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濃于水潤故土——記共產黨員、退伍軍人劉士平帶領貧民奔小康的事蹟

著名詩人艾青曾充滿深情地吟道:“為什麼我的雙眼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任何一位元農民的兒子, 都會對生養自己的故土有割捨不斷的情懷。 劉士平就是一位從小飽受饑寒, 致富後更加摯愛家鄉, 為家鄉發展綠色經濟, 在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樂於奉獻的“土生土長”的個體老闆。

連日來, 千里房縣人們談論更多的是:劉士平是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當了18年的職業軍人, 祖籍房縣, 落戶河南, 利用妻子在河南開公司賺的錢, 在家鄉房縣先後投資近千萬元發展綠色產業,

為2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找到了出路。 還在城關鎮北關開了個水果銷售門市部。

懷著好奇之心, 帶著敬佩之意, 2018年元旦, 筆者拜訪了劉士平。 提起過去, 劉士平打開了那封存已久的記憶……

1963年, 劉士平出生在房縣軍店鎮軍馬村一組, 父親是生產隊裡做磚瓦的窯匠, 母親常年臥病在床, 姊妹四人中, 他是長子, 僅靠父親掙的工分養家糊口, 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他家是遠近聞名的“救濟戶”, 記得6歲那年, 他與鄰居大叔一同上山砍了7斤柴, 回到家裡, 躺在病床上的母親, 把他喊到床前, 摸著他的頭, 流著辛酸的淚, 也許那淚水飽含著心痛, 也飽含著無奈和希望。 從此每逢星期六和星期天, 或者是寒暑假, 劉士平就跟隨著砍柴的大軍到幾十裡外的指北河山上砍柴,

變賣後買油、買鹽、給母親抓藥。 這樣貧窮而又艱難的日子, 一直伴隨著他, 只到1980年冬天, 母親醫治無效離開了人間, 令劉士平刻骨銘心的是:母親臨終前的囑託:“你是家中的長子, 也是我們劉家的希望……”。 說罷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有人說, 少年不幸是作家的物質財富。 然而對劉士平來說, 少年不幸更是他後來事業成功的動力源泉。

1981年, 初中畢業後的劉士平, 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 走進了軍營, 在河南安陽陸軍某部, 因為文化不高, 只有分配到後勤上, 從養豬、種菜、炊事員幹起, 可他憑著自己的勤勞, 幹一行、愛一行、務一行、鑽一行, 無論幹什麼工種, 很快就有顯而易見的效果, 他的付出被部隊首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入伍第二年, 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並連續三年榮獲三等功。 他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 利用業餘時間。 刻苦自學, 參加了軍地兩用人才培訓, 並獲得了河南師範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學歷。 1986年光榮的轉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後改為職業兵), 並先後擔任部隊司務長、後勤管理人員。 1999年作為軍地兩用人才轉業到地方。 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伍軍人返鄉創業這條路。

劉士平在部隊認認真真做人, 踏踏實實做事的良好品格, 深深地吸引了湖南的女子蔡嘉文, 婚後夫妻倆落戶于河南省濮陽縣, 妻子辭去了在油田上班的工作, 成立了“河南政太化工有限公司”。 蒼天不負有心人。 通過妻子幾年的拼搏不僅解決了13名就業人員,

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劉士平把自己對家鄉故土的思念、想回房縣創業的夢想告訴妻子後, 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從2002年開始, 劉士平先後向化龍鎮化龍村投資370多萬元建蔬菜大棚、種鮮花、僅梨樹、桃樹、葡萄樹8000多株, 現已掛果。 化龍的投資對他來說是一個嘗試, 自己沒有什麼效益, 但為當地幾戶貧困戶就業創造了機會。 他暗暗告訴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 他在醞釀著一個更大的夢想。

一位哲人說過, 機遇對於每一個人來說, 都是平等的, 然而機遇總是鍾情於那些有頭腦、有思想準備的人。 劉士平就是一個善於捕捉機遇, 永不放棄的個性堅毅的硬漢子。

十八大召開以後, 劉士平從中央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上看到了希望。

2012年與軍店鎮軍馬村梨樹灣村民簽訂了1700畝山場租賃30年發展綠色產業的協議, 成立了“景和果園有限公司”。 他先後到全國10多個省市水果基地調研, 帶著家鄉的土壤, 請專家鑒定:最後確定適合房縣生長的8個品種, 從河南引進了黃桃、櫻桃、杏子、葡萄、板栗、石榴、核桃、晚秋黃冠梨。 因為果園建在山高坡徒的山地裡, 不適合機械操作, 從墾地、挖窩、栽樹、除草、農藥防治、水果採摘全靠人工, 一年人工費就是50多萬元, 他與當地解玉國、徐傳成、徐傳軍等20多戶貧困戶簽訂了勞務合同, 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找到了出路, 貧困戶最多的一年掙4萬元, 最少的也是1萬多元。 為了適應市場, 達到有機水果的標準, 每年從河南購回50多噸幹雞糞施在果樹上, 從河南聘請了一位有40多年果樹經驗,靠水果致富的“土專家”吳老漢作常年技術指導,2016年,秋冬黃冠梨採摘2萬多斤,2017年收穫8萬多斤,最大的一個重四斤,最小一個重一斤,預計2018年可收50萬斤。貧困戶徐傳成這幾年通過在果園裡打工學會了栽培技術,去年自家種植300多棵梨樹、明年都可掛果,預計當年可收入1萬多元。

5年來,劉士平為果園發展投資500多萬元,僅從河裡引水澆園這一項投資達30多萬元。目前最困難的是果園裡沒有水泥路,這是一個攔路虎。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劉士平2017年春又在交通方便的軍馬村租賃了100畝水田,發展桃林、蔬菜。

採訪快要結束了,談起今後的打算,劉士平更是信心百倍:“我要通過發展果園,讓當地百姓學會技術自己發展,要利用黨的好政策,利用當地黨委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重視作後盾,整合亂泥湖以上8公里以內綠色長廊兩個水庫的資源優勢,利用現在“公司+基地+農戶+互聯網”的產業優勢,建成旅遊觀光于一體現代農業示範園,這個夢一定要實現。”

筆者的感慨油然而生:這也許就是一個擁有18年軍旅生涯,32年黨齡在外遊子的執著追求和偉大夢想,相信他一定會實現!

從河南聘請了一位有40多年果樹經驗,靠水果致富的“土專家”吳老漢作常年技術指導,2016年,秋冬黃冠梨採摘2萬多斤,2017年收穫8萬多斤,最大的一個重四斤,最小一個重一斤,預計2018年可收50萬斤。貧困戶徐傳成這幾年通過在果園裡打工學會了栽培技術,去年自家種植300多棵梨樹、明年都可掛果,預計當年可收入1萬多元。

5年來,劉士平為果園發展投資500多萬元,僅從河裡引水澆園這一項投資達30多萬元。目前最困難的是果園裡沒有水泥路,這是一個攔路虎。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劉士平2017年春又在交通方便的軍馬村租賃了100畝水田,發展桃林、蔬菜。

採訪快要結束了,談起今後的打算,劉士平更是信心百倍:“我要通過發展果園,讓當地百姓學會技術自己發展,要利用黨的好政策,利用當地黨委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重視作後盾,整合亂泥湖以上8公里以內綠色長廊兩個水庫的資源優勢,利用現在“公司+基地+農戶+互聯網”的產業優勢,建成旅遊觀光于一體現代農業示範園,這個夢一定要實現。”

筆者的感慨油然而生:這也許就是一個擁有18年軍旅生涯,32年黨齡在外遊子的執著追求和偉大夢想,相信他一定會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