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評論員文章: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陝西日報》2018年1月16日 題: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闡述, 為億萬農村群眾描繪了美好願景。

農村穩則天下安, 農業興則基礎牢, 農民富則國家盛。 農村工作搞不好, 鄉村振興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推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互促提升, 是我省追趕超越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三下鄉”活動開展22年來, 始終以服務“三農”為核心, 堅持不懈開展強農惠農富農活動, 形成了推動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響亮品牌。

一場場精彩演出和文化下鄉活動, 如涓涓細流滋潤群眾心田;一批批農技專家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 打通科技到戶“最後一公里”;一個個醫療隊下鄉義診, 將健康知識和醫療服務送入千家萬戶。

當前, 全省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文化扶志扶智、科技人員扶技、衛生幫扶健康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三下鄉”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與日俱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切實發揮“三下鄉”積極作用, 將其作為瞭解基層、溝通農民、服務農村的重要抓手, 就一定要沉下身、沉下心, 堅持常態化, 做到“常下鄉”“常在鄉”, 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支撐。

堅持“常下鄉”“常在鄉”,

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聚力脫貧攻堅, 推動“三下鄉”常態化、制度化。 當前, 農村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農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產業粗放式經營、健康水準偏低的情況在一定範圍內依然存在。 要讓基層幹部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 “三下鄉”一定要力戒“走讀”下鄉、幹完就走, 蜻蜓點水、流於形式。 要經常深入群眾、瞭解群眾疾苦、破解農村發展難題, 促進惠民項目與農民需求有效對接, 讓“三下鄉”下到群眾心裡, 引導扶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發展。

堅持“常下鄉”“常在鄉”, 要心懷群眾、紮根群眾, 咬定目標、苦幹實幹, 讓文化科技衛生工作在農村“時時線上”。 只有切實做到“常下鄉”“常在鄉”, 才能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

讓党的惠農富農政策走進廣大農村, 落實到千家萬戶。 幹部只有融入群眾中去, 以釘釘子精神為脫貧攻堅扶志扶智扶技貢獻力量,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才能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堅持“常下鄉”“常在鄉”, 必須在工作隊伍建設上出實招、求實效, 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 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 “三下鄉”工作隊伍要著力提高農村工作本領, 深入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 以扎實的作風、有效的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長期歷史性任務的完成, 為新時代陝西追趕超越提供堅實保證。

(資訊採集:薛曉強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