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問西東》:生命的堅持 並非你一個人的故事

文/佛慧法師

《無問西東》是這段時間看的最糾結的電影, 沒有之一。

這種糾結就是因為他太真實了!

不管導演把時代背景推到何處,

也不論影片中四個年輕人的煩惱是來自哪裡, 都可以被真實地貫徹到每一個人的對未來的迷茫與抉擇中, 而在這種相互的交錯中, 他們的生命互相融攝、相互影響、相互增上, 成為了一個有力的因果的迴圈。

佛教對於生命的相互因緣有著諸多解釋, 多數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上去安立生命的輪回, 但是真正的因果卻非一個人的獨角戲, 因果的相續有著起源、影響乃至於接力。

先講一講幾個年輕人的糾結。

他們生存在不同的時代, 他們的生活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多的關聯, 他們所想到的只有當前的困境。

吳嶺瀾糾結于文科理科的選擇, 最後他選擇了文科, 並任教于西南聯合大學。 因緣巧合下, 他救了沈光耀。

沈光耀因此而立志成為一名飛行員, 並在每次飛行時候, 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 這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叫陳鵬的孤兒。

陳鵬所在的年代已然是個和平時代, 他對王敏佳義無反顧。

這也在側面使得自己的情敵李想支邊救了一個叫張果果的孩子。

張果果救助了一個四胞胎的貧困家庭。

故事簡單, 敘事結構卻複雜。

從一開始的各自獨立到後半段的相互銜接, 將因緣條件下的交互顯現得淋漓盡致的同時, 還從“悲智行願”的四個方面傳遞了遵從內心光明、用於堅守的正能量。

其實, 我們生活的環境比之影片更為複雜, 我們每一天也面臨著各種不同的抉擇, 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這個看似與佛法無關的問題, 不如讓影片來回答。

吳嶺瀾明白生存的意義比之生存的現實更重要, 他明白“智”才是生命的主旋律;

沈光耀推己及人,深切地愛著自己的母親,所以不想讓別人失去自己的母親,他毅然參軍守護這個偉大的祖國,他對眾人的“悲”心造就了祖國的勝利;

陳鵬的愛是對王敏佳的愛,而非對王敏佳的容貌,他的愛是發自內心,也是包容著別人的心的,他的堅定不移是“願”,是堅持的動力,也是成功的基石;

張果果則勇於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每一個人,幫助他人的善良是自己的財富,不該被社會的負面所侵襲,他的不悔之“行”是改變了社會誤解的根本原因。

他們的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但無一例外地建立在對他人的熱愛和保護之上。

佛陀八萬四千法門,不出此“悲、智、行、願”,一切因緣的成就不離這份對於本心的堅持,而一切修行的成就自然更離不開對自性光明的堅守。

唯識宗認為,器世間的顯現來自于眾生內心種子的因緣力。換而言之,這個世界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特質,來源於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如果沒有影片中主人公不斷對自心、信念的堅持,便沒有一次又一次善法的顯現,更不會在最後的時候,溫暖到整個社會。

如果佛法失去了“悲智行願”中的任何一份善因緣,或者讓是我們不再堅持對自性光明的信任,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會走入另一個可能。

所以,不要再去思考,我們做得善功德是否有意義?也不要思考,修學佛法應該怎麼才能更進步?更加不要思考,慈悲的修行能否改變別人的誤解?

這些不重要,關鍵是你在堅持本心、自信本性的過程中,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會承續善種子,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改變的也許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整個社會。

不論如何,這些美好的內心的“悲智行願”,都在向著越來越光明的方向發展。

最後提一下“無問西東”,都知道這四個字出於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可是,無問西東只是一個結局,問題的關鍵在於“立德立言”。

你的品德,你的言行,只有與真心本性相應的時候,才值得每一個人去傳遞,那時的你才可以“無問西東”、天地翱翔。

因此,比之這句歌詞,我更喜歡清華校歌的另一句,“新舊合冶,殊途同歸,肴核仁義,聞道日肥”。

身為凡夫,我們逃不開抉擇與動搖,所有的“無問西東”的堅定,還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聞道日肥”。

願每個人都在“悲智行願”精勤行道,也願此善法功德世代傳遞,“無問西東”。

他明白“智”才是生命的主旋律;

沈光耀推己及人,深切地愛著自己的母親,所以不想讓別人失去自己的母親,他毅然參軍守護這個偉大的祖國,他對眾人的“悲”心造就了祖國的勝利;

陳鵬的愛是對王敏佳的愛,而非對王敏佳的容貌,他的愛是發自內心,也是包容著別人的心的,他的堅定不移是“願”,是堅持的動力,也是成功的基石;

張果果則勇於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每一個人,幫助他人的善良是自己的財富,不該被社會的負面所侵襲,他的不悔之“行”是改變了社會誤解的根本原因。

他們的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但無一例外地建立在對他人的熱愛和保護之上。

佛陀八萬四千法門,不出此“悲、智、行、願”,一切因緣的成就不離這份對於本心的堅持,而一切修行的成就自然更離不開對自性光明的堅守。

唯識宗認為,器世間的顯現來自于眾生內心種子的因緣力。換而言之,這個世界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特質,來源於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如果沒有影片中主人公不斷對自心、信念的堅持,便沒有一次又一次善法的顯現,更不會在最後的時候,溫暖到整個社會。

如果佛法失去了“悲智行願”中的任何一份善因緣,或者讓是我們不再堅持對自性光明的信任,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會走入另一個可能。

所以,不要再去思考,我們做得善功德是否有意義?也不要思考,修學佛法應該怎麼才能更進步?更加不要思考,慈悲的修行能否改變別人的誤解?

這些不重要,關鍵是你在堅持本心、自信本性的過程中,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會承續善種子,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改變的也許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整個社會。

不論如何,這些美好的內心的“悲智行願”,都在向著越來越光明的方向發展。

最後提一下“無問西東”,都知道這四個字出於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可是,無問西東只是一個結局,問題的關鍵在於“立德立言”。

你的品德,你的言行,只有與真心本性相應的時候,才值得每一個人去傳遞,那時的你才可以“無問西東”、天地翱翔。

因此,比之這句歌詞,我更喜歡清華校歌的另一句,“新舊合冶,殊途同歸,肴核仁義,聞道日肥”。

身為凡夫,我們逃不開抉擇與動搖,所有的“無問西東”的堅定,還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聞道日肥”。

願每個人都在“悲智行願”精勤行道,也願此善法功德世代傳遞,“無問西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