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土化適配”後的嘻哈文化將大放異彩

嘻哈(HipHop)一詞源于美國黑人, Hip的意思是屁股, Hop的意思是跳躍。 整個Hiphop文化發源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曼哈頓的布魯克林區, 一點點演變成為一場全球的青少年文化運動。 現在, Hiphop主要定義為一種文化的歸類。 大致的內容包括:碟片連接切割和混合(DJ)、說唱(MC)、街舞(Bboying)、塗鴉(Graffitti)四大元素。 HipHop是很純粹的平民文化, 是經過無數人的傳遞和創新而來, 所以是很有生命力的。 在美國, 主流娛樂空間已經被HipHop佔據;在韓國, HipHop已經與其民族文化相結合, 成為具有韓國特色的最受大眾歡迎的文化形式;在中國, 這種文化在青少年的中日益活躍起來。

在2017年國際音樂消費榜單中, HipHop音樂穩居榜首, 占比相較2016年增長8%, 市場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金融時報》認為嘻哈已經發展為一種全球的青年文化, 各種商業產品都開始用嘻哈風格來包裝自己。 據專家估計, 全美的任意消費行為裡, 與“嘻哈產業”有關的大概就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同時嘻哈作為一種風格創意產業, 保守估計, 在美國, 它至少有數百億美元的消費規模。

而嘻哈音樂在歐美屬於普及性主流音樂, 嘻哈在中國港臺地區的發展要早於中國大陸地區, 並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嘻哈文化消費習慣,

足見其發展市場的廣大。 雖然嘻哈文化在傳入中國並向主流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一波三折, 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負面消息, 但相信這只是暫時性的問題。 嘻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 在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複製, 所以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一些碰撞或理解錯誤的地方, 並不代表著不適合。 而且中國嘻哈雖然在形式上借鑒了美國嘻哈, 但是在內容上卻進行了本土化:中國的地下嘻哈文化在種種形式樣貌上都追隨著美國黑人文化的潮流, 但卻在內容意涵上竭盡全力的進行了本土化。 整體來看, 中國的嘻哈文化並非依附於某些抽象的中國文化圖騰來實現從歐美到中國的文化遷徙,
而是與中國各地域的文化特點相結合, 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的特點。

2017年是中國HipHop音樂發展的“元年”, 一檔《中國有嘻哈》讓在中國沒有主流地位的嘻哈音樂走到觀眾面前, 並以正能量、主旋律的特點引領中國本土嘻哈走向正軌, 真正掀起國內嘻哈的狂熱浪潮。 雖然在2018年年初傳出了一些關於嘻哈歌手的負面輿論, 但筆者相信, 這只是暫時性、個別性的問題, 並不能說明嘻哈文化不適合在中國生存與發展。

同時筆者認為, 嘻哈文化現在真正最需要的, 就是一檔能夠展現嘻哈魅力的舞臺, 為中國嘻哈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走進主流文化的可能。 嘻哈雖然屬於小眾文化, 但是它的真實性與明朗的態度著實吸引了一批有想法、有態度、有反抗精神的年輕人,

通過這檔節目可以對嘻哈文化進行正能量傳播, 讓中國的年輕人對嘻哈文化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知。 另外, 通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眾推廣嘻哈文化, 可以讓許多觀眾能夠從零基礎開始, 並且有興趣接觸嘻哈音樂, 真正感受到中國嘻哈文化的力量。

如今,中國嘻哈正走在發展的關鍵路口,這種嘻哈文化在中國本土“陣痛”只是暫時性的。讓國人看到嘻哈、瞭解真正屬於中國的嘻哈文化是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

如今,中國嘻哈正走在發展的關鍵路口,這種嘻哈文化在中國本土“陣痛”只是暫時性的。讓國人看到嘻哈、瞭解真正屬於中國的嘻哈文化是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