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名中藥企業屢上黑榜!誰給了他們放飛自我的膽量?

2017年,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共發佈46次藥品不合格資訊, 涉及5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的超千批次藥品。 近日, 有媒體梳理發現, 其中近半數為中藥飲片類不合格資訊, 占比為65.98%。 在藥品抽檢不合格名單中, 國藥控股上榜18次, 雲南白藥集團上榜3次, 康美藥業、哈藥集團等知名藥品生產企業也在2017年登上品質黑榜。 在2017年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的所有檢查中, 中藥飲品竟佔據了黑名單的一半, 甚至不少還出自百年老字型大小藥企。

中藥飲片的問題大家並不陌生:有染色增重的, 有注水摻雜的, 有炮製假貨的……這些跟路邊攤或小作坊並沒有兩樣。 但問題是, 端掉一個小作坊容易, 老字型大小出問題有沒有受到處罰?屢上黑榜的這些企業, 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些問題, 才是破掉“屢字訣”的關鍵。

養生保健是剛需。 《2017年中藥飲片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 2006年~2016年, 中藥飲片平均增速達26.25%,

領先行業增長。 拿兩登品質黑榜的康美藥業中藥飲片業務來說, 2017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5.81%, 達27億元。 資訊不對稱之下, 選擇信任“大品牌必有大擔當”的常識邏輯, 恐怕也是別無選擇的選擇了。

怕就怕藥品生產企業也深諳這個道理。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佈的《2016年度藥品檢查報告》顯示, 在藥品GMP飛行檢查中, 中藥和生化藥品發現的問題較多。 2016年,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共收回172張GMP證書, 其中涉及中藥飲片的有81張, 占比高達47.6%。 如果這些大牌中藥飲片在品質上繼續“放飛自我”, 真不怕涸澤而漁嗎?

老字型大小中藥飲片敢在黑榜間遊走, 不過是因為責罰綿柔罷了。 如果上一次黑榜就祭出天價罰單, 乃至於以累計數次而作“退市”處理, 還有幾家老字型大小會不當回事呢?有人說,

中藥材成本暴漲是品質問題的罪魁禍首。 問題是, 除了弄虛作假, 就不能通過合理合法漲價分攤?藥品安全, 人命關天。 中藥飲片品質懸疑若是拖延成“歷史遺留問題”, 當消費者與市場被玩壞, 老字型大小還會永遠盆滿缽滿嗎?

文/鄧海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