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部發佈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背不好文言文的孩子將來要吃大虧!

整理/科科

1月16日, 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 頒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 將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語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新課標將從今年秋季執行。

也就是說:

從明年秋天起, 孩子們針對高考要背的古詩文篇目, 要從14篇暴增到72篇!

一個目的:增強傳統文化修養

從最近大火的《國家寶藏》、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都可以看出國家發揚傳統文化的力度不斷增強。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表示, 對於語文來講, 過去推薦了14篇, 現在變成了72篇, 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 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不光語文, 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比如歷史中文化方面的學習要求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的貢獻;美術增設“中國書畫”,

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 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堅守中國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翻譯過來就是:現在的孩子學習能力都很厲害了, 中華文化要好好學才行啊!

增加負擔?教育部有力回應

教育部申繼亮回應, 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 首先從意義上, 每個人, 無論是學習工作, 肯定要幹事, 幹事就是負擔, 輕和重怎麼判斷?應該看對個人、對社會有沒有價值。

如果說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幹這個事, 對個人的成長沒有太多的意義, 沒有太多的價值, 這就是負擔。

再從方式上, 如果孩子每天忙的的方式和成長關聯貢獻不是那麼大, 比如天天做題,

對提高他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沒有幫助, 就是負擔。

所以我們減負要減這些負擔, 不是簡單地談減負就是少學習、不學習。

換句話說, 如果為了完成考試的填空而背誦, 完全不領悟詩詞的內涵, 那就是負擔;但如果是為瞭解傳統文化、增強人文底蘊而學習, 為了提升自己, 那就不是負擔。

準備越早, 受益越早

既然是為了學習傳統文化, 那就不能等到高中, 從小學開始背起效果最好。 那麼小學到初中如何規劃背誦內容效果最好呢?科科根據各階段的學習特點, 為大家整理好了各階段的背誦任務, 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 更容易執行哦!

1小學階段:大量背誦古詩, 學習簡單文言文

古詩詞曲40篇

(見附錄)

必修3篇

《論語》十二章

《勸學》

《赤壁賦》

讓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這麼多的內容, 可能會有家長叫苦不迭, 吐槽應試教育死記硬背扼殺孩子天性, 那為什麼在小學就要背這麼多的古詩呢?

一方面古詩比較簡短, 小學階段有足夠的時間學習瞭解、熟讀成誦。 而且在很多地區的小升初語文考試中文言文占分也很多, 早學早受益。

另一方面, 專家們早就表示, 背誦恰恰是最適合語文古詩學習的方式。 特別是在小學, 大量背誦可以有效增強語感, 對於平時寫作也是大有裨益, 很多孩子寫作羅裡吧嗦的問題可以通過背誦古詩詞得到解決。

2初中階段:大量增加文言文

必修3篇

《屈原列傳》

《師說》

《項脊軒志》

選擇性必修5篇

《論語》(子路)

《禮記》(禮運)

《報任安書》

《陳情表》

《歸去來兮辭》

選修6篇

《老子》八章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禮記》(大學)

《禮記》(中庸)

《蘭亭集序》

《滕王閣序》

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幅增加文言文的篇目, 沒有小學積累的孩子很容易被這樣一種新的形式嚇到, 在語文考試中文言文考察的難度也在增加, 原本在高中才會出現的兩篇文言文(一篇課外一篇課內)對比閱讀, 到了初一就開始出現, 初二大量出現, 很多文言文完全沒有見過, 不像數學, 句子含義猜都無從猜起, 因此, 初中必須大量增加文言文的背誦和訓練, 才不會讓文言文成為提升成績的攔路虎。

3高中階段:開始學習高難度文言文

必修4篇

《諫太宗十思疏》

《阿房宮賦》

《六國論》

《答司馬諫議書》

選擇性必修5篇

《過秦論》

《種樹郭橐陀傳》

《五代伶官傳序》

《石鐘山記》

《登泰山記》

選修6篇

《孟子》一則

《逍遙遊》

《諫逐客書》

《黃岡竹樓記》

《上樞密韓太尉書》

古代論文選段

高中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自是不必說,一句“得語文者得天下”就可以概括。

高中階段孩子已經有能力深入學習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文。如果小學初中已經有了足夠的積澱,不僅讓高中的背誦任務大大減輕,還能夠為其它科目的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附:古詩文必考72篇,趕快為孩子保存,對照此表完成學習計畫。

文言文(32篇)

(一)必修(10篇)

《論語》十二章(“人而不仁”“朝聞道”“君子喻于義”“見賢思齊焉”“質勝文則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學夫《詩》”“君子食無求飽”“克己復禮為仁”)

勸學(學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司馬遷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師說

韓愈

阿房宮賦

杜牧

六國論

蘇洵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赤壁賦

蘇軾

項脊軒志

歸有光

(二)選擇性必修(10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難為俗人言也)

司馬遷

過秦論(上)

賈誼

禮運(大道之行也……是謂大同)

《禮記》

陳情表

李密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潛

種樹郭橐陀傳

柳宗元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石鐘山記

蘇軾

登泰山記

姚鼐

(三)選修(12篇)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則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季氏將伐顓臾

《論語》

大學(古之救明明德於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禮記》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萬物育焉;博學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禮記》

《孟子》一則(敢問夫子惡乎長……則不能也)

逍遙游(惠子謂莊子曰……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

諫逐客書

李斯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閣序

王勃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古代文論選段(算一篇):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而聲名自傳於後)

詩品序(若乃春風春鳥……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

鐘嶸

與元九書(感人心者……華聲,實義)

白居易

題畫(江館清秋……獨畫雲乎哉)

鄭燮

人間詞話(詞以境界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獨謂景物也……否則謂之無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

詩詞曲(40首)

靜女

《詩經》

無衣

《詩經》

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來吾道夫先路)

屈原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

陶潛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山居秋暝

王維

蜀道難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將進酒

李白

燕歌行

高適

蜀相

杜甫

客至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岳陽樓

杜甫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賀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登快閣

黃庭堅

鵲橋仙(纖雲弄巧)

秦觀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劉克莊

揚州慢(淮左名都)

薑夔

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

王實甫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五代伶官傳序》

《石鐘山記》

《登泰山記》

選修6篇

《孟子》一則

《逍遙遊》

《諫逐客書》

《黃岡竹樓記》

《上樞密韓太尉書》

古代論文選段

高中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自是不必說,一句“得語文者得天下”就可以概括。

高中階段孩子已經有能力深入學習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文。如果小學初中已經有了足夠的積澱,不僅讓高中的背誦任務大大減輕,還能夠為其它科目的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附:古詩文必考72篇,趕快為孩子保存,對照此表完成學習計畫。

文言文(32篇)

(一)必修(10篇)

《論語》十二章(“人而不仁”“朝聞道”“君子喻于義”“見賢思齊焉”“質勝文則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學夫《詩》”“君子食無求飽”“克己復禮為仁”)

勸學(學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司馬遷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師說

韓愈

阿房宮賦

杜牧

六國論

蘇洵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赤壁賦

蘇軾

項脊軒志

歸有光

(二)選擇性必修(10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難為俗人言也)

司馬遷

過秦論(上)

賈誼

禮運(大道之行也……是謂大同)

《禮記》

陳情表

李密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潛

種樹郭橐陀傳

柳宗元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石鐘山記

蘇軾

登泰山記

姚鼐

(三)選修(12篇)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則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季氏將伐顓臾

《論語》

大學(古之救明明德於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禮記》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萬物育焉;博學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禮記》

《孟子》一則(敢問夫子惡乎長……則不能也)

逍遙游(惠子謂莊子曰……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

諫逐客書

李斯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閣序

王勃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古代文論選段(算一篇):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而聲名自傳於後)

詩品序(若乃春風春鳥……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

鐘嶸

與元九書(感人心者……華聲,實義)

白居易

題畫(江館清秋……獨畫雲乎哉)

鄭燮

人間詞話(詞以境界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獨謂景物也……否則謂之無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

詩詞曲(40首)

靜女

《詩經》

無衣

《詩經》

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來吾道夫先路)

屈原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

陶潛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山居秋暝

王維

蜀道難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將進酒

李白

燕歌行

高適

蜀相

杜甫

客至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岳陽樓

杜甫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賀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登快閣

黃庭堅

鵲橋仙(纖雲弄巧)

秦觀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劉克莊

揚州慢(淮左名都)

薑夔

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

王實甫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