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節氣家書|大寒:年關將至,請神祭神盼團圓

《節氣家書》是博雅小學堂與春日山房創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節氣音訊節目, 致力於通過節令讓孩子們感知自然變化與美好。

音訊選自《節氣家書》第24集。 進入播呀APP搜索“節氣家書”, 收聽完整專輯

文 | 沈家智

桐桐:

見字如面!

光陰荏苒, 葵影移長, 西曆元月就要到了下旬, 你也到了這學期最繁忙的時候, 天色既冷, 又要應付期末考, 真是辛苦。 我聽說你已經好幾天睡不夠了, 有時候會煩躁, 對山積般的課業極不滿意。 這是很正常的情緒, 人人都有, 但人人又都得面對, 熬過去了, 便是雲淡風輕。

我近來工作也忙,

總往山裡跑, 白天沒時間讀書, 夜裡又冷, 便懈怠了。 昨天早起去山上考察路線, 沿路皆冰凍, 四下無人音, 很清寂的場景。 我走著走著, 腦子裡就蹦出了以前讀過的一小節古文, 是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裡的一段話: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 無以致書以觀,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 天大寒, 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錄畢, 走送之, 不敢稍逾約......

這段話是初中時背誦的, 激勵了我好些年。 昨夜飯罷, 念及此, 便在冷屋中夜讀, 漸漸也就不知冷了。 桐桐, 你比我辛苦些, 要面對各個學科的作業, 而我唯讀我愛讀和我必須讀的東西。 你的作業裡, 本有些是不必做的, 我知道, 你厭煩的是這個。 可是呀孩子, 在這個娑婆世界, 又有什麼是不必做的呢?

桐桐, 每次在自然裡, 我們徒步、攀岩、上詩經的課, 你都隨性豁達, 能接受突發的困難, 希望你在城市的課堂裡也一樣, 毋帶著情緒去做事。 作業總是不斷的, 它來自來, 你努力做便是。 盡了人力, 便接受應有的結果。

我能做的, 是遠遠的陪你一起看書, 給你講山間故事。 放了寒假, 就來我這吧, 帶你去山裡做個野孩子, 也聽你講學校的事, 我能想像你笑咯咯的樣子。

從驚蟄開始給你寫信, 現在已是大寒, 四季輪轉, 說話兒就到了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 再轉眼, 就是春打六九頭了。 古人說, “寒氣之逆極, 故謂大寒”, 它的意思並非是此時最冷, 而是說陰極陽生, 氣候到了轉捩點, 接下來就該是大地復蘇了。

說歸說, 可天還是依舊寒冷, 夜裡霜很重, 水渠裡也結著厚厚的冰。 山裡的夜深得早, 斷黑後就闃寂無人, 不似城裡的燈光, 夜半還在照射著車水馬龍的街道。 長住在山裡少有訪客, 茶也涼得快, 所餘的生活, 怕也只有睡覺與讀書了。

讀寒冬的詩, 我很喜歡文同的那首《和仲蒙夜坐》。

文同是蘇東坡的表兄, 曾任職於浙江湖州, 故世稱文湖州。 我見過他畫的竹子, 以墨深為面, 墨淡為背, 開創了墨竹畫法, 算得上是丹青大家。 他寫寒冬夜坐, 有這樣的句子:

宿鳥驚飛斷雁號

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

雲壓南山雪意高

朔風、濃霜、黃雲、雪意, 這不就是臘月的樣子麼?桐桐, 城裡的霧霾很重, 天總是灰的。 我小時候在農村, 臘月欲雪之時, 雲是黃的, 曰:“彤雲”。 看見黃雲漫天, 便知道雪要來了。

大寒一到, 孩子們關注的就不是下雪了, 而是年節, 臘八、尾牙、除夕便接踵而至, 是一年中最有盼頭的時候, 孩子們盼過年, 老人們盼團圓, 到處都熱熱鬧鬧的。

臘八原是起源於中國的臘祭, 到了年關, 把該請的神都請來,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一個都不得罪。 祭品就是臘八粥, 八種蔬果乾物攪和在一起, 煮熟成粥, 以示豐收之意。

後來佛教傳入, 臘八就幾乎成了他們一家的節日了。 據說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 後世僧眾為紀念他, 便在臘月初八廣施臘八粥。 這種風俗在杭州尤為興盛, 每年臘八清晨, 靈隱一帶寺廟都有施粥, 百姓爭往領取, 求的大概也不是一碗粥, 而是佛家的庇佑。

到了臘月十六, 就是尾牙祭了, 祭祀的是土地爺。 在南方農村, 村口大多有土地廟, 土地廟不大, 我見過最大的是在麗水縉雲, 有一人高, 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端坐在神座上, 慈眉善目, 像鄉下的長者;也見過最小的, 是在我老家的田畈裡, 三塊粗糲的石頭圍出三面, 頂上壓一塊青石板,橫豎不過四十公分,廟裡也沒有神像,真是清簡極了。

祭祀土地公公的祭禮叫作牙,這是閩南地區的習俗。一年三祭,二月二龍抬頭舉行春祭,叫頭牙,祈求一年五穀豐登;八月十五再祭一次,叫秋祭,是豐收後的感謝,有還願的意思;到了臘月十六,就是最後一次祭拜了,便是尾牙祭。前兩次祭祀不過一刀裱紙,三柱清香,而這一次就要隆重多了,需要三牲四果,還有少不了的白斬雞。

祭祀禮成,祭品拿回家和長工短工們一起吃掉,因為是尾牙祭的祭品,飯食一般都不錯,故而也叫打牙祭。古人說:“一年夥計籌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工人們辛苦了一年,也就這一天吃個團圓飯,接受東家的一杯酒。

還有個很有意思的是那只白斬雞的雞頭,據說雞頭沖著誰,就是東家在暗示他來年不用再來了,可以自行離職。心善的東家總會把雞頭吃掉,讓夥計回家過個安穩年。

在我老家,百姓也祭土地,但最末尾的一次是在年三十。每年年三十祭祖之前,父親總是拎著籃子去畈裡的土地廟,擺盤、燒紙、撒酒、磕頭,一步一式和我祖父在世時一樣。等我老了,大概也是如此吧。

大寒時節也有花開,根據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這三本植物皆花開嚴冬,香味悠遠,古人取此三本為節令信約,想是取其冷香之意吧。

瑞香我種過多年,適合做盆栽,隆冬時節擺在幾架上,晴窗對雪,室內花香,極為應景。它還有個名字,叫沈丁花,是古人對瑞香的描述,沈通沉,因其花香馥鬱,有沉香之濃,故而曰沉;再則花型和丁香酷似,故而曰丁,拼在一起便是沉丁花了。

沉丁花去花市可以見到,葉子多有金邊,曰金邊瑞香,以前是名種,現在極普通了。它還有個兄弟,叫結香,也是瑞香科的,開起花來能香飄十裡。它比瑞香常見,在現代也許更有資格來昭示大寒一候的到來。

以前良渚文化村種結香的地方有好幾處,最大的一叢在村民食堂,每年冬天開很盛的花,明晃晃的,極為耀眼。許久沒去了,不知道打花苞了沒有。前幾天路過博物院,水溪旁也種了一叢。那天下雨,白茫茫的花苞低垂著,將開未開,睡意朦朧,古人稱為夢花,或夢冬花,真是形象極了。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在結香上打結能解夢,好夢成真,凶夢化吉。於是,手欠的人開始多起來了。後來不知道怎麼流傳出結香是中國的愛情花這個說法,它就開始遭殃了。只要是人能抵達的地方,就再也找不到不打結的結香。以至於我一度恍惚,它可以自動打結?

但是,真相並非如此。

它只不過是枝條軟一些,韌性強一些。但總體還是向上生長的,而打結需要先向下再向上,還得會繞圈兒,這就非它所能了。如果涉及到植物倫理,有共情心的人應該在每一處結香叢旁立一塊牌子,“禁止打結!”

結香還有個名字,叫三杈木,日文名字是“三椏三又ミツマタ”,這是因為結香每年分枝一次,每枝分出三個小枝,如此成長,節節成三叉狀,故又叫“三丫”。

它的葉子在花前凋落,這個季節正值花苞,枝幹的基部還能看見少許殘葉。再過幾天,花就盛開了,頭狀花序頂生或側生,嫩黃色,極其嬌豔。大寒隆冬,萬木蕭索,它堅持在院角開著,周邊是茶梅,是南天竹的果,它們都是這個冷天的暖色。

蘭花我沒種過,喜歡野生的,空谷幽蘭,遇見是一種緣分。去年春節去祖墳祭掃,曾祖的墳頭上長著一株蘭花,我看了欣喜。

山礬也是山野的花。白色的花苞一簇簇長在一起,像顆粒飽滿的大米,明代人稱其為米囊,可惜不能果腹。在宋之前,山礬的名字雜亂,東晉葛洪給它取名為榐(念陣),後來以音傳訛,書裡的栚、鄭指的都是它。直到北宋年間,黃庭堅在《山礬花詩序》裡給它取了“山礬”這個名字:

江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山礬

桐桐,這裡的王荊公就是王安石。山礬的葉子可染黃色,也可用來收豆腐,和鹵汁一樣。《紅樓夢》裡,寶玉問晴雯:“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

包包子用豆皮,估計有點像江南的千張包肉,明清兩代有用山礬汁來點鹵的做法,今所罕見。桐桐,我們要多去外面遊歷,也許會在一個不起眼的山村,還能吃上這種難得的東西。

就寫到這吧。給你拜個早年。

即請

戊戌吉祥

家智

丁酉大寒

頂上壓一塊青石板,橫豎不過四十公分,廟裡也沒有神像,真是清簡極了。

祭祀土地公公的祭禮叫作牙,這是閩南地區的習俗。一年三祭,二月二龍抬頭舉行春祭,叫頭牙,祈求一年五穀豐登;八月十五再祭一次,叫秋祭,是豐收後的感謝,有還願的意思;到了臘月十六,就是最後一次祭拜了,便是尾牙祭。前兩次祭祀不過一刀裱紙,三柱清香,而這一次就要隆重多了,需要三牲四果,還有少不了的白斬雞。

祭祀禮成,祭品拿回家和長工短工們一起吃掉,因為是尾牙祭的祭品,飯食一般都不錯,故而也叫打牙祭。古人說:“一年夥計籌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工人們辛苦了一年,也就這一天吃個團圓飯,接受東家的一杯酒。

還有個很有意思的是那只白斬雞的雞頭,據說雞頭沖著誰,就是東家在暗示他來年不用再來了,可以自行離職。心善的東家總會把雞頭吃掉,讓夥計回家過個安穩年。

在我老家,百姓也祭土地,但最末尾的一次是在年三十。每年年三十祭祖之前,父親總是拎著籃子去畈裡的土地廟,擺盤、燒紙、撒酒、磕頭,一步一式和我祖父在世時一樣。等我老了,大概也是如此吧。

大寒時節也有花開,根據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這三本植物皆花開嚴冬,香味悠遠,古人取此三本為節令信約,想是取其冷香之意吧。

瑞香我種過多年,適合做盆栽,隆冬時節擺在幾架上,晴窗對雪,室內花香,極為應景。它還有個名字,叫沈丁花,是古人對瑞香的描述,沈通沉,因其花香馥鬱,有沉香之濃,故而曰沉;再則花型和丁香酷似,故而曰丁,拼在一起便是沉丁花了。

沉丁花去花市可以見到,葉子多有金邊,曰金邊瑞香,以前是名種,現在極普通了。它還有個兄弟,叫結香,也是瑞香科的,開起花來能香飄十裡。它比瑞香常見,在現代也許更有資格來昭示大寒一候的到來。

以前良渚文化村種結香的地方有好幾處,最大的一叢在村民食堂,每年冬天開很盛的花,明晃晃的,極為耀眼。許久沒去了,不知道打花苞了沒有。前幾天路過博物院,水溪旁也種了一叢。那天下雨,白茫茫的花苞低垂著,將開未開,睡意朦朧,古人稱為夢花,或夢冬花,真是形象極了。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在結香上打結能解夢,好夢成真,凶夢化吉。於是,手欠的人開始多起來了。後來不知道怎麼流傳出結香是中國的愛情花這個說法,它就開始遭殃了。只要是人能抵達的地方,就再也找不到不打結的結香。以至於我一度恍惚,它可以自動打結?

但是,真相並非如此。

它只不過是枝條軟一些,韌性強一些。但總體還是向上生長的,而打結需要先向下再向上,還得會繞圈兒,這就非它所能了。如果涉及到植物倫理,有共情心的人應該在每一處結香叢旁立一塊牌子,“禁止打結!”

結香還有個名字,叫三杈木,日文名字是“三椏三又ミツマタ”,這是因為結香每年分枝一次,每枝分出三個小枝,如此成長,節節成三叉狀,故又叫“三丫”。

它的葉子在花前凋落,這個季節正值花苞,枝幹的基部還能看見少許殘葉。再過幾天,花就盛開了,頭狀花序頂生或側生,嫩黃色,極其嬌豔。大寒隆冬,萬木蕭索,它堅持在院角開著,周邊是茶梅,是南天竹的果,它們都是這個冷天的暖色。

蘭花我沒種過,喜歡野生的,空谷幽蘭,遇見是一種緣分。去年春節去祖墳祭掃,曾祖的墳頭上長著一株蘭花,我看了欣喜。

山礬也是山野的花。白色的花苞一簇簇長在一起,像顆粒飽滿的大米,明代人稱其為米囊,可惜不能果腹。在宋之前,山礬的名字雜亂,東晉葛洪給它取名為榐(念陣),後來以音傳訛,書裡的栚、鄭指的都是它。直到北宋年間,黃庭堅在《山礬花詩序》裡給它取了“山礬”這個名字:

江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山礬

桐桐,這裡的王荊公就是王安石。山礬的葉子可染黃色,也可用來收豆腐,和鹵汁一樣。《紅樓夢》裡,寶玉問晴雯:“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

包包子用豆皮,估計有點像江南的千張包肉,明清兩代有用山礬汁來點鹵的做法,今所罕見。桐桐,我們要多去外面遊歷,也許會在一個不起眼的山村,還能吃上這種難得的東西。

就寫到這吧。給你拜個早年。

即請

戊戌吉祥

家智

丁酉大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