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人貨架最終局,誰將贏得市場?

摘要: 在巨頭“肉眼可見”的戰略意義面前, 小玩家們的“想像空間”顯的不值一提, 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等不住“想像空間”, 所以出局就成了時間問題。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去年9月的一篇關於無人貨架的文章中(《無人貨架瘋狂“圈地”, 爭奪白領消費的戰場已轉向辦公室》), 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 無人貨架市場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收攏, 尤其在團隊競爭更激烈、基礎設施更完善的格局下, 收攏的時間將會比團購那波更短。

如今, 這個時間點已經近在眼前。 一邊, 巨頭、獨角獸企業們已基本全部入場:阿裡有盒馬鮮生、京東有京東到家GO、蘇甯有蘇寧小店Biu、騰訊領投便利購、順豐有豐e足食、餓了麼有e點便利、每日優鮮有便利購……

另一邊, 小玩家開始陸續被收割, 先是果小美合併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購51零食, 再是最近的便利蜂並購領蛙;而一些頭部玩家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近日猩便利就接連傳出在一、二線城市業務收縮, 從三、四線城市大撤退的消息。

只有“想像空間”的玩家都將出局

在無人貨架漫天飛的2017年裡, 鈦媒體陸續接觸了不少無人貨架創業公司, 聽到最多的就是對未來想像空間的展望, 比如通過辦公室熟人關係鏈, 做拼團業務, 再比如等體量足夠大以後, 可以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做商品的反向定制……

規模才能撐起“想像空間”, 於是, 無人貨架們都卯足了勁兒“跑馬圈地”, 拼速度、拼融資能力, 點位數成了這個領域的第一指向標。

放個貨架、擺上商品、貼上二維碼, 一個無人貨架就可以開張了, 這樣低門檻的模式很快聚集了眾多的玩家, 而激烈的競爭直接提高了這門生意的成本,

也讓這條賽道的競爭開始變的扭曲起來。

為了搶下一些優質點位, 很多無人貨架不惜用“返利”給企業的方式來擠走對手的貨架, 你給幾百的補貼, 我就給一千的補貼, 這讓搶佔一個點位的成本變的越來越高。 一位無人貨架從業者告訴鈦媒體, 如今一個普通陳列貨架的鋪設成本(商品+BD+補貼)已經從最初的1000元左右, 上漲到五六千元。

為了覆蓋不斷上漲的成本, 快速從賽道中跑出來, 拉高規模來獲取融資就成了唯一出路。 此前曾有媒體爆料稱, 猩便利為快速擴張、拿融資, 大量接納“無法盈利”的點位。 在其他公司已把進駐門檻提高到企業人數需達50人的情況下, 猩便利仍然願意進駐30人的公司。 還有一些不滿足其他公司風控標準的點位,

猩便利也照單全收。

除了點位元鋪設成本的上升,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 也對無人貨架在運營、供應鏈效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於每個企業的商品消化能力和品類偏好都不盡相同, 所以複雜的供應鏈管理是一大難點。

散佈在各家公司的貨架, 就像一個個資料黑箱, 所有的缺貨、補貨資訊都依賴於補貨員的人工作業, 而且隨著點位數量的增加、覆蓋區域的擴大, 補貨物流的壓力也與日劇增。 如何在合適的時間, 把合適的商品, 送到合適的點位, 就成了貨架規模化後最大的一道坎。

在配送方面, 一部分無人貨架選擇了中心倉加貨車的的方式, 但無疑效率過於低下。 還有一部分公司選擇了自建前置倉的方式,

但這種方式配送單量很難支撐成本不說, 在前置倉網路的搭建上也非一日之功。

為了彌補自有運力上的不足, 很多公司開始引入眾包物流, 但人員流動大的弊端一方面增大了運力上管理難度, 另一方面也讓盜損變的更加不可控, 事實上, 有大量的商品都是在補貨這個環節“丟失”的, 補貨員隨手順走點商品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而有成熟物流供應鏈玩家的進入, 則正式拉開了無人貨架領域轉折的序幕。

原來很多無人貨架公司的設想是, 我有點位、運營能力, 商品、履約都可以交給擅長的人去做, 大家合作共贏, 但當可以提供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公司摸清了無人貨架的門道, 開始以自營的方式加入賽道後, 隊友變對手,這讓小玩家們都陷入了“自力更生” 的窘境中。

而已有成熟商業模式的公司做無人貨架,大多是出於補充現有業務的考慮,一方面,他們在資金上更具實力,另一方面,無人貨架長期來看對他們是有戰略意義的。

拿每日優鮮來說,一直以來,生鮮電商覆蓋的主要是在家消費人群,佈局無人貨架可以幫助它觸達更多的辦公室群體,同時可以拓展更多的企業用戶。

再拿便利蜂來說,線上下超市普遍不景氣,電商也面臨增長瓶頸的當下,便利店憑藉著點位元密度,在即時性上跑贏了超市和電商,但對於便利蜂這樣一個便利店界的新手來說,門店網路的搭建是需要時間的,佈局無人貨架可以幫助它彌補門店覆蓋不足的問題。

在“肉眼可見”的戰略意義面前,小玩家們的“想像空間”就顯的不值一提了,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等不住“想像空間”,所以出局就成了時間問題。

無防盜設置模式不可持續

無人貨架自誕生之日起,被質疑最多的問題就是盜竊、漏付等造成的貨損,雖然目前市面上幾家無人貨架給出的貨損率都大概在2%-3%,但業內的共識是,各家的貨損率都遠不止這些。

補貨環節的“丟失”,無防盜設置造成的盜竊、漏付,挑戰人性的生意註定是不好做的。為了從源頭控制消費端的貨損,無人貨架領域一度陷入搶佔優質點位的僵局中,也讓無人貨架在商品和場景的選擇上十分受限。

目前市面上的常溫無人貨架在商品上差異化很小,大多是10元以內的包裝零食,單價高於15元的商品幾乎很少涉及,雖然無人貨架們都明白,高單價的商品毛利也相對更高,但這仍然是他們不敢嘗試的一塊,因為這將意味著更高的盜損率,突破他們所能承受的損失上限。

無防盜設置不只讓無人貨架成了門微利甚至倒貼的生意,還讓其在場景的選擇上綁住了手腳。

另一邊,與無人貨架同時興起的還有另外一種無人值守設備——智慧貨櫃,由於設有RFID標籤、視覺識別等防盜環節,所以在場景選擇上更加自由,目前在寫字樓、地鐵、餐廳、電影院、社區、學校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貨櫃。

智慧貨櫃魔盒CITYBOX COO沈博煒此前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多個場景的對比下,他們發現,客單價最高的場景並非無人貨架們爭相搶奪的辦公室,魔盒目前統計到的銷量最高的一台機器就位於學校,單日銷量2268RMB。

此外,智慧貨櫃由於全部運營資料都上雲,所以在運營上會更輕,在商品的選擇上也更加個性化,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運營資料來分析當地的消費偏好,然後根據不同的場景匹配不同的產品,同時及時的進行商品調整和更新,比如可以在健身房會放洗髮水、蛋白質粉,在地鐵站會放三明治、豆奶。

事實上,無人貨架們不是不明白防盜機制的重要性,只是在第一階段,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市場問題,把市場放在了貨損的前面。

在成本上,一個普通的貨架的成本遠低於動輒上萬的貨櫃,所以在搶佔市場的速度上更快,而且當一個可以隨手拿的貨架和一個需要掃碼開門的貨櫃擺在一起,消費者大概率會選擇前者,所以第一階段,無人貨架靠不計成本、降低使用門檻,跑到了無人業態的前列。

不過,隨著無人貨架賽道的收攏,勝出者們終於騰出手來,可以去考慮賺錢的問題了,而通過無人零售技術去補上防盜機制,將會成為無人貨架未來的方向。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無人貨架開始著手做貨架的智慧化升級,比如京東到家Go、領蛙等。

無人貨架賽道即將迎來終局,下一個“美團、滴滴”很快將決出,而那些抱著不賺錢的生意只寄希望於“想像空間”的玩家,要開始排隊離場了。

隊友變對手,這讓小玩家們都陷入了“自力更生” 的窘境中。

而已有成熟商業模式的公司做無人貨架,大多是出於補充現有業務的考慮,一方面,他們在資金上更具實力,另一方面,無人貨架長期來看對他們是有戰略意義的。

拿每日優鮮來說,一直以來,生鮮電商覆蓋的主要是在家消費人群,佈局無人貨架可以幫助它觸達更多的辦公室群體,同時可以拓展更多的企業用戶。

再拿便利蜂來說,線上下超市普遍不景氣,電商也面臨增長瓶頸的當下,便利店憑藉著點位元密度,在即時性上跑贏了超市和電商,但對於便利蜂這樣一個便利店界的新手來說,門店網路的搭建是需要時間的,佈局無人貨架可以幫助它彌補門店覆蓋不足的問題。

在“肉眼可見”的戰略意義面前,小玩家們的“想像空間”就顯的不值一提了,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等不住“想像空間”,所以出局就成了時間問題。

無防盜設置模式不可持續

無人貨架自誕生之日起,被質疑最多的問題就是盜竊、漏付等造成的貨損,雖然目前市面上幾家無人貨架給出的貨損率都大概在2%-3%,但業內的共識是,各家的貨損率都遠不止這些。

補貨環節的“丟失”,無防盜設置造成的盜竊、漏付,挑戰人性的生意註定是不好做的。為了從源頭控制消費端的貨損,無人貨架領域一度陷入搶佔優質點位的僵局中,也讓無人貨架在商品和場景的選擇上十分受限。

目前市面上的常溫無人貨架在商品上差異化很小,大多是10元以內的包裝零食,單價高於15元的商品幾乎很少涉及,雖然無人貨架們都明白,高單價的商品毛利也相對更高,但這仍然是他們不敢嘗試的一塊,因為這將意味著更高的盜損率,突破他們所能承受的損失上限。

無防盜設置不只讓無人貨架成了門微利甚至倒貼的生意,還讓其在場景的選擇上綁住了手腳。

另一邊,與無人貨架同時興起的還有另外一種無人值守設備——智慧貨櫃,由於設有RFID標籤、視覺識別等防盜環節,所以在場景選擇上更加自由,目前在寫字樓、地鐵、餐廳、電影院、社區、學校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貨櫃。

智慧貨櫃魔盒CITYBOX COO沈博煒此前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多個場景的對比下,他們發現,客單價最高的場景並非無人貨架們爭相搶奪的辦公室,魔盒目前統計到的銷量最高的一台機器就位於學校,單日銷量2268RMB。

此外,智慧貨櫃由於全部運營資料都上雲,所以在運營上會更輕,在商品的選擇上也更加個性化,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運營資料來分析當地的消費偏好,然後根據不同的場景匹配不同的產品,同時及時的進行商品調整和更新,比如可以在健身房會放洗髮水、蛋白質粉,在地鐵站會放三明治、豆奶。

事實上,無人貨架們不是不明白防盜機制的重要性,只是在第一階段,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市場問題,把市場放在了貨損的前面。

在成本上,一個普通的貨架的成本遠低於動輒上萬的貨櫃,所以在搶佔市場的速度上更快,而且當一個可以隨手拿的貨架和一個需要掃碼開門的貨櫃擺在一起,消費者大概率會選擇前者,所以第一階段,無人貨架靠不計成本、降低使用門檻,跑到了無人業態的前列。

不過,隨著無人貨架賽道的收攏,勝出者們終於騰出手來,可以去考慮賺錢的問題了,而通過無人零售技術去補上防盜機制,將會成為無人貨架未來的方向。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無人貨架開始著手做貨架的智慧化升級,比如京東到家Go、領蛙等。

無人貨架賽道即將迎來終局,下一個“美團、滴滴”很快將決出,而那些抱著不賺錢的生意只寄希望於“想像空間”的玩家,要開始排隊離場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