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南西峽縣淇河污染已有效控制未影響丹江口水庫水質

新華社鄭州1月19日電記者從河南省環保廳瞭解到, 17日,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河南西峽縣淇河河段發生一起水污染事件, 經及時有效處理, 污染已被完全控制, 丹江口水庫水質未受到影響。

淇河為丹江支流, 全長150公里, 在河南省淅川縣寺灣鄉匯入丹江。

1月17日11時30分左右, 河南西峽縣環保局接到群眾反映, 西坪鎮下營村淇河河道水質異常, 有不法人員向淇河河道傾倒不明物質, 導致淇河下營村河段約1公里河道水體呈乳白色。

西峽縣委、縣政府接報後, 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回應預案, 連續監測水質,

組織力量修建攔截壩, 關閉下游水電站, 把污染水質攔截在境內淇河流域, 堅決杜絕重大污染後果發生。

17日當天, 西峽組組織人員和大型挖掘機械迅速構築6條攔截壩, 同時關閉西峽縣境內淇河的發電站, 並及時向下游的淅川縣政府通報淇河污染情況。 淅川縣政府得知情況也立即關閉淇河段7座水電站, 禁止發電泄水。 上述14道“防線”有效發揮了作用, 同時由於淇河徑流量較小, 僅為每秒1.35立方米, 有效保證了受污染水體全部被攔截在8公里西峽境內淇河段。

為減小上游來水的流量, 西峽在污染現場上游也修建3條攔截壩。 受污染水體已經通過攔壩處草柵吸附、活性炭、漂白粉、絮凝劑等方式初步處置。

在該事件處置中,

環保部、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環保廳相關人員相繼趕到現場瞭解案情, 指導和安排部署工作。 南陽市、西峽縣、淅川縣環境監測人員在淇河9個段麵點位加密監測。 1月19日13時40分各點位元監測結果顯示, 所有監測因數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19日晚間, 西峽縣政府通報稱, 該事件原因已初步查明, 系一起跨省轉移、傾倒危險廢物案件。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