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資格拍滬牌怎麼辦?

2016年7月19日上海市政府頒佈了新的《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 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就是對於參加"個人客車額度"競拍的個人資格進行了重新限定, 具體要求如下

因此對於不符合上述任一條款的個人短則1年缺席拍牌, 長則終身禁拍。 這聽上去確實可怕。 此次政策修改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政府控制外來人口的大背景下而制定的。 雖然還有為了交通大整治而出臺的交通違規滿次滿分也將無法拍牌, 但是畢竟是一年多次或12分, 只要稍微小心一點開車基本上是不會觸發交通違法違規記錄滿次滿分被拒條款的。

當然名下有滬牌再拍牌被拒的人群更少了。 因此本次政策修改受影響最大的是無社保或社保不足及沒有長期居住證的外來人員群體。 有人說可以補個稅, 但是無社保或社保不足的外來人員, 99%是不可能交個稅的, 況且三年社保或者個稅的繳納必須連續, 哪怕中間斷了一個月也會前功盡棄, 從頭來過。 因此該政策已經基本堵死不符合資格的外來人群參加個人滬牌拍牌。

難道真的就必須這樣老老實實繳滿三年社保或者個稅嗎?三年的光陰, 對於改革開放中的中國,

尤其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意味著什麼嗎?3年房價漲幅已經翻天覆地, 同樣具有資源性屬性的車牌, 雖然有政府控價, 但是3年前的價格也只有現在的80%。 況且車牌是剛需, 一人一牌政策下幾無投資炒作可能, 因此越早入手成本越低, 越安全。 畢竟愈演愈烈的外牌限行政策, 使得無滬牌者誠惶誠恐, 心理壓力大過經濟壓力。

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 一定會留開一扇窗, 既然上海有個人車牌, 那與之對應的也有單位(企業)車牌(以下簡稱"公司牌")。 本次政策修改, 唯獨沒有修改公司車牌拍牌申請資格, 這就是上帝留開的窗。

有人說, 公司車牌那麼貴(比個人車牌貴一倍以上), 而且自己只是打工的因此也沒有公司, 就算去開一家公司, 也沒有實際業務支撐公司運作, 就算拿到出這麼多錢, 但是為了一張滬牌, 開一個公司, 值得這麼做嗎?值不值做, 我認為從3方面進行評判:1, 資金成本。 2, 時間成本。 3, 機會成本

1, 資金成本

下圖是近三年個人車牌與公司車牌歷史價格趨勢圖(相關資料來自于國拍官網)

上圖中不難看出, 同期的個人車牌漲幅24.4%, (91600-73600)/73600=24.4%,

同期的公司車牌漲幅57.4%, (140900-89500)/89500=57.4%

我們要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活在這麼一個好時代下, 政府出臺多種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更給予月收入在3萬元以內小微企業以免稅的政策, 註冊資本從之前的"實繳制", 變成現在的"認繳制"。通俗的講就是公司不營業可以不交稅,註冊資本自己報數,無需實際繳納驗資,加上多如牛毛的代辦註冊機構的協助下,短則半個月即可註冊一家公司,而花費僅僅幾百元。即便加上一次性銀行開戶費1000及後續每年的公司維護費用(銀行帳戶維護費+代理記帳費+公司年檢費用≈4000以內)。因此扣除三年的公司維護費,實際公司車牌漲幅(140900-89500-註冊公司500-銀行開戶1000-4000*3)/89500=43%。試問目前有哪個小額投資有如此穩定及高的收益率?而且公司車牌不限數量,理論上1家公司每個月可以拍一快公司牌,因此有投資眼光的,且有經濟實力的買家不妨考慮下。

2, 時間成本

3, 機會成本

對2017年9-12月公司車牌價格的預判

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自2016年8月接近21W的價格頂峰後,即便是價格深度回檔,也沒有跌破14W的價格底線,即便在投放額度(1778張:歷史最多)與當月參拍人數(2693人)比為66.7%的17年8月份(即3個人搶2張牌的超高中標率)也依舊守住了14W的價格紅線,而值得注意的是17年4月-8月每月的投放額度都在1600-1800張(其中每月的社會二手車退牌額度數量占當月拍賣總額度的90%),為什麼這些社會額度不在接近20W的價格拋售而偏偏選擇價格區間14-16萬之間集體拋售呢?這種反常的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能夠找到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某種行政命令干預,不得不拋!!!這很容易聯想到國家大刀闊斧的公車制度改革,改革下來的車流入市場,卸下來的車牌當然也就必須要賣掉啦。查閱相關新聞,17年底應該是公車改革大限之年,因此剩下的4個月,是抓住公牌抄底的絕佳時機,過了今年,明年如果沒有大量社會額度參與,供應量減少的話或許價格就會一飛沖天,到那時再後悔莫及,我們也幫不了你了,畢竟我們只是操盤手,幫你在低價位狙擊而不能左右大勢。

綜上所述,公司車牌看似門檻高,成本貴,但是孕育無限機會,這是政策紅利,一定要抓住。希望我此番的長篇累牘能夠解那些暫時無資格拍個人滬牌客戶的困局,喚起那些有想法客戶不忘奮鬥的初心,股市有風險,實業太難做,房產投不起,唯有小小滬牌承載著使用、投資於一體的雙重功能。那些背井離鄉,來到上海的外來人員,是什麼支撐你們在越演越烈的外牌限行政策下,依然固守在上海打拼?不就是看中在上海賺錢的機會嗎,既然車牌能有此機會,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呢?

變成現在的"認繳制"。通俗的講就是公司不營業可以不交稅,註冊資本自己報數,無需實際繳納驗資,加上多如牛毛的代辦註冊機構的協助下,短則半個月即可註冊一家公司,而花費僅僅幾百元。即便加上一次性銀行開戶費1000及後續每年的公司維護費用(銀行帳戶維護費+代理記帳費+公司年檢費用≈4000以內)。因此扣除三年的公司維護費,實際公司車牌漲幅(140900-89500-註冊公司500-銀行開戶1000-4000*3)/89500=43%。試問目前有哪個小額投資有如此穩定及高的收益率?而且公司車牌不限數量,理論上1家公司每個月可以拍一快公司牌,因此有投資眼光的,且有經濟實力的買家不妨考慮下。

2, 時間成本

3, 機會成本

對2017年9-12月公司車牌價格的預判

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自2016年8月接近21W的價格頂峰後,即便是價格深度回檔,也沒有跌破14W的價格底線,即便在投放額度(1778張:歷史最多)與當月參拍人數(2693人)比為66.7%的17年8月份(即3個人搶2張牌的超高中標率)也依舊守住了14W的價格紅線,而值得注意的是17年4月-8月每月的投放額度都在1600-1800張(其中每月的社會二手車退牌額度數量占當月拍賣總額度的90%),為什麼這些社會額度不在接近20W的價格拋售而偏偏選擇價格區間14-16萬之間集體拋售呢?這種反常的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能夠找到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某種行政命令干預,不得不拋!!!這很容易聯想到國家大刀闊斧的公車制度改革,改革下來的車流入市場,卸下來的車牌當然也就必須要賣掉啦。查閱相關新聞,17年底應該是公車改革大限之年,因此剩下的4個月,是抓住公牌抄底的絕佳時機,過了今年,明年如果沒有大量社會額度參與,供應量減少的話或許價格就會一飛沖天,到那時再後悔莫及,我們也幫不了你了,畢竟我們只是操盤手,幫你在低價位狙擊而不能左右大勢。

綜上所述,公司車牌看似門檻高,成本貴,但是孕育無限機會,這是政策紅利,一定要抓住。希望我此番的長篇累牘能夠解那些暫時無資格拍個人滬牌客戶的困局,喚起那些有想法客戶不忘奮鬥的初心,股市有風險,實業太難做,房產投不起,唯有小小滬牌承載著使用、投資於一體的雙重功能。那些背井離鄉,來到上海的外來人員,是什麼支撐你們在越演越烈的外牌限行政策下,依然固守在上海打拼?不就是看中在上海賺錢的機會嗎,既然車牌能有此機會,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