細觀察,看看我們是怎麼賣貨的,你可以看看一個區域網紅是有多大的殺傷力,其實大家是瞧不上我的,但是我賣東西的速度會超出你的想像。

啥?

不信?

其實,我是能給你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原來行業網紅真的有如此威力,例如你賣一噸茶葉很難吧?我賣一噸茶葉就是瞬間的事。

這些事,你不親身體驗,永遠不會懂。

關鍵是,你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在你的傳統觀念裡,無法理解這些,我們家賣東西經常遇到一個情況,就是來了一句:還有多少?

一次性全要了。

我跟柯南講,你不是懂茶葉嗎?你不是品茶達人嗎?你的焦點不應該在賣茶葉上,而是賣自己,把自己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你肚子裡有貨是吧?你要說出來,否則誰又知道你懂呢?你自己說你懂不是真懂,大家認為你懂你才是真懂。

否則?

你永遠都是一個茶商。

我選茶葉有幾個原則:

第一、只選馳名商標,但凡是需要科普的品牌,我都不做,例如普洱我只做大益與中茶,單從普洱而言,大益比中茶專注,但是中茶比大益對於老百姓而言,名氣更大一些,畢竟是中糧集團的,食品領域第一品牌。

手工茶、自家茶,這些你就是說得天花亂墜,我也沒興趣,畢竟是食品,我只相信品牌的力量。

對於自己做一個品牌?

我也沒興趣,因為我知道我搞不了。

第二、選介於中端與高端之間的茶,屬於中端裡的頂級茶,屬於高端裡的入門茶,例如普洱大家動不動就提古樹茶,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網上賣的那些賣三五百元的古樹茶就是普通的種植茶,您知道古樹鮮葉是什麼價格嗎?提前幾年都被人預定了。

第三、必須是我自己喝過的,我認可的,並且讓柯南他們這些品茶人幫我品鑒過,覺得這茶不錯。

第四、非暢銷,例如某年的紀念茶,這樣有個好處,就是沒人造假,也不會進入價格戰。

其實現在賣品牌茶是非常難的,我舉個例子,廠家在阿裡巴巴賣,有批發商在淘寶賣,還有零售商在天貓上賣,同一款茶葉從出廠價到零售價都有人在賣,例如我賣的臻品藍印,從160元到445元,都有人在賣。

都是真的嗎?

都是!

160是阿裡巴巴上的批發價,有數量要求,445是中茶的京東官方店,屬於零售價,這麼一想茶葉真暴利?

2013年,我去雲南考察普洱茶,當時呂建鋒在做51普洱,那時我就對比過他的拿貨價跟我們山東茶葉城的價格,在山東賣300元/餅的茶葉,在雲南出廠價也就是50元。

若是暢銷一點的呢?

也要翻2~3倍。

否則?

不賺錢!

當時我們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品牌茶,零售價198的茶葉,成本是78元,我們覺得已經夠狠了,其實屬於定價比較低的,那時一個月也能做個10多萬的利潤,不過很快就放棄了,主要是覺得過不了心理檻。

咋這麼暴利呢?

茅臺酒一瓶過千呢?其成本只有40元。

這兩年,我存茶葉,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普洱茶藏家,當年藏茶很火的時候,他們紛紛買入,按理說已經漲了很多很多了,拿出來賣就是了。

問題來了。

賣給誰?!我從一個藏家手裡接了10件貨,你知道他加了多少錢嗎?一件貨只加了150元,這茶他已經存了2年多,當時他存貨價是3850元/箱,仔細算算他都是虧損的,現在市場價到了11000元/箱,但是你能賣出去嗎?怎麼賣?所以,我願意接盤,他還要說聲謝謝……

我不是很喜歡年份茶,柯南帶過來20年的普洱茶,泡給我們喝,我們都說一股發黴的味道,不喜歡喝。

柯南走的時候,問了一句:那茶你們還喝吧?

潛臺詞是:要是不喝,我帶走。

我們讓他帶走,他又沒好意思帶走。

是不是生普洱放越久越好喝?

只能說,有這個概率,就如同一個娃,可能變好,可能變壞,與其儲存環境有直接的關係,與自身基因也有關係,理論上,好茶會越放越好喝!

他們拿老茶給我喝,我總是調侃一句:是食品就有保質期。

我不喜歡。

包括年份茅臺酒,我也不喜歡。

當然,有人偏好這一口,那沒辦法,也許咱沒這個品位。

普洱茶有個特點,在三五年的時間裡,整體是越來越好喝的,而且這玩意的價值與時間是呈正比的,所以我不怕砸在自己手裡。

我喜歡賣生茶,柯南建議我賣熟茶,誰也沒說服誰!

我賣的茶葉,零售價普遍在300~500元/餅,這個價位的茶葉,其實是非常難賣的,因為屬於普洱裡比較貴的了,即便是官方網店成交量也很小,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價格是100元以下的。

所以,我是不建議大家盲目跟風。

我囤是因為我有穩定的出貨管道,我一天賣個七八箱是很輕鬆的,我曾經建議腚疼閑得無聊的時候去開個淘寶店,就是賣這些品牌名茶,只把圖片掛上就行,不需要囤貨,靠自然搜索就會產生一些成交,我給你供貨就是了。

別人會不會擔心是假的?

不會,因為喝茶的人都有一雙慧眼,你騙不了他們,另外中茶每一餅都有唯一編碼,可查證真偽。

腚疼可能沒興趣,嫌麻煩。

可能賣出去嗎?

這是,一定的!

別人賣388元,咱賣288還不行嗎?

我一勸大家找點事幹,大家回復我的就倆字:不懂。我心想,與懂不懂無關啊,想懂就很容易啊,不想懂就沒辦法,這麼年輕不找點事幹,我都替你著急。

你要這麼想,你要娶媳婦吧?娶媳婦要有房有車吧?你不能光跟女人談理想吧?

其實,我是管多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

我做生活館,把茶葉也納入了範疇,為什麼試水品牌茶?就是我試一下大家對品牌的接受力,同時我再去思考如何跟品牌合作推出眾籌,例如跟中茶合作推出一款專屬茶,專屬的意思就是壟斷了,例如一次出2000件,全給我們。

做茶葉,眾籌絕對是很好的思路。

生活館裡,我還想做單車,一說單車就繞不開騎行,偶爾我在路上遇到騎友,我總是感慨萬千。

在我眼裡,那些馱著包包去西藏的,不屬於騎行運動。

日常騎車去買菜或上班的,也不屬於騎行運動。

注意,我說的是運動!

我跟炮神講過,我送給你自行車了,你要尊重它,不要騎著它到處跑,它是法拉利,不能用來買菜,只能用在賽道。

騎行必須要有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

第一、線路。

第二、裝備。

要武裝到牙齒,每次騎行都是一次登臺表演,你要穿著華麗,要享受整個過程,而不是穿著大褲衩子趿拉著拖鞋就去了。

你可以對比一下國內騎行與國外騎行拍出來的照片。

國內全部成了苦行僧的角色。

甚至錯誤地以為騎不到拉薩就不算真正的騎行者。

騎行運動是很神聖的,而且是講究技術的,一點都不比羽毛球技術含量低,騎行速度超過30以後,最大的阻力就是風阻,你的破風技術如何才是決定你的騎行速度的。

你可以選擇公路方向,也可以選擇速降方向。

但是,都要尊重它,記住,它是很神聖的運動。

那時,我們去日本看單車店,人家組裝一輛自行車真的有組裝藝術品的感覺,哪跟咱家的單車店似的,那麼粗魯,人家是要反復地調,那時我才總算明白了,變速器品牌很重要,套件很重要,其實最重要的是技術,就是技工的能力。

裝高了不行,裝低了不行,調整的要恰到好處。

還有一點,我們總認為鬼子沒啥技術含量,但是為什麼人家能壟斷變速套件呢?國內什麼都有山寨的,輪胎有,齒輪有,刹車有,就是沒有山寨變速器的,山寨了沒法用。

咱生產不了,奇葩不?

從日本回來,我對自行車有了全新的認識,網上還有清理鏈條之類的教程,清理啥?髒了是吧?直接換掉,一個月換一條可以吧?80元一條新的,無所謂。

還有就是我不相信單車店裡的技工了,多是臨時培訓的。

我現在無論買車還是修車,都選單車達人,就是做單車工作室的,這些人都是單車癡迷者,屬於硬體達人。

只要我能找出單車的照片來,他們就能給我寫出配置單,然後讓我自己去查價格,告訴我要多少錢手工費,兩種方式,一種是我給他們錢,他們幫我配好,一種是我把件拿過來,他們幫我配好,我給手工費。

我跟炮神講過,這些單車工作室比品牌單車店更靠譜,論裝配工藝,他們更專業,論調整能力,那更更專業。

我看到了一張速降車的照片,我發給了單車工作室,他給我羅列出了配件單,我自己去買件,14000元,他收800元手工費,問我可以吧?

當然可以,這有啥不可以的?只是我覺得太麻煩,不如我給你14800元,你幫我配好,給我打電話,我自己過去拿。

我跟炮神講,看到沒?這就是你的未來。

非常牛B,至少我就很崇拜他。

你成為騎行達人後,你可以每天賣一輛二手車,每天可以賺200~300元,這是你的基本飯碗,若是你達到一定程度了,例如你調車能力一流了,那麼你可以再進一步:每天組裝一輛車子。

價格不要太高,3000元以內的,屬於入門級山地車或公路車。

顏色選亮一點的,當天騎,當天賣。

你也能賺個幾百元/天。

很好的生意。

但是需要你拜師學藝,這玩意說有技術含量,很有技術含量,說沒技術含量還真沒啥技術含量,在於你是否願意用心學,我採訪過這個組裝單車的小夥,我問他自己水準屬於什麼級別?他說,這玩意就跟醫生一樣,永無止境。

我跟炮神說,這些只是你養活自己的飯碗,但是最終也做不大,因為大家玩著玩著又選了品牌,但是可以讓你活下來,找個立足之地。

同時,你要把焦點放到騎行裝備上,例如騎行服之類的,試圖在這個領域闖一番天地。

這是個趨勢。

一輛單車賺200元很難,但是一件衣服賺100元不難,明白不?你可以從文化入手,慢慢地去做。

但是,當務之急是先養活自己,騎著車,賣著車。

至少我覺得賣個單車並不難,我那輛速降車,我把配置單一列,18000元轉手是很容易的,因為車架還需要海淘,有人嫌麻煩,直接就買了,只是我暫時還沒新鮮夠,不願意賣。

DIY單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貨太多,真車架與假車架價格差幾倍,表面上看不出來,例如我用的車架是CANYOU的,我在網上找了三個賣家,全是假的,DIY是趨勢,但是需要解決信任問題,什麼人能快速解決信任問題?

網紅呀!

我曾經想過自創單車品牌,主要做DIY,但是我覺得改變別人的認知是很難的,哪怕你做的品質的確比單車店好,大家還是會選擇品牌,別人問你1萬元買了個啥車子?你說不知道啥牌子,人家會笑的。

昨天我在群上曬了我的車子,有群友就問我:啥牌?

我接著把圖片撤回了。

我仔細想了想,對於騎行這個領域,網紅不難打造,賣車也不難,但是難有大的利潤點,自創單車品牌更不靠譜,不如把焦點轉到騎行裝備上,這是個風口,網紅最適合賣的東西,其實是衣服,例如騎行服。

我們總是在想,等我們成名了,靠什麼賺錢呢?

其實,我們想多了,等我們成名了,自然就有錢追上來了,我一直有個觀點,每個與運動有關的細分領域,都值得我們進駐,而且是以君臨天下的姿態進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