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昭通作家夏天敏熱評長篇報告文學《他鄉是故鄉》:傾注濃情的現實書寫

沈洋、沈力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他鄉是故鄉》, 創作、出版歷時5年之久, 採訪兩百餘人, 跨地州採訪行程數萬公里, 而且還需要極大的情感付出, 這樣艱辛的創作過程非常不易。

昭通境內金沙江下游三座巨型水電站建設, 涉及移民十余萬人, 在全國水電站建設移民工程中, 移民數量都位居前列。 我到過綏江、水富、永善, 這三個地方移民的數量都非常大, 當初我就聽到很多可歌可泣、讓人揪心揪肺的一些非常複雜的故事, 所以當年我曾經倡議在金沙江流域的綏江縣搞了一個移民文學創作基地, 效果還不錯,

後來可能因為經費和其他原因沒有繼續下去, 甚是遺憾。 我覺得移民這個題材太巨大了, 內涵豐富, 不是一本書兩本書寫得完的, 如果要深入下去, 完全可以寫出一部非常浩大的作品來, 這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有很多人來完成, 而且裡面要挖掘出更豐富的東西來, 而不只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這點東西。

夏天敏

沈洋和沈力在永善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 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完成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的創作, 對移民工程來講, 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且非常客觀、真實、準確地記錄了移民搬遷的過程,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 不僅要表現在數字上, 而且要表現在氣氛的描述上。 也許我們覺得移民無非就是從甲地到乙地, 無非就是在做工作中有很多艱難困苦, 但事實上其中蘊藏的東西太多太多, 有很多東西你一深入下去, 一聽下去就會感覺到非常的複雜。 一方面你為移民群眾舍小家顧大家感到高興和自豪。 另外一方面呢, 也為他們故土難離, 為他們對故鄉的這種拳拳之心,

為他們對故鄉的那種誠摯之愛, 還有對故鄉難以割捨的情懷感到難過和沉重。

圖書首發儀式

文化這種血脈實際上是維繫國家、民族、家族最重要的一個紐帶。 移民它不僅僅是地域上的搬遷, 還要割去他出生那個地方的文化和其他方面曾經有過的聯繫。

比如說民俗, 搬到城鎮或者城鎮附近, 很多習俗就要改變;譬如說鄉音, 搬到一個地方去原有的群體打散了, 聽不到朝夕相聞的熟悉的聲音;譬如說節令, 在老家那個地方有他特殊的節令。 還有更重要的是在移民群眾世居的那個地方, 祖先世世代代埋葬在那裡, 所以文化上的東西是非常深刻的, 是難以割捨的。 我曾經走訪過搬遷到昭通的這些移民, 他們到了昭通後, 最不習慣的就是七月半, 按照老家的習俗, 都要給逝去的祖先燒紙, 但到了昭通這座城市, 他們就只能面對空蕩蕩的一間屋子, 一個社區, 沒有具體所指。 這燒紙就是一個使他們變得非常沉重的一件事。 如果是在他們的故鄉,
他們可以去上墳, 但是現在埋有他們祖先遺骨的地方都已經被淹沒掉了, 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他們需要有一個具體的指代, 要有一個具體的東西, 而文化的東西是深入到骨髓裡面的, 深入到靈魂裡面的, 深入到骨髓和靈魂裡面的東西不是我們簡單的搬遷到什麼地方去以後就可以改變的。 更何況, 搬遷到一個地方去以後, 要改變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在這方面永善縣委、縣政府, 各級領導做了大量的工作。 包括其他有移民任務的這些縣區, 也一樣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我覺得後續工作還是很重要, 所以沈洋和沈力完成了這部報告文學的創作, 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同時, 通過這部報告文學作品的創作, 也可以看出, 沈洋和沈力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作家。昭通作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責任感有擔當,昭通的任何一次大事件、任何一次重大變故、任何一次災難面前,昭通作家從來沒有缺席。他們有正義感,有責任感。包括彝良大地震、魯甸大地震,還有其他的一些災難,昭通作家都是率先進入到災區,率先去搶救第一手資料,去做大量的採訪。彝良大地震沈洋就去了,市文聯也組織了一批作家進入災區。沈洋還承擔了重要的採訪寫作任務,完成了長篇報告文學《遙遠的洛澤河》的寫作。魯甸大地震發生後,市委宣傳部、省委宣傳部的領導高度重視,讓昭通作家編了一部文學作品集,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昭通老作家曾令雲先生也是第一時間進入災區,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採訪,寫出了煌煌巨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沈洋在歷次的災難和其他事件中,有擔當、有責任意識,難能可貴。眾所周知,寫報告文學和寫其他的作品不一樣,非常艱苦,要能夠吃苦耐勞。彝良地震發生後,沈洋第一時間挺進災區,日夜奔忙採訪十餘天,那時,也是災區最危險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我聽著他深入地震後破碎的大地和村莊採訪的經歷,都感到後怕。他要到很多十分危險的地方採訪,甚至連路都不通,有時候是搭農用車,有時候翻山越嶺步行,吃盡各種苦頭,非常艱苦,這點讓我很感動。沒得這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寫不好報告文學的。

沈洋

另外呢,要沉得住氣。要寫好一部報告文學,不能操之過急,要總結、梳理、發酵,要認真思考、認真總結補充材料。報告文學我覺得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難寫的一種,因為枯燥、乏味,限制很多,甚至是帶著鐐銬跳舞,有很多不能碰的禁區,你都得要處理好。既要把黨和政府、各級各部門對災區人民的關心,把災區人民自力更生,舍小家顧大家這種大義之情反應好,同時要把他們內心的沉重,他們碰到的困難,各種各樣的東西處理好,這個尺度的把握十分困難,把握不好,就會顧此失彼。

一部好的報告文學,既要把大政方針把握好,同時要寫得讓人感動,讓人不能埋怨,讓人過目難忘,這點我覺得沈洋、沈力是做得比較好的,花了大力氣的。另外在文體上,這部報告文學也花了心思,一反過去寫報告文學的風格,單線推進,《他鄉是故鄉》採用的是雙線推進,這就使得作品更加立體而生動。同時,把文學這個類別當中要用的可以用的一些手法都有機地融合進去,這就使文本變得豐富而不呆板。如果作者只滿足于寫成一本非常準確,但只剩數字和枯澀的事實,我覺得這個報告文學估計就沒人看了。因此既能做到客觀準確的把溪洛渡水電站這個事件反映出來,又能夠把移民群眾那種豐富的、沉重的、面向新生活的、非常複雜的心情反映出來,很不容易,值得讚賞。

沈力

總之,作為一部報告文學,既讓移民群眾精神振奮,嚮往新生活,又有很多難以忘懷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組矛盾。而能把這些矛盾處理好,能真實生動地記錄這段歷史,並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我覺得就非常難得。祝賀沈洋、沈力寫出了這樣一部好作品,也希望我們昭通文學創作隊伍中,能夠陸續湧現報告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使報告文學這種文體在昭通得到發揚光大,記錄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圖書封面

作者簡介:夏天敏,中國作協會員,原雲南省作協副主席、昭通市文聯主席,現昭通市作協主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創作,曾在《當代》《十月》《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刊發表中短篇小說200余萬字,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名作欣賞》《中國中篇小說精選》《2001年中篇小說精品集》《中國30年改革精品集》《魯迅文學獎作品集》《新世紀獲獎小說精品大系》《小說月報獲獎作品集》等書刊選載。獲第四屆雲南省政府文學一等獎,2001年《當代》文學拉力賽總冠軍,首屆梁斌文學獎一等獎,《人民文學》“愛與和平”中篇小說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首屆綻放文學藝術成就獎。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好大一對羊》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分別獲獎。已出版長篇小說《極地邊城》、《兩個女人的古鎮》及散文集、中短篇小說集10本文學專輯。作品被譯成英文、韓文版在國外發行。

作者:夏天敏

責任編輯:李曉溪 執行編輯:呂 雪

沈洋和沈力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作家。昭通作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責任感有擔當,昭通的任何一次大事件、任何一次重大變故、任何一次災難面前,昭通作家從來沒有缺席。他們有正義感,有責任感。包括彝良大地震、魯甸大地震,還有其他的一些災難,昭通作家都是率先進入到災區,率先去搶救第一手資料,去做大量的採訪。彝良大地震沈洋就去了,市文聯也組織了一批作家進入災區。沈洋還承擔了重要的採訪寫作任務,完成了長篇報告文學《遙遠的洛澤河》的寫作。魯甸大地震發生後,市委宣傳部、省委宣傳部的領導高度重視,讓昭通作家編了一部文學作品集,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昭通老作家曾令雲先生也是第一時間進入災區,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採訪,寫出了煌煌巨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沈洋在歷次的災難和其他事件中,有擔當、有責任意識,難能可貴。眾所周知,寫報告文學和寫其他的作品不一樣,非常艱苦,要能夠吃苦耐勞。彝良地震發生後,沈洋第一時間挺進災區,日夜奔忙採訪十餘天,那時,也是災區最危險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我聽著他深入地震後破碎的大地和村莊採訪的經歷,都感到後怕。他要到很多十分危險的地方採訪,甚至連路都不通,有時候是搭農用車,有時候翻山越嶺步行,吃盡各種苦頭,非常艱苦,這點讓我很感動。沒得這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寫不好報告文學的。

沈洋

另外呢,要沉得住氣。要寫好一部報告文學,不能操之過急,要總結、梳理、發酵,要認真思考、認真總結補充材料。報告文學我覺得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難寫的一種,因為枯燥、乏味,限制很多,甚至是帶著鐐銬跳舞,有很多不能碰的禁區,你都得要處理好。既要把黨和政府、各級各部門對災區人民的關心,把災區人民自力更生,舍小家顧大家這種大義之情反應好,同時要把他們內心的沉重,他們碰到的困難,各種各樣的東西處理好,這個尺度的把握十分困難,把握不好,就會顧此失彼。

一部好的報告文學,既要把大政方針把握好,同時要寫得讓人感動,讓人不能埋怨,讓人過目難忘,這點我覺得沈洋、沈力是做得比較好的,花了大力氣的。另外在文體上,這部報告文學也花了心思,一反過去寫報告文學的風格,單線推進,《他鄉是故鄉》採用的是雙線推進,這就使得作品更加立體而生動。同時,把文學這個類別當中要用的可以用的一些手法都有機地融合進去,這就使文本變得豐富而不呆板。如果作者只滿足于寫成一本非常準確,但只剩數字和枯澀的事實,我覺得這個報告文學估計就沒人看了。因此既能做到客觀準確的把溪洛渡水電站這個事件反映出來,又能夠把移民群眾那種豐富的、沉重的、面向新生活的、非常複雜的心情反映出來,很不容易,值得讚賞。

沈力

總之,作為一部報告文學,既讓移民群眾精神振奮,嚮往新生活,又有很多難以忘懷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組矛盾。而能把這些矛盾處理好,能真實生動地記錄這段歷史,並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我覺得就非常難得。祝賀沈洋、沈力寫出了這樣一部好作品,也希望我們昭通文學創作隊伍中,能夠陸續湧現報告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使報告文學這種文體在昭通得到發揚光大,記錄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圖書封面

作者簡介:夏天敏,中國作協會員,原雲南省作協副主席、昭通市文聯主席,現昭通市作協主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創作,曾在《當代》《十月》《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刊發表中短篇小說200余萬字,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名作欣賞》《中國中篇小說精選》《2001年中篇小說精品集》《中國30年改革精品集》《魯迅文學獎作品集》《新世紀獲獎小說精品大系》《小說月報獲獎作品集》等書刊選載。獲第四屆雲南省政府文學一等獎,2001年《當代》文學拉力賽總冠軍,首屆梁斌文學獎一等獎,《人民文學》“愛與和平”中篇小說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首屆綻放文學藝術成就獎。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好大一對羊》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分別獲獎。已出版長篇小說《極地邊城》、《兩個女人的古鎮》及散文集、中短篇小說集10本文學專輯。作品被譯成英文、韓文版在國外發行。

作者:夏天敏

責任編輯:李曉溪 執行編輯:呂 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