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假到了,怎樣補課才不枉花錢,有效果?(原創)

寒假到了, 又是大面積和瘋狂地給孩子補課的時候了。 家長給孩子們爭相“訪名師”、“拜高人”, 大有不把銀子“補”光, 不把孩子“補”瘋而誓不甘休之勢。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假如家長朋友們知道補課補什麼, 就不會“衣帶漸寬”、“錢袋漸瘦”, 但孩子的成績卻依然“穩固”, 情緒“一瀉千里”了。

問題在於, 如果你要給孩子診病你必須是醫生。 可家長不是醫生, 不懂醫術卻給孩子開藥方是很危險的。 浪費的是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 和你擠公車、吃廉價盒飯節省下來的辛苦錢。

近一段時間, 我一直在思考補課補什麼才是“真補”,

“補身”還是補“心”?知識是被別人“補”出來的, 還是“我要”獲得的?

因為缺所以才有補。 表面上看, 孩子缺的是知識, 所以就要補知識。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 在孩子“缺”知識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有多少原因是家長所不瞭解和不理解的?這和一輛汽車你不給它加油只是推著它跑, 反過來怪罪汽車不好使是一樣的道理。

身體再強壯, 但內心空虛、軟弱, 這樣的人是無用的。

那麼怎樣補課才不枉費父母的苦心和金錢, 孩子願意學, 效果好呢?

那就是先補心, 後補課。

所謂補心, 也就是補動力、願望、感覺、興趣、自信, 修補被壓抑和破壞了的學習的願望、信心和樂趣。 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渴望, 不能張開雙臂去擁抱學習, 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收穫。

只能是課堂學習的縮小和環境的轉換, 在課堂上吃大鍋飯, 在家裡用比較漂亮的碗盛原來大鍋裡的飯, 只不過換了一個盛飯的人而已。

那麼, 如何補心, 補動力呢?

1、和孩子商量要補哪一門課?什麼時間補?補多少課時?

父母不要單向和硬性規定孩子該補什麼?怎麼補?這首先就造成孩子的反感, 讓孩子覺得被壓榨。 因為孩子終於盼到放假了, 可以自由的休息、娛樂和放鬆, 自己安排時間。 父母的強迫造成巨大的反差, 孩子從心理上不接受。 即使是硬著頭皮去補課, 也會很不情願, 沒有好心情, 甚至報復父母:我就不學。 所以, 要與孩子真誠協商, 讓孩子感到被尊重。

2、先松後緊

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想補那麼多, 您也不要著急, 讓孩子滿足自己放鬆的一些盼望,

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 然後再根據孩子的學習勁頭增加補課時間和門類。

3、接納孩子在學習上的勞累和痛苦

有的時候, 孩子也希望通過補課提高成績, 獲得讚賞和快樂。 但是作業太多, 太累, 難免抱怨和煩躁。 父母要及時體察孩子的心理, 感受孩子的煩躁, 想像自己如果週末也不能休息, 還要每天早起晚睡的補課、刷題會有什麼感受。

以這種切身的體會和感受去體諒孩子, 就知道孩子有多辛苦和難過, 對孩子不願意補課也就有了接納。 對孩子的態度自然會變得溫和、關愛、心疼。 當孩子感受到您的理解和接納, 孩子的痛苦和憤怒就有了出口, 覺得不那麼狠毒, 也就有了一些動力。

4、激發孩子的願望和渴望

可以用蘇格拉底對話的方式與孩子對話, 引導和激發孩子學習的渴望:

“艱苦的補課和學習是不是也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

“通過努力學習, 有好成績, 是否可以讓咱們更有信心?更被尊重?”

“如果能夠在艱苦的學習中找到套路、方法和規律, 學習是不是就變得輕鬆了?”

“在書本知識的背後, 有沒有更廣闊的思維、想像的空間?”

“你今天的獨立思想, 審美能力, 各種技能, 是不是也都和學習有關?”

另外, 小升初後, 如果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和發展, 依然停留在形象思維上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進度。 這種情況下只補“知識”不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 就如同不知道病人因何發燒而只給病人吃退燒藥是會使病情加重的,

並會使孩子進一步對學習厭惡和恐懼。

如果家長朋友們能冷靜下來, 先找原因, 補感覺、願望、信心、方法, 再補具體的知識, 您會驚喜地發現會有多麼大的不同。 那時您將會微笑成一朵春花, 幸福為一泓秋水。

重要補充1:我不是輔導機構, 本質上不提倡補課。 但是現實太殘酷, 不補課孩子真的跟不上, 更加自卑和厭學。

重要補充2:老祖宗告訴我們, 品學兼優。 孩子的品格和思維比學習成績本身更重要。 成績和文憑只能決定孩子的起點, 品格和思維會決定孩子的終點。 父母和補課老師要有遠見, 切勿目光短淺, 本末倒置。

重要補充3:補課機構和老師要有良心, 不能只為賺錢, 也要為家長孩子考慮, 不僅要補知識,也要補動力,思維方式。否則就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不僅要補知識,也要補動力,思維方式。否則就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