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什麼是麻醉

什麼是麻醉, 如果是單純的麻與醉已經不能詮釋現如今的麻醉。

我想很多人對麻醉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 刮骨療傷、麻沸散的時代,

哪裡破皮了哪裡打點麻醉藥, 然後縫縫補補的。 所以常常對麻醉醫生的理解就是打麻醉針的麻師。 當我還是麻醉醫生的時候, 如果是外行的病人或家屬叫我麻醉師, 我或許還理會, 因為他們不是很瞭解麻醉, 如果是同是醫療行業的叫我麻醉師, 我向來頭都不會回, 管你是哪個主任還是院長的。

麻醉很簡單, 不就打一針嗎?真的嗎?咱們先討論下手術到底有哪些類型, 從手術類型再來看麻醉怎麼做。 通俗性語言不考慮專業術語, 專業人士勿噴。

類型一:外傷破皮, 需要手術清洗傷口再縫合傷口。

類型二:皮膚表面的手術, 如腿內外側血管曲張。

類型三:肚子裡的手術, 例如闌尾切除、膽囊切除、胃或腸切除、肝臟部分切除或移植,

以及婦科的子宮肌瘤等等。

類型四:胸腔裡的手術, 例如肺段部分切除、食管癌切除以及心臟的瓣膜置換、血管搭橋等等。

類型五:腦袋瓜上的手術, 例如膠質瘤、垂體瘤, 腦出血需要的血腫清除術等等。

類型六:類似“刮骨療傷”在骨頭上的手術, 例如四肢骨折手術、關節置換、腰椎成型等等。

類型七:例如痔瘡、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人流、DSA等等。

不要認為以上列舉的手術都是很稀缺罕見的, 闌尾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甚至很多人都切掉過, 但是動不動開胸開腦的, 哪有那麼多?白血病很罕見吧, 去你當地大醫院血液科看看, 大把的白血病人還在等床位。 舉例我市某醫院吧, 不算全市最大, 每天三五台開腦袋瓜的手術很平常, 心血管外科不是專長, 心臟每天平均就一台吧, 隔壁兄弟醫院每天十幾二十多台心臟手術, 其他的胃啊腸啊子宮什麼, 那是很平常的手術, 天天可見天天都有, 還好多台。

破皮啥的, 拿點局麻藥, 打一針, 麻麻脹脹的, 縫針也不痛了, 這不需要麻醉醫生, 這至少不能全部解釋現代的麻醉。

開腦開心臟, 那這一麻醉針打哪裡?

現如今的麻醉不是簡單的把人麻倒麻暈, 那也太簡單了, 推藥那也太簡單了, 那這技術不值錢, 一毛不值, 如果說麻藥時間算的很准就算會麻醉的話, 那基本用不了多久麻醉就能登峰造極了。 那麻醉水準高低到底體現在哪裡呢?我覺得應該是你把命交給麻醉醫生, 麻醉醫生守護你, 術後讓你還活著醒過來。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先從麻醉狀態以及麻醉風險說起吧。

麻醉狀態(這裡說說全身麻醉)。 首先先讓你睡著, 其次讓你不痛, 再次為了使你全身肌肉放鬆好讓外科醫生切開肚子時, 病人肚子不會緊繃繃的拔不開, 就得用藥把病人的肌肉弄鬆弛掉, 變得沒力氣, 那問題來了, 全身軟綿綿的, 那呼吸自然就沒了, 不會自己呼吸了, 所以就得靠在病人的氣管裡插根管子, 再用機器來幫你呼吸。 所以簡單的說, 麻醉就是鎮靜、鎮痛、肌松。

麻醉風險, 太多了, 而且不同的手術風險有區別。 先說說意外, 如果連接你呼吸的管子掉了沒發現, 病人就沒了呼吸,病人植物人甚至死亡都是可能的。如果某些麻醉藥掉了,沒輸到你血管裡,比如鎮靜藥掉了,病人有意識,聽的見,都知道,但是不能動不能呼吸,那是一種多麼可能的體驗,比如鎮靜、鎮痛藥掉了,病人不僅有意識,還能感覺到痛,但是就是動不了,那種“千刀萬剮”的體驗多可怕。如果你醒來了不完全,把你送回去的路上你又睡過去又沒了呼吸,沒發現,很可能命都丟了。這些意外都是一例例血淋淋的教訓。再說說風險,如果你是年輕健康的人,又是標準體型,排除意外,麻醉還是相對安全的多的,但是需要做手術治療的病人往往身體其他毛病也很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有些病人走不了幾步就能氣喘吁吁的,或者手術本身風險很大,例如開腦手術,出血,有時不是一滴兩滴,一攤兩攤的出,有時按桶算啊。成人血大約在4000ml左右,曾做過一個在半個多不到一個小時裡,出血將近2萬多近3萬ml,全身血換過五六遍,這時候麻醉醫生的水準就可以體現出來,能不能讓你活著下手術臺就能體現一個麻醉醫生的水準了。只有真正在問題面前才能體現水準。像麻倒、算時間這些都是小兒科的事。手術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緊急的情況,比如心臟衰竭、停止,羊水、脂肪栓塞等等,這些的處理與搶救,才能體現水準的高下,是能活與死亡的區別。當然在這些情況下,有時候也是無力回天的。所以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為什麼說外科醫生是管病的,麻醉醫生是管命的。

再說個小故事,在國外發達國家,麻醉醫生的收入要比外科醫生高,開始時有外科醫生不服,提議麻醉醫生收入不能比外科高,麻醉醫生提議,如果僅僅是打一針麻倒,可以一分不要收入,那不值錢,值錢的是守護這病人,提早預防、預知以及出了情況了,盡最大努力讓病人活著下手術臺。反觀我國麻醉醫生,原來一些小手術簡單手術,麻醉醫生是由護士來做,來輔助外科醫生,導致了我國對麻醉醫生是由護士來做的觀念一直不改。近些年,我國麻醉已經屬於一線臨床,大批人才培養,碩士博士可以說在大點醫院裡比比皆是。

病人就沒了呼吸,病人植物人甚至死亡都是可能的。如果某些麻醉藥掉了,沒輸到你血管裡,比如鎮靜藥掉了,病人有意識,聽的見,都知道,但是不能動不能呼吸,那是一種多麼可能的體驗,比如鎮靜、鎮痛藥掉了,病人不僅有意識,還能感覺到痛,但是就是動不了,那種“千刀萬剮”的體驗多可怕。如果你醒來了不完全,把你送回去的路上你又睡過去又沒了呼吸,沒發現,很可能命都丟了。這些意外都是一例例血淋淋的教訓。再說說風險,如果你是年輕健康的人,又是標準體型,排除意外,麻醉還是相對安全的多的,但是需要做手術治療的病人往往身體其他毛病也很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有些病人走不了幾步就能氣喘吁吁的,或者手術本身風險很大,例如開腦手術,出血,有時不是一滴兩滴,一攤兩攤的出,有時按桶算啊。成人血大約在4000ml左右,曾做過一個在半個多不到一個小時裡,出血將近2萬多近3萬ml,全身血換過五六遍,這時候麻醉醫生的水準就可以體現出來,能不能讓你活著下手術臺就能體現一個麻醉醫生的水準了。只有真正在問題面前才能體現水準。像麻倒、算時間這些都是小兒科的事。手術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緊急的情況,比如心臟衰竭、停止,羊水、脂肪栓塞等等,這些的處理與搶救,才能體現水準的高下,是能活與死亡的區別。當然在這些情況下,有時候也是無力回天的。所以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為什麼說外科醫生是管病的,麻醉醫生是管命的。

再說個小故事,在國外發達國家,麻醉醫生的收入要比外科醫生高,開始時有外科醫生不服,提議麻醉醫生收入不能比外科高,麻醉醫生提議,如果僅僅是打一針麻倒,可以一分不要收入,那不值錢,值錢的是守護這病人,提早預防、預知以及出了情況了,盡最大努力讓病人活著下手術臺。反觀我國麻醉醫生,原來一些小手術簡單手術,麻醉醫生是由護士來做,來輔助外科醫生,導致了我國對麻醉醫生是由護士來做的觀念一直不改。近些年,我國麻醉已經屬於一線臨床,大批人才培養,碩士博士可以說在大點醫院裡比比皆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