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2017這10件事告訴你,有種“深圳力量” 叫文化自信!

要問深圳人有多幸福?

看看我們業餘生活有多豐富就知道了!

剛看完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國設計大展

緊接著就是“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時裝周

還有水墨畫雙年展、流行音樂節......

一場場文化盛宴簡直停不下來!

文化已成為深圳的核心競爭力

這些可圈可點的文化成果

成為了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 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2017年是《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全面發力、成果豐碩的一年。 在這一年, 深圳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三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首次發佈城市文化菜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齊飛、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文化創新指揮棒下的文化交響曲,

氣勢恢宏、動人心弦。

在日前舉行的市委宣傳部2017年度工作總結會上,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表示, 實施2020方案的“初衷”, 就是要秉持傳承和創新的精神, 補短板、強弱項, 打基礎、謀長遠, 打造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時光荏苒, 效果顯現。 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唯有通過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才能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當我們回眸2017年時, 哪些事件可躋身“2017年深圳宣傳文化十件大事”?這些事, 需要有能見度、有影響力, 需要在市民中有口碑、有分量, 需要對城市發展有促進、有貢獻。 綜合上述因素, 今天, 讀特推出宣傳文化十件大事盤點, 敬請關注, 在一起回望中, 感受城市最美的文化風景線。

01

迎接、宣傳、貫徹十九大“主線”貫穿深圳宣傳文化工作全年, 宣傳文化戰線多管齊下, 為十九大精神在深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營造良好氛圍, 凝神聚力。

2017年, 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

2017年年初的深圳宣傳思想工作會提出, 深圳宣傳文化系統將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主線,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這一年, 深圳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 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領發展。

▪ 出臺《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工作方案》, 在全市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 市委中心組2017年共開展集中學習34次, 市委抽調高規格理論骨幹力量組成市委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 開展基層宣講活動272場, 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網路;

▪ 以空前力度開展社會宣傳, 設計了十九大公益廣告28款102幅畫面, 在全市各區、海陸空鐵、東西南北中進行全方位宣傳;

▪ 在全國媒體中率先啟動迎十九大宣傳, 開設《勇當尖兵 再創新局》《中國夢 深圳行》等專欄, 在大會期間共開設專欄30多個,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5周年之際開展“牢記囑託這五年”專項宣傳, 12月7日, 深圳特區報頭版推出近2萬字長篇述評《偉大旗幟指引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邁入新時代——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五周年之際》;

▪ 十九大網路宣傳紅紅火火, 推出宣傳作品3442篇(條), 推送重點稿件64篇次, 總閱讀量近3.1億人次;

▪ 十九大精神宣講工作行動快、規模大、效果好, 舉行宣講249場,

受眾125000人次;

▪ 第九屆深圳學術年會以“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為主題,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推動社科事業發展;

▪ 圍繞迎接黨的十九大組織創作歌曲《嚮往》, 舉辦《人民的心聲》、《夢的築路石》音樂會以及優秀美術作品展等活動, 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

02

深圳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彙聚了一座城市的共同努力, 成為全體市民的共有榮耀。

2017年11月14日, 是深圳特區發展史上又一個值得銘記的好日子。

這一天, 中央文明辦公佈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深圳榜上有名, 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 是國內城市綜合評比中的最高榮譽, 也是城市競爭中最具價值的“金字招牌”。 “五連冠”的榮耀,是對深圳城市文明的最大褒獎,彰顯了深圳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中的協調發展,彰顯了深圳青春之城的新氣象、新風尚、新變化、新活力。

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一座城市的努力,每個市民的榮耀。在第五屆文明城市創建中,深圳市幾套班子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一把手”身先士卒的堅決行動力,激發了全市上下的昂揚士氣和十足幹勁;各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展示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強大執行力;新聞媒體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釋放出“文明之聲無所不在”的強大輻射力;廣大市民熱情參與、踐行文明,迸發出“文明大廈你我共建”的強大回應力。

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的消息一發佈,市民網友紛紛留言,為深圳贏得這一榮譽而倍感自豪——“為文明深圳點贊”“生活在深圳真是太幸福太自豪了”“實至名歸,熱烈祝賀深圳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市文明辦委託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開展的文明城市問卷調查中,99.3%的市民表示支持深圳參評全國文明城市,95.9%的市民對我市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成效感到滿意。

03

深圳首發城市文化菜單,成為國內城市裡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讓市民盡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豐富文化生活。

2017年5月16日,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發佈。

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是深圳文化建設史上一件大事,既是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的創新舉措,也是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同時是提升深圳國際化形象的必然選擇。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忠介紹,建立和發佈“深圳城市文化功能表”是最受市民群眾和中外訪客歡迎的一項文化創意。“2020方案”明確提出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杆的文化品牌體系,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是城市定位所需、文化發展所需、市民生活所需,同時還有一個期許,就是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文化功能表,“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這份具有“中國風格、深圳特色”又不失“世界色彩、國際風範”的文化功能表,共收錄了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28項,涵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科技創新、體育休閒等類別。其中,大部分活動都由國家級或國際權威專業機構主辦或授權,不少活動代表了我國這一領域的最高水準,是可以代表深圳國際化城市形象的“文化大餐”,讓不同口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那幾道菜。

1月有新春“關愛行動”、WTA深圳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國設計大展,2月有創意設計新銳獎、深圳國際魔術節,3月有“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時裝周、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4月有深圳設計周、深圳灣颶風——流行音樂節……還有文博會、中國圖片大賽、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高交會、國際科技影視周、讀書月、創意十二月、深圳國際馬拉松賽……精彩不斷,美不勝收。

梅蘭竹菊國樂六大家專場音樂會,演奏葉小鋼的作品《光明行》。

隨著文化功能表的發佈,人們又多了一個愛上深圳的理由——愛深圳,愛她一年12個月裡輪番上演的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妙不可言。相約鵬城,共赴美好的文化之約!

04

深圳3件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14部作品獲評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居全省第一。

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舉行,深圳不負眾望,再創佳績——深圳原創歌曲《嚮往》《愛國之戀》、廣播劇《羅湖橋》共三件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

其中,歌曲《嚮往》生動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和人格魅力;歌曲《愛國之戀》,是一首唱給祖國的情歌,真摯、純粹,娓娓道來,唱出了深圳人民對祖國母親最深沉的愛戀;廣播劇《羅湖橋》以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最具標誌性和影響力的通關口岸——羅湖橋為題,以一張寄託親情和希望的“全家福”為線索,描述了一家人在歷史浪潮下幾經離散,最終受益於改革開放時代福祉,了卻夙願的動人故事。

2017年,深圳還有14部作品獲評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居全省第一。獲獎作品包括《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等4部電影,《好大一個家》等3部電視劇,《正義紅師》等2部電視動畫片,《嚮往》等2首歌曲,《羅湖橋》等2部廣播劇,以及報告文學《大國商幫——承載近代中國轉型之重的粵商群體》,可謂碩果累累。

市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公佈了一組資料:從2011年第六次文代會以來,各文藝家協會會員共獲全國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740項,全省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799項,國際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358項,盡展“深圳文藝”的力量。

05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吹響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號角,“文藝深軍”砥礪前行駛上新征程。

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動員會。

2017年9月底,《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獲得市委常委會、市委深改組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出臺實施。11月10日,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動員會舉行,正式吹響我市新一輪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號角。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是深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的又一嶄新成果。

自2006年進行文藝院團改革以來,深圳文藝工作總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目前仍存在明顯短板,主要表現為“缺隊伍、缺人才、缺作品、缺影響”,與深圳的城市地位和發展定位不相匹配。文藝院團新一輪的改革方案從2015年起開始醞釀,歷時兩年,由市領導帶隊先後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先進城市實地考察學習,經反復醞釀,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數易其稿。深化文藝院團改革,既是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新要求,也是深圳文藝院團創新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改革,深圳將努力改變目前文藝院團力量較弱、管理體制不夠順暢、文藝院團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等問題。

06 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成功舉辦,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元國際知名藝術家在深圳譜寫“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篇,奏響深圳對外文化交流的五彩華章。

2017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之“國際爵士之夜”在市少年宮劇場奏響,由中國爵士薩克斯演奏家李高陽領銜的中美歐爵士名家樂隊與波蘭VOLOSI爵士樂隊連袂演奏,中西兩種風格的爵士音樂,從各自不同角度闡釋了對“一帶一路”的理解與展望。

2017年3月25日晚,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波蘭、哈薩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與深圳交響樂團組成“一帶一路”節日交響樂團,共譜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諧共生、和睦共融的華章。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為音樂季發來祝詞。祝詞表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3月25日晚,2017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上演。演出結束後,指揮、歌唱家、演奏家手牽手向觀眾致謝,觀眾報以雷鳴般掌聲。

首屆音樂季以“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為主題,在近一個月的音樂季裡,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12個藝術團體的700多位中外藝術家,為深圳觀眾帶來了16場各具特色的國際精品演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發來賀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班德林評價,“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不僅連接起歷史與現在,更通向遙遠的未來。”

“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於城市而言,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在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上的一種文化擔當。于市民而言,這個閃閃發光的國際文化品牌,讓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奧地利維也納交響樂團、立陶宛國家室內樂團等國際一流樂隊的精彩演出,享受文化大餐。

07

第十三屆文博會實際成交額2240.848億元,同比增長10.28%,堅持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彰顯“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風采。

文博會1號館福田展區,世界模特小姐國際組織機構的展位元格外吸引眼球,往屆的獲獎模特走上T台一展風采。

2017年5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圓滿落幕,為期五天的展會取得實際成交額2240.848億元,同比增長10.28%。

第十三屆文博會以迎接黨的十九大為主線,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堅持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在辦展規模、品質效益和影響力等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本屆文博會除深圳會展中心10.5萬平方米的主展館外,還在全市範圍內設立了68個分會場,共吸引2302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其中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個海外單位參展,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多名海外採購商參加文博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成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全國文化領域的一大亮點。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視察主展館,對文博會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起到的積極作用表示贊許。

5月11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各個場館人頭湧動,諮詢、洽談、觀展氛圍濃烈。

“文牽一帶”看文化產業新成就,“博匯絲路”助中國文化走出去。經過十多年發展,文博會已成為深圳文化的一張名片、中國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而文博會及其分會場的蓬勃發展,也有力推動了深圳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據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1576億元,增長15.1%,占全市GDP比重達10.2%。多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深圳文交所已聚集掛牌專案1500多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投資42個專案,投資額達38億元。

08 中央媒體聚焦深圳新發展,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聞聯播》關於深圳的發稿量再創新高,奏響深圳強音,“引領式創新”成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新標籤。

這是新華社對創新深圳的一次全方位聚焦——從2017年11月26日開始,先後播發了《走向未來的學習——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跡”》、《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座標》、《善學者贏!感受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跡”》、《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洋學霸”深圳淘“金”記》、《深圳,是一種世界文化》等11篇稿件,從世界城市座標的角度解碼“深圳奇跡”,透過深圳這座中國改革開放橋頭堡的點滴變化,折射出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呈現出的全新面貌。

深圳灣畔的創新總部基地,創新型企業加速雲集,正在上演新的“深圳速度”。

記者體驗深圳灣創客研發的模擬飛行器。

2017年,中央媒體多次聚焦深圳,其中,人民日報發稿53條,新華社發稿1210餘篇,《新聞聯播》發稿85條,數量創了新高。中央媒體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中,全方位報導了深圳過去5年的新變化新進展新成就,奏響了“深圳強音”。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7月21日和9月20日各播發了3分鐘專題報導《深圳:天更藍地更綠 美麗發展共贏》《深圳前海:一張白紙畫出最美圖畫》,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不僅有全方位展示,還有重點聚焦,為深圳樹立了“引領式創新”的城市形象。中央媒體重點宣傳了深圳的源頭創新、自主創新,人民日報更是刊發了長篇文章《創新不停步 深圳再加速》和頭版專題《創新,深圳的靈魂》,“引領式創新”成為中央主要媒體對深圳報導的關鍵字,成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新標籤。

09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政務新媒體對重點民生部門實現100%覆蓋。

2017年,深圳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發行集團深化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深圳廣電集團完成集團新媒體平臺“壹深圳”用戶端改版升級,增加線上聽廣播、直播等功能,發展“壹深圳號”;深圳出版發行集團開發的全民閱讀APP榮獲2017年中國數位出版創新論壇數位出版創新獎。

2017年6月26日,深圳新聞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掛牌“新三板”,成為廣東省第一家依託傳統報業集團登陸資本市場的媒體公司。深新傳媒的掛牌上市,是深圳媒體融合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10 第十八屆深圳讀書月成功舉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提出的“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取得實質性突破。

元旦假日期間,來中心書城閱讀的人絡繹不絕,很多是一家老小齊聚書城。看書購書成為深圳人節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2017年11月,第十八屆深圳讀書月順利舉辦。本屆讀書月緊扣“新時代 新閱讀”的年度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創新、內容豐富的閱讀文化活動,其中,重點主題活動58項,一般主題活動777項,吸引逾1000萬人次參與。經歷“成人禮”的深圳讀書月煥發新的光彩,增添新的內涵,躍上新的高度,推動深圳全民閱讀凝聚新力量、開拓新格局、書寫新篇章,不斷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本屆讀書月恰逢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不久,讀書月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為首要任務,組織開展了“十九大精神主題書展”等專場活動,推動全市學習熱情持續高漲。同時,讀書月堅持“閱讀永恆、載體創新”理念,發佈了全國第一份基於使用者細分的全民數位閱讀報告城市樣本,傳統閱讀與數位閱讀活動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城市濃郁的閱讀氛圍。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提出,加快書城和配套基地等規劃建設,支援建設創意特色書吧,基本形成“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格局。2017年,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全力構建以大書城與小書吧相呼應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全民閱讀設施體系,書城書吧建設又有新突破。9月28日,深圳書城龍華城舉行開工儀式,龍華書城總投資約6億元,是集團旗下第6代書城文化綜合體,預計2019年11月深圳讀書月期間正式開業。一年來,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加快推進原特區外書城、異地書城、書吧建設,在建書城項目3個,規劃書城專案7個,已建成運營書吧34家。在紙質圖書、傳統閱讀日漸式微的當下,簡閱書吧秉承“書店不僅僅有書”的理念,提倡簡單生活,自在閱讀,打造以閱讀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受到市民喜愛。

“五連冠”的榮耀,是對深圳城市文明的最大褒獎,彰顯了深圳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中的協調發展,彰顯了深圳青春之城的新氣象、新風尚、新變化、新活力。

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一座城市的努力,每個市民的榮耀。在第五屆文明城市創建中,深圳市幾套班子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一把手”身先士卒的堅決行動力,激發了全市上下的昂揚士氣和十足幹勁;各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展示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強大執行力;新聞媒體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釋放出“文明之聲無所不在”的強大輻射力;廣大市民熱情參與、踐行文明,迸發出“文明大廈你我共建”的強大回應力。

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的消息一發佈,市民網友紛紛留言,為深圳贏得這一榮譽而倍感自豪——“為文明深圳點贊”“生活在深圳真是太幸福太自豪了”“實至名歸,熱烈祝賀深圳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市文明辦委託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開展的文明城市問卷調查中,99.3%的市民表示支持深圳參評全國文明城市,95.9%的市民對我市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成效感到滿意。

03

深圳首發城市文化菜單,成為國內城市裡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讓市民盡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豐富文化生活。

2017年5月16日,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發佈。

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是深圳文化建設史上一件大事,既是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的創新舉措,也是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同時是提升深圳國際化形象的必然選擇。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忠介紹,建立和發佈“深圳城市文化功能表”是最受市民群眾和中外訪客歡迎的一項文化創意。“2020方案”明確提出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杆的文化品牌體系,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建立城市文化功能表,是城市定位所需、文化發展所需、市民生活所需,同時還有一個期許,就是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文化功能表,“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這份具有“中國風格、深圳特色”又不失“世界色彩、國際風範”的文化功能表,共收錄了國際化、標誌性的品牌文化活動28項,涵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科技創新、體育休閒等類別。其中,大部分活動都由國家級或國際權威專業機構主辦或授權,不少活動代表了我國這一領域的最高水準,是可以代表深圳國際化城市形象的“文化大餐”,讓不同口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那幾道菜。

1月有新春“關愛行動”、WTA深圳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國設計大展,2月有創意設計新銳獎、深圳國際魔術節,3月有“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時裝周、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4月有深圳設計周、深圳灣颶風——流行音樂節……還有文博會、中國圖片大賽、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高交會、國際科技影視周、讀書月、創意十二月、深圳國際馬拉松賽……精彩不斷,美不勝收。

梅蘭竹菊國樂六大家專場音樂會,演奏葉小鋼的作品《光明行》。

隨著文化功能表的發佈,人們又多了一個愛上深圳的理由——愛深圳,愛她一年12個月裡輪番上演的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妙不可言。相約鵬城,共赴美好的文化之約!

04

深圳3件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14部作品獲評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居全省第一。

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舉行,深圳不負眾望,再創佳績——深圳原創歌曲《嚮往》《愛國之戀》、廣播劇《羅湖橋》共三件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

其中,歌曲《嚮往》生動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和人格魅力;歌曲《愛國之戀》,是一首唱給祖國的情歌,真摯、純粹,娓娓道來,唱出了深圳人民對祖國母親最深沉的愛戀;廣播劇《羅湖橋》以中國改革開放史上最具標誌性和影響力的通關口岸——羅湖橋為題,以一張寄託親情和希望的“全家福”為線索,描述了一家人在歷史浪潮下幾經離散,最終受益於改革開放時代福祉,了卻夙願的動人故事。

2017年,深圳還有14部作品獲評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居全省第一。獲獎作品包括《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等4部電影,《好大一個家》等3部電視劇,《正義紅師》等2部電視動畫片,《嚮往》等2首歌曲,《羅湖橋》等2部廣播劇,以及報告文學《大國商幫——承載近代中國轉型之重的粵商群體》,可謂碩果累累。

市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公佈了一組資料:從2011年第六次文代會以來,各文藝家協會會員共獲全國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740項,全省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799項,國際性文藝獎(含入選入展)358項,盡展“深圳文藝”的力量。

05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吹響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號角,“文藝深軍”砥礪前行駛上新征程。

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動員會。

2017年9月底,《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獲得市委常委會、市委深改組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出臺實施。11月10日,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動員會舉行,正式吹響我市新一輪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號角。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是深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的又一嶄新成果。

自2006年進行文藝院團改革以來,深圳文藝工作總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目前仍存在明顯短板,主要表現為“缺隊伍、缺人才、缺作品、缺影響”,與深圳的城市地位和發展定位不相匹配。文藝院團新一輪的改革方案從2015年起開始醞釀,歷時兩年,由市領導帶隊先後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先進城市實地考察學習,經反復醞釀,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數易其稿。深化文藝院團改革,既是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新要求,也是深圳文藝院團創新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改革,深圳將努力改變目前文藝院團力量較弱、管理體制不夠順暢、文藝院團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等問題。

06 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成功舉辦,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元國際知名藝術家在深圳譜寫“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篇,奏響深圳對外文化交流的五彩華章。

2017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之“國際爵士之夜”在市少年宮劇場奏響,由中國爵士薩克斯演奏家李高陽領銜的中美歐爵士名家樂隊與波蘭VOLOSI爵士樂隊連袂演奏,中西兩種風格的爵士音樂,從各自不同角度闡釋了對“一帶一路”的理解與展望。

2017年3月25日晚,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波蘭、哈薩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與深圳交響樂團組成“一帶一路”節日交響樂團,共譜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諧共生、和睦共融的華章。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為音樂季發來祝詞。祝詞表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3月25日晚,2017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上演。演出結束後,指揮、歌唱家、演奏家手牽手向觀眾致謝,觀眾報以雷鳴般掌聲。

首屆音樂季以“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為主題,在近一個月的音樂季裡,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12個藝術團體的700多位中外藝術家,為深圳觀眾帶來了16場各具特色的國際精品演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發來賀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班德林評價,“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不僅連接起歷史與現在,更通向遙遠的未來。”

“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於城市而言,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在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上的一種文化擔當。于市民而言,這個閃閃發光的國際文化品牌,讓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奧地利維也納交響樂團、立陶宛國家室內樂團等國際一流樂隊的精彩演出,享受文化大餐。

07

第十三屆文博會實際成交額2240.848億元,同比增長10.28%,堅持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彰顯“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風采。

文博會1號館福田展區,世界模特小姐國際組織機構的展位元格外吸引眼球,往屆的獲獎模特走上T台一展風采。

2017年5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圓滿落幕,為期五天的展會取得實際成交額2240.848億元,同比增長10.28%。

第十三屆文博會以迎接黨的十九大為主線,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堅持走品質型內涵式發展道路,在辦展規模、品質效益和影響力等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本屆文博會除深圳會展中心10.5萬平方米的主展館外,還在全市範圍內設立了68個分會場,共吸引2302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其中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個海外單位參展,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多名海外採購商參加文博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成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全國文化領域的一大亮點。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視察主展館,對文博會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起到的積極作用表示贊許。

5月11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各個場館人頭湧動,諮詢、洽談、觀展氛圍濃烈。

“文牽一帶”看文化產業新成就,“博匯絲路”助中國文化走出去。經過十多年發展,文博會已成為深圳文化的一張名片、中國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而文博會及其分會場的蓬勃發展,也有力推動了深圳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據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1576億元,增長15.1%,占全市GDP比重達10.2%。多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深圳文交所已聚集掛牌專案1500多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投資42個專案,投資額達38億元。

08 中央媒體聚焦深圳新發展,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聞聯播》關於深圳的發稿量再創新高,奏響深圳強音,“引領式創新”成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新標籤。

這是新華社對創新深圳的一次全方位聚焦——從2017年11月26日開始,先後播發了《走向未來的學習——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跡”》、《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座標》、《善學者贏!感受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跡”》、《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洋學霸”深圳淘“金”記》、《深圳,是一種世界文化》等11篇稿件,從世界城市座標的角度解碼“深圳奇跡”,透過深圳這座中國改革開放橋頭堡的點滴變化,折射出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呈現出的全新面貌。

深圳灣畔的創新總部基地,創新型企業加速雲集,正在上演新的“深圳速度”。

記者體驗深圳灣創客研發的模擬飛行器。

2017年,中央媒體多次聚焦深圳,其中,人民日報發稿53條,新華社發稿1210餘篇,《新聞聯播》發稿85條,數量創了新高。中央媒體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中,全方位報導了深圳過去5年的新變化新進展新成就,奏響了“深圳強音”。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7月21日和9月20日各播發了3分鐘專題報導《深圳:天更藍地更綠 美麗發展共贏》《深圳前海:一張白紙畫出最美圖畫》,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不僅有全方位展示,還有重點聚焦,為深圳樹立了“引領式創新”的城市形象。中央媒體重點宣傳了深圳的源頭創新、自主創新,人民日報更是刊發了長篇文章《創新不停步 深圳再加速》和頭版專題《創新,深圳的靈魂》,“引領式創新”成為中央主要媒體對深圳報導的關鍵字,成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新標籤。

09 深圳三大國有文化集團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政務新媒體對重點民生部門實現100%覆蓋。

2017年,深圳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發行集團深化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深圳廣電集團完成集團新媒體平臺“壹深圳”用戶端改版升級,增加線上聽廣播、直播等功能,發展“壹深圳號”;深圳出版發行集團開發的全民閱讀APP榮獲2017年中國數位出版創新論壇數位出版創新獎。

2017年6月26日,深圳新聞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掛牌“新三板”,成為廣東省第一家依託傳統報業集團登陸資本市場的媒體公司。深新傳媒的掛牌上市,是深圳媒體融合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10 第十八屆深圳讀書月成功舉辦,“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提出的“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取得實質性突破。

元旦假日期間,來中心書城閱讀的人絡繹不絕,很多是一家老小齊聚書城。看書購書成為深圳人節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2017年11月,第十八屆深圳讀書月順利舉辦。本屆讀書月緊扣“新時代 新閱讀”的年度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創新、內容豐富的閱讀文化活動,其中,重點主題活動58項,一般主題活動777項,吸引逾1000萬人次參與。經歷“成人禮”的深圳讀書月煥發新的光彩,增添新的內涵,躍上新的高度,推動深圳全民閱讀凝聚新力量、開拓新格局、書寫新篇章,不斷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本屆讀書月恰逢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不久,讀書月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為首要任務,組織開展了“十九大精神主題書展”等專場活動,推動全市學習熱情持續高漲。同時,讀書月堅持“閱讀永恆、載體創新”理念,發佈了全國第一份基於使用者細分的全民數位閱讀報告城市樣本,傳統閱讀與數位閱讀活動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城市濃郁的閱讀氛圍。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提出,加快書城和配套基地等規劃建設,支援建設創意特色書吧,基本形成“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格局。2017年,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全力構建以大書城與小書吧相呼應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全民閱讀設施體系,書城書吧建設又有新突破。9月28日,深圳書城龍華城舉行開工儀式,龍華書城總投資約6億元,是集團旗下第6代書城文化綜合體,預計2019年11月深圳讀書月期間正式開業。一年來,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加快推進原特區外書城、異地書城、書吧建設,在建書城項目3個,規劃書城專案7個,已建成運營書吧34家。在紙質圖書、傳統閱讀日漸式微的當下,簡閱書吧秉承“書店不僅僅有書”的理念,提倡簡單生活,自在閱讀,打造以閱讀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受到市民喜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