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精闢)

藥雖然是苦的,但是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喜歡聽的,但是卻對行動有好處。

這句話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因為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 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 可怕的是諱疾忌醫, 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從而由小錯到大錯, 由大錯到不可救藥, 苦口的藥雖然很難讓人吞咽, 但卻有利於自己痊癒, 逆耳的話雖然有點傷人, 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 使我們更快進 步, 起到激勵作用。

一個人活在世上, 能夠得到智者的批評是一件幸事。 要知道, 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

冒很大風險的。 誰都知道“多栽花, 少栽刺”的道理。

縱觀中國歷史, 凡是成就突出的人, 大都勇於接受批評意見。 他們能夠從善如流, 所以能夠吸取眾人的智慧, 避免自己的失誤, 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事實上, 說“忠言逆耳利於行”的人多半是教訓別人的一方。

聽者這方認可這句話的, 而且經常掛在嘴上的並不多。 有些人受了這話的影響, 有些人是骨子裡就有這個文化的遺傳基因, 好為人師, 整天沒有什麼事做似的, 就是在琢磨給別人忠言善言。 似乎就他自己最懂得人生, 最懂得做事, 也不管別人要不要, 煩不煩, 一味地提意見。 這些人似乎沒事盡找事, 盡說些“逆耳”的話, 而且, 沒完沒了。

從這點看來, 病根就在於受古人這含糊的話潛移默化了。 古人這話本身是朗朗上口, 容易記憶, 更容易傳播, 但是, 越是這樣的話, 也因為簡練而含糊, 我們越是要實事求是, 越是要深究, 越是要細細分析。 時間、場合不一樣了, 觀點就應該更明朗更進步些, 要與時俱進, 要靈活變通。

行動未必都要忠言, 說多了無益;忠言未必要逆耳, 逆耳了容易產生誤解, 形成敵意。 而且, 苦口未必是良藥, 苦不苦口也不是治病服藥的判斷依據。 因此, 還不如說成“良藥對症利於病, 忠言有效利於行。 ”對症才是標準, 有效才是關鍵。

信言不美而有益, 美言好聽而有害。

信言是忠信之言, 美言卻是饞言, 自古名君納忠言, 自古昏君信饞言。 唐太宗李世民採納忠言開創了大唐盛世, 商糾王聽信妲己饞言招來亡國之禍。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聰明的人善於接受別人不中聽的話語, 只有那些糊塗的人才聽信美麗的謊言。

口是心非, 口蜜腹劍者讓人防不勝防, “害從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要想紮根於生活, 立足於社會, 就要善於分辯忠言和饞言, 就要敢於接納不中聽的話語, 把這些不中聽的話甚至是刺耳的話當作自己的鏡子, 用它照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並努力改正,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得更好。

生活中你會聽到很多的話語, 有的話十分難聽, 甚至讓你耳不忍聞;有的話卻十分美麗, 讓你聽後如沐春風。 但真實可信的話語並不一定好聽, 常言說忠言逆耳, 不中聽的話往往會直指你的不足, 有失你的顏面, 讓你以為是對你的大不敬, 有損你的榮譽和利益。 可是正是這些不中聽的話語才能使你發現不足, 及時改正錯誤,防患於未然,才能真正讓你的名譽和利益不受損害。

生活中這些不中聽的話語往往會被人誤解,不被人接受和採納,還會對說話者產生反感,甚至會把忠言相相告的朋友們視為敵人。因此,現實生活中敢幹直言相告的人往往會遭到打擊報復,有的人還會遭到陷害。

農村裡有一句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年人閱歷深,社會經驗豐富,說出來的話對年輕人來說往往有教育和告誡作用,作為年輕一代如果自以為是,不把長輩們的教導放在心上,那麼走向社會,踏入生活,在工作和學習當中就會多走彎路。所以不聽信言就是掩蓋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走向錯誤的道路。

及時改正錯誤,防患於未然,才能真正讓你的名譽和利益不受損害。

生活中這些不中聽的話語往往會被人誤解,不被人接受和採納,還會對說話者產生反感,甚至會把忠言相相告的朋友們視為敵人。因此,現實生活中敢幹直言相告的人往往會遭到打擊報復,有的人還會遭到陷害。

農村裡有一句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年人閱歷深,社會經驗豐富,說出來的話對年輕人來說往往有教育和告誡作用,作為年輕一代如果自以為是,不把長輩們的教導放在心上,那麼走向社會,踏入生活,在工作和學習當中就會多走彎路。所以不聽信言就是掩蓋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走向錯誤的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