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和重點

剛剛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鄉村振興七條實施路徑, 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基礎正是對城鄉關係、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 其要義是: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並不矛盾, 城市和農村是命運共同體。 現代化不能夠建立在城鄉分割的基礎上。 要通過城市的發展、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來帶動農村發展。 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可以帶動農民就業, 還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到城裡落戶。

如果解決了這些矛盾, 鑒於鄉村硬體上交通、網路等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軟體上鄉土淳樸文化的重塑和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 自然生態和生存環境的進一步的改善, 生活和生命品質的提升, 未來的鄉村也許是城裡人趨之若鶩的地方, 鄉村也許會成為農村人的公園、城裡人的田園、旅居者的桃花源、人類共同的家園。 鄉村未來生活也許會更幸福、更舒適、更安逸。

圖 / 新疆 · 江布拉克的旱麥田

古絲綢北道的重要景區

國家保護最完整的最早綠洲文化之一

【正文】

一、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部署

2017年底, 中央針對2018年“三農”工作連續作出重要部署。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 部署201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12月29至30日,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總結2017年及過去五年工作, 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措施, 部署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 我國或將出臺多個相關配套規劃, 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等,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

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重大戰略機遇。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

二、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

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 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 雖然我國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在變小, 農民在減少, 村莊也在減少, 但農村還有約六億人,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沒有變、農民是最值得關懷的最大群體的現實沒有變、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沒有變。

如果說在決勝全面小康階段要消除絕對貧困, 那麼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階段, 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 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

據悉,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討論稿)》, 而農業部、住建部等部委也將分頭制定相關的配套規劃, 包括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 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 繼續擴大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等。

三、鄉村振興七大路徑

兩大農村工作會議分別對2018年的“三農”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一是必須重塑城鄉關係,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二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品質興農之路;

四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五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 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六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 走鄉村善治之路

七是必須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對農業農村經濟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強調實現工作導向的重大轉變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調整, 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四、鄉村振興四大產業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主要有:

一是鄉村觀光旅遊休閒產業;

二是“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

三是農產品加工業;

四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與此同時,聚焦農民問題一定要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各類企業,要幫助普通農民實現和市場的對接,要讓農民在現代農業過程中有獲得感。

五、鄉村振興一大工作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的七條實施路徑中,“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被擺在重要位置。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基礎正是對城鄉關係、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並不矛盾,城市和農村是命運共同體。現代化不能夠建立在城鄉分割的基礎上。要通過城市的發展、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來帶動農村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可以帶動農民就業,還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到城裡落戶。

六、鄉村振興三大體制和機制創新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在“制度性供給”的概念下,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等一系列熟悉名詞都被涵蓋。通過改革、制度創新和政策完善,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逐步地清理出去,保留行之有效、未來還要繼續堅持的政策。

韓長賦表示,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大力推進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依靠的兩大動力。

在創新方面:

一是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示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重點研發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優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結構與佈局,以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抓手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產學研融合;

三是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重點在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經營風險分擔、金融支農、農民培訓等方面求突破。

張紅宇表示,在農業改革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政府行為和市場機制的有機銜接問題,政府要加大農業科技、基礎設施、財政稅收、金融保險、收入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農業農村活力。要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釋放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四、鄉村振興四大產業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主要有:

一是鄉村觀光旅遊休閒產業;

二是“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

三是農產品加工業;

四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與此同時,聚焦農民問題一定要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各類企業,要幫助普通農民實現和市場的對接,要讓農民在現代農業過程中有獲得感。

五、鄉村振興一大工作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的七條實施路徑中,“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被擺在重要位置。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基礎正是對城鄉關係、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並不矛盾,城市和農村是命運共同體。現代化不能夠建立在城鄉分割的基礎上。要通過城市的發展、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來帶動農村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可以帶動農民就業,還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到城裡落戶。

六、鄉村振興三大體制和機制創新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在“制度性供給”的概念下,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等一系列熟悉名詞都被涵蓋。通過改革、制度創新和政策完善,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逐步地清理出去,保留行之有效、未來還要繼續堅持的政策。

韓長賦表示,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大力推進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依靠的兩大動力。

在創新方面:

一是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示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重點研發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優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結構與佈局,以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抓手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產學研融合;

三是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重點在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經營風險分擔、金融支農、農民培訓等方面求突破。

張紅宇表示,在農業改革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政府行為和市場機制的有機銜接問題,政府要加大農業科技、基礎設施、財政稅收、金融保險、收入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農業農村活力。要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釋放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