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殘疾人群體?這篇文章表達了所有殘疾人的心聲!

隨著政策重視與社會關注度的提高, 殘疾人群體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比如:殘疾人上學、殘疾人就業, 都是當下的熱點話題, 相信以後的公共場合中一定會見到更多的殘疾人朋友, 會有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走出加們融入社會。 但是如何對待殘疾人群體不僅正常人不知, 就連有些殘疾人朋友自己都說不清楚自己想要受到怎樣的對待。

在絕無半點歧視之意的前提下, 對待殘疾人是要一視同仁, 還是多加眷顧?一視同仁會顯得不近人情;而多加眷顧又會惹歧視殘疾人之嫌……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殘疾人才能既讓 ta 方便又不會被認為(被對方或一些好事之徒)是歧視?今天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同時也希望能替殘疾人朋友抒發心聲。

很多人認為, 殘疾人是值得同情的, 包括以前的我自己。 而親歷之後我發現, 這個想法本身並不能讓自己變的有多高大。

“同情”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不平等性, 而殘疾人也是人, 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 都是平等的。 並且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同情。

記得之前做過一個採訪, 採訪物件是一個坐著輪椅考入大學的小姑娘, 她先天性小兒麻痹症早就不能行走了。

採訪之前我顧慮很多, 打聽了很多, 詢問了她同學詢問了老師, 不知道適不適合打擾, 怕因此打擾她的生活或者無意傷害到她, 心裡打了很多次草稿, 即使撥通電話心裡也是惴惴不安。 是的, 我從一開始就把她貼上了「殘疾人」的標籤。 後來小姑娘欣然答應了。

見到她時, 我極力表現得特別禮貌有加, 而她見到我就說“看吧, 你們從一開始就把我區別地看待, 其實我除了嗅不到上層的空氣不能奔跑, 和你們一樣吃飯寫字看書思考, 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圈子, 過了這麼多早就不把自己的缺陷當苦難, 我自身沒這麼想, 只是路人往往顧慮多了。 ”

沒錯, 採訪的時候我從一開始的立腳點就偏了。 我們覺得他們可憐覺得他們肯定需要我們的説明,

覺得她們一定有過什麼驚天動力泣鬼神的經歷, 覺得她們一定不快樂過得不幸福缺少關心生活無味。 走在大街上我們側目看到一個殘疾人, 我們往往只看到身體上的不方便, 卻沒有看到他們的臉上也許洋溢著幸福和知足, 也許他們過得很好。 不打擾, 是我們最後的溫柔。

這件事情以後給我很大觸動, 對於如何對待殘疾群體這個問題也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看法:“精神上一視同仁, 生活中需要幫助的時候多加眷顧就好了”。

對待殘疾人我們不必刻意去同情或幫助, 那樣只會更加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不用擔心一視同仁不近人情, 因為大多數殘疾人/特殊人群都會感謝你的冷漠。 當然我指的一視同仁不是讓聾啞人幫你接電話, 不是拉著腿部有殘疾的人滿大街瘋跑, 不是跟坐輪椅的人說他占了你的位置。 簡單的來講我們會很感謝別人不強人所難, 不戴有色眼鏡, 不瞎湊熱鬧, 能夠理解他們的不易, 能在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這就夠了。在公共場合遇到殘疾人時,即使周圍的人真的只是好奇,或者同情,也請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們的身上。同情,尊重,亦或憐憫,這些情感太過沉重。身體有缺陷的人們更不能背負這份沉重。

我很想呼籲大家真正地尊重殘疾人,只是把他們當做身體有一點疾病的普通人,而不是區別於所謂的“常人”的異類。但是我知道,不可能。我很想鼓勵世界上所有身體有缺陷的朋友們勇敢出行,追求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知道,不可能。

面對這些“不可能”,我很氣憤,但更多的是悲傷,發自內心的想要哀歎。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真的不知道。這讓我想到了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振聾發聵的話語,I have a dream。反歧視,職業歧視,身體歧視,智力歧視等等……

這條路,還很長。但別灰心,如常會陪你走下去!

這就夠了。在公共場合遇到殘疾人時,即使周圍的人真的只是好奇,或者同情,也請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們的身上。同情,尊重,亦或憐憫,這些情感太過沉重。身體有缺陷的人們更不能背負這份沉重。

我很想呼籲大家真正地尊重殘疾人,只是把他們當做身體有一點疾病的普通人,而不是區別於所謂的“常人”的異類。但是我知道,不可能。我很想鼓勵世界上所有身體有缺陷的朋友們勇敢出行,追求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知道,不可能。

面對這些“不可能”,我很氣憤,但更多的是悲傷,發自內心的想要哀歎。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真的不知道。這讓我想到了馬丁路德金的那些振聾發聵的話語,I have a dream。反歧視,職業歧視,身體歧視,智力歧視等等……

這條路,還很長。但別灰心,如常會陪你走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