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

漢源縣隸屬四川雅安市, 位於四川省境西部偏南, 東鄰樂山市金口河區和眉山市洪雅縣, 南連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縣, 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縣和雅安市石棉縣, 北接雅安市滎經縣;全境東西長71.4千米, 南北寬70.1千米。

漢源縣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2°16′—103°00′, 北緯29°05′—29°43′之間。

2016年, 全縣幅員面積2388平方千米, 轄30個鄉鎮(5個少數民族鄉)。 漢源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冬暖夏涼, 四季分明。

2016年, 漢源縣總人口32.9萬, 其中城鎮人口3.3萬, 農村人口29.6萬;共有漢、彝、藏、回等17個民族,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 2015年, 漢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3億元,

比2014年增長7.6%。

2017年12月14日, 漢源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縣級城市。

中文名稱

漢源縣

外文名稱

Hanyuan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省雅安市

下轄地區

30個鄉鎮

政府駐地

富林鎮

電話區號

0835

郵政區碼

625300

地理位置

雅安市西南部, 大渡河中游

面 積

2388平方公里

人 口

32.9萬

方 言

四川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茶司馬、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等

火車站

漢源站

車牌代碼

川T

行政代碼

511823

歷史沿革

漢源縣古名笮都, 屬蜀國。

西元前316年, 秦滅蜀國設蜀郡, 屬蜀郡管轄。

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 漢武帝平定西南夷, 以笮都為旄牛縣置沈犁郡, 郡治旄牛。

漢武帝天漢四年(西元前97年), 撤沈犁郡入蜀郡。

東漢延光二年(123年), 旄牛縣治遷至今九襄鎮。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 改蜀郡為漢嘉郡, 旄牛縣隸之。 以後歷代在此設郡、州、縣等。

隋仁壽四年(604年), 以漢源之名於今九襄鎮置漢源縣。

元、明為黎州安撫司。

清雍正七年(1729年), 改稱清溪縣。

民國3年(1914年), 因清溪縣與貴州省的青溪縣同名同音, 複改名漢源縣。

1950年3月, 漢源解放, 縣城由清溪遷至九襄, 屬西康省雅安專區。

1952年10月, 縣政府駐地遷富林。

1955年10月, 西康省併入四川省, 漢源縣屬四川省雅安地區。

2000年12月, 雅安撤地設市, 漢源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

風景名勝

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雅安漢源縣和樂山金口河區與涼山州甘洛縣接壤部位, 總面積93.57平方公里, 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 最高峰大瓦山海拔3222米, 大峽谷最低出口處海拔僅580米。 2001年1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命名為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2002年2月在北京正式授牌。 峽谷長17千米, 最窄處20余米, 最深處2690米, 比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860米。 峽谷集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質剖面、珍稀動植物、歷史文化古跡和民族風情於一體,

是地質景觀、生態旅遊、科考、攀岩、漂流、探險的理想之地。 2005年, 大渡河峽谷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轎頂山

轎頂山

轎頂山為大相嶺山脈東段餘脈, 呈南北走向, 面積75平方千米, 頂平而寬闊, 四周懸岩絕壁, 形如轎頂。

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主峰海拔3552米, 登高俯瞰, 群山盡收眼底。 北眺峨眉雲海, 白浪翻騰, 一望無際;南觀貢嘎雪峰, 崢嶸奪目, 千山峰尖, 出露雲霧之中, 宛如雲海中小島, 風吹幻化, 千姿百態。 環顧林間, 時有獐、兔、麋鹿等野生動物出沒, 是遊人避暑勝地。

大樹龍塘山

方圓34平方千米,海拔2231米,主峰高擎,蒼崖翠壁,移步換形,峰頂俯瞰,驚魂奪魄。山麓金鐘山觀音閣始建于唐代,建昌道過往客商無不到此朝拜,現有觀音閣、大佛殿、玉皇殿等建築。西麓有溶洞3處,內寬外窄,上下3層,形如地下宮殿,岩燕常棲洞內。北坡曬經關相傳為唐僧曬書之所,大石斑駁,遺痕猶存。

佛靜山

timg.jpg

佛靜山位於雙溪鄉境內,海拔2617米,山頂建有龍佛寺,據傳西漢宣帝甘露二年(西元前53年)辟支佛誕降于漢水之濱(今富泉鄉蘭家營),乳齒碩體,經年不語,後飛升於雞冠山,覺搖拽不安,複飛此山乃安靜,佛靜之名,是其緣起,漢晉及隋為辟支道場。佛靜山龍佛寺,元明時毀於火,殘存古跡露于荒山林箐之中。

河南站與清溪峽

河南站為“南方絲綢之路”漢源段最後一個驛站,歷來達官貴人、商賈、腳夫均在此住宿。出清溪峽即進入甘洛縣境內。太平天國石達開西征先鋒賴裕新經過此峽,被清軍用滾木擂石打死於峽內深谷,遺恨千古;1935年紅軍長征過漢源,左權、劉亞樓、張愛萍率部經此搶佔大樹堡,佯攻富林鎮,掩護主力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

河西溶洞

河西溶洞位於河西鄉境內,海拔約1100米,冬暖夏涼。洞分兩進:第一進洞口,高約20米,寬約5米,縱深約30米,呈錐形。洞內空氣流通,平如砥石,四周石筍石柱林立,“金剛力士”、“簪花仙女”栩栩如生;第二進洞口,入口處為直徑約1米的圓形洞口,粟球狀石鐘乳,環繞洞門。從洞口直下,約3米許,又一洞穴,乳石縱橫,滿目玲瓏,正中有一鐘乳直立,似觀音持楊枝灑露,又有數處乳石倒懸,滴水成池,叮咚鳴響,稱為“玉盤承露”,又叫“水濺花心”。

方圓34平方千米,海拔2231米,主峰高擎,蒼崖翠壁,移步換形,峰頂俯瞰,驚魂奪魄。山麓金鐘山觀音閣始建于唐代,建昌道過往客商無不到此朝拜,現有觀音閣、大佛殿、玉皇殿等建築。西麓有溶洞3處,內寬外窄,上下3層,形如地下宮殿,岩燕常棲洞內。北坡曬經關相傳為唐僧曬書之所,大石斑駁,遺痕猶存。

佛靜山

timg.jpg

佛靜山位於雙溪鄉境內,海拔2617米,山頂建有龍佛寺,據傳西漢宣帝甘露二年(西元前53年)辟支佛誕降于漢水之濱(今富泉鄉蘭家營),乳齒碩體,經年不語,後飛升於雞冠山,覺搖拽不安,複飛此山乃安靜,佛靜之名,是其緣起,漢晉及隋為辟支道場。佛靜山龍佛寺,元明時毀於火,殘存古跡露于荒山林箐之中。

河南站與清溪峽

河南站為“南方絲綢之路”漢源段最後一個驛站,歷來達官貴人、商賈、腳夫均在此住宿。出清溪峽即進入甘洛縣境內。太平天國石達開西征先鋒賴裕新經過此峽,被清軍用滾木擂石打死於峽內深谷,遺恨千古;1935年紅軍長征過漢源,左權、劉亞樓、張愛萍率部經此搶佔大樹堡,佯攻富林鎮,掩護主力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

河西溶洞

河西溶洞位於河西鄉境內,海拔約1100米,冬暖夏涼。洞分兩進:第一進洞口,高約20米,寬約5米,縱深約30米,呈錐形。洞內空氣流通,平如砥石,四周石筍石柱林立,“金剛力士”、“簪花仙女”栩栩如生;第二進洞口,入口處為直徑約1米的圓形洞口,粟球狀石鐘乳,環繞洞門。從洞口直下,約3米許,又一洞穴,乳石縱橫,滿目玲瓏,正中有一鐘乳直立,似觀音持楊枝灑露,又有數處乳石倒懸,滴水成池,叮咚鳴響,稱為“玉盤承露”,又叫“水濺花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