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孤身一人在海外闖蕩的中國人,移民不是終極目標,夢想才是

隨著英國移民政策不斷收緊, 留學生想要在英國謀得職位並且移民英國的難度越來越大。

而且不僅僅是移民的難度, 一旦移民之後在異國他鄉獨自一人打拼事業也並非易事, 有時候甚至面對激烈的文化衝擊。

儘管如此,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希望移民海外, 希望在新的國家有自己的新未來, 他們以夢想之名獨闖天涯, 也收穫了自己的成就感。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 家裡有經濟基礎才選擇留學, 家裡有錢才移民海外, 對於家庭條件並不好的孩子, 這一切似乎都是奢求。

但是就是有很多不服輸的年輕人,

他們要靠自己一個人, 去海外闖一片天地。

投資移民英國的時尚買手——Listen

2010年她在英國留學, 畢業之後在家裡的資助下, 花了200萬辦理了英國投資移民。 註冊的是貿易公司, 開展的業務是——代購,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時尚買手。

從最初級的入門級奢侈品代購,

到慢慢發展為頂級奢侈品代購, listen犧牲了自己的個人時間, 經常在淩晨跟客戶溝通, 白天還要出門去各大賣場專櫃選購, 她還一直堅持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的時尚買手事業。

一位元客戶要買一條瑞士鑲鑽手錶, 收到貨之後發現沒有鑽, 就懷疑listen給她發的是假貨。 並且這位元客戶還把這個質疑拿到了國內一檔綜藝節目上。

節目中的一名自稱修表師傅的人, 指出這個表機芯是勞力士, 不鑲鑽懷疑是二手錶, 可能是返工製造的假表。

她希望大家能夠相信自己, 但是她也拿不出對方認可的證據, 事情就一直僵持不下。

listen也反思, 是因為在溝通中沒有跟店家溝通好需求, 才導致買到不符合客戶需求的表, 但是表肯定是真的, 她沒有管道造假。

7年的代購生涯,她經常半夜還在家工作,跟客戶溝通。

她現在決定思考平衡工作和個人的時間問題,尋找新的努力方向。

赴美生子產業醫生助理-Emily

在美國的Emily,26歲,從小被父親家暴。她回憶說,甚至有一次,父親拿一根很長很粗的木棍一直打她,直到木棍都折了。

她從小到大活著的目標就是:離開那個地獄一般的家庭,尋找自由。

美國是她人生的新起點。辭職後來到美國,從學生簽證開始在美國找工作,尋求機會。她一無所有,義無反顧。

獨自一人在美國打拼,她嘗盡了生活的艱辛。孤獨無助。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親人。這讓她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

當她決定開始自主創業,但是由於資金問題無法支持後續業務發展,借來的錢全部賠光,獨自在美國變得身無分文。

直到她找到自己的機遇:成為一名醫生助理,幫助赴美生子的孕婦媽媽介紹可以接收的白人醫生診所。

由於赴美生子產業的興盛,她的業務很受歡迎,也得到了很多白人醫生的認可。

短短三年時間,她在美國買房買車,並且辦理了投資移民,拿到了綠卡。過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歌劇女高音——王冰冰

中國湖南妹子王冰冰,從小立志要學音樂。

百度詞條對她的介紹是:

她自幼學習鋼琴,200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聲樂系,師從徐思甯老師;18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旅俄女中音歌唱家謝樂教授,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人民獎學金;2008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唯一保送研究生名額,並於2009年被世界最知名音樂學府之一——義大利米蘭威爾第國立音樂學院聲樂表演系錄取,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師從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Carmen Stara教授。

2012年,她在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個人碩士畢業音樂會。也是史上第一個在義大利米蘭威爾第國立音樂學院碩士畢業的中國人。

王冰冰曾在國內外多部歌劇中飾演了眾多重要角色,21歲便以歌劇《卡門》中的“米凱拉”一角成功首演於歐洲羅馬尼亞BRASOV歌劇院,受到音樂界、樂評界的關注、認可和中外聽眾的喜愛。英國《經濟時報》曾讚譽她:“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聲音靈活多變,成功塑造了劇中生動的形象。”芬蘭廣播電臺86表示:“發現了一位中國年輕有抱負的未來歌劇新星DIVA。”而《羅馬尼亞日報》則評價:“她聲音塑造的米凱拉楚楚動人,卻又飽滿、有力。”

儘管獲得了諸多讚譽,但是古典音樂的受眾範圍狹窄,而她更多時候是在歐洲各大歌劇院演出,並沒有像流行歌手一樣得到大眾的追捧,更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奔波在各種各樣演出的路上。

她的求學道路充滿艱辛,特別是家人的不理解。父母並不支援她獨自一人在義大利打拼,甚至有時候她打電話父母都故意不接,接了也是說“你不要說想家,我們是不會過去看你的。”

更為艱難的是她在義大利畢業後找工作的征途,當地的主流看法是古典音樂底蘊是屬於歐洲的,亞洲面孔通常不被歡迎,再加上偏見,她找工作碰了很多壁。

當她表現得其實已經很好,但對方還是各種貶低她的表演,實際上是嫌棄她的膚色的時候,她直接就懟回去:“如果你不想幫年輕人,或者說不想幫亞洲人,你直接跟我說就行,沒關係,有你或者沒你,我都會一直走這條路”。

她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要獨自一人飛來飛去參加各大城市的表演。而且還忙著出自己的新專輯。每年待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甚至跟朋友見面都只能在機場解決。

她說:我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聽到,中國女高音。

對於他們來說,移民不是最終目標,移民不是夢想,移民只是實現夢想的手段之一,或者過程之一。

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變換自己的生活國家,本身就是一種挑戰,與此同時,還需要付出很大代價,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最終移民並非表面那麼光鮮,國外的月亮並不比國內更圓或者更大。面臨的文化環境差異,特別是種族歧視,也是比國內環境更為嚴酷。移民在享受理想中的環境優勢的同時,也必將承受本身的缺憾。直到最後,夢想才是你堅守一份決定的動力。

相比較而言,一旦在海外過得沒那麼好,你也就很難再得到他們的音訊。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鑲嵌在時代變遷和萬千人群中的明珠,不管你如何鄙視一個人群、誤解一個人群、黑化一個人群,他們中都有不一樣的明珠,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與其關注移民與否,不如關注,實現夢想與否?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7年的代購生涯,她經常半夜還在家工作,跟客戶溝通。

她現在決定思考平衡工作和個人的時間問題,尋找新的努力方向。

赴美生子產業醫生助理-Emily

在美國的Emily,26歲,從小被父親家暴。她回憶說,甚至有一次,父親拿一根很長很粗的木棍一直打她,直到木棍都折了。

她從小到大活著的目標就是:離開那個地獄一般的家庭,尋找自由。

美國是她人生的新起點。辭職後來到美國,從學生簽證開始在美國找工作,尋求機會。她一無所有,義無反顧。

獨自一人在美國打拼,她嘗盡了生活的艱辛。孤獨無助。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親人。這讓她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

當她決定開始自主創業,但是由於資金問題無法支持後續業務發展,借來的錢全部賠光,獨自在美國變得身無分文。

直到她找到自己的機遇:成為一名醫生助理,幫助赴美生子的孕婦媽媽介紹可以接收的白人醫生診所。

由於赴美生子產業的興盛,她的業務很受歡迎,也得到了很多白人醫生的認可。

短短三年時間,她在美國買房買車,並且辦理了投資移民,拿到了綠卡。過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歌劇女高音——王冰冰

中國湖南妹子王冰冰,從小立志要學音樂。

百度詞條對她的介紹是:

她自幼學習鋼琴,200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聲樂系,師從徐思甯老師;18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旅俄女中音歌唱家謝樂教授,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人民獎學金;2008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唯一保送研究生名額,並於2009年被世界最知名音樂學府之一——義大利米蘭威爾第國立音樂學院聲樂表演系錄取,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師從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Carmen Stara教授。

2012年,她在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個人碩士畢業音樂會。也是史上第一個在義大利米蘭威爾第國立音樂學院碩士畢業的中國人。

王冰冰曾在國內外多部歌劇中飾演了眾多重要角色,21歲便以歌劇《卡門》中的“米凱拉”一角成功首演於歐洲羅馬尼亞BRASOV歌劇院,受到音樂界、樂評界的關注、認可和中外聽眾的喜愛。英國《經濟時報》曾讚譽她:“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聲音靈活多變,成功塑造了劇中生動的形象。”芬蘭廣播電臺86表示:“發現了一位中國年輕有抱負的未來歌劇新星DIVA。”而《羅馬尼亞日報》則評價:“她聲音塑造的米凱拉楚楚動人,卻又飽滿、有力。”

儘管獲得了諸多讚譽,但是古典音樂的受眾範圍狹窄,而她更多時候是在歐洲各大歌劇院演出,並沒有像流行歌手一樣得到大眾的追捧,更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奔波在各種各樣演出的路上。

她的求學道路充滿艱辛,特別是家人的不理解。父母並不支援她獨自一人在義大利打拼,甚至有時候她打電話父母都故意不接,接了也是說“你不要說想家,我們是不會過去看你的。”

更為艱難的是她在義大利畢業後找工作的征途,當地的主流看法是古典音樂底蘊是屬於歐洲的,亞洲面孔通常不被歡迎,再加上偏見,她找工作碰了很多壁。

當她表現得其實已經很好,但對方還是各種貶低她的表演,實際上是嫌棄她的膚色的時候,她直接就懟回去:“如果你不想幫年輕人,或者說不想幫亞洲人,你直接跟我說就行,沒關係,有你或者沒你,我都會一直走這條路”。

她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要獨自一人飛來飛去參加各大城市的表演。而且還忙著出自己的新專輯。每年待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甚至跟朋友見面都只能在機場解決。

她說:我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聽到,中國女高音。

對於他們來說,移民不是最終目標,移民不是夢想,移民只是實現夢想的手段之一,或者過程之一。

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變換自己的生活國家,本身就是一種挑戰,與此同時,還需要付出很大代價,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最終移民並非表面那麼光鮮,國外的月亮並不比國內更圓或者更大。面臨的文化環境差異,特別是種族歧視,也是比國內環境更為嚴酷。移民在享受理想中的環境優勢的同時,也必將承受本身的缺憾。直到最後,夢想才是你堅守一份決定的動力。

相比較而言,一旦在海外過得沒那麼好,你也就很難再得到他們的音訊。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鑲嵌在時代變遷和萬千人群中的明珠,不管你如何鄙視一個人群、誤解一個人群、黑化一個人群,他們中都有不一樣的明珠,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與其關注移民與否,不如關注,實現夢想與否?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