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To B的黃金時代 ZOL科技產品大獎十周年

中關村線上舉辦的《2017年度科技產品評選大獎》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 基於企業級方面評獎也已經從單一產品線擴展到IT基礎設施主流產品線再到解決方案, 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成為當前企業級領域三大支點, 引領未來發展方向。 我們將對2017年度評獎企業級領域進行總結和概述, 並對2018年產業趨勢進行展望, 同時透過《科技產品評選大獎》十年走來的變化總結企業級市場發生的變遷, 管中窺豹、抛磚引玉, 期待能與廣大用戶做更多交流。

2017年:應用為王、場景為先

雲計算發展11年以來, 從概念到落地、從產品到方案,

整個發展變遷讓企業級產品市場也產生了巨大變革, 傳統的計算、網路、存放裝置越來越貼近資料中心, 終端產品則在性能提升的同時越來越考慮用戶的場景, 從比拼產品性能指標到解決問題能力, 這是近幾年市場變化的一個趨勢, 而隨著行業細分步伐不斷加快, 在各個垂直領域帶來的場景解決方案成為廠商之間的競爭主戰場。 本次評選中獲得卓越大獎的三款產品(方案)分別是:HP ZBook x2、華為 AR651W-X4、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這個趨勢。

HP ZBook x2

提到工作站, 在過去會聯想到一台超高性能臺式電腦, 如今移動工作站已經成為常態, 但同時工作站基於場景化辦公需求也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

甚至看到一些超級電腦在向工作站領域進發, 一時間工作站產品線的邊界變的越來越模糊。 微軟的Surface Studio、蘋果的iMac Pro甚至是某些品牌的超極本產品, 都開始為了使用者生產力輸出進行產品形態的逆推改變。

HP ZBook x2

HP ZBook x2從外形看不像移動工作站, 更像是一款平板電腦。

但四周採用金屬切割倒角的設計風格, 又使得其與眾不同, 但不要被他乖巧的外表所蒙蔽, 內心強勁能量會令人刮目相看。 Zbook x2在CPU和GPU兩方面都非常激進:CPU上採用英特爾四核i7處理器, 獨立GPU更是直接使用了英偉達3D Quadro M620(2G GDDR5)專業繪圖顯卡來滿足圖形設計需求。 除此之外, 固態硬碟, DDR4記憶體等配置也都向主流工作站看齊。

如果僅僅是性能突出, HP ZBook x2絕不可能獲得卓越產品大獎, 基於場景的結合才是關鍵, 倘若這是一台笨重的臺式或者是傳統的移動工作站, 都讓設計師等目標使用者喪失一大半熱情。 “讓使用者擁有一款隨時隨地都能記錄靈感並直接在螢幕上創作的產品。 ”這應該是設計HP ZBook x2這款產品的初心, 設計師甚至可以根據自己使用軟體時常用快速鍵進行自訂設置,

並且一旦接上可插拔全尺寸藍牙鍵盤即可變形成為一台筆記型電腦, 可通過擴展塢連接顯示器和鍵鼠化身為一台小巧的mini工作站。 靈活多樣的形態讓HP ZBook x2改變了工作站使用者的習慣, 豐富了應用場景, 並且將應用效率大幅提升, 這種融合是HP ZBook x2與眾不同的關鍵。

華為 AR651W-X4

當前, 企業正處於快速數位化轉型時期, 在此過程中的IT基礎設施日趨複雜, 網路只能提供連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其已變為讓資料高效流轉的關鍵平臺。 華為AR651W-X4企業級路由器不僅能夠精准對應SMB市場需求, 靈活適配多種不同部署場景;從產品形象上說, 外觀上採用創新的簡潔幾何形態, 設計語言符合極簡之美,

坦白講, 好久沒有一款企業級終端設備在外形上令人傾慕了, AR651W-X4看起來典雅穩重, 又透出一絲時尚, 這本身就是對企業級產品的重新解讀。

華為 AR651W-X4

光靠顏值也不行, 功能上華為AR651W-X4出色地為企業提供分支之間, 分支與資料中心、雲的隨需互聯, 解決企業業務開通慢和不靈活的問題。 並且華為AR651W-X4可以適應不同場景,效推動SD-WAN生態發展,產品可謂應雲而生,在大的發展背景下做到了按需定制。

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

無線市場應該是企業級IT設施領域中發展比較快的,一大波升級轉型的企業需要趕上無線場景浪潮,但同時對於無線部署、覆蓋甚至是可用性上提出了新挑戰,高密度無線解決方案有點像雲計算的出現,在一個會場中,當人少時部署的無線解決方案可以完美運行,但當人數過多,終端連接需求超載時則帶來所有用戶極差的上網體驗,好似平時的業務需求正常,到了類似“雙十一”、“春運”等需求爆發時刻帶來某些業務入不敷出。雲計算的彈性和按需則解決了這個問題。

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

對於會展等高密度無線需求場景,要想在活動期間獲得優質的無線體驗,布網其實並不簡單,需要應對高密度、大併發、AP間干擾等多項難題,而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通過各種大型會議的多次驗證,完全可以勝任上述高標準無線網路需求。

2回顧十年:雲計算打通任督二脈

回顧十年:雲計算打通任督二脈

2008年首屆科技產品評選大獎,企業級領域只有伺服器和工作站兩條產品線,彼時的伺服器產品線品牌與如今變化不大,但伺服器市場悠可見企業級市場的壁壘之高,但從競爭格局看,伺服器市場則出現了重大變化,包括HPE與紫光的合體、華為進軍企業級市場、聯想的並購和浪潮的崛起等,主旋律就是國產品牌的彎道超車。這個彎道正是雲計算!

小型機是伺服器行業最初的可信賴架構,主要由IBM提供的小型機為主,應用在金融、交通、醫療等各大行業的IT架構中。直到英特爾x86架構RAS特性提升,桌面級伺服器走向企業,開始替代傳統大型機和小型機。2008年可以說是一個拐點,國內開始提出“去IOE”,x86架構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而基於x86架構的擴展計算和企業私有雲需求讓英特爾在計算市場開啟了新時代,同時公有雲的出現改變了一部分SMB企業的模式,讓IT運轉模式從產品支撐轉向服務輸入。

同時,在IT基礎架構中,伺服器一直以基礎硬體形態存在。x86架構崛起像是將計算開源化一樣,同時帶來各家產品的同質化現象,但很快各個廠商都在提升品牌自身的參與度與核心競爭力, 尤其是在最近三到五年時間,伺服器供應商不得不強調自己硬體性能之外的軟體能力,而伺服器的管理軟體、資源調配軟體,在近年來快速成長的雲計算市場中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軟體定義雖不起於伺服器,但是卻對伺服器行業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戴爾PowerEdge系列伺服器在產品反覆運算過程中一直處於用戶關注榜前列,並多次獲得優秀產品獎,而中關村線上從2008年開始通過與思博倫實驗室合作,開創了企業級產品在媒體層面的評測新標準,進一步讓我們的評獎更加客觀、權威。

對於資料中心領域,則是10GE/40GE交換機埠出貨量暴增的階段,10GE設備在大型企業、園區、資料中心、服務提供者紛紛出現,而基於雲的應用越來越多,以及大資料分析需求越來越旺盛,40GE設備在資料中心越來越普及,華為推出的CloudEngine 12800更是讓資料中心網路解決方案上了一個新臺階。

華為CloudEngine 12800系列

在2013-2017年期間,40GE和100GE埠持續走高,而2.5GE/5GE、25GE/50GE也開始衝擊企業組網,除了資料中心之外,運營商級乙太網、企業和校園網同樣有較大需求。傳統資料中心開始向雲資料中心升級,使用者需要把10GE連接升級到25GE/40GE/100GE級別網路設備。銳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換機在100T的交換平臺上,創新性地應用了"零背板"技術,可對資料中心未來網路平滑升級提供保障。

銳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換機

而在2008年,網路存儲還是少數人的權利,價格高、性能差。縱觀近十年的變化,資訊社會讓資料存儲與備份作為生產資料,成為產出價值的重要因素,大資料出現開始讓使用者越來越關注資料的存儲與安全,而NAS網路存儲一度成為中小型企業、事業部、極客和科技愛好者的必需品。

在這個資料存儲的最好時代,存儲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容量需求不斷攀升的同時,速度也成為限制眾多關鍵業務的短板,雲計算的發展也要遵循木桶原理,存儲不想作最短的那塊木板,快閃記憶體在傳送速率和延遲低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要比傳統存儲方式快得多。

但事情都有兩面性,快閃記憶體和全快閃記憶體之所以能夠出現在企業級存儲產品中,而尚未普遍應用,也是由於其性價比不高所致。但無論是華為OceanStor Dorado V3全快閃記憶體存儲,還是戴爾推出的SC5020通過配比快閃記憶體與非快閃記憶體,完成速度、容量和價格的靈活配比,我們都可以確信,未來十年,網路存儲正在向快閃記憶體為核心的方向努力。

應該說,沒有計算、網路、存儲的快速變遷就不會有雲計算的快速落地,但同時,沒有用戶層面對雲計算的渴望和需求,也不會推動計算、網路、存儲的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同時在發展中又不斷爆出新的需求,以此推動行業的發展。

3未來:誰是撬動世界的支點

未來:誰是撬動世界的支點

如果僅僅用幾個關鍵字來展望企業商用市場未來的風向實難全面,但根據產業當前的趨勢,行業發展的源動力已被鎖定: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按圖索驥,也許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雲計算已經進入商用競爭的白熱化時期,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個萬億市場開發的領地才冰山一角,如果說過去10年讓眾多小微企業體會到雲時代帶來的便捷和高效,未來將會看到越來越多行業客戶和大型機構擁抱雲計算,同時國內將進一步提升SaaS的比重,在應用層面繼續擴大,IaaS將會進入旋渦期,那些更大的、更成熟的服務商會將價值加速放大。而雲的支點以計算為主,資料中心對於計算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伺服器市場規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白牌伺服器很可能會作為一直特殊力量存在並快速侵蝕品牌服務商市場。當雲計算變成了水和電,那些寄期望于水和電背後是什麼樣子的人終將落得一聲歎息。

誰將是撬動計算的支點?目前看英特爾佔據的先發優勢和巨大市場規模,但在2017年看到了AMD EPYC和高通的Centriq,尤其是依託在終端市場上的成功,高通在邊緣計算上已經佔據先機,而這一次是否會出現換道超車後的並線動作,讓人期待。

大資料讓資料存儲、篩選、安全等諸多問題再次被提起,雖然90%以上的資料仍然屬於冷資料,但作為使用者畫像、行為分析、趨勢預測等諸多領域的基礎養料,大資料依舊被很多行業放在首位,在0到1的過程中依賴各種技術創新,但在1到無窮的時候依靠的仍然是資料。在未來,資料存儲本身不是問題,速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管理、如何運維、如何讓資料變聰明,從資料承載的支點轉移到資料智慧化的支點。

最後從人工智慧談一談對商用領域的影響,這很可能是一場計算革命,尚且不說摩爾定律是否永久失效,光是深度學習帶來的平行計算就夠傳統計算喝一壺。CPU到GPU的支點轉換真的來了嗎?異構模式是不是只是一個過渡方案?人工智慧帶來的市場將會比雲計算和大資料市場更大,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可謂翻天覆地。在未來很可能看到一個新的計算、網路和存儲形態,GPU方式的計算,5G大網路的傳輸以及無處不在的雲存儲,使用者對於這些資源的感知會越來越弱,但應用帶來的改變卻越來越強,你看到的產品越來越簡單易用,內部卻越來越複雜晦澀。

科技發展需要不同的支點,每個支點都會帶來一股力量,支點的變與不變取決於人類對未來的需求與暢想,這也是推動科技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2018年來了,這一切只是剛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並且華為AR651W-X4可以適應不同場景,效推動SD-WAN生態發展,產品可謂應雲而生,在大的發展背景下做到了按需定制。

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

無線市場應該是企業級IT設施領域中發展比較快的,一大波升級轉型的企業需要趕上無線場景浪潮,但同時對於無線部署、覆蓋甚至是可用性上提出了新挑戰,高密度無線解決方案有點像雲計算的出現,在一個會場中,當人少時部署的無線解決方案可以完美運行,但當人數過多,終端連接需求超載時則帶來所有用戶極差的上網體驗,好似平時的業務需求正常,到了類似“雙十一”、“春運”等需求爆發時刻帶來某些業務入不敷出。雲計算的彈性和按需則解決了這個問題。

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

對於會展等高密度無線需求場景,要想在活動期間獲得優質的無線體驗,布網其實並不簡單,需要應對高密度、大併發、AP間干擾等多項難題,而銳捷高密度會展無線解決方案通過各種大型會議的多次驗證,完全可以勝任上述高標準無線網路需求。

2回顧十年:雲計算打通任督二脈

回顧十年:雲計算打通任督二脈

2008年首屆科技產品評選大獎,企業級領域只有伺服器和工作站兩條產品線,彼時的伺服器產品線品牌與如今變化不大,但伺服器市場悠可見企業級市場的壁壘之高,但從競爭格局看,伺服器市場則出現了重大變化,包括HPE與紫光的合體、華為進軍企業級市場、聯想的並購和浪潮的崛起等,主旋律就是國產品牌的彎道超車。這個彎道正是雲計算!

小型機是伺服器行業最初的可信賴架構,主要由IBM提供的小型機為主,應用在金融、交通、醫療等各大行業的IT架構中。直到英特爾x86架構RAS特性提升,桌面級伺服器走向企業,開始替代傳統大型機和小型機。2008年可以說是一個拐點,國內開始提出“去IOE”,x86架構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而基於x86架構的擴展計算和企業私有雲需求讓英特爾在計算市場開啟了新時代,同時公有雲的出現改變了一部分SMB企業的模式,讓IT運轉模式從產品支撐轉向服務輸入。

同時,在IT基礎架構中,伺服器一直以基礎硬體形態存在。x86架構崛起像是將計算開源化一樣,同時帶來各家產品的同質化現象,但很快各個廠商都在提升品牌自身的參與度與核心競爭力, 尤其是在最近三到五年時間,伺服器供應商不得不強調自己硬體性能之外的軟體能力,而伺服器的管理軟體、資源調配軟體,在近年來快速成長的雲計算市場中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軟體定義雖不起於伺服器,但是卻對伺服器行業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戴爾PowerEdge系列伺服器在產品反覆運算過程中一直處於用戶關注榜前列,並多次獲得優秀產品獎,而中關村線上從2008年開始通過與思博倫實驗室合作,開創了企業級產品在媒體層面的評測新標準,進一步讓我們的評獎更加客觀、權威。

對於資料中心領域,則是10GE/40GE交換機埠出貨量暴增的階段,10GE設備在大型企業、園區、資料中心、服務提供者紛紛出現,而基於雲的應用越來越多,以及大資料分析需求越來越旺盛,40GE設備在資料中心越來越普及,華為推出的CloudEngine 12800更是讓資料中心網路解決方案上了一個新臺階。

華為CloudEngine 12800系列

在2013-2017年期間,40GE和100GE埠持續走高,而2.5GE/5GE、25GE/50GE也開始衝擊企業組網,除了資料中心之外,運營商級乙太網、企業和校園網同樣有較大需求。傳統資料中心開始向雲資料中心升級,使用者需要把10GE連接升級到25GE/40GE/100GE級別網路設備。銳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換機在100T的交換平臺上,創新性地應用了"零背板"技術,可對資料中心未來網路平滑升級提供保障。

銳捷Newton 18018-X系列核心交換機

而在2008年,網路存儲還是少數人的權利,價格高、性能差。縱觀近十年的變化,資訊社會讓資料存儲與備份作為生產資料,成為產出價值的重要因素,大資料出現開始讓使用者越來越關注資料的存儲與安全,而NAS網路存儲一度成為中小型企業、事業部、極客和科技愛好者的必需品。

在這個資料存儲的最好時代,存儲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容量需求不斷攀升的同時,速度也成為限制眾多關鍵業務的短板,雲計算的發展也要遵循木桶原理,存儲不想作最短的那塊木板,快閃記憶體在傳送速率和延遲低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要比傳統存儲方式快得多。

但事情都有兩面性,快閃記憶體和全快閃記憶體之所以能夠出現在企業級存儲產品中,而尚未普遍應用,也是由於其性價比不高所致。但無論是華為OceanStor Dorado V3全快閃記憶體存儲,還是戴爾推出的SC5020通過配比快閃記憶體與非快閃記憶體,完成速度、容量和價格的靈活配比,我們都可以確信,未來十年,網路存儲正在向快閃記憶體為核心的方向努力。

應該說,沒有計算、網路、存儲的快速變遷就不會有雲計算的快速落地,但同時,沒有用戶層面對雲計算的渴望和需求,也不會推動計算、網路、存儲的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同時在發展中又不斷爆出新的需求,以此推動行業的發展。

3未來:誰是撬動世界的支點

未來:誰是撬動世界的支點

如果僅僅用幾個關鍵字來展望企業商用市場未來的風向實難全面,但根據產業當前的趨勢,行業發展的源動力已被鎖定: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按圖索驥,也許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雲計算已經進入商用競爭的白熱化時期,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個萬億市場開發的領地才冰山一角,如果說過去10年讓眾多小微企業體會到雲時代帶來的便捷和高效,未來將會看到越來越多行業客戶和大型機構擁抱雲計算,同時國內將進一步提升SaaS的比重,在應用層面繼續擴大,IaaS將會進入旋渦期,那些更大的、更成熟的服務商會將價值加速放大。而雲的支點以計算為主,資料中心對於計算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伺服器市場規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白牌伺服器很可能會作為一直特殊力量存在並快速侵蝕品牌服務商市場。當雲計算變成了水和電,那些寄期望于水和電背後是什麼樣子的人終將落得一聲歎息。

誰將是撬動計算的支點?目前看英特爾佔據的先發優勢和巨大市場規模,但在2017年看到了AMD EPYC和高通的Centriq,尤其是依託在終端市場上的成功,高通在邊緣計算上已經佔據先機,而這一次是否會出現換道超車後的並線動作,讓人期待。

大資料讓資料存儲、篩選、安全等諸多問題再次被提起,雖然90%以上的資料仍然屬於冷資料,但作為使用者畫像、行為分析、趨勢預測等諸多領域的基礎養料,大資料依舊被很多行業放在首位,在0到1的過程中依賴各種技術創新,但在1到無窮的時候依靠的仍然是資料。在未來,資料存儲本身不是問題,速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管理、如何運維、如何讓資料變聰明,從資料承載的支點轉移到資料智慧化的支點。

最後從人工智慧談一談對商用領域的影響,這很可能是一場計算革命,尚且不說摩爾定律是否永久失效,光是深度學習帶來的平行計算就夠傳統計算喝一壺。CPU到GPU的支點轉換真的來了嗎?異構模式是不是只是一個過渡方案?人工智慧帶來的市場將會比雲計算和大資料市場更大,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可謂翻天覆地。在未來很可能看到一個新的計算、網路和存儲形態,GPU方式的計算,5G大網路的傳輸以及無處不在的雲存儲,使用者對於這些資源的感知會越來越弱,但應用帶來的改變卻越來越強,你看到的產品越來越簡單易用,內部卻越來越複雜晦澀。

科技發展需要不同的支點,每個支點都會帶來一股力量,支點的變與不變取決於人類對未來的需求與暢想,這也是推動科技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2018年來了,這一切只是剛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