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全球媒體警告“超級細菌”開始橫行,養殖業將迎來替抗低抗時代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 政府新研究發現, 英國超市出售的雞肉檢出了創紀錄含量的超級細菌, 這種細菌對某些藥效最強的抗生素有耐藥性。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15日報導, 雞肉檢測結果令人擔憂, 因為家畜(禽)具有抗生素耐藥性很容易對人類的耐藥性造成影響。 人類若患上嚴重疾病, 救命的藥物可能無法發揮藥效。

英國食品標準局從零售商處抽取了大量新鮮整雞樣本進行檢測。 該局報告稱, 過去十年彎麴菌檢出比例“顯著增加”, 這種有害病菌對常用抗生素有耐藥性。

報導稱, 該局警告稱:“研究證明, 在英國零售的新鮮整雞身上發現了具有耐藥性的彎麴菌。 因此, 需要在處理生雞時注意衛生, 並徹底煮熟, 以減少對公眾健康的危害。 ”

《衛報》曾於2014年揭露, 若加工廠違反衛生和安全規定, 雞肉感染彎麴菌的水準就會上升。 《衛報》還揭露英國豬肉產品中存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它是另一種可通過受感染肉類傳播的超級細菌。

食品標準局還指出, 與10年前對市售雞肉的調查相比, 感染彎麴菌的雞肉比例上升, 該細菌對環丙沙星這種主要抗生素有抗藥性。

報導稱, 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 對農場養殖動物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細菌傳播的風險, 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因為很多耐藥菌株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通過在食物鏈中接觸家畜(禽)。 儘管合理衛生操作和徹底煮熟可殺死細菌, 但是一旦有所疏忽, 就會導致嚴重感染。

拯救抗生素聯盟專家顧問科伊林·努南告訴《衛報》:“政府規定依然允許對家禽大規模使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實在令人憤慨。 20年前,

上議院報告稱應該制止這種情況。 由於相關科學證據增多, 連美國也於十多年前禁止了這種行為。 為什麼英國和歐洲政府仍然拒絕採取行動?”

報導稱, 彎麴菌可引發惡性食物中毒, 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如果菌株對用於治療的抗生素有抗藥性, 那就會帶來更大危害。 這種菌株的傳播意味著, 越來越多受到感染的人類或家畜(禽)需要動用終極抗生素進行治療。

1月15日, 央視網、人民日報、新華社公眾號同時發佈了題為《警惕!“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我們必將為無知付出代價…》的文章, 文中大篇幅報導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 導致“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 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以下摘取片段:

資料顯示, 全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 獸用52%, 人用48%, 一年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水土環境中。 2014年以來, 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絕大部分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而不是治療疾病使用。 我國已經連續多次在各種食用肉製品、乳製品甚至動物源生化藥品中檢出抗生素殘留。

中科院發佈抗生素污染地圖

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 應光國博士是國內抗生素研究領軍人物, 從2006年開始研究抗生素污染問題, 南征北戰, 足跡遍佈中國58條主要河流, 以及廣東、廣西、湖南、河北等省份的主要養殖場。

養殖戶:

得了病就得治 動物死不起

近年來,在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抗生素在水產養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抗生素的應用有效地控制了許多水產疾病的發生,極大地促進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抗生素的應用也給人類和養殖業本身帶來了許多副作用,並且日益嚴重。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得了病使勁治,沒病也要預防性吃藥,用藥量自然就大了。”一位養殖戶這樣總結。

獸用抗生素分為藥用和飼用(飼料添加)兩種。“很多養殖戶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要警惕這類‘把藥當飯吃’的行為。”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品質安全與獸藥管理處調研員楊建武說。

需要注意到的是:抗生素使用後進入水生動物的血液迴圈,大多數會被排出體外,極少數則會殘留在體內組織中,並且隨著多次使用在體內蓄積起來。抗生素的殘留在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影響水產養殖業本身的發展,特別對水產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增加負荷。

農業部

停止經營使用喹乙醇等3種獸藥原料

農業部評價認為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可能對動物產品品質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存在風險隱患。近日,正式發佈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生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相關企業的獸藥產品批准文號同時登出。2018年4月30日前生產的產品,可在2019年4月30日前流通使用。

自2019年5月1日起,停止經營、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

雲南省農業廳畜牧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需以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縣為重點,嚴格落實獸藥安全使用規定,加強養殖者品質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嚴格核查用藥記錄,嚴肅查處使用原料藥、假劣獸藥、超範圍超劑量使用獸藥等行為。

應光國介紹,目前至少有2000家企業在生產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抗生素類藥物。國家應提高抗生素生產門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範圍,也更有利於監管。

國家還應該對自來水和地表水中的抗生素進行長期監測,將抗生素納入國家水質標準監控之中。同時,全社會“慎用抗生素”的理念亟須建立。

未來:“替抗”“低抗”將是大勢所趨

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已是未來農牧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其中,“噬菌體療法”因其“特異性殺菌”“易生長”“適合基因操作”等特點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20世紀早期,大多數噬菌體科學家都對使用病毒作為抗細菌生物感興趣。這是一個不受控制的科學試驗時代,人們被注射以噬菌體,病毒被向水井中傾倒,都是為了希望殺死病原體性細菌、比如導致霍亂的細菌。正是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Alexander Fleming)對抗生素的發現,使這樣的研究路線得到了戲劇性的減少。但是今天,由於抗生素耐藥性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事實,“噬菌體療法”可聯合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抗生素療法,成為潛力巨大的醫療新途徑。

噬菌體作用機理

2017年初,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青島農業大學開展了動物細菌病的噬菌體防治研究,特別在耐藥性嚴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等方面。

前期研究發現,噬菌體用於養殖環境消毒,用大腸桿菌的噬菌體消毒可明顯減少環境中大腸桿菌的量,噴霧30分鐘後,敏感細菌的數量下降99%以上。

用噬菌體治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給動物口服10的8次方個噬菌體就可以起到明顯止瀉的效果。

噬菌體治療沙門氏菌引起的腹瀉,也可明顯減輕腹瀉症狀,降低死亡率。用噬菌體消毒動物皮膚的細菌感染,連用5天噬菌體,可以痊癒。

在出血性肺炎發病高峰的七八月份,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噬菌體環境噴霧消毒,周圍的未消毒舍出現30~40頭死亡水貂,而噬菌體消毒舍可保證沒有發病死亡水貂。

面對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細菌的今天,噬菌體作為細菌天敵,將成為抵抗耐藥細菌的有力武器。

養殖戶:

得了病就得治 動物死不起

近年來,在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抗生素在水產養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抗生素的應用有效地控制了許多水產疾病的發生,極大地促進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抗生素的應用也給人類和養殖業本身帶來了許多副作用,並且日益嚴重。

“養殖戶虧不起,動物就死不起,得了病使勁治,沒病也要預防性吃藥,用藥量自然就大了。”一位養殖戶這樣總結。

獸用抗生素分為藥用和飼用(飼料添加)兩種。“很多養殖戶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要警惕這類‘把藥當飯吃’的行為。”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品質安全與獸藥管理處調研員楊建武說。

需要注意到的是:抗生素使用後進入水生動物的血液迴圈,大多數會被排出體外,極少數則會殘留在體內組織中,並且隨著多次使用在體內蓄積起來。抗生素的殘留在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影響水產養殖業本身的發展,特別對水產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增加負荷。

農業部

停止經營使用喹乙醇等3種獸藥原料

農業部評價認為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可能對動物產品品質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存在風險隱患。近日,正式發佈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生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相關企業的獸藥產品批准文號同時登出。2018年4月30日前生產的產品,可在2019年4月30日前流通使用。

自2019年5月1日起,停止經營、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製劑。

雲南省農業廳畜牧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需以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縣為重點,嚴格落實獸藥安全使用規定,加強養殖者品質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嚴格核查用藥記錄,嚴肅查處使用原料藥、假劣獸藥、超範圍超劑量使用獸藥等行為。

應光國介紹,目前至少有2000家企業在生產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抗生素類藥物。國家應提高抗生素生產門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範圍,也更有利於監管。

國家還應該對自來水和地表水中的抗生素進行長期監測,將抗生素納入國家水質標準監控之中。同時,全社會“慎用抗生素”的理念亟須建立。

未來:“替抗”“低抗”將是大勢所趨

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已是未來農牧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其中,“噬菌體療法”因其“特異性殺菌”“易生長”“適合基因操作”等特點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20世紀早期,大多數噬菌體科學家都對使用病毒作為抗細菌生物感興趣。這是一個不受控制的科學試驗時代,人們被注射以噬菌體,病毒被向水井中傾倒,都是為了希望殺死病原體性細菌、比如導致霍亂的細菌。正是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Alexander Fleming)對抗生素的發現,使這樣的研究路線得到了戲劇性的減少。但是今天,由於抗生素耐藥性成為人們不得不關注的事實,“噬菌體療法”可聯合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抗生素療法,成為潛力巨大的醫療新途徑。

噬菌體作用機理

2017年初,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青島農業大學開展了動物細菌病的噬菌體防治研究,特別在耐藥性嚴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等方面。

前期研究發現,噬菌體用於養殖環境消毒,用大腸桿菌的噬菌體消毒可明顯減少環境中大腸桿菌的量,噴霧30分鐘後,敏感細菌的數量下降99%以上。

用噬菌體治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給動物口服10的8次方個噬菌體就可以起到明顯止瀉的效果。

噬菌體治療沙門氏菌引起的腹瀉,也可明顯減輕腹瀉症狀,降低死亡率。用噬菌體消毒動物皮膚的細菌感染,連用5天噬菌體,可以痊癒。

在出血性肺炎發病高峰的七八月份,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噬菌體環境噴霧消毒,周圍的未消毒舍出現30~40頭死亡水貂,而噬菌體消毒舍可保證沒有發病死亡水貂。

面對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細菌的今天,噬菌體作為細菌天敵,將成為抵抗耐藥細菌的有力武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