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驢友們想要征服高山,具備征服高反避免高原死難的技能了嗎?

高反, 全稱高原反應(high altitude reaction), 亦稱高原病、高山病。

百度百科:高反是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 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 其症狀包括:嘔吐、耳鳴、頭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發燒、睡意朦朧, 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視、嗅、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 也可能發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 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 常為前額和雙顳部跳痛, 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加重。

征服雪山, 你做好充分的準備了?

高反形成的原因:

由於高度愈高, 空氣愈稀薄, 氣壓就愈低。 因此, 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 但是人體所需的氧含量不變。 為了維持人體所需氧氣量, 必須增加血液中紅血球的含量, 可人體自動增加紅血球含量需要幾天時間, 所以人所處高度突然增高, 短時間無法適應而產生缺氧狀況,

這種生理反應就是“高原反應”。 並且高度愈高, 過渡時間愈短, 產生的反應就愈劇烈。 所以要想克服高反, 循序漸進是最主要的辦法之一。 就是要給身體一個足夠的適應時間, 且不可過急過快地進入高原地區, 更不宜過短時間內海拔提升過猛。

不同地區和季節, 高反的程度也不一樣。 相同海拔或者更高的海拔, 如果植被茂密, 高反相對就會輕一些;空氣流通性好的地方高反也會輕一些。 這與氧氣含量的多少密切相關。 冬季一般比其他季節高反嚴重一些, 一是由於氣溫下降, 氣壓也隨之降低, 含氧量進一步減少;二是寒冷會刺激新陳代謝, 增加人體耗氧量, 並易誘發呼吸道感染, 加重高反症狀。 此外, 白天會比晚上輕一些,

這與夜裡低溫低氧有關, 還與人體夜裡抵抗力下降有關。

高原徒步, 你知道多少

高原徒步注意事項:

1、徒步初期1-2天儘量適應高海拔地區, 散步等輕活動方式最好不過。 千萬不要靜止不動, 更不要劇烈運動, 又跑又跳興奮不已是會要命的, 一定要給身體足夠的適應時間。

2、隨身可帶一些頭疼藥, 哪怕是最便宜的去痛藥;

3、在高原反應產生和消除後, 補充點口服葡萄糖水也有極好的效果!

4、高原上應盡可能多喝水, 可以有效緩解高反症狀。 茶水或白水最好, 不過碳酸飲料最好就不要喝了。

5、最好不要感冒, 引發肺水腫就不好玩了!

6、不要輕易洗頭洗澡, 一是減少感冒的概率, 二是減少劇烈運動加重高反。

7、不要憋屁。 高原徒步中總是放屁, 是因為身體內外的壓力要保持一致所致的正常現象。 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而刻意憋著喲!

8、心態最重要, 不要暗示自己高反, 不然沒高反也會高反!

戶外征服雪山, 死亡殺手是誰?

高原死亡殺手-被忽略的水腫病

去高原的人, 99.9%的人不會出現大問題, 只會輕微的高反, 如頭暈胸悶等症狀。 而戶外運動中, 高山死亡事件經常會遇到的病症是肺水腫和腦水腫, 這些水腫病常常被我們忽視。 “安靜”地死于帳篷中的高山遇難者, 事後常常會被確診為此類病症。 2018年1月9日, 廣州籍驢友陶某徒步貢嘎山, 在兩岔河不幸遇難,搜救組初步斷定因肺水腫而去世。2016年12月25日,貢嘎山莫溪溝尾營地發現一個安靜死於帳篷內的驢友,江蘇無錫籍丁某,享年47歲。帳篷裡面背包、衣服等物品擺放有序,據推斷,可能是因為高海拔缺氧引起的肺水腫,一覺睡去再沒醒來。2016年5月22日,一名澳大利亞人和一名荷蘭人分別在登頂珠穆朗瑪峰後死于高原反應。澳大利亞登山者瑪麗亞·斯特賴敦30多歲,在登頂下撤中她說感覺非常虛弱,渾身沒力氣……隨後死亡。荷蘭人阿諾爾德35歲,已經五次登頂珠峰。下撤的過程中曾說“身體沒能量了”,隨後睡著,並在睡夢中離世。

隨著死難的增多,人們逐漸發現,真正的高原病殺手來自高山水腫病——肺水腫和腦水腫。高山水腫病為何會在睡眠中帶走人命?

貢嘎山徒步遇難者

高原肺水腫,是常見的重性高原病,發病率在3%左右。肺水腫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肺內組織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調,使大量組織液在很短時間內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靜脈系統吸收,從肺毛細血管內外滲,積聚在肺泡、肺間質和細小支氣管內,從而造成肺通氣與換氣功能嚴重障礙。通俗地說,肺水腫就是肺部充滿體液使得氧氣交換無法正常進行。臨床表現為:初期是運動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頭痛、胸悶心慌;隨著病情發展,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難以平臥,煩躁不安,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心率增快,陣發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雙肺佈滿對稱性濕囉音及哮鳴音,嚴重者逐漸神志不清、暈厥及心臟驟停。’

高原腦水腫,是另一種重性高原病,發病急,常在夜間發病,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腦水腫是指腦內水分增加、導致腦容積增大的病理現象,是腦組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可致顱內高壓,損傷腦組織,臨床上常見於神經系統疾病,如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等),腦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等。高原地區由於腦缺血與缺氧亦可引發腦水腫。症狀表現為:初期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為協調能力下降;隨著病情發展會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躁動不安,脈搏與呼吸減慢,反應遲鈍、失憶、嗜睡,嚴重者運動性失語、神志不清、定向力差、個別人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後嗜睡至昏迷。

呼吸困難、身體乏力、頭痛、嗜睡……於是人就安靜地被死神帶走了。高原水腫病一般在海拔4千米以上容易發生,常在登山後3-48小時急速發病,遲者在3-10天發病。重要的誘因是寒冷、勞累、抵抗力下降。一般患上高原水腫病的,都是海拔上升過快,一天上升1000-1500米,並超過3000米海拔,並在登山期間極為疲憊導致的。廣東籍陶某在貢嘎山3700米海拔的兩岔河遇難,估計就是此類情況。如果你真的想征服高山,那麼還是注意這些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徵兆吧。一定要第一時間扼殺其苗頭,否則就是災難。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緩慢的上升海拔,比如先在2000米海拔適應1-2天,再再在3000米海拔適應1-2天,逐漸提高適應高海拔的能力,就能極大降低患上這兩種致命疾病的幾率。登頂珠峰,死於下撤途中的人,都是此類情況,海拔提升過快,寒冷疲勞,讓他們無力地死去……

水腫病的治療,主要是快速利尿,消除水腫;迅速減低靜脈壓,充分供氧;維持足夠的血氣交換,促進血管擴張。常見藥物:呋塞米、硝普鈉、氨茶鹼片、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快速降低海拔,海拔降低900米之後,人就能明顯好轉。如果能快速下降到4000米海拔,大部分人都能很快康復。下降到3000米以下,效果會更好。

肺水腫的現場急救措施是:絕對半臥位休息,兩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氣,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40毫克/日,由於使用速尿劑,可能會出現輕微噁心、腹瀉、藥疹、視力模糊、直立性眩暈、肌肉痙攣、口渴等副作用,故而開始用量不要過大,可根據情況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除擴張血管外,也可減輕肺水腫。為了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僅口服一次)。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一定要注意保暖,此時嚴禁大量飲水。

發現腦水腫和昏迷者,急救措施是:要迅速、連續給含5%二氧化碳的氧氣直至清醒,清醒後仍間斷給氧。有條件的應用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可酌情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如鹽酸山梗菜堿(洛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急送醫院。

戶外高原風光無限,高反你能應對嗎?

高山死難,意外還是高反?

據2017年12月7日報導,安徽籍遊客黃某探險啟孜峰遇難。啟孜峰海拔6206米,位於西藏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喇山的西南方,窮母岡日峰的東北方,旁邊緊鄰魯孜峰。6日下午兩點左右,西藏高山救援隊在啟孜峰海拔6050米處發現失聯3天的黃某遺體。救援隊初步推斷黃某是從高處墜落,由於頭部嚴重摔傷導致當場遇難。黃某24歲,是一名較資深的“驢友”,為登啟孜峰,已辭職。

搜救隊啟孜峰搜尋戶外遇難者

2014年5月,兩名登山者未經報備,攀登山南市洛紮縣境內一座雪山,其中一名登山者在海拔6700米處墜入冰縫死亡。

《西藏自治區登山條例》規定,國內外登山者在西藏海拔5500米以上相對獨立山峰進行攀登、攀岩、滑雪、滑翔等探險活動時,必須向自治區人民政府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申報內容包括登山人員、線路、計畫等資訊。違規登山不僅會給遇險遇難者家庭帶來重創,救援人員也不得不克服艱苦條件,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搜救,耗費大量公共資源。

這些死難者看似都是摔死,但是高原水腫病初期都會出現行動協調性差的情況,嚴重者還會意識不清、定向力差,很容易行動偏差,出現墜落摔死情況。比如腦水腫者,很難走直線,行動遲鈍,系鞋帶、拿放小物品都困難。腦水腫的簡單並正確的判斷方法是:讓患者半臥位元,囑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動作能否準確。一旦不能做到,說明發生了腦水腫。腦水腫比肺水腫發生率低,但是更高的海拔,如五千米以上,致命性高於肺水腫,而類似意外的死亡情況則往往迷惑了人們的雙眼。

高反藥物

高反頭痛,可準備百服寧、布洛芬等藥物。

高反引起的胸悶、喘氣困難,可服用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硝苯地平、硝普鈉(是血管平滑肌的強效、速效的血管擴張劑)。

肺水腫/腦水腫可準備呋塞米(有利於快速利尿,消除水腫)。

呼吸不暢除了吸氧外,還可服用氨茶鹼片。

脾胃不適、飲食困難,可準備人參健脾片、四磨湯口服液等。

常備緩解藥物,還可以是葡萄糖、黨參、西洋參、紅景天等。

高原安,屬於保健食品,主要成分是西洋參、紅景天、人參果、黨參、茯苓、車前草、薏苡仁、黃芪、柏子仁等。在進入高原前1天開始服用,進入高原後繼續服用3天。可以緩解部分由於高原反應產生的頭痛、頭昏、口唇紫紺、心慌氣短、食欲減退等症狀。 

肺水腫、腦水腫常常是高原死亡的嚴重因素,建議備上呋塞米、硝普鈉一類的藥物。

心臟急救藥,建議買丹參滴丸,不要買丹參片。複方丹參片為生藥磨粉壓片,只能口服,藥效發揮緩慢,故不能用於緩解心絞痛,只能做冠心病的常規用藥。而複方丹參滴丸可以口服,也可舌下含服,不僅可以作為冠心病的常規藥,而且可做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

感冒藥不可少,一旦感冒,高反症狀就會更嚴重,肺水腫、腦水腫的發作幾率就會更高。不輕易洗頭洗澡也能減少感冒的概率。百服寧也是一種感冒藥,還對高反頭痛有緩解作用。感冒軟膠囊、VC銀翹片等感冒藥隨身備一些,還是比較穩妥的。

貢嘎山

熱外戶外,珍惜生命,理性登山!

在兩岔河不幸遇難,搜救組初步斷定因肺水腫而去世。2016年12月25日,貢嘎山莫溪溝尾營地發現一個安靜死於帳篷內的驢友,江蘇無錫籍丁某,享年47歲。帳篷裡面背包、衣服等物品擺放有序,據推斷,可能是因為高海拔缺氧引起的肺水腫,一覺睡去再沒醒來。2016年5月22日,一名澳大利亞人和一名荷蘭人分別在登頂珠穆朗瑪峰後死于高原反應。澳大利亞登山者瑪麗亞·斯特賴敦30多歲,在登頂下撤中她說感覺非常虛弱,渾身沒力氣……隨後死亡。荷蘭人阿諾爾德35歲,已經五次登頂珠峰。下撤的過程中曾說“身體沒能量了”,隨後睡著,並在睡夢中離世。

隨著死難的增多,人們逐漸發現,真正的高原病殺手來自高山水腫病——肺水腫和腦水腫。高山水腫病為何會在睡眠中帶走人命?

貢嘎山徒步遇難者

高原肺水腫,是常見的重性高原病,發病率在3%左右。肺水腫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肺內組織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調,使大量組織液在很短時間內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靜脈系統吸收,從肺毛細血管內外滲,積聚在肺泡、肺間質和細小支氣管內,從而造成肺通氣與換氣功能嚴重障礙。通俗地說,肺水腫就是肺部充滿體液使得氧氣交換無法正常進行。臨床表現為:初期是運動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頭痛、胸悶心慌;隨著病情發展,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難以平臥,煩躁不安,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心率增快,陣發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雙肺佈滿對稱性濕囉音及哮鳴音,嚴重者逐漸神志不清、暈厥及心臟驟停。’

高原腦水腫,是另一種重性高原病,發病急,常在夜間發病,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腦水腫是指腦內水分增加、導致腦容積增大的病理現象,是腦組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可致顱內高壓,損傷腦組織,臨床上常見於神經系統疾病,如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等),腦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等。高原地區由於腦缺血與缺氧亦可引發腦水腫。症狀表現為:初期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為協調能力下降;隨著病情發展會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躁動不安,脈搏與呼吸減慢,反應遲鈍、失憶、嗜睡,嚴重者運動性失語、神志不清、定向力差、個別人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後嗜睡至昏迷。

呼吸困難、身體乏力、頭痛、嗜睡……於是人就安靜地被死神帶走了。高原水腫病一般在海拔4千米以上容易發生,常在登山後3-48小時急速發病,遲者在3-10天發病。重要的誘因是寒冷、勞累、抵抗力下降。一般患上高原水腫病的,都是海拔上升過快,一天上升1000-1500米,並超過3000米海拔,並在登山期間極為疲憊導致的。廣東籍陶某在貢嘎山3700米海拔的兩岔河遇難,估計就是此類情況。如果你真的想征服高山,那麼還是注意這些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徵兆吧。一定要第一時間扼殺其苗頭,否則就是災難。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緩慢的上升海拔,比如先在2000米海拔適應1-2天,再再在3000米海拔適應1-2天,逐漸提高適應高海拔的能力,就能極大降低患上這兩種致命疾病的幾率。登頂珠峰,死於下撤途中的人,都是此類情況,海拔提升過快,寒冷疲勞,讓他們無力地死去……

水腫病的治療,主要是快速利尿,消除水腫;迅速減低靜脈壓,充分供氧;維持足夠的血氣交換,促進血管擴張。常見藥物:呋塞米、硝普鈉、氨茶鹼片、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快速降低海拔,海拔降低900米之後,人就能明顯好轉。如果能快速下降到4000米海拔,大部分人都能很快康復。下降到3000米以下,效果會更好。

肺水腫的現場急救措施是:絕對半臥位休息,兩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氣,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40毫克/日,由於使用速尿劑,可能會出現輕微噁心、腹瀉、藥疹、視力模糊、直立性眩暈、肌肉痙攣、口渴等副作用,故而開始用量不要過大,可根據情況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除擴張血管外,也可減輕肺水腫。為了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僅口服一次)。煩躁不安時,可用少量鎮靜劑。一定要注意保暖,此時嚴禁大量飲水。

發現腦水腫和昏迷者,急救措施是:要迅速、連續給含5%二氧化碳的氧氣直至清醒,清醒後仍間斷給氧。有條件的應用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色素C等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可酌情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如鹽酸山梗菜堿(洛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急送醫院。

戶外高原風光無限,高反你能應對嗎?

高山死難,意外還是高反?

據2017年12月7日報導,安徽籍遊客黃某探險啟孜峰遇難。啟孜峰海拔6206米,位於西藏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喇山的西南方,窮母岡日峰的東北方,旁邊緊鄰魯孜峰。6日下午兩點左右,西藏高山救援隊在啟孜峰海拔6050米處發現失聯3天的黃某遺體。救援隊初步推斷黃某是從高處墜落,由於頭部嚴重摔傷導致當場遇難。黃某24歲,是一名較資深的“驢友”,為登啟孜峰,已辭職。

搜救隊啟孜峰搜尋戶外遇難者

2014年5月,兩名登山者未經報備,攀登山南市洛紮縣境內一座雪山,其中一名登山者在海拔6700米處墜入冰縫死亡。

《西藏自治區登山條例》規定,國內外登山者在西藏海拔5500米以上相對獨立山峰進行攀登、攀岩、滑雪、滑翔等探險活動時,必須向自治區人民政府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申報內容包括登山人員、線路、計畫等資訊。違規登山不僅會給遇險遇難者家庭帶來重創,救援人員也不得不克服艱苦條件,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搜救,耗費大量公共資源。

這些死難者看似都是摔死,但是高原水腫病初期都會出現行動協調性差的情況,嚴重者還會意識不清、定向力差,很容易行動偏差,出現墜落摔死情況。比如腦水腫者,很難走直線,行動遲鈍,系鞋帶、拿放小物品都困難。腦水腫的簡單並正確的判斷方法是:讓患者半臥位元,囑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動作能否準確。一旦不能做到,說明發生了腦水腫。腦水腫比肺水腫發生率低,但是更高的海拔,如五千米以上,致命性高於肺水腫,而類似意外的死亡情況則往往迷惑了人們的雙眼。

高反藥物

高反頭痛,可準備百服寧、布洛芬等藥物。

高反引起的胸悶、喘氣困難,可服用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硝苯地平、硝普鈉(是血管平滑肌的強效、速效的血管擴張劑)。

肺水腫/腦水腫可準備呋塞米(有利於快速利尿,消除水腫)。

呼吸不暢除了吸氧外,還可服用氨茶鹼片。

脾胃不適、飲食困難,可準備人參健脾片、四磨湯口服液等。

常備緩解藥物,還可以是葡萄糖、黨參、西洋參、紅景天等。

高原安,屬於保健食品,主要成分是西洋參、紅景天、人參果、黨參、茯苓、車前草、薏苡仁、黃芪、柏子仁等。在進入高原前1天開始服用,進入高原後繼續服用3天。可以緩解部分由於高原反應產生的頭痛、頭昏、口唇紫紺、心慌氣短、食欲減退等症狀。 

肺水腫、腦水腫常常是高原死亡的嚴重因素,建議備上呋塞米、硝普鈉一類的藥物。

心臟急救藥,建議買丹參滴丸,不要買丹參片。複方丹參片為生藥磨粉壓片,只能口服,藥效發揮緩慢,故不能用於緩解心絞痛,只能做冠心病的常規用藥。而複方丹參滴丸可以口服,也可舌下含服,不僅可以作為冠心病的常規藥,而且可做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

感冒藥不可少,一旦感冒,高反症狀就會更嚴重,肺水腫、腦水腫的發作幾率就會更高。不輕易洗頭洗澡也能減少感冒的概率。百服寧也是一種感冒藥,還對高反頭痛有緩解作用。感冒軟膠囊、VC銀翹片等感冒藥隨身備一些,還是比較穩妥的。

貢嘎山

熱外戶外,珍惜生命,理性登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