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駐村扶貧這一年」新開嶺村:用心解困 潤物有聲

點擊標題下「留壩宣傳」可快速關注

2017年, 留壩縣選派75支駐村工作隊, 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淬火練功、實戰練兵, 努力鍛造脫貧攻堅一線“尖刀連”, 將黨旗牢牢插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一年來, 他們舍小家為大家, 披星戴月, 默默堅守在精准扶貧工作第一線, 踐行“三苦四心五農”工作法, 演繹了一個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平凡壯舉”,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貢獻了重要力量。

即日起, 留壩宣微信公眾號推出《駐村扶貧這一年》專欄, 講述駐村工作隊2017這一年的感人故事, 供大家在工作中學習借鑒。

從2017到2018,

從春花秋月到夏雨冬雪,

轉眼間,

我們駐村扶貧一年了。

時間太窄指縫太寬,

再多的艱難困苦,

都抵不過向陽花開。

宣傳扶貧政策

2017年以前的青橋驛鎮新開嶺村,

是留壩縣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小山村。

全村55戶147口人,

有貧困戶12戶27人,

群眾居住在大山深處的溝溝峁峁,

兩條腿和摩托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喝的是泥沙細菌混雜的污水,

全村沒有一座寬敞明亮的大瓦房,

甚至有的貧困戶家中連一條像樣的凳子都沒有。

入戶走訪

大多數家中只有老人,

連嬰兒都看不見。

他們看起來都很忙,

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

種地鋤草,

劈柴喂豬,

修田補路,

生火做飯

……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一對一宣講健康扶貧政策

問他們,

覺得自己最缺啥?

他們說,

我們最缺錢。

他們說的沒錯,

連年累月的付出,

到頭來卻還是一個字,

窮!

扶貧路上黨旗紅

留壩縣文廣局、縣電視臺,

幫扶新開嶺村以後,

村裡來了第一書記,

又來了駐村工作隊,

自帶被褥、乾糧,

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抓基層組織增強凝聚力,

強化宣傳統一群眾思想,

精准識別制定發展規劃,

精准施策注重分類指導,

溝通協調加強基礎設施,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鼓勵支持落實扶貧政策,

易地搬遷結合危房改造,

大病報銷不忘醫療救助。

駐村工作隊徒步進村

新開嶺村不通公路,

大家一起,

徒步進村,

翻山越嶺,

涉水渡河,

肩挑背扛,

自力更生。

住下就是一半個月。

白天田間地頭,

夜晚挑燈夜戰。

颳風下雨的天氣,

整晚都無法休息。

想要退卻,

想到全村的貧窮的面貌,

想到群眾期盼的眼神

我們又毅然啟程。

硬化入戶道路

拆舊修新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沒有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四支隊伍齊心協力,

為貧困戶做了一件件小事,

點燃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4月,制定措施,確定目標。

組織群眾建設了蔬菜產業園,

貧困戶務工收入上千元。

5月,送去500余隻雞苗,

現在已經開始出欄銷售。

6月,組織村民免費體檢,

送去的豬仔,

已經膘肥體壯。

7月,雨季來臨之前,

改造完成了兜底戶集中供養點,

他們順利搬進了新居,

8月,牽頭修建了入戶水泥路,

群眾出行不在難。

9月,幫助搶收成熟的莊稼,

開展了食用菌技術培訓,

改建的人飲工程全部投入使用,

群眾吃上了安全乾淨的自來水。

10月,拎上食用油、大米去走訪慰問,

為貧困戶送去了生活用品。

11月,訪貧問苦冬季大走訪,

群眾冷暖放心上。

12月,入戶走訪調查制定2018年規劃,

發展袋料香菇託管,

辦理椴木食用菌採伐指標,

養豬、養雞、養蜂、豬苓、獼猴桃等產業,

都得到了落實。

養殖中蜂

養殖生豬

種植蔬菜

楊慧中,

養蜂80箱,

年收入2萬餘元。

楊生春,

養豬、養雞、養蜂、務工,

收入3萬餘元。

陳得全、龍寶琴,

養豬、養雞加上護林員,

年收入超過2萬餘元。

侯鳳琴,

自主脫貧信心足,

外出務工,再加政府補助,

修起了3間大瓦房。

……

吃穿不愁,住房安全。

日子越過越有勁!

硬化後的入戶道路

幫楊貴明搬入新家

回首過去,

既有辛酸也有喜悅。

心酸的是工作隊長王成林,

因腰椎不好,整夜失眠,

依然堅持帶頭堅守崗位。

第一書記吳偉,

妻子生小孩無瑕照顧,

重擔全由老人承擔。

駐村隊員劉君傑,

家中老人半身不遂,

住院治療期間,

卻抽不出時間照顧。

……

喜的是一年來村上面貌變化大。

水和路的問題都解決了;

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外出務工和農業產業齊頭並進;

兜兜裡有了余錢,

村民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可以忘掉煩惱,

可以撫平傷痕。

更可以越過寒冬,

迎來又一個向陽花開。

2018,我們來了!

供稿:青橋驛鎮新開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王成林

編輯:呂鑫

審核:方毅君

投稿郵箱:2979508134@qq.com

想要退卻,

想到全村的貧窮的面貌,

想到群眾期盼的眼神

我們又毅然啟程。

硬化入戶道路

拆舊修新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沒有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四支隊伍齊心協力,

為貧困戶做了一件件小事,

點燃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4月,制定措施,確定目標。

組織群眾建設了蔬菜產業園,

貧困戶務工收入上千元。

5月,送去500余隻雞苗,

現在已經開始出欄銷售。

6月,組織村民免費體檢,

送去的豬仔,

已經膘肥體壯。

7月,雨季來臨之前,

改造完成了兜底戶集中供養點,

他們順利搬進了新居,

8月,牽頭修建了入戶水泥路,

群眾出行不在難。

9月,幫助搶收成熟的莊稼,

開展了食用菌技術培訓,

改建的人飲工程全部投入使用,

群眾吃上了安全乾淨的自來水。

10月,拎上食用油、大米去走訪慰問,

為貧困戶送去了生活用品。

11月,訪貧問苦冬季大走訪,

群眾冷暖放心上。

12月,入戶走訪調查制定2018年規劃,

發展袋料香菇託管,

辦理椴木食用菌採伐指標,

養豬、養雞、養蜂、豬苓、獼猴桃等產業,

都得到了落實。

養殖中蜂

養殖生豬

種植蔬菜

楊慧中,

養蜂80箱,

年收入2萬餘元。

楊生春,

養豬、養雞、養蜂、務工,

收入3萬餘元。

陳得全、龍寶琴,

養豬、養雞加上護林員,

年收入超過2萬餘元。

侯鳳琴,

自主脫貧信心足,

外出務工,再加政府補助,

修起了3間大瓦房。

……

吃穿不愁,住房安全。

日子越過越有勁!

硬化後的入戶道路

幫楊貴明搬入新家

回首過去,

既有辛酸也有喜悅。

心酸的是工作隊長王成林,

因腰椎不好,整夜失眠,

依然堅持帶頭堅守崗位。

第一書記吳偉,

妻子生小孩無瑕照顧,

重擔全由老人承擔。

駐村隊員劉君傑,

家中老人半身不遂,

住院治療期間,

卻抽不出時間照顧。

……

喜的是一年來村上面貌變化大。

水和路的問題都解決了;

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外出務工和農業產業齊頭並進;

兜兜裡有了余錢,

村民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可以忘掉煩惱,

可以撫平傷痕。

更可以越過寒冬,

迎來又一個向陽花開。

2018,我們來了!

供稿:青橋驛鎮新開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王成林

編輯:呂鑫

審核:方毅君

投稿郵箱:2979508134@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