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氣溫下降,對馬鈴薯蛋白質含量有何影響?

不同溫度來儲藏馬鈴薯, 都會出現:幹物質含量隨儲藏時間增長, 先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後幹物質含量會有所回升。 (不同品種的馬鈴薯在下降和回升的量上會有細微差異)

比如常溫下(16-20℃), 儲存兩個月, 一般馬鈴薯的幹物質含量就降到最低了, 之後會有所回升。

這主要是因為, 馬鈴薯塊莖在儲存過程中, 由於呼吸和生理活動消耗了部分幹物質;而之後的回升過程, 是馬鈴薯塊莖有萌發的想法, 生理活動開始向積累能量的方向發展, 幹物質含量又有所上升。

一、低溫對馬鈴薯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冬天氣溫低, 放在室外都可以算是冷藏, 有的地方都可算作冷凍了(這些地方一般採用窖藏)。

如果僅討論蛋白質含量, 確實冷藏的蛋白質含量會高一些。

實驗表明, 5℃-20℃的溫度儲藏馬鈴薯, 均呈現先降低, 再逐漸回升的趨勢。

0-4℃儲藏, 馬鈴薯蛋白質含量卻會直接上升。

這是因為溫度過低時, 馬鈴薯塊莖會大量合成可溶性蛋白來抵禦寒冷, 使蛋白質總含量上升。

二、其他營養物質的變化

開頭我們就說了, 不同溫度儲藏:馬鈴薯幹物質含量隨儲藏時間增長, 先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後幹物質含量會有所回升。

冷藏讓蛋白質總量上升了, 就肯定會有其他物質下降了。

合成蛋白質需要能量, 所以冷藏前期, 由於“低溫糖化”效應, 澱粉會大量轉化為糖類(可溶性糖、還原糖), 所以短期冷藏的結果是:糖類↑、蛋白質↑、澱粉↓。

三、這些規律有什麼用?

經過系統性的研究發現, 馬鈴薯(尤其是種薯)的儲藏和加工銷售, 溫度控制很關鍵。

(一)儲藏

1、10-11月, 馬鈴薯處在後熟期, 呼吸旺盛, 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熱量, 儲藏時容易出現高溫高濕, 此時應多通風換氣, 保持4℃左右的溫度。

2、12-2月, 冬季馬鈴薯進入休眠, 這一階段主要防凍保暖, 溫度控制在1-5℃。

(二)加工銷售

1、低溫儲藏馬鈴薯, 糖分含量升高, 炸片炸薯條的顏色深, 不符合市場要求。 馬鈴薯在9-12℃儲藏時, 幹物質及澱粉含量相對較高,

糖含量低, 更適合加工(當然, 加工主要和品種有關)。

2、鮮食馬鈴薯, 馬鈴薯蛋白氨基酸組分均衡, 營養價值很高, 冷藏時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 適合鮮食。

3、對於種薯來說, 根據研究發現, 臨近播種前, 將儲藏溫度控制在17-20℃, 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 最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萌發,

因為該溫度下酶活性高, 呼吸強度和生理生化活性相對最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