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浮生:治堵不是“你出力,我看著”就可以了

作者:浮生

近日, 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發佈了《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2017年度中國堵城排行榜上, 濟南再度“奪魁”。

濟南為什麼這麼堵?究其原因, 有的屬於階段性問題, 比如地鐵等交通建設過程帶來的不便, 這是城市發展的“陣痛”, 等工期結束, 情況有望得到很大改善;還有的問題則不然, 它們長期存在或反復出現, 如果不設法解決, 就會持續不斷地製造“堵點”, 而這種問題也分為兩類, 一類是當下很難改進的, 另一類是有條件、有希望改進的——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最後一類問題,

決定了城市治堵的前景。

去年, 濟南治堵不可謂不努力, 但成效不可謂不慢。 平心而論, 濟南城市路網交通的先天條件不算好, 市區南北短、東西長, 被調侃“像一根油條”, 而東西方向的主幹道少, 上下班的人流量又主要集中在東西方向, 導致長距離交通、潮汐交通特徵明顯。 這一“硬體”很難改變, 唯有在公交優先、交通管理等“軟體”上做文章。

政府發展公交優先的決心有目共睹, 如今三機動車道以上的道路都劃了公車專用道, 公交線路的覆蓋率也沒問題, 但市民仍然十分依賴駕車出行。 相關資料顯示, 2017年濟南新增機動車27.5萬, 總保有量達206.5萬, 可以停滿94個泉城廣場。 事實上, 在市區開車出行, 找停車位確實挺難的, 再加上日常堵車,

體驗實在不怎麼樣。 但即便如此, 濟南人還是愛開車, 公交出行分擔率僅為18%, 只能說明, 相對于私家車出行而言, 目前公交出行的優勢還不明顯。

一個市民想去市區某處, 即便有直達的公交線路, 但如果班次太少, 除了增加等車的時間成本, 車上擁擠, 乘車體驗也不會好;趕上高峰期, 計程車也不好打, 久而久之, 只好自己開車。 開私家車的人越多, 路越堵, 形成惡性循環。 只有當公交出行的優勢明顯了, 才能吸引更多車主放棄開車選擇綠色出行, 漸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交優先。

再看市區道路交通設計和管理的細節, 各個路口紅綠燈的設置是否科學?信號燈指示時間是否合理?……看似都是些小問題, 處理難度不會比增加公交線路班次的難度更高,

但卻可能迅速提高出行體驗和交通效率。 對這些細節的關注程度, 考驗著有關部門的工作能力。

上述問題得靠政府和交管部門著力解決。 然後呢?等問題解決了, 濟南就不會再堵了嗎?難說。 在一座機動車保有量穩步提升的城市, 一個亂闖紅燈的行人, 一個隨意變道的車主, 都可能形成一個“堵點”, 打亂更大範圍的交通節奏。 所以治堵不是“你出力, 我看著”就夠了, 除了要不斷提高道路的通行條件, 市民的規則意識也非常重要, 為此, 我們還需要更嚴格的交通執法, 以及更深入人心的規則教育和文明宣傳。

客觀地說, 隨著八車道隧道群通車、東南二環延長線通車等好消息不斷, 濟南的路網交通出行條件正在逐步改善,

預計地鐵R1線也將在兩年內開通試運營……從各項治堵舉措的力度和相關建設的時間表來看, 我們有理由期待, 在不遠的將來, 濟南有能力徹底摘掉“堵城”的帽子;在這個過程中, 每一位市民都不是旁觀者, 政府出力, 我們也出力, 方能讓那一天來得更快。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