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問西東》裡的西南聯大是一所什麼學校?

推薦:《紅樓夢》的丫鬟們為何對賈府那麼高的認可度, 死都不願意離開?

文/蒲荻

【作者簡介】蒲荻, 作家, 散文、雜文散見於報刊雜誌中,

已出版長篇小說《裂變盛開》一部。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真實的感動千萬人的場景片段

嘩嘩的大雨打著鐵皮屋頂叮噹作響, 又從各個縫隙穿孔而過泄灑教室, 地面被打濕, 課桌被打濕, 甚至老師的衣服也被打濕, 可是大家仍然專注地聽著。 雨聲、叮噹聲太大了,

大家扯著嗓子互相問著, 老師剛才講的什麼。 老師也站在講臺上扯著嗓子使勁地講著……。

仿佛一切都不為外在所動!

這就是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場景, 其事實的確也是如此。 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在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裡頑強地生存著,

不但是老師, 還是學生, 都以極大的熱忱克服一切困難求知解惑。 在破碎的國家山河中獨佔一片天地, 獨寫一片絢爛。 豈今為止, 仍被譽為中國大學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這似乎很難再被超越, 因為彼時的戰爭環境和艱苦條件所鑄造的人文精神不易被複製, 當然, 我們也不再希望國家以後會有這樣的災難。 今日再提, 確實為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二)抗戰中的西南聯大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奉命到長沙合併組成臨時大學, 10月, 1600多名學生長途跋涉陸續到達長沙, 校園租借的是別人的聖經學院和涵德女校。

還未站穩, 迫於戰火的逼近, 又不得不於次年的2月遷赴雲南昆明。 師生們又是一路長途跋涉, 還要避開戰火的交通, 所以到達雲南時已是千辛萬苦。 史稱這是中國教育文化史上的一次長征。

抵達後, 三所大學由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雖已正式掛名, 但迫於經費的緊張, 學校只能修築一幢幢的茅草屋作為學生的宿舍和各類辦公室, 教室則用土坯修建蓋以鐵皮屋頂, 而圖書館和東西兩食堂才被築以了瓦屋。

校園蔚為奇觀, 在世界大學辦學史上恐也絕無僅有。 可也就是這樣的辦學環境, 西南聯大成了國人心中的文化學術聖地, 甚至有許多莘莘學子放棄了其他學校又來重考西南聯大, 只為一睹大師風采,一融聖校風物,交一神聖生命職責。

在這樣的大學裡雲集了當時中國許多的知識精英份子,他們把世界先進的科學知識傳授,把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揚,把中西文化的豐盛撒播,比如那梅貽琦、張伯苓、蔣夢麟、馮友蘭、梁思成、林徽因、華羅庚、朱自清、聞一多、錢鐘書、吳晗、沈從文、周培源等等。

隨便提那一個,都是學科裡的泰斗,專業裡的翹楚。萬眾皆望。

(三)史詩般的情懷:千秋恥,終當雪

儘管如此,教學還是異常艱難,因為條件太差,但是師生們卻用驚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專注而熱烈地的學習著。可以步行十幾公里去教學,可以刻私章維持生計好以去教學,可以變賣家產去維持教學,可以住牛圈還是要去教學,可以食堂混暗的油燈下學習,可以在敵機仍在上空飛旋,還在地面的坑洞、壕溝、樹林裡教授學習,可以在田野山峺間鍛煉強健身體,……

知識份子們,在民族危難的時刻所展現出來的浩然堅強並不戰場上的鐵骨們差,只不過他們開闢的是另外一個戰爭,讓文化不滅,讓國家有望。這是時代的選擇,是民族生死存亡之間必須傳承的精神力量。所以大家都拼了!

回望民族的多災多難,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綿至今而不倒,是因為有良知的中國知識份子們都會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哪會問世事艱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色,是中華文人的特色。

所以這所學校雖然於1945年5月4日即宣告結束了,但這僅僅存在的8年裡走出來的學生有2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即楊振寧、李政道,有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有4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截至2004年,有17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程院院士,而在人文社科方面也是人才濟濟,傑出擔當。他們都為推動中國現代進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每一個都是耀眼的星。

還不能忘記那些投筆從戎的聯大學生們,他們將一腔熱血和智慧灑在了祖國的疆土上。若是他們安在,他們的成就也定不會比上面提到那些人差。應該向他們致敬,這些人的數量能夠被準確記錄的是834名,還有那些不能被準確記載的呢?

聯大校歌詞: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複神京,還燕碣。

這情懷是對國家深沉的憂慮和愛,更是義務反顧的擔當。

再看今日中國的教育和學習,我們已少艱難,可是情懷是否還依舊,是否還織熱?那些精神的史詩是否還會吟唱?

我堅信,會的,這些情懷一定會繼續傳承,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去看看。

相關閱讀:

民國風景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民國風華絕代的女子,僅次於蝴蝶的當紅藝人,為何在25歲就離去?

只為一睹大師風采,一融聖校風物,交一神聖生命職責。

在這樣的大學裡雲集了當時中國許多的知識精英份子,他們把世界先進的科學知識傳授,把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揚,把中西文化的豐盛撒播,比如那梅貽琦、張伯苓、蔣夢麟、馮友蘭、梁思成、林徽因、華羅庚、朱自清、聞一多、錢鐘書、吳晗、沈從文、周培源等等。

隨便提那一個,都是學科裡的泰斗,專業裡的翹楚。萬眾皆望。

(三)史詩般的情懷:千秋恥,終當雪

儘管如此,教學還是異常艱難,因為條件太差,但是師生們卻用驚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專注而熱烈地的學習著。可以步行十幾公里去教學,可以刻私章維持生計好以去教學,可以變賣家產去維持教學,可以住牛圈還是要去教學,可以食堂混暗的油燈下學習,可以在敵機仍在上空飛旋,還在地面的坑洞、壕溝、樹林裡教授學習,可以在田野山峺間鍛煉強健身體,……

知識份子們,在民族危難的時刻所展現出來的浩然堅強並不戰場上的鐵骨們差,只不過他們開闢的是另外一個戰爭,讓文化不滅,讓國家有望。這是時代的選擇,是民族生死存亡之間必須傳承的精神力量。所以大家都拼了!

回望民族的多災多難,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綿至今而不倒,是因為有良知的中國知識份子們都會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哪會問世事艱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色,是中華文人的特色。

所以這所學校雖然於1945年5月4日即宣告結束了,但這僅僅存在的8年裡走出來的學生有2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即楊振寧、李政道,有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有4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截至2004年,有17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程院院士,而在人文社科方面也是人才濟濟,傑出擔當。他們都為推動中國現代進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每一個都是耀眼的星。

還不能忘記那些投筆從戎的聯大學生們,他們將一腔熱血和智慧灑在了祖國的疆土上。若是他們安在,他們的成就也定不會比上面提到那些人差。應該向他們致敬,這些人的數量能夠被準確記錄的是834名,還有那些不能被準確記載的呢?

聯大校歌詞: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複神京,還燕碣。

這情懷是對國家深沉的憂慮和愛,更是義務反顧的擔當。

再看今日中國的教育和學習,我們已少艱難,可是情懷是否還依舊,是否還織熱?那些精神的史詩是否還會吟唱?

我堅信,會的,這些情懷一定會繼續傳承,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去看看。

相關閱讀:

民國風景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民國風華絕代的女子,僅次於蝴蝶的當紅藝人,為何在25歲就離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