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訪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仙遊採訪手劄

在福建有一個縣叫做仙遊, 知道的人不太多。 這裡是明清古典傢俱四大流派之一“仙作”的誕生地, 是中國最大的紅木基地之一。 這個小小的地方生產的古典傢俱高檔產品卻占國內市場份額七成以上!2016年產業實現產值368億元。

這一周, 我和同事都在全國走訪手藝源頭的產業帶, 有趣的是當景德鎮的同事還在感慨著創始人對仿古工藝極致的探索時, 仙遊紅木行業的創始人開口閉口談論的就是幾百上千萬的訂單。

實地走訪, 更覺得感慨萬千。

“別看這就一小鎮, 這裡家家都有錢, 但家家也欠著錢。 ”

“欠錢?為什麼。 ”

“還不是賺了錢就買名貴紅木料, 買了好料就囤著。 囤木頭就跟炒股一樣, 這幾年行情沒那麼好, 很多人囤著囤著店就倒閉了。 ”

我們從莆田坐車到仙游, 一路上司機跟我們分享了不少這裡的“門道”。 往窗外看去, 挨著街兩邊的風景都是錯落的老房子,

除了偶爾有幾家寫著“餛飩”招牌的店和寺廟, 再也看不到大一些的建築。

但到了榜頭鎮, 駐紮在這的同事讓我們再看看周圍。 此刻, 遠遠就能看到一塊“名貴紅木一條街”的大招牌, 兩邊開始出現非常華麗的店面, 大的如宮殿一般, 小的就是各式各樣三層的展廳。

一家挨著一家, 填滿了整條街。

過一會後, 我們又路過了專門售賣原材料的街。 這兒的店家更是簡單粗暴, 招牌下幾乎更是直接用很醒目的字寫著自己的經營範圍。

此時, 有的店卷閘門開了, 但也有非常多的店關著門, 往裡看, 清一色都是名貴的紅木原料(主流: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店裡就像是一個倉庫一樣,

木頭隨意地堆放在店內, 等著買家來挑選。

看起來一切有序, 從原材料到紅木傢俱再到相關的佛珠、擺件, 原材料直接在這裡被製作成各種產品形態, 銷往全國各地, 但街邊稀少的人流, 搬空的店面, 新聞裡跑路的老闆都在預示著紅木行業正在進行著一輪新的洗牌。

“紅木傢俱的寒冬, 已經持續了兩年了”

在中國古典傢俱博覽城, 我們見到了“花木然”的創始人, 非遺傳承人老俞。 博覽城裡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是在老俞的店門口。 因為這裡現在沒什麼人氣, 商家乾脆在中間的空地拉起了一個臨時的羽毛球場。 然後拿著羽毛球拍, 在我們面前一來一回打起了羽毛球。

在莊嚴的工藝城看到羽毛球對打, 是一件感覺特別穿越的事。

來到這裡的場館,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今年的佈置有了改變, 他們不再是將傢俱單一地擺在裡面。 而是迎合時代, 讓傢俱場景化, 通過專業的佈景, 來營造一種現代人生活的意境。

老俞在茶台前,給我們倒了幾杯白水。在老俞的茶台後,掛著【俞氏木刻雕版譜系】,他家裡世代做木刻雕版,而做紅木傢俱,他是第一代。之所以轉行,是因為印刷技術發展後,木刻雕版再沒有銷路。

老俞身著樸素,說話輕聲細語,有著典型的莆田人的面貌。我們往前傾斜了身子,為了聽清他每一句話。

他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父親常告訴他要去各行各業多看看,所以帶著他去福州摸摸石頭,去其他地方接觸古玩,漸漸的,他就對工藝感興趣了。再後來莆田人擅長經商,老俞不例外,19歲就開始管理工廠,後來在深圳、北京都有做公司,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莆田人在外都是非常團結,他們在一起交流經驗,交流行業內的資訊,互相説明。老俞的生意做的很成功,賺了錢後就想回到家鄉,他不只想做紅木傢俱的經銷商,更想要抓住本土的原材料價格優勢組建團隊去做設計、做品牌,把公司做大。

於是,他回到了仙遊。他雖是已邁入中年,卻精力旺盛,他喜歡設計。除了親力親為公司的規劃外,店裡很多紅木傢俱、小擺件都是他一手設計。不工作的時候,他就木刻,有時候能一天不說話就雕東西,也覺得生活挺有樂趣。

只是這兩年,生意不太好做了。

一來,買家變得理性了。二來因為紅木資源稀缺,國際動植物保護組織向國內施壓,紅木合法進口的管道被關閉了不少,進口越來越難,價格就又被炒上去了。成本大了,但終端價格卻沒有改變,所以中間的紅木家居企業就舉步維艱。

且因為紅木傢俱的製作週期長,又耗工,產品形態的差異化比較小,缺乏創新和改變,所以很多商家在這輪競爭中破產,悻悻離去。

“寒冬在2016年就來了,我想還沒有那麼快過去,不過我也有心理準備。”老俞說完這句話後,店內有熟人帶著買家過來看傢俱,一件8萬元的紅木茶几,問老俞要折扣。

“七折吧。”說完,老俞只能結束和我們的對話,去陪客人。

“我在印度做紅木原料仲介時,成交一單有五萬美金提成”

92年的凡哥,帶著一副眼鏡,有著標準的IT工程師的長相,但你很難想像他與合夥人運營著每年流水上千萬的紅木傢俱工作室。當然,他和IT是有關係的,他是計算系的高才生,09年去往世界著名的“印度矽谷”深造學習。

他從來沒想過,在當地錢竟然是這麼好賺的。

這裡是小葉紫檀和老山檀香的產區,他幫忙做過翻譯,一天的收入大概是幾千美金,而在尋找翻譯的人中,就有紅木的買家,這也讓他看到了商機。

“我們膽子大,3,4個人常常背著一個包,租一輛車就開始亂闖。”為了弄明白紫檀的木料為什麼這麼漂亮,他去到了小葉紫檀和老山檀香的生長地去瞭解它的環境,習性,原始森林充滿危險,卻也充滿著機會。

後來,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後他開始做起了仲介,有外來的買家來他會帶路,找到對應的商家,那時促成一單1萬噸的大單子,就能賺五萬美金,這收入對一個學生而言無疑是很大的震撼。因此他也願意常年在原石森林穿梭,更深地瞭解這些木頭。

但與紫檀的緣分,也冥冥之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沒有繼續留在IT行業,而是回國開始研究紅木的文房,家居。幾經輾轉,他來到仙遊在當地租下了一間店面。

“這裡的紅木給人很沉重的感覺,是不是這個行業沒什麼創新?”我提出了我的疑問。

“哪裡敢創新,年輕人想要創新也非常難,撇開你要投入的精力不說,比如今天你有一個想法,好不容易做出一個產品,但這兒圈子小。只要看到圖片,仿品也立即面世。別人用電腦建模,機器雕刻,比你做的更精細,然後用更低的價格逼死你。這裡沒有商業道德,只有利益。”

凡哥雖非常年輕,但是在紫檀產品的摸索上卻已經走了7,8年。作為少數在仙游的年輕人,一方面他想要創新和嘗試不同的材質,題材,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時刻像防賊一樣防著這個圈子裡其他的商鋪。

他花八萬元買來德國的機器,這比街邊小鋪的電腦建模列印的機子更厲害。這樣是為了嘗試機器在工藝部分的可能性,在看他看來機器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手工藝的未來並不是手,而是藝,是思維的高度,美學的修養。當然,他也有私心,先進的機器可以在商業惡性競爭中,幫他對抗那些不遵守規矩的商人。

“我們都在等待奇跡,這條街上隨時都有奇跡,也隨時有災難,只是不知道哪個先來到。但該嘗試的還是要嘗試,該防備的也要防備,在這混有這的規矩,還有唱個KTV買家90%就會成交的潛規則。這裡不純粹,講究的都是一個圈子,但我留下來真的是因為骨子裡對木頭的一種天然的感情。”

凡哥用幽默方式吐露了自己的無奈,在行業洗牌中,曾經6000家的紅木傢俱公司已經減少到2000家,但92年的凡哥心態很好。

畢竟,這個時代始終有人願意不計代價為好的工藝買單,淘汰的,只是粗製濫造和一塵不變。

“這個行業中間商起著重要角色”

凡哥是這個市場上比較少的年輕人的代表,自己做手藝,自己開工作室。但在當地,大部分紅木傢俱公司,都是由財力雄厚的老闆來創建的。這個老闆扮演的是中間商的角色。

工匠們埋頭苦幹,不聞窗外事,他們早年就出來混生活,沒讀過什麼書。拜師學藝後,師傅說什麼,他們做什麼。他們精通手藝,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中間商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面向的是市場,顧客,他們把要求傳遞給工匠,像大腦一樣頒佈指令,明確告訴他們要做什麼東西。他們組建團隊,條件好一些的會找一些工程設計的專人,差一些的就是仿古,老闆自己來想。最終線上下的場景把產品賣出去。

“那中間商是不是會把手藝當作生意來做?讓仙作只是成為一個賺錢的符號?”

“並不能這麼單純來理解。”

在走訪當地的一些如環球工藝城,三福工藝城等,當地的一位運營工作人員說出了自己對中間商的理解。

“早年做紅木行業容易賺錢。說白了,就是中國的有錢人錢多人傻。他們沒有對美的理解,只有說皇帝喜歡什麼我就玩什麼,市場什麼貴我就用什麼。所以,小葉紫檀就非常流行。

有人就通過一些市場炒作,來操控風向。崖柏火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做崖柏。黃花梨火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就做黃花梨。但這些買傢俱的人,根本不會抬起椅子的底部,看看這件東西的工藝怎麼樣。而是有,就買。”

他倒了一杯茶,接著對我說最近這幾年確實難做,但難做每個行業都一樣,所有收藏高價值的手工藝產業都會被波及,不只是紅木傢俱。比如沉香,也是一樣的。價格什麼時候最熱,什麼市場最冰冷,規律是一樣的。

這是一輪洗牌。這牌洗牌雖然對很多老闆來說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粗製濫造的不能糊弄別人一輩子,當人面對危機時才能逼出那種求新,求變的精神。不然你看行情好的時候,很多老闆賺了錢就跑去澳門賭博,現在行情不好了,每年都有跳樓、跑路的老闆。

他帶我在園區裡逛,這裡人不多,廁所倒是極其“豪華”,還用了千年古樹的造型。此時,園區沒有什麼遊客,但很多新的概念性的線下場館正在搭建中。

在工藝城的一家店鋪裡,我們看到黃花梨雕的一小座無相佛,我第一次看覺得新鮮。工作人員卻說,這是2015年流行的,出來後就是爆款。賣爆款的商家都撈了不少錢,現在已經不稀奇了。現在工藝城作為一個平臺運作方,也開始對內進行入駐篩選,以精品來打市場,對外開始注重環境、場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此旅遊,瞭解這個地方。

小到廁所的佈置,大到所有線下空間場景的佈置,都是為了迎合時代,吸引人。

“你們這不是曾經有一則新聞,講的是原材料的車進入仙遊後,所有的人都是往車上爬,像買房拿號子一樣來搶木頭。”我問到。

“以前有,很多新來的木材會被炒作起來,火上一陣子,比如崖柏,但現在,基本上不會這樣。但那種一夜暴富的故事,靠原材料撈取一票的故事,已經越來越少,只有工藝和想法,才是未來這場市場戰役的主題。”

不是很多美國大片在黎明破曉前,總是會經歷一場廝殺。他用幾分幽默詮釋了現狀。

老闆們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下被逼著不得不在原材料稀缺的時候找到工藝和想法的突破點。這個時候,看的就是他的個人素質。他的美學修養,會決定了他在這個時代能不能生存下去。

平臺方想要做的如出一轍,比如東家是線上的平臺方,而工藝城是線下的平臺方。我們在用同樣的思路做同樣的事,一方面幫顧客篩選精品,另一方面培養用戶,通過場景和知識讓用戶更加瞭解紅木,瞭解各種行業相關的事件。

離開工藝城後,工作人員揮手致敬後又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在市場進行一層一層的巡查,溝通。他每天要講的話,大概比很多人一個月加起來的都要多。

結語

在幾天的走訪中,我們也採訪了一些其他行業的藝術家,手藝人對紅木產業的看法。

“清朝的紅木傢俱,厚重威嚴,它的椅子擺在皇帝的行宮能震懾四方。但現在把如此巨大,費材的傢俱搬到普通的家裡,簡直就是笑話。”

“古人對手工藝的理解是層層遞進,使用先人優秀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必須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生活方式來做一些改進。求快是沒有用的,複刻也並不是出路,畫皮畫虎難畫骨。趨同只會死得更快。”

在準備離開仙遊的夜晚,我和同事走過了佛珠一條街,做傢俱剩下的邊角落打磨成佛珠在合適不錯,這的價格確實便宜,而且你在這能看到一排機器運作的場景,還有一個操作電腦的人。

店鋪上寫著:小葉紫檀,爆滿金星;小葉紫檀瘤疤佛珠……這的佛珠相比於紅木傢俱而言是個小件,在這有個微商平臺把這些好無差異的東西全部發到各個微商手中,隨隨便便一家店賣一單成交上千萬都不算稀奇。你拿到的小葉紫檀的手串,價格至少翻了2-3倍。

這裡還沒有出現紅木傢俱一般的死局。

但這個行業終究會“卸下妝容”,露出真實的面目。對於我們的觀察而言,這是一件好事,也是東家介入最好的時機。行業的亂象,能改變的不是政府,機構,而是全民的審美修養。

東家任重而道遠,我們雖是一個互聯網平臺,卻在做著最緩慢的工作,篩選機制的建立是容易的,組成行業內的專家考評團,但培養和傳遞傳統文化,卻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城市經理來到了一線瞭解產業集合地的一些問題,各個崗位的人都要輪番下來看一看,深刻體會一番。

深夜,難以入眠。隔壁木頭店時不時傳來著工人卸貨的聲音,城市經理的一句話回蕩在耳邊:東家在做一件非常好的事,只是做的不夠好,有非常多的問題。但好在,我們還有信仰,還在堅持。

老俞在茶台前,給我們倒了幾杯白水。在老俞的茶台後,掛著【俞氏木刻雕版譜系】,他家裡世代做木刻雕版,而做紅木傢俱,他是第一代。之所以轉行,是因為印刷技術發展後,木刻雕版再沒有銷路。

老俞身著樸素,說話輕聲細語,有著典型的莆田人的面貌。我們往前傾斜了身子,為了聽清他每一句話。

他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父親常告訴他要去各行各業多看看,所以帶著他去福州摸摸石頭,去其他地方接觸古玩,漸漸的,他就對工藝感興趣了。再後來莆田人擅長經商,老俞不例外,19歲就開始管理工廠,後來在深圳、北京都有做公司,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莆田人在外都是非常團結,他們在一起交流經驗,交流行業內的資訊,互相説明。老俞的生意做的很成功,賺了錢後就想回到家鄉,他不只想做紅木傢俱的經銷商,更想要抓住本土的原材料價格優勢組建團隊去做設計、做品牌,把公司做大。

於是,他回到了仙遊。他雖是已邁入中年,卻精力旺盛,他喜歡設計。除了親力親為公司的規劃外,店裡很多紅木傢俱、小擺件都是他一手設計。不工作的時候,他就木刻,有時候能一天不說話就雕東西,也覺得生活挺有樂趣。

只是這兩年,生意不太好做了。

一來,買家變得理性了。二來因為紅木資源稀缺,國際動植物保護組織向國內施壓,紅木合法進口的管道被關閉了不少,進口越來越難,價格就又被炒上去了。成本大了,但終端價格卻沒有改變,所以中間的紅木家居企業就舉步維艱。

且因為紅木傢俱的製作週期長,又耗工,產品形態的差異化比較小,缺乏創新和改變,所以很多商家在這輪競爭中破產,悻悻離去。

“寒冬在2016年就來了,我想還沒有那麼快過去,不過我也有心理準備。”老俞說完這句話後,店內有熟人帶著買家過來看傢俱,一件8萬元的紅木茶几,問老俞要折扣。

“七折吧。”說完,老俞只能結束和我們的對話,去陪客人。

“我在印度做紅木原料仲介時,成交一單有五萬美金提成”

92年的凡哥,帶著一副眼鏡,有著標準的IT工程師的長相,但你很難想像他與合夥人運營著每年流水上千萬的紅木傢俱工作室。當然,他和IT是有關係的,他是計算系的高才生,09年去往世界著名的“印度矽谷”深造學習。

他從來沒想過,在當地錢竟然是這麼好賺的。

這裡是小葉紫檀和老山檀香的產區,他幫忙做過翻譯,一天的收入大概是幾千美金,而在尋找翻譯的人中,就有紅木的買家,這也讓他看到了商機。

“我們膽子大,3,4個人常常背著一個包,租一輛車就開始亂闖。”為了弄明白紫檀的木料為什麼這麼漂亮,他去到了小葉紫檀和老山檀香的生長地去瞭解它的環境,習性,原始森林充滿危險,卻也充滿著機會。

後來,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後他開始做起了仲介,有外來的買家來他會帶路,找到對應的商家,那時促成一單1萬噸的大單子,就能賺五萬美金,這收入對一個學生而言無疑是很大的震撼。因此他也願意常年在原石森林穿梭,更深地瞭解這些木頭。

但與紫檀的緣分,也冥冥之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沒有繼續留在IT行業,而是回國開始研究紅木的文房,家居。幾經輾轉,他來到仙遊在當地租下了一間店面。

“這裡的紅木給人很沉重的感覺,是不是這個行業沒什麼創新?”我提出了我的疑問。

“哪裡敢創新,年輕人想要創新也非常難,撇開你要投入的精力不說,比如今天你有一個想法,好不容易做出一個產品,但這兒圈子小。只要看到圖片,仿品也立即面世。別人用電腦建模,機器雕刻,比你做的更精細,然後用更低的價格逼死你。這裡沒有商業道德,只有利益。”

凡哥雖非常年輕,但是在紫檀產品的摸索上卻已經走了7,8年。作為少數在仙游的年輕人,一方面他想要創新和嘗試不同的材質,題材,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時刻像防賊一樣防著這個圈子裡其他的商鋪。

他花八萬元買來德國的機器,這比街邊小鋪的電腦建模列印的機子更厲害。這樣是為了嘗試機器在工藝部分的可能性,在看他看來機器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手工藝的未來並不是手,而是藝,是思維的高度,美學的修養。當然,他也有私心,先進的機器可以在商業惡性競爭中,幫他對抗那些不遵守規矩的商人。

“我們都在等待奇跡,這條街上隨時都有奇跡,也隨時有災難,只是不知道哪個先來到。但該嘗試的還是要嘗試,該防備的也要防備,在這混有這的規矩,還有唱個KTV買家90%就會成交的潛規則。這裡不純粹,講究的都是一個圈子,但我留下來真的是因為骨子裡對木頭的一種天然的感情。”

凡哥用幽默方式吐露了自己的無奈,在行業洗牌中,曾經6000家的紅木傢俱公司已經減少到2000家,但92年的凡哥心態很好。

畢竟,這個時代始終有人願意不計代價為好的工藝買單,淘汰的,只是粗製濫造和一塵不變。

“這個行業中間商起著重要角色”

凡哥是這個市場上比較少的年輕人的代表,自己做手藝,自己開工作室。但在當地,大部分紅木傢俱公司,都是由財力雄厚的老闆來創建的。這個老闆扮演的是中間商的角色。

工匠們埋頭苦幹,不聞窗外事,他們早年就出來混生活,沒讀過什麼書。拜師學藝後,師傅說什麼,他們做什麼。他們精通手藝,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中間商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面向的是市場,顧客,他們把要求傳遞給工匠,像大腦一樣頒佈指令,明確告訴他們要做什麼東西。他們組建團隊,條件好一些的會找一些工程設計的專人,差一些的就是仿古,老闆自己來想。最終線上下的場景把產品賣出去。

“那中間商是不是會把手藝當作生意來做?讓仙作只是成為一個賺錢的符號?”

“並不能這麼單純來理解。”

在走訪當地的一些如環球工藝城,三福工藝城等,當地的一位運營工作人員說出了自己對中間商的理解。

“早年做紅木行業容易賺錢。說白了,就是中國的有錢人錢多人傻。他們沒有對美的理解,只有說皇帝喜歡什麼我就玩什麼,市場什麼貴我就用什麼。所以,小葉紫檀就非常流行。

有人就通過一些市場炒作,來操控風向。崖柏火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做崖柏。黃花梨火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就做黃花梨。但這些買傢俱的人,根本不會抬起椅子的底部,看看這件東西的工藝怎麼樣。而是有,就買。”

他倒了一杯茶,接著對我說最近這幾年確實難做,但難做每個行業都一樣,所有收藏高價值的手工藝產業都會被波及,不只是紅木傢俱。比如沉香,也是一樣的。價格什麼時候最熱,什麼市場最冰冷,規律是一樣的。

這是一輪洗牌。這牌洗牌雖然對很多老闆來說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粗製濫造的不能糊弄別人一輩子,當人面對危機時才能逼出那種求新,求變的精神。不然你看行情好的時候,很多老闆賺了錢就跑去澳門賭博,現在行情不好了,每年都有跳樓、跑路的老闆。

他帶我在園區裡逛,這裡人不多,廁所倒是極其“豪華”,還用了千年古樹的造型。此時,園區沒有什麼遊客,但很多新的概念性的線下場館正在搭建中。

在工藝城的一家店鋪裡,我們看到黃花梨雕的一小座無相佛,我第一次看覺得新鮮。工作人員卻說,這是2015年流行的,出來後就是爆款。賣爆款的商家都撈了不少錢,現在已經不稀奇了。現在工藝城作為一個平臺運作方,也開始對內進行入駐篩選,以精品來打市場,對外開始注重環境、場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此旅遊,瞭解這個地方。

小到廁所的佈置,大到所有線下空間場景的佈置,都是為了迎合時代,吸引人。

“你們這不是曾經有一則新聞,講的是原材料的車進入仙遊後,所有的人都是往車上爬,像買房拿號子一樣來搶木頭。”我問到。

“以前有,很多新來的木材會被炒作起來,火上一陣子,比如崖柏,但現在,基本上不會這樣。但那種一夜暴富的故事,靠原材料撈取一票的故事,已經越來越少,只有工藝和想法,才是未來這場市場戰役的主題。”

不是很多美國大片在黎明破曉前,總是會經歷一場廝殺。他用幾分幽默詮釋了現狀。

老闆們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下被逼著不得不在原材料稀缺的時候找到工藝和想法的突破點。這個時候,看的就是他的個人素質。他的美學修養,會決定了他在這個時代能不能生存下去。

平臺方想要做的如出一轍,比如東家是線上的平臺方,而工藝城是線下的平臺方。我們在用同樣的思路做同樣的事,一方面幫顧客篩選精品,另一方面培養用戶,通過場景和知識讓用戶更加瞭解紅木,瞭解各種行業相關的事件。

離開工藝城後,工作人員揮手致敬後又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在市場進行一層一層的巡查,溝通。他每天要講的話,大概比很多人一個月加起來的都要多。

結語

在幾天的走訪中,我們也採訪了一些其他行業的藝術家,手藝人對紅木產業的看法。

“清朝的紅木傢俱,厚重威嚴,它的椅子擺在皇帝的行宮能震懾四方。但現在把如此巨大,費材的傢俱搬到普通的家裡,簡直就是笑話。”

“古人對手工藝的理解是層層遞進,使用先人優秀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必須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生活方式來做一些改進。求快是沒有用的,複刻也並不是出路,畫皮畫虎難畫骨。趨同只會死得更快。”

在準備離開仙遊的夜晚,我和同事走過了佛珠一條街,做傢俱剩下的邊角落打磨成佛珠在合適不錯,這的價格確實便宜,而且你在這能看到一排機器運作的場景,還有一個操作電腦的人。

店鋪上寫著:小葉紫檀,爆滿金星;小葉紫檀瘤疤佛珠……這的佛珠相比於紅木傢俱而言是個小件,在這有個微商平臺把這些好無差異的東西全部發到各個微商手中,隨隨便便一家店賣一單成交上千萬都不算稀奇。你拿到的小葉紫檀的手串,價格至少翻了2-3倍。

這裡還沒有出現紅木傢俱一般的死局。

但這個行業終究會“卸下妝容”,露出真實的面目。對於我們的觀察而言,這是一件好事,也是東家介入最好的時機。行業的亂象,能改變的不是政府,機構,而是全民的審美修養。

東家任重而道遠,我們雖是一個互聯網平臺,卻在做著最緩慢的工作,篩選機制的建立是容易的,組成行業內的專家考評團,但培養和傳遞傳統文化,卻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城市經理來到了一線瞭解產業集合地的一些問題,各個崗位的人都要輪番下來看一看,深刻體會一番。

深夜,難以入眠。隔壁木頭店時不時傳來著工人卸貨的聲音,城市經理的一句話回蕩在耳邊:東家在做一件非常好的事,只是做的不夠好,有非常多的問題。但好在,我們還有信仰,還在堅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