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來自官方的“MOD”!Tt P90 TG開放式水冷主機殼開箱“裝機”

Tt P系列是為水冷而生的主機殼, 除了開放式的特性外, 其模組化多種安裝方式也是一大亮點, 水冷還是風冷可以隨便的折騰, 樓主就一直風冷。 其實早前的Tt P5主機殼不僅是安裝水冷主機的首選主機殼, 還是MOD玩家最熱衷改造的主機殼之一。 為了給玩家更多的選擇, 官方在Tt P5的基礎上推出了多款P系列主機殼, 現在更是帶來了官方的“MOD”產品Tt P90 TG。 由於該主機殼的模組化導致可玩性太高, 所以這次裝機不同于普通的裝機, 還是先把主機殼裝起來再說。

↑ Tt P90 TG主機殼的包裝, 第一感覺除了大以外就是很重。 正面是該主機殼安裝水冷的渲染圖, 且擁有Tt LCS Certified專業水冷認證標示。

↑ 包裝背面的效果圖展示了該主機殼的亮點之一模組化, 各種部件真是非常的多, 幾乎每一樣都需要手動進行安裝。

↑ 側面主機殼參數, 尺寸上看該主機殼並不小, 但很遺憾只支持mini ITX、m-ATX和ATX三種主機板, 如果能支持E-ATX主機板就好了, 這樣才能對得起Tt P90 TG的高大上。

↑ 開箱的樂趣大家都懂的, 不過這主機殼太重拿出各種部件不是特別的爽。

↑ 一個蠻大的盒子,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裡面應該是各種小部件及裝機螺絲之類的。 先不管它, 先一個一個把部件拿出來再說。

↑ 結實的兩隻主機殼支腳, 應該是Tt P系列通用的, 每個支腳裡面配有四顆安裝螺絲。 支腳很厚重, 由於要承載高大上的主機殼本體, 所以支腳底部擁有一塊鋼板。

↑ 兩塊鋼化玻璃側板,中間夾著的是PCI-E延長線。

↑ 兩塊鋼化玻璃都用了保鮮膜進行保護,避免運輸途中產生劃痕,安裝時要先撕膜。

↑ 鋼化玻璃厚度為5mm。

↑ 主機殼本體,三角形的主機殼還是第一次見。

↑ 主機殼本體的保護泡沫兩邊有安裝鋼化玻璃的鋼柱,怪不得這麼重呢。

↑ 共八個鋼柱,比Tt P5多出來四個,畢竟要安裝兩塊鋼化玻璃,每一個都是實心的非常重。

↑ 和P5類似,鋼柱一面安裝到主機殼主體上,另一面固定鋼化玻璃。

↑ 鋼柱直徑和一毛錢的直徑差不多。

↑ 主機殼主體,採用三角形設計,一面是安裝主機板、顯卡和電源等部件的,另一面則是安裝散熱水冷及SSD固態硬碟等部件的。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似曾相似?沒錯,完全可以看作Tt P5折彎成90度的。

↑ 由於模組化高各種螺絲孔眾多,所以安裝主機板的銅柱孔上都標注了字母注釋,非常的貼心。雖然是開放式,主機殼背線孔一應俱全。

↑ 另一面除了安裝水冷排及圓柱形水箱水泵外,還有三個SSD安裝位。

↑ SSD硬碟位元安裝示意,共有三個固態硬碟託盤。

↑ 背面側板,上下擁有兩個散熱孔,中間的孔位是安裝壁掛部件的。

↑ 三角形造型,未全部安裝部件時也挺好看的。

↑ 前置I/O,和Tt P5一樣擁有電源硬碟指示燈、開關鍵、USB 3.0x2、USB 2.0x2、音訊和重啟鍵。另外,六角螺絲好評。

↑ 前置I/O介面

↑ 主機殼主體外觀欣賞。

↑ 側板內部,由於三角形本體設計所以內部空間非常充足,走線?隨便塞裡面就行了。

↑ 側板上的散熱孔內部標配磁鐵防塵網。

↑ 承載整個主機壁掛的鋼板,是主機殼主體最為厚重的地方之一。

↑ 位於三角形主機殼主體內部的兩個機型硬碟位元。

↑ 安裝機械硬碟免螺絲設計,安裝託盤時一顆螺絲搞定。

↑ 盒子裡的全部小部件,由於部件眾多便於用戶安裝,每一個部件都是單獨包裝,裡面也包含了螺絲。

↑ Tt P90 TG所有的部件合影。下面就是本次的裝機了。

↑ 安裝主機殼支腳,四顆螺絲上緊就行了,注意支腳凸出較少的是主機殼背面側板。

↑ 這個讓我想起了企鵝的腳。

↑ 安裝電源附件,電源需要兩個支架進行固定。

↑ PCI擋板的第一種安裝方式,如果不用PCI-E延長線的可以選擇這種,這點安裝顯卡等擴展卡時與普通主機殼一樣。

↑ 使用PCI-E延長線的安裝必備PCI底座。

↑ 先把固定顯卡延長線的工具安裝到PCI底座上,共兩條所以支持雙顯卡。

↑ 固定到主機殼主體上,這樣顯卡就用利用延長線豎著安裝了,豎著安裝顯卡可以更好的展示顯卡的各種燈光顏值。

↑ 圓柱形水箱水泵的安裝支架,這個支架相比P5進行了改善,更厚更結實了,不安裝水冷的可以無視。

↑ 水冷排位置的硬碟支架,不安裝一體水冷或分體水冷排的可以利用這個擴展安裝機械硬碟。

↑ 安裝好八個鋼化玻璃鋼柱基本就大功告成了,下面正常情況就可以安裝各種硬體了。

↑ 最下面的中間兩個鋼柱還有兩個塑膠支腳,畢竟鋼化玻璃太重了,這樣整個主機會更加穩妥。

↑ 玻璃比較脆弱,所以固定鋼柱螺絲時橡皮墊可不能少,這主要是避免損壞玻璃。

↑ 安裝鋼化玻璃後整個主機殼安裝完成。

↑ 和Tt P5對比,雖然整體差不多,但外觀方面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最後:整體來看Tt P90 TG和Tt P5除了外觀外基本上差不多,尤其是各個模組化部件幾乎都一樣。不過,Tt P90 TG除了採用更高大上的鋼化玻璃側板外,細節方面也要比P5改善很多,比如鋼化玻璃的皮墊,雖然P5是亞克力無需擔心損壞,但擰螺絲時還會對側板造成輕微的磨損。另外,開放式主機殼一直伴隨著灰塵的問題,其實這點也無須擔心,本人Tt P5用了一年多沒清理過灰塵,灰塵也不比常規主機殼多多少,要知道普通的主機殼也不是全封閉,散熱孔處的灰塵積壓會更嚴重,加上內部的風扇,這就有點類似吸塵器了。

↑ 兩塊鋼化玻璃側板,中間夾著的是PCI-E延長線。

↑ 兩塊鋼化玻璃都用了保鮮膜進行保護,避免運輸途中產生劃痕,安裝時要先撕膜。

↑ 鋼化玻璃厚度為5mm。

↑ 主機殼本體,三角形的主機殼還是第一次見。

↑ 主機殼本體的保護泡沫兩邊有安裝鋼化玻璃的鋼柱,怪不得這麼重呢。

↑ 共八個鋼柱,比Tt P5多出來四個,畢竟要安裝兩塊鋼化玻璃,每一個都是實心的非常重。

↑ 和P5類似,鋼柱一面安裝到主機殼主體上,另一面固定鋼化玻璃。

↑ 鋼柱直徑和一毛錢的直徑差不多。

↑ 主機殼主體,採用三角形設計,一面是安裝主機板、顯卡和電源等部件的,另一面則是安裝散熱水冷及SSD固態硬碟等部件的。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似曾相似?沒錯,完全可以看作Tt P5折彎成90度的。

↑ 由於模組化高各種螺絲孔眾多,所以安裝主機板的銅柱孔上都標注了字母注釋,非常的貼心。雖然是開放式,主機殼背線孔一應俱全。

↑ 另一面除了安裝水冷排及圓柱形水箱水泵外,還有三個SSD安裝位。

↑ SSD硬碟位元安裝示意,共有三個固態硬碟託盤。

↑ 背面側板,上下擁有兩個散熱孔,中間的孔位是安裝壁掛部件的。

↑ 三角形造型,未全部安裝部件時也挺好看的。

↑ 前置I/O,和Tt P5一樣擁有電源硬碟指示燈、開關鍵、USB 3.0x2、USB 2.0x2、音訊和重啟鍵。另外,六角螺絲好評。

↑ 前置I/O介面

↑ 主機殼主體外觀欣賞。

↑ 側板內部,由於三角形本體設計所以內部空間非常充足,走線?隨便塞裡面就行了。

↑ 側板上的散熱孔內部標配磁鐵防塵網。

↑ 承載整個主機壁掛的鋼板,是主機殼主體最為厚重的地方之一。

↑ 位於三角形主機殼主體內部的兩個機型硬碟位元。

↑ 安裝機械硬碟免螺絲設計,安裝託盤時一顆螺絲搞定。

↑ 盒子裡的全部小部件,由於部件眾多便於用戶安裝,每一個部件都是單獨包裝,裡面也包含了螺絲。

↑ Tt P90 TG所有的部件合影。下面就是本次的裝機了。

↑ 安裝主機殼支腳,四顆螺絲上緊就行了,注意支腳凸出較少的是主機殼背面側板。

↑ 這個讓我想起了企鵝的腳。

↑ 安裝電源附件,電源需要兩個支架進行固定。

↑ PCI擋板的第一種安裝方式,如果不用PCI-E延長線的可以選擇這種,這點安裝顯卡等擴展卡時與普通主機殼一樣。

↑ 使用PCI-E延長線的安裝必備PCI底座。

↑ 先把固定顯卡延長線的工具安裝到PCI底座上,共兩條所以支持雙顯卡。

↑ 固定到主機殼主體上,這樣顯卡就用利用延長線豎著安裝了,豎著安裝顯卡可以更好的展示顯卡的各種燈光顏值。

↑ 圓柱形水箱水泵的安裝支架,這個支架相比P5進行了改善,更厚更結實了,不安裝水冷的可以無視。

↑ 水冷排位置的硬碟支架,不安裝一體水冷或分體水冷排的可以利用這個擴展安裝機械硬碟。

↑ 安裝好八個鋼化玻璃鋼柱基本就大功告成了,下面正常情況就可以安裝各種硬體了。

↑ 最下面的中間兩個鋼柱還有兩個塑膠支腳,畢竟鋼化玻璃太重了,這樣整個主機會更加穩妥。

↑ 玻璃比較脆弱,所以固定鋼柱螺絲時橡皮墊可不能少,這主要是避免損壞玻璃。

↑ 安裝鋼化玻璃後整個主機殼安裝完成。

↑ 和Tt P5對比,雖然整體差不多,但外觀方面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最後:整體來看Tt P90 TG和Tt P5除了外觀外基本上差不多,尤其是各個模組化部件幾乎都一樣。不過,Tt P90 TG除了採用更高大上的鋼化玻璃側板外,細節方面也要比P5改善很多,比如鋼化玻璃的皮墊,雖然P5是亞克力無需擔心損壞,但擰螺絲時還會對側板造成輕微的磨損。另外,開放式主機殼一直伴隨著灰塵的問題,其實這點也無須擔心,本人Tt P5用了一年多沒清理過灰塵,灰塵也不比常規主機殼多多少,要知道普通的主機殼也不是全封閉,散熱孔處的灰塵積壓會更嚴重,加上內部的風扇,這就有點類似吸塵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