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確定2018年12項衛生計生重點任務

我省確定2018年12項衛生計生重點任務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取消“收支兩條線”

去年5月我省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西部商報記者金奉乾供圖

每日甘肅網1月18日訊 (西部商報首席記者金奉乾) 1月17日, 2018年全省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在蘭州召開。 會議提出2018年以推進健康甘肅建設和健康扶貧工程為主線, 將集中精力確保完成12項重點任務。

1.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堅持以省級50+N、市級150+N、縣級250+N、鄉級50+N為主要內容的病種分級分工制度, 嚴格執行轉診制度。 做好各級醫療機構能力評估和病種調整工作, 2018年縣級至少增加10個病種、鄉級至少增加5個病種, “兩州一縣”縣級醫療機構至少增加20個病種。 發展緊密型醫聯體, 到2018年底, 省級醫院牽頭建設3個以上緊密型專科聯盟等醫聯體, 各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城市醫療集團, 各縣市區區域內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共體。

2.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門診按人頭、住院按病種總額預付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公立醫院, 嚴格執行住院費用按60%總額預付、剩餘40%進行考核決算的支付方式, 落實醫療機構“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報。

3.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應用

制定和完善甘肅省分級診療病種臨床路徑, 進一步規範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行為, 確保醫療品質安全, 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督促醫療機構合理合規開展診療服務, 確保2018年所有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覆蓋。

4.全省公立醫院個人自負醫療費用比例控制在30%以內

全省公立醫院藥占比、個人自負醫療費用比例均控制在30%以內;二級以上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不合規醫療費用控制標準做到“一院一策”,

省級醫院總體控制在10%以內, 市縣總體控制在5%以內, 建檔立卡貧困戶控制為零。

5.落實基層運行機制改革

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公開競聘上崗和任期目標管理制度、財務預算管理制度, 全面取消“收支兩條線”, 以及在崗村醫養老保險政策和離崗村醫退養補助政策,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

6.促進基層計生隊伍轉型發展和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提升

強化計生隊伍業務培訓, 提高參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摸底調查、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教育和政策宣傳等工作能力, 分析評估全面兩孩政策效應,

推動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相關政策配套銜接。

7.實施學科能力建設專案

分別遴選7個縣級醫院、每個醫院建設2個重點專科, 遴選19個深度貧困縣醫院、每個醫院建設5個急需關鍵薄弱學科, 同步推進縣級醫院特色專科和區域醫學中心建設工作, 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在省級三級醫院分別建設1個腫瘤診療中心、1個心腦血管診療中心和1個兒童婦產醫學中心, 提升疑難雜症診治和專病專治水平。

8.加快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

全面建成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資訊平臺, 實現區域內全民健康資訊互聯互通, 有效支撐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計劃生育和綜合監管等業務協同應用。

以提升“兩州一縣”及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 整合各類遠端會診資訊系統, 啟動建設一批區域性遠端影像、心電、檢驗、病理等應用中心, 優化城鄉醫療資源配置, 提升基層服務水準。

9.開展深度貧困地區組團式整體幫扶

組織省級醫療機構對“兩州一縣”深度貧困縣開展組團式整體幫扶, 每個省級醫療機構分別支援2~3個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 到2018年末, 受援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分級診療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0年縣外就診率下降至10%以內。

10.強化貧困人口患病情況調查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開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情況調查, 對因病失能及有病得不到救治情況、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情況、因病致貧返貧等具體情況, 做到每縣、每鄉、每村、每戶情況明、底數清,在此基礎上“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幫扶。健全完善由基層計生人員、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全員參與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縣區、市州、省級不同級別的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完善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強化上門面對面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服務管理率提高到95%以上。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健康人群、有病看不了人群、看病就醫難人群、慢病患者人群和因病致殘及失能人群,分別提供有針對性、全方位、免費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健康管理,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醫難、健康管不好的問題。

11.強化健康扶貧政策宣傳

將健康扶貧宣傳工作納入計劃生育“一票否決”考核,“兩州一縣”及省定深度貧困縣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年內達到90%以上。

12.強化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省、市、縣出臺中醫藥重點專科發展規劃並投入專科發展經費,市州級中醫醫院建成3~4個省級以上、4~5個市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縣級建成2~3個市級以上、3~4個縣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專病),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綜合治療區,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做到每縣、每鄉、每村、每戶情況明、底數清,在此基礎上“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幫扶。健全完善由基層計生人員、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全員參與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縣區、市州、省級不同級別的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完善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強化上門面對面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服務管理率提高到95%以上。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健康人群、有病看不了人群、看病就醫難人群、慢病患者人群和因病致殘及失能人群,分別提供有針對性、全方位、免費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健康管理,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醫難、健康管不好的問題。

11.強化健康扶貧政策宣傳

將健康扶貧宣傳工作納入計劃生育“一票否決”考核,“兩州一縣”及省定深度貧困縣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年內達到90%以上。

12.強化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省、市、縣出臺中醫藥重點專科發展規劃並投入專科發展經費,市州級中醫醫院建成3~4個省級以上、4~5個市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縣級建成2~3個市級以上、3~4個縣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專病),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綜合治療區,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