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津有位村支書帶頭辦老人節32載 村民這樣說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導中指出, 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在德州市夏津縣的冉莊村裡有一個堅持了30多年的傳統, 每逢農曆的十月初六是村裡的老人節, 家家戶戶的兒女都要趕回家給老人過節。 2011年王其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 老人節越辦越熱鬧, 全村尊老敬老愛老更是蔚然成風。

“大家注意了, 今天是第三十一屆老人節, 一會大家都來村委會辦公室, 過來領蛋糕。 ”2017年11月23日, 是農曆十月初六, 冉莊村第31屆老人節活動熱熱鬧鬧開場了。 今年村裡65歲以上的老人是81個, 比去年又多了2人。

今年47歲的王其濱是冉莊村的黨支部書記, 自2011年擔任村支書後, 他更時時替老人著想處處關心照顧老人。

村民冉凡福說:“王書記做得很好, 他經常說, 自己家的老人和自己村的老人, 都是自己的老人。 ”

據王其濱介紹, 冉莊村的老人節, 應該是全國村辦最早的老人節。 1989年, 國家把九九重陽定為老人節, 冉莊村是在1986年。

早在1986年冉莊村就把每年農曆十月初六定為村裡的老人節, 但冉莊村集體經濟並不富裕, 過節所需的費用常常是捉襟見肘, 老人節一度到了接近中斷的境地。

王其濱說:“作為冉莊村村民,

不想讓傳統斷了。 因為通過辦老人節, 整個冉莊村村民村風、村貌都特別好, 在周圍的村起到帶頭作用, 我想把這個傳統傳承下去。 ”

王其濱把自家的生意拋在一邊, 帶領村莊發展經濟增加收入。 連續六年他都自掏腰包為村裡的老人們買禮物, 讓老人節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他的感召下, 一些富裕的村民主動贊助老人節的費用。

王其濱說:“尊老敬老, 國家領導人也是以身作則, 也給我們做示範, 作為基層也要很上腳步。 ”

87歲高齡的孟慶英老人家裡已經是四世同堂, 一家人和睦相處, 沒絆過嘴, 沒紅過臉, 老人節這一天孫子孫女帶著重孫子特地從外地趕回來陪老人過節, 一家子人其樂融融。

孟慶英老人的孫子冉祥濤說:“家人有在黑龍江的、有在北京的, 每次不管多忙, 都回家陪老人過這個節日。 ”

孟慶英老人的孫女冉祥梅說:“我感覺這種氛圍, 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曾經他(孩子)經歷過的,看到父母敬老孝老,以後自己也會照著做的。”

冉莊村的老人節,樹起一種尊老敬老的新風。如今的冉莊村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很多,家家都過的和睦幸福,村裡的孝子賢孫好媳婦數也數不清。

村支書王其濱說:“就是比著孝順老人。對老人不好,就覺得自己的面子過不去,覺得丟人。”

王其濱也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孝子,他的父親20多年前因病去世後,母親就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去年春天王其濱的妻子因車禍去世,兩個女兒一個在外地讀書一個已經成家,平日裡基本都是王其濱一人照顧著已經81歲高齡的老母親。工作再忙他也會儘量回家為母親做好可口的飯菜。對岳父岳母也是時常探望關心照顧。堅持和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了全村向上向善的民風。

現在,在王其濱的引領下冉莊村不少村民自覺行動起來,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村裡建起了高標準蘑菇大棚,安裝了光伏發電。大家堅信,隨著村裡集體收入的增加,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奔頭。

夏津縣銀城街道党工委委員閆昕說:“我們每個人將來都會老去。今天我們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們的未來,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延續和傳承。”

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曾經他(孩子)經歷過的,看到父母敬老孝老,以後自己也會照著做的。”

冉莊村的老人節,樹起一種尊老敬老的新風。如今的冉莊村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很多,家家都過的和睦幸福,村裡的孝子賢孫好媳婦數也數不清。

村支書王其濱說:“就是比著孝順老人。對老人不好,就覺得自己的面子過不去,覺得丟人。”

王其濱也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孝子,他的父親20多年前因病去世後,母親就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去年春天王其濱的妻子因車禍去世,兩個女兒一個在外地讀書一個已經成家,平日裡基本都是王其濱一人照顧著已經81歲高齡的老母親。工作再忙他也會儘量回家為母親做好可口的飯菜。對岳父岳母也是時常探望關心照顧。堅持和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了全村向上向善的民風。

現在,在王其濱的引領下冉莊村不少村民自覺行動起來,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村裡建起了高標準蘑菇大棚,安裝了光伏發電。大家堅信,隨著村裡集體收入的增加,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奔頭。

夏津縣銀城街道党工委委員閆昕說:“我們每個人將來都會老去。今天我們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們的未來,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延續和傳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