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實現“鄉村振興”?這可能是最切實際的回答

十九大報告指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鄉村之於都市人是實現桃源夢的地方,

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在優化鄉村生活環境、豐富鄉村生活產品、拓展鄉村生活空間、提升鄉村生活品質上更有作為, 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目前國內的鄉村旅遊已經從傳統的“賞鄉村景、吃鄉村飯、住鄉村屋”的單一觀光體驗模式向多元化的鄉村度假與農業休閒轉變, 鄉村休閒度假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關鍵, 鄉村旅遊發展帶動當地鄉村的產業發展、農民就業, 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在創造美好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

人們到了鄉村要住下來, 而能不能住下來是一個課題。 如何發展好鄉村旅遊, 真正意義上推動鄉村振興, 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以市場為主導, 推動旅遊持續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 企業為主體的原則, 走市場化道路, 持續發展鄉村, 單靠政府一時的扶持難以實現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多元的發展主體, 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經營主體投入鄉村旅遊的發展;政府在鄉村旅遊發展中扮演的應該是一個政策引導者、旅遊產業發展服務者的角色,

為好的鄉村旅遊項目的落地做好政策支援與服務, 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提升服務品質,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良好的基礎設施是招商引資的關鍵, 也是旅遊者選擇旅遊地或重遊的重要考量。

政府要集中精力解決好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加快鄉村公路建設, 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準;加快完善鄉村寬頻資訊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

土地政策創新, 轉變鄉村閒置土地

1、 創新土地政策

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探索鄉村旅遊用地制度改革”。 在這裡, 我們可以參考近年來浙江省在旅遊業發展用地改革上的一些措施:

»»» 推行“點狀供地”

堅持“用多少、征多少, 建多少、轉多少”的原則, 實行“征轉分離、分類管理”, 實施單獨開發的建設地塊, 按獨立地塊供地;實施整體開發的, 將多個單體建築開發地塊進行整體組合打包後再供地。 這其中, 最為典型的, 也最為成功的, 莫過於德清莫干山腳下的“洋家樂”特色民宿。

»»» 集體土地徵購轉移,掛牌出讓

對於傳統村落的老房子,可結合舊村改造,重新規劃選址,將村民搬遷到新的安置點進行異地安置,同時原有房屋所有權以及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徵購,使土地征為國有,房產也征為國有,從而將老房子、宅基地“轉移”到政府手裡,政府再將房子轉給投資商。

»»» “回收+租賃”實現農房存量建設用地有效流轉

對於閒置農房,由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通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是平田村的民宿“雲上平田”。

2 、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創造美麗的鄉村生活空間

鄉村民宿、休閒農莊、特色莊園、田園綜合體、鄉村酒店、鄉村旅遊度假區等的建設,將整合城鄉各種要素集聚發展,創造更多的美好鄉村生活空間,讓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集聚發力。

三產融合發展,增加農民就業機會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興,農村興。把握人們對於美好旅遊生活需要的變化和升級,在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

單一的農業種植難以提升土地的附加值,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樂園、農業園、農業教育課堂等變旅遊景區,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

單一的加工生產也難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生產勞動更具樂趣、讓加工生產更具體驗性,提升產品價值,可開發伴手禮等土特產品,擴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補。

從而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立輔導機制,提高農民市場意識

農民的文化水準普遍偏低,存在著市場意識水準低、經營管理能力低、產品品質和服務水準低等問題,短期培訓,缺乏系統性,很難使他們有質的提升。

發展鄉村旅遊更需要建立常態化、針對性強的培訓和輔導機制。政府可以聯合高等院校或專業機構,把輔導站直接設在農家小院。“三零”即:零距離——住到村莊、零時差——隨叫隨到、零收費——完全免費的技術輔導和專業諮詢。

旅遊企業則應嚴格要求員工服務品質,做好旅遊服務專業培訓,形成高品質服務團隊。

吸引文創團隊,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以民居村落為基礎,統一規劃,採取“保留+改造”、“拆除+重建”、“新建+加建”的方式,將閒置的宅院改建成供藝術家租用的創業居住兩相宜的工作室或藝術館,通過租賃、招商引入文創團隊,打造城裡人的創業空間,促進鄉村產業的轉型發展,成為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的孵化器,農民也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農業與服務兼具的經濟形態轉變。原住民與文化人共同創業,能進一步推進鄉村現代化文明建設。

搭建共用平臺,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共用經濟平臺共用的不僅僅是資金而是更多的資訊、管道、行銷等無形的資源,實現城鄉互動,推動鄉村社會的進步。

村集體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借鑒袁家村模式成立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入股開發鄉村,企業也可以採取眾籌的方式,共用模式吸引更多的鄉村熱愛者共籌共用,開發共用農莊、共用果園、共用菜園、共用民宿等等。

宣傳行銷突破,塑造特色形象吸引

鄉村旅遊要在共性中找個性,把個性張揚出來。項目設置以及活動策劃要跳出常規,做有影響的品牌會議和論壇,塑造有吸引力的形象。

鄉村振興從農文旅融合之路走起!

文章來源於網路

»»» 集體土地徵購轉移,掛牌出讓

對於傳統村落的老房子,可結合舊村改造,重新規劃選址,將村民搬遷到新的安置點進行異地安置,同時原有房屋所有權以及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徵購,使土地征為國有,房產也征為國有,從而將老房子、宅基地“轉移”到政府手裡,政府再將房子轉給投資商。

»»» “回收+租賃”實現農房存量建設用地有效流轉

對於閒置農房,由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通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是平田村的民宿“雲上平田”。

2 、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創造美麗的鄉村生活空間

鄉村民宿、休閒農莊、特色莊園、田園綜合體、鄉村酒店、鄉村旅遊度假區等的建設,將整合城鄉各種要素集聚發展,創造更多的美好鄉村生活空間,讓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集聚發力。

三產融合發展,增加農民就業機會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興,農村興。把握人們對於美好旅遊生活需要的變化和升級,在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

單一的農業種植難以提升土地的附加值,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樂園、農業園、農業教育課堂等變旅遊景區,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

單一的加工生產也難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生產勞動更具樂趣、讓加工生產更具體驗性,提升產品價值,可開發伴手禮等土特產品,擴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補。

從而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立輔導機制,提高農民市場意識

農民的文化水準普遍偏低,存在著市場意識水準低、經營管理能力低、產品品質和服務水準低等問題,短期培訓,缺乏系統性,很難使他們有質的提升。

發展鄉村旅遊更需要建立常態化、針對性強的培訓和輔導機制。政府可以聯合高等院校或專業機構,把輔導站直接設在農家小院。“三零”即:零距離——住到村莊、零時差——隨叫隨到、零收費——完全免費的技術輔導和專業諮詢。

旅遊企業則應嚴格要求員工服務品質,做好旅遊服務專業培訓,形成高品質服務團隊。

吸引文創團隊,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以民居村落為基礎,統一規劃,採取“保留+改造”、“拆除+重建”、“新建+加建”的方式,將閒置的宅院改建成供藝術家租用的創業居住兩相宜的工作室或藝術館,通過租賃、招商引入文創團隊,打造城裡人的創業空間,促進鄉村產業的轉型發展,成為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的孵化器,農民也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農業與服務兼具的經濟形態轉變。原住民與文化人共同創業,能進一步推進鄉村現代化文明建設。

搭建共用平臺,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共用經濟平臺共用的不僅僅是資金而是更多的資訊、管道、行銷等無形的資源,實現城鄉互動,推動鄉村社會的進步。

村集體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借鑒袁家村模式成立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入股開發鄉村,企業也可以採取眾籌的方式,共用模式吸引更多的鄉村熱愛者共籌共用,開發共用農莊、共用果園、共用菜園、共用民宿等等。

宣傳行銷突破,塑造特色形象吸引

鄉村旅遊要在共性中找個性,把個性張揚出來。項目設置以及活動策劃要跳出常規,做有影響的品牌會議和論壇,塑造有吸引力的形象。

鄉村振興從農文旅融合之路走起!

文章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