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奧司他韋,走下神壇!

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天寶

神壇, 祀神的高臺。 但“走下神壇”的意思卻不是走下高臺。

在百度問答裡搜索“走下神壇”得到的解釋是:當謂之為“神”的人、事、物, 被更為客觀的報導拉向理性化、人性化的時候, 我們會說, 某某走下神壇!

這也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因需求產生、迅猛發展、大範圍影響(封神)、反作用、趨於理性。

在藥物界, 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

風口上的奧司他韋

當今年的流感把奧司他韋推向風口的時候, 我們看到的是, 它解決的很多人的流感病痛。 不然, 國家衛計委不會把其列入《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之中。

公眾為之瘋狂, 但凡不小心也流感, 基本選擇就是奧司他韋。 先是備藥, 再是搶藥, 甚至托關係、找門路也要買這個藥。 儼然一副計劃經濟的狀態。

奧司他韋“藥店斷貨”、“醫院脫銷”已成為新聞中的舊聞。

君不見,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 有公司奧司他韋產品本月出貨量超出10億元, 較往常增長近5倍。

2016年, 達菲(奧司他韋)的全球銷售額約為53億元)。 換句話說, 2018年開年第一個月, 一家中國公司輕鬆完成了全球五分之一的銷量。

在國內, 被授權生產、中國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的唯一生產商, 其內部人士日前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稱, 目前該公司奧司他韋藥品處於供貨不足狀態, 暫時不對藥店開放。

不曾想, 因客觀的需求大、對流感有療效,

卻一時間被公眾和大眾媒體封神, 貼上非理性的“神藥”標籤。

在恐慌中被封神, 怕會造成藥物濫用

正如一位網友在評價網紅經濟時稱, 公眾非理性的消費是促成網紅經濟崛起的主要因素。 在流感這件事上, 非理性消費則是造成搶貨、恐慌的一大原因。

“‘神藥’的脫銷, 實際上反映了人們的過度恐慌和藥物的濫用。 ”曾任美國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湯瑪斯傑弗遜大學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光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

“瘋狂之後是思考和平靜“是一條普適的人生經驗。 正如王晨光對本次流感和奧司他韋的解讀。

“奧司他韋是世界範圍內被批准的第一款抗流感病毒的藥物, 此後還有兩種被批准使用, 分別為紮那米韋和帕拉米韋。 奧司他韋可用於重症流感患者, 大多數的流感患者並不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馮斌表示, 目前沒有研究成果及實驗表明, 奧司他韋對於流感以外的病毒性感染有效果。

因此, 奧司他韋不用於普通病毒性感冒及病毒性腸炎等, 也不等同於流感疫苗的預防地位。 (來自每日經濟新聞)

1月17日, 科技日報在採訪王晨光的文章裡也提到, 在2017年6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就降級了奧司他韋的地位, 由核心用藥降為輔助用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O二醫院薑天俊更是撰文稱, 奧司他韋, 用不好後果比流感更嚴重。

薑天俊說的“嚴重”指的是, 藥物是一把雙刃劍, 用的好是治病, 用不好則致病。

他指出, 在日本, 2001至2008年, 日本衛生部門收到奧司他韋引起的不良反應約1000例。

旨在提醒, 用藥需謹慎, 何況奧司他韋還是處方藥, 要遵循醫生的指導用藥, 不可盲目。

......

所有的這些, 都可以看作是奧司他韋斷貨脫銷背後的思考。 沒有事物是完美無瑕的, 總要有人提醒眾人, 要客觀理性的對待, 尤其是藥物。

1月19日, 北京市衛計委就“如何正確使用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 請專家進行了解答:“不建議奧司他韋成為家庭小藥箱的常備藥物, 不建議人們自行判斷與使用。 ”

不同年齡、不同體重,使用奧司他韋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腎功能不全者,需要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用藥劑量;

危重症患者必要時可增加劑量或延長療程;

在預防用藥時,如果因胃腸道反應而提前終止用藥,奧司他韋使用不當,易產生耐藥性。

所以奧斯他韋的使用,應由專業醫師決定。

走下神壇,讓公眾趨於理性

而隨著近一個月,“奧司他韋”的字眼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大家的審視已經疲勞。更有人在薑天俊的文章下留言,懷疑奧司他韋炒作。卻沒有列出有效證據,被其他人說為信口雌黃。

更有醫藥人士發出聲音:不管什麼藥,千萬別“被”封神。醫藥圈的一個怪像是,所有責任都推向藥物。不管是對中藥還是對奧司他韋,好像一夜之間不唱反調,就顯得我們沒水準一樣。其實是我們自己沒水準。

並且,奧司他韋從沒說自己是神藥。

別給藥物“封神”,是擔心公眾盲目的崇拜和藥物濫用,產生負面的反作用力。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多數的明星就是最好的例子。況且,人性的弱點之一是:把你打倒後,再往身上踩上一腳。

對於一個實實在在、不會說話的藥物來說,除了它自己的名字外,貼上任何標籤都是不客觀的。

沒有人希望在下次流感侵襲時,我們想到的僅僅是“神藥”兩個字,再無其他。

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它不是神藥,它只是奧司他韋。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不同年齡、不同體重,使用奧司他韋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腎功能不全者,需要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用藥劑量;

危重症患者必要時可增加劑量或延長療程;

在預防用藥時,如果因胃腸道反應而提前終止用藥,奧司他韋使用不當,易產生耐藥性。

所以奧斯他韋的使用,應由專業醫師決定。

走下神壇,讓公眾趨於理性

而隨著近一個月,“奧司他韋”的字眼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大家的審視已經疲勞。更有人在薑天俊的文章下留言,懷疑奧司他韋炒作。卻沒有列出有效證據,被其他人說為信口雌黃。

更有醫藥人士發出聲音:不管什麼藥,千萬別“被”封神。醫藥圈的一個怪像是,所有責任都推向藥物。不管是對中藥還是對奧司他韋,好像一夜之間不唱反調,就顯得我們沒水準一樣。其實是我們自己沒水準。

並且,奧司他韋從沒說自己是神藥。

別給藥物“封神”,是擔心公眾盲目的崇拜和藥物濫用,產生負面的反作用力。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多數的明星就是最好的例子。況且,人性的弱點之一是:把你打倒後,再往身上踩上一腳。

對於一個實實在在、不會說話的藥物來說,除了它自己的名字外,貼上任何標籤都是不客觀的。

沒有人希望在下次流感侵襲時,我們想到的僅僅是“神藥”兩個字,再無其他。

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它不是神藥,它只是奧司他韋。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